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芒博琼博(精)

  • 定价: ¥45
  • ISBN:978754025146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燕山
  • 页数:287页
  • 作者:(美)伊什梅尔·里...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由《绿皮书》触发的感慨,会被《芒博琼博》全部推翻!
    美国后现代文学“野蛮的拓荒者”代表作,“后现代文学史上贡献巨大”的经典之作。
    中文版首次出版,历时5年,一字未删!
    打破以往后现代小说晦涩难懂、阅读体验差的魔咒,一部严肃而又搞笑、处处有料、时时勾人的好看的小说,同时还具有不经意间就能戳中现代人困境的“开悟”“开胃”“开怀”语言。
    打开《芒博琼博》,你就掉进了一个装有时间机器的魔法万花筒,无法抽身而去!作为后现代小说,这作品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新实践,还具有所有优秀小说的共同性:非常强的可读性!宗教的神秘、神话传说的奇妙、历史的演绎、侦探小说的悬疑、社会小说的复杂、爱情故事的噱头、权力与黑帮的纠缠,加上作者机智、幽默、俏皮、嘲讽的文风,读来令人兴致高昂、眼花缭乱、惊喜不断、流连不已……

内容提要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段黄金岁月。那是美国的禁酒时代,更是爵士时代。这个爵士时代并非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奢华的白人派对,它是拉格泰姆、爵士乐、蛋糕舞、慢步舞、卡巴莱和非法小酒馆繁盛的年代,是欧文顿的利瓦罗庄园里的盛大聚会,是棉花俱乐部里卡布·卡洛维“嘿嘀嘿嘀吼”的音乐,是收音机电台里大胖子华勒的钢琴演奏——是黑人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
    就在这个人们载歌载舞的时代,一场“瘟疫”姗然而来,病毒被称为“叶斯格鲁”——叶斯格鲁所到之处人们兴奋异常,纷纷陷入疯狂的舞蹈和音乐中,这引起了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势力和统治阶层的不安。为了抵抗叶斯格鲁对白人文化的侵蚀,一个叫作“阿托恩秩序”的组织指挥其旗下的“壁花会”来阻挡和消灭叶斯格鲁。壁花会找来了活了1000年的圣殿骑士亨克尔·范温普顿来对付叶斯格鲁。另一方面,伏都教巫师帕帕·拉巴斯一直期待叶斯格鲁降临纽约,他一边以芒博琼博教堂为基地实施伏都教疗法,一边在海地伏都将军的协助下,揭露范温普顿的罪行……故事结束时,帕帕·拉巴斯开着自己的小汽车驶入曼哈顿的霓虹闪烁中。叶斯格鲁会不会再次流行?帕帕·拉巴斯认为:“时间是个钟摆,不是一条河,更像是因果循环。”
    这是一部严肃小说,却充溢着神秘学和讽刺漫画的氛围;它写悲伤的往事,却一路载歌载舞;它写历史,却颠覆你对历史的认知;它讲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这些名词能告诉你曾经和未来的文艺潮头在哪;它读起来让你对历史感慨万千,放下,让你不由自主期许未来。书中冷不丁就会冒出几句戳你心窝子或者你曾想喊却没喊出来的话;还有,读到某处,你没有心理准备就笑喷了……

媒体推荐

    里德,西方文化瓷器店里嬉闹撒欢的黑牛。
    ——文学评论家小亨利·盖茨
    里德被誉为继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伟大的讽刺作家。
    ——维基百科
    一些幻想,一些讽刺,一些闹剧,精巧的故事与神奇的巫术完美融合的作品。
    ——《纽约时报》
    一部彻彻底底对西方主流文化予以抨击的惊险小说,里德的巅峰之作。
    ——《星期六评论》

目录

译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尾声

前言

  

    伊什梅尔·里德,这位美国“黑人文学界的头号顽童”已经80岁了。
    1938年,伊什梅尔·里德出生于田纳西州的查特努加市,幼年时随母亲搬到了纽约州的巴法罗市。20世纪60年代,他在纽约参加了当时的一些文学活动,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锋芒乍露。之后他以加州西海岸为家,在加州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文学活动,以挑战纽约的文化精英圈、推动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为己任,多年勤奋不懈。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了11部小说、6部诗集、12部论文评论集以及多部戏剧,他兼具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出版人等多重身份。同时,他还有自己的乐队,并且擅长画政治讽刺漫画,还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和插图。
    里德是继《隐形人》的作者拉尔夫·埃里森之后蕞受关注的非裔美国作家,也是全球文学读者和研究者们普遍熟悉的后现代文学代表人物。《芒博琼博》是里德的代表作,体现了里德以黑人文化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年轻时代的里德深受黑人民权运动和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影响。叶芝等人利用凯尔特神话复兴爱尔兰文学,进而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做法启发了里德,他从文学活动的早期就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文化艺术体系。厦门大学杨仁敬教授称里德的作品“结构怪诞,想象奇特,英文深奥难懂”。这不仅是针对中国读者而言,连美国读者也往往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不足而误读里德。在这本小说中,他以美国黑人文化,尤其是黑人的伏都教为基点,反抗西方中心主义,发展了独特的“新伏都”美学思想。
    《芒博琼博》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小说可以看作是这个年代的另类风情志。作者告诉我们,这是哈定时代,是禁酒时代,但究其本质,是爵士时代。爵士时代并非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奢华的白人派对(其中连黑人的影子都少见),它是拉格泰姆、爵士乐、蛋糕舞、慢步舞、卡巴莱和非法小酒馆的年代,是黑人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是欧文顿的利瓦罗庄园里的盛大聚会(“欧洲的王子和哈莱姆的诗人亲密接触”),是棉花俱乐部(小说中化名“种植园俱乐部”)里卡布·卡洛维“嘿嘀嘿嘀吼”的音乐,是收音机电台里大胖子华勒的钢琴演奏。爵士时代曾盛极一时,但是骤然而至的经济大萧条令它戛然而止,人们开始为生计发愁,卡巴莱、音乐、舞蹈消失无踪,为什么这个年代如此戏剧?里德给出了他的神秘学解释。
    20世纪20年代,某种类似病毒的神秘力量——“叶斯格鲁”(JesGrew)流行起来,从新奥尔良一路逼近纽约,所到之处人们兴奋异常,纷纷陷入疯狂的舞蹈和音乐中,这引起了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势力和统治阶层的不安。叶斯格鲁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它的“流行”“传染”隐喻黑人文化的悠久、强韧、蓬勃、乐观、与自然息息相关且极具感染力,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小说的主角。为了抵抗叶斯格鲁对白人文化的侵蚀,一个叫作“阿托恩秩序”的组织指挥其旗下的“壁花会”来阻挡和消灭叶斯格鲁。壁花会找来了活了1000年的圣殿骑士亨克尔·范温普顿来对付叶斯格鲁。另一方面,伏都教巫师帕帕·拉巴斯一直期待叶斯格鲁降临纽约。他知道,叶斯格鲁在寻找它的“文本”,只要找到了“文本”并与之结合,叶斯格鲁就会瓦解以基督教①为核心的白人文化对其他弱势文化和宗教排斥和打压的局面,从而挫败西方中心主义。帕帕·拉巴斯一边以芒博琼博教堂为基地实施伏都教疗法,一边在海地伏都将军的协助下,揭露范温普顿的罪行。
    叶斯格鲁、阿托恩秩序和壁花会都是作者虚构的“角色”,美国黑人文化传统中经常有这种把某种抽象的力量拟人化的做法。叶斯格鲁代表了黑人文化的自由创新精神,作者赋予了它能够瓦解西方白人文化霸权的魔力。“叶斯格鲁”这个词出自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书中的黑人小女孩托普希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有多大,不知道自己的母亲,不知道时间,不知道上帝,她说自己“就这么生长”(Igrow'd)。当黑人拉格泰姆音乐风靡北美和欧洲时,黑人学者、作家詹姆斯·威尔登·约翰逊说:“最早的拉格泰姆音乐,就像托普希一样,‘叶斯格鲁’(jes'grew)。”里德引用了约翰逊这句话,旨在说明黑人音乐和舞蹈具有托普希那样自然生长的能力和非凡的生命活力。此外,里德让叶斯格鲁来纽约寻找文本也契合20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年代特征。
    与叶斯格鲁相对的阿托恩秩序代表了西方白人的统治特点:强调单一文化和单一的神。阿托恩(atonist)一词是作者从阿吞(Aten)一词衍化而来的。阿吞是古代埃及人崇拜的太阳神。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赫那吞在位时进行宗教改革,摒弃了所有的旧神,将阿吞视为唯一的神,古埃及从泛神崇拜转为一神崇拜。古埃及的宗教神话是这部小说神秘体系的主要支撑部分。
    ……
    1973年,里德的小说《芒博琼博》和诗集《施咒》同时进入全美图书奖的蕞后名单,他成为评论家眼中炙手可热的明星作家。尽管他的小说和诗歌一向多产,他也收获了包括1995年的古根海姆写作奖、1998年的麦克阿瑟奖、2011年旧金山文化节的“北非海岸奖”等诸多奖项,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他并没有赢得美国重要的文学奖项。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于里德“写作即斗争”的原则,他尖锐地批评白人文化、白人女权主义、黑人精英知识分子(这种批评态度在《芒博琼博》中就有体现),这导致他在美国文学界左右不讨好,受到左派、右派、中间派的批评,进而导致他的作品不能被美国主流文学奖项的评委们完全接受。但是里德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不容小窥,《芒博琼博》如今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哈罗德·布鲁姆将该书收入《西方正典》附录的经典书目中,《芒博琼博》也被视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此外,里德的文化影响力早就超过了作家的范围,作为出版人的里德编辑了多部美国多元文学选集,他带领成立的“前哥伦布基金会”已有42年的历史,这一机构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并且每年颁布一次美国图书奖,以对抗纽约精英文化圈的垄断局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得过这个奖项,我们熟悉的《杧果街上的小屋》也是这个奖项的获奖作品。里德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也越来越受到美国和美国之外学术界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评论家和研究者越来越关注里德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和实践,正视里德对于美国文学的贡献。2012年和2014年,里德曾两度来中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多次提到了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因为里德的“新鲜”和他写作与众不同的缘故,译序较多篇幅介绍了作者情况和作品的文化特点。其实作为小说,这本书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新实践,还具有所有优秀小说的共同性:非常强的可读性!宗教的神秘、神话传说的发挥、历史的演绎、侦探小说的悬疑、社会小说的复杂、爱情故事的噱头、权力与黑帮的纠缠,加上作者机智、幽默、俏皮、嘲讽的文风以及大量后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的应用,全书读来犹如置身于艺术与文化万花筒中,令人眼花缭乱、兴致高昂、惊喜不断、流连不已……
    我能有机会翻译这本书也属机缘巧合,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作家正是伊什梅尔·里德,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曾采访过作家本人,并有幸结识他的家人。通过近距离的交谈,我也切身感受到里德作为作家、诗人和文化评论家的魅力。里德和他的妻子卡拉·布兰科女士在我翻译的过程中给予了许多的帮助,里德本人也多次回答我的疑惑,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地翻译完这本意蕴深奥、语言复杂的英文作品,在此向他以及他的家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