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苏东坡传(附东坡文选拣尽寒枝不肯栖)

  • 定价: ¥48
  • ISBN:978720509546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辽宁人民
  • 页数:360页
  • 作者:凉月满天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畅销书作者凉月满天继《又到西风扑鬓时:纳兰性德传》后又一诗人传记力作,东坡一生,饥饿病酒,伤害疲惫,异地漂泊,孤村僵卧,际遇如海浪,仍旧豪情不改。
    在糟糕的境地里,只要他肯,便有自由的身心。
    随书附赠《东坡文选》,收录本书中用到的苏轼部分诗词,以及苏东坡鲜为人知的经典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一生情爱,几段人生。

内容提要

  

    苍穹一声长笑,滔滔两岸惊潮。苏东坡的一生,波澜翻卷,云过千帆;又如雪泥鸿爪,寻则有迹可寻,斯人却已杳去无踪。后人所谓追想,无非是在自己的精神模板上,勾勒出一个自己愿意看到的文人精神。
    《苏东坡传(附东坡文选拣尽寒枝不肯栖)》以轻松、诙谐又大气的语言,对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和自由的精神内核作一番独家解读。
    情节再紧凑,不如苏东坡一生紧凑;笔调再饱满,不如苏东坡一生饱满。怎么办?后人蹑足潜踪,试图追上他的速度,奈何他已经长袖一振,一溜烟去远。驾起这本书,快赶,快赶……

作者简介

    凉月满天,情感、美文、美食、传记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正定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司马懿:一个能忍的牛人》《曹操:一个能变的牛人》《诸葛亮:一个能算的牛人》等作品。

目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章  凉月如眉出眉山
  第一节  天地春
  第二节  所谓伊人,在山之眉
  第三节  流年暗中偷换
  第四节  卖金的撞着买金的
  第五节  鬓边斜插碧桃花
第二章  初茁于土,新发于硎
  第一节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第二节  风吹雨打花零落
  第三节  自子之逝,内失良朋
  第四节  如同死了又再生
  第五节  鼓励大家骂政府
  第六节  大佬是用来怼的
第三章  一切已经开始,一切尚未深入
  第一节  此心已逐归鞍发
  第二节  鸿飞哪复计东西
  第三节  凤凰台上凤凰游
  第四节  怼天怼地怼鬼神
  第五节  清风明月画梅花
  第六节  花不见叶,叶不见花
  第七节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第八节  悲喜交加
第四章  豆腐式变法和切割型用人
  第一节  豆腐式变法
  第二节  小人昌,君子亡
  第三节  王安石成了小迷弟
  第四节  天下第一拗相公
  第五节  谁让苏轼是苏轼
第五章  烟柳天堂,天下苏杭
  第一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第二节  故乡无此好湖山
  第三节  臣妾做不到
  第四节  东坡与太白
  第五节  这回还了相思债
  第六节  刀来剑往,花来叶往
第六章  多情多感仍多病
  第一节  想老婆的大词人
  第二节  鞭打芦花
  第三节  唯有同穴
  第四节  到底亏负了人
  第五节  食无盐
  第六节  朝政风云
  第七节  他解脱了,他没有解脱
第七章  画龙画虎难画骨
  第一节  很急!很着急!
  第二节  无时共婵娟
  第三节  怕也不逃
  第四节  今天是个好日子
  第五节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第八章  乌台,乌台
  第一节  祸起
  第二节  黑典型
  第三节  魂飞汤火命如鸡
  第四节  苏轼想造反
  第五节  一两棉花十斤铁
  第六节  积习
第九章  继续傲娇地享受生活
  第一节  寂寞沙洲冷
  第二节  爱咋咋地
  第三节  惭愧,惭愧
  第四节  省钱,省钱,再省钱
  第五节  东坡肉
  第六节  东坡的东坡
第十章  天生一支神仙笔
  第一节  农夫加醉汉
  第二节  养闲花一枝
  第三节  前赤壁赋
  第四节  不朽之光
  第五节  被死亡
  第六节  闲中好
  第七节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新党不容
  第一节  说也白说
  第二节  十年迟
  第三节  开口就是两年劳役
  第四节  老马升官
  第五节  五日登州
第十二章  旧党弃
  第一节  东坡,你又调皮了
  第二节  画里的凤凰不会飞
  第三节  为报深恩酬知己
  第四节  一肚皮不合时宜
  第五节  大笑而去
第十三章  怪东西,坏东西
  第一节  幸得时光无私弊
  第二节  官场真是个怪东西
  第三节  万花会
  第四节  凛冬将至
第十四章  恨人不死,恨不死人
  第一节  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二节  哀哉,哀哉
  第三节  撒手没,两脚蹦
  第四节  忽得解脱
  第五节  又又又盖房子
  第六节  每逢暮雨倍思卿
第十五章  沧海一声笑
  第一节  想得开
  第二节  鳖相公
  第三节  儿子似爹
  第四节  丧钟敲响
  第五节  天不我亡,亡其朋戚
  第六节  看煞苏轼
  第七节  小舟从此逝
尾声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前言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活得很热闹,什么出格干什么。看这个典故:
    当尧之时,皋陶为上,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说得有理有据,却是他杜撰的,而且他还凭此中了进士。露馅也是他自己露的。请门师的时候有熟读三坟五典的老儒问他:“你那段杀之三,宥之三,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呀?”这个大才子居然说:“想当然耳。”
    苏轼当爹也不守规矩,和儿子兴致勃勃地取松烟造墨,差点儿把房子烧掉。
    当官也不守规矩,被贬官时,违反宵禁,半夜爬墙去外边玩。官府规定不许私宰耕牛,他竟然偷吃牛肉。还和酒徒娼妓混在一起。饮酒唱和。
    传说在一次筵席上,一个歌妓向他求诗。苏东坡从未闻其芳名,但并不推托,立即吩咐研墨,提笔写下两旬:
    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然后接着饮酒聊天,将这两旬开头孤零零地、平淡无奇地晾在那里。李琪求他写完,东坡拿笔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看看,整首诗一下子有了光泽,像一粒小小的珍珠。
    这样的人恋生,连神仙也不羡慕,看他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是,人间又有什么好呢?“怀弟子由”,兄弟情深,不也一样天各一方?而且,人间还有贬谪、有诬陷、有系狱、有恐慌、有焦虑、有磨难。
    苏轼一生和王安石翻来滚去,打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王安石最失势时不过罢相而已,苏轼就倒霉多了,差点儿赔上身家性命。
    宋神宗一日下几诏,王安石被封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政。新政之初,就是对各部门进行大换血,把反对新政的官员全部拿下,换上自以为得力的助手——这是小人揽势的最佳时机。这些人既有点小才气,又成不了大气候,对文声卓著的苏轼怀有阴暗的嫉妒。你不是高吗?贬你、囚你、发配你。你不是洁吗?诬你、陷你、诋毁你。你不是笑吗?惊你、吓你、折磨你。于是把他的诗拿来,曲解其意,上书神宗,指责他诗中有反叛之语、藐上之罪。神宗一声令下,把苏轼从湖州逮捕系狱,接受乌台御史的审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某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余守舍皆妇女幼稚。到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舟搜取,长幼几怖死。
    这是抓文人,又不是抓大盗,如此劳师动众,吓得大人孩子哇哇哭叫。女人骂东坡:“你就爱写书,写书有什么好处,吓死我了!”
    家人把他的书稿“悉取焚之”,心血凝成的文字,十之七八化成灰,火光里飞舞着一群流泪的灰蝴蝶。他后来写此情状: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后来,苏轼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穷困至极,久未尝肉食,居然捉檐下的麻雀烤来吃。后来发明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晚年被贬至海南,瘴疠之地,九死一生,吃蚝却吃上了瘾。他写信叮嘱,可别告诉别人,怕那些京官都谋着外调,跑这里分他的蚝吃。
    所以说,他很杰出。平常人经历一次这样的灾难就足够缩头缩脑、束手束脚的了,他一生跌宕,仍旧豪情不改,仰天长笑,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可能越是杰出的人,面对灾祸的概率就越大,好比山巅峰尖处会格外的风大雨大。所不同的是人的反应。屈原愤而沉江,渊明怨而归隐,诸葛亮像蚂蚁扛起一座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刘伶辈寄情于酒,曹操要横槊赋诗。相较他们,东坡在泼天冤枉和迫害面前,要平和得多。支撑他走过一生劫难的,更像是一种国学滋养出来的博大和豁达。
    东坡少时即有儒家入世之志,所谓“士当以天下为己任”。一次他读《后汉书·范滂传》,问母亲:“他日儿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正是因为此,他才会为了平民百姓和变法不当、误国殃民的新党舍命地抗争,又和那些心胸狭隘、把新党好的一面全面抹杀的旧党抗争。结果两头不落好,丢官去职,一贬再贬。饶是如此,他仍在密州救旱灾,在徐州救黄河的水患,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苏堤,老年贬官惠州,也不忘补路修桥。
    此外,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读了《庄子》,老庄主张旷达超然,“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
    《庄子》里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逍遥游》里的。藐姑射山上住着一位得道神人,洪水滔天,却不能将他淹死;大旱到金石融化、土山枯焦,他也不会受到伤害,而这全得力于神人在精神力上的自我保全。《养生主》里又有“庖丁解牛”的故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十九年用一把刀,利刃如新。若一个人能够在患难的间隙游走有度,则精神的利刃不失,始终游刃有余。
    显然,东坡得志能行大事,落难能豁达大度、磊磊落落,这与他在儒家思想和道家修为间取得了巧妙的平衡与和谐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让他勇猛、坚持、精进,道家思想使他圆润、豁达、明亮。是以虽然境遇跌宕,贫而无依,穷而无援,连朋友都不敢理他了,他也笑得出来。
    东坡去世了,终于没有像他担心的那样,死在海南荒烟之地。徽宗即位后,他遇赦北归,第二年死在了常州。其人一生,饥饿病酒,伤害疲惫,异地漂泊,孤村僵卧,自诞生到死亡,起起伏伏,际遇如海浪,可是他的心始终明亮。真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曲歌罢大江东,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代可以出大作家,却出不了苏东坡;可以出大哲学家,却出不了苏东坡;可以出大政治家,也出不了苏东坡。因为现代人都争着深刻和深沉,人人一脸的深思和疲惫。那个豁达的、天真的、状如顽童的、满脸胡子的男人,再也不在了。他眼睛里的明净与天真,他心胸的豁达与大度,可以想象,却不能亲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