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不说再见好吗(下)/小青春成长不烦恼系列

  • 定价: ¥29
  • ISBN:978752170640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193页
  • 作者:谢倩霓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小青春成长不烦恼系列”囊括了谢倩霓获得过重量级奖项的几乎所有作品。
    本系列邀请心理学专家宫学萍撰写书评,教孩子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八大难题。
    本系列邀请知名插画师绘制封面及插图,装帧精美。
    《不说再见好吗(下)》是关于如何面对伤害自己的事件的故事,讲述了:尹灿的爸爸妈妈和好了,还在上海购置了一套新房。就在三口之家准备庆祝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时候,门外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内容提要

  

    尹灿的爸爸妈妈和好了,还在上海购置了一套新房。就在三口之家准备庆祝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时候,门外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倪裳提着她的大箱子,站在了尹灿的新家门前,并要求与尹家人同住。她一反“冷美人”的常态,以乖巧懂事的姿态迅速赢得了尹灿父母的喜爱。尹灿伤心地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越来越偏向这个外来者,仿佛倪裳才是他们的宝贝女儿……

作者简介

    谢倩霓,1968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修水县,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定居上海,为《少年文艺》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成长小说的创作。已经出版的作品主要有《乔乔和他的爸爸》《薄荷香女孩》《你是我的城》《喜欢不是罪》《草长莺飞时节》《不说再见好吗》等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另有中短篇小说集《叶子上的秘密》《水流轻轻》《耳边有风在歌唱》《成长的夏天》等,儿童生活故事集“谢天谢地来啦”等作品。
    其作品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及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上海市文艺创作精品奖等多种奖项,并输出到韩国、新加坡、越南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其短篇小说多次入选全国各出版社推出的多种精华选本。另有评论和文学理论文章多篇见诸报端。

目录

第一章  心情像花儿一样
第二章  曾经同路人
第三章  美梦成真
第四章  诺言
第五章  旁边空荡荡
第六章  事变
第七章  不速之客
第八章  浪漫故事
第九章  灿烂阳光寂寞心
第十章  不是误会的误会
第十一章  藏起来的秘密
第十二章  午夜月光
第十三章  课间故事
第十四章  高手
第十五章  原来,自己才是导演
第十六章  作弊事件
第十七章  迷雾一角
第十八章  疯狂晚餐
第十九章  意外
第二十章  陌生的夜里
第二十一章  感恩零食
第二十二章  花儿朵朵开
第二十三章  短发布娃娃
第二十四章  梦想小店
第二十五章  再见,不是别离
心灵驿站你的外壳很坚硬,我的拥抱很柔软 ——如何面对伤害自己的事件

前言

  

    一提到小青春,总是让人觉得既美好,又带有—点成长的小烦恼。
    即将告别童年时代,步人青春期的你们,是不是逐渐感觉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再像小时候那般亲密?你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自己的小欢喜和小秘密。你们的心开始像小鸟一样渴望自由,可是身体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除了写不完的作业,还有上不完的辅导班。课外书要看“四大名著”,要看“鲁郭茅巴老曹”,还要看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海明威,只因这些都是语文试卷中的“常客”。于是,一大批带有如下字眼儿的课外书被一股脑儿地摆在了你们的书架上:“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新课标必读”“新课标无障碍阅读”……它们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地位仅次于《5年高考3年模拟》!
    可是,即便有这么多课外书,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想起自己初三时曾在物理课上,偷偷地看一本名为《大一女生》的青春小说(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看得入了迷,连物理老师走到身边也没有发现。他拿起我藏在桌斗里的书,看了看封面,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你现在看这本书还有点早”,就转身回讲台上。直到现在我都十分感激这位中年男老师没有没收我的书,而是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理解。
    如今的你们也和那时的我们一样,渴望阅读那些描写自己真实生活和思想的作品,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都需要贴心的交流,需要智慧的启迪,需要平等的引领……然而,当80后、90后被拍在了沙滩上,00后的你们占领了青春的封面时,这些需要却被彻底无视父母和老师的目光只关注学习成绩,认为这些迷茫与苦恼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病呻吟,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少年。
    幸运的是,依然有一些作家在坚持为你们而写作,儿童文学作家谢倩霓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细作二十余载,又有—对非常优秀的双胞胎女儿。在陪伴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她对处于你们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有了更加恰切的把握。在谢老师的书中,你们或许能发现自己的影子,看见你们心底那些隐秘的、不知该对谁说,也不知该怎么说的成长故事。
    这些获得儿童文学界高度认可的优秀作品,因为写作时间相距较长,此前并未成套出版。为此,我们将这些作品重新整理,策划了这套为处于小青春期的你们量身打造的心灵成长书——“小青春成长不烦恼系列”,并邀请著名心理学专家宫学萍为每本书撰写书评,教你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难题。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你们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想,聪明的你们,一定可以从文字中探索到成长的奥义和答案,开启人生绚烂的新篇章。
    中信童书·火麒麟
    2019年5月4日

后记

  

    故事看完,大家有没有觉得终于松了一口气?
    结尾处,两位少女互赠代表心意的布娃娃和抱枕,虽然没有更多言语上的解释或说明,却已经用行动表达出对彼此未来生活的祝福,以及对曾经发生在两人之间的那些对抗、争斗、怨恨、嫉妒等不愉快的理解和放下。通过书页上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些细小的美好正在像种子一般生根发芽。
    也许对于尹灿一家,尤其对于尹灿爸爸来说,直面我们生而为人的有限性,承认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去拯救另一个家庭”,的确是一个难以面对的挑战。所以,他才会在倪裳住进家中之后,竭尽所能地动员全家(有些时候甚至是比较苛责地),去满足倪裳提出来的要求。
    当然,无论尹灿爸爸是出于内疚,还是同情,抑或其他更为复杂的行为动机,他带领全家对倪裳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都是十分可贵的善举。既然如此,他的问题又出在哪里?为什么在这样一份好心之下,却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到的整个故事,同时也就是主人公尹灿所经历的生活,越来越朝着让人难以忍受,让人产生窒息感的方向发展?
    仅仅是因为倪裳是个“坏孩子”?因为她太有心机,太不善良?
    心理咨询师通常不这样看问题,我们也很少会把“好”或者“坏”这样的大标签,随随便便地贴在某个人的身上。实际上,在阅读谢老师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会习惯性地不时让自己从尹灿的故事里暂时跳出来,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去想象,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倪裳正在经历怎样的青春。
    每每此时,我都会对倪裳感到心疼,她的确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极大不幸的小姑娘。
    对于每一个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这个时期父亲的功能和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作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带领孩子走出家门,认识家庭以外更为广阔的大干世界;另一个是向内,将外部社会的各种规则引入家庭内部,让孩子在日常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中,学会耐受挫折,尊重他人,学会一点点接受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君王,学会慢慢放下青春期式的自我中心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起冲突,冒出各种各样的不愉快;而青少年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在这个特殊阶段,常常要承担起被孩子“厌恶”甚至“憎恨”的光荣任务。在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上,爸爸就是要对孩子坚定而有力地说出“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让不断寻找边界的孩子,停在他必须停下来的行为边界之上。否则,后续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伤人或者伤已。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看似总在“胡作非为”的小男生、小女生,与他们建立信任之后,我常常会从他们那里听到,对于拥有一个既有力量的,同时又慈爱的父亲的渴望。
    小说中,倪裳的很多任性行为,比如不吃牛肉,只吃鲜虾等,在我看来,也是类似这种“想要获得一个父亲”的深层呼唤。说白了,小孩子在胡闹的时候,是隐隐约约知道自己是不对的,内心往往十分紧张。若总是处在这样一种没有一个大人来喊“停”的状态,总是听不到父亲坚定地说“宝贝,不可以”,实际上,也就是处在了一个无人愿意为自己负责的境地。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很孤单,很难过的。 遗憾的是,小说中的尹家,一直努力提供给倪裳的,都只是一种类似母亲式的关怀和呵护。简单地说,就是“你要什么,我们都给”,这样的呵护中却没有包含父亲对于孩子的引领和管束功能。 当然,母亲式的爱,倪裳也是非常缺失的。在她的父亲意外去世之后,虽然作者所用笔墨不多,但我们大概也能看出,倪裳的妈妈在母亲功能上有很大的缺失。她似乎已经完全被命运打倒,失去了灾难之后庇护女儿成长的能力。所以,我们在/J、说中所看到的倪裳,虽然看起来似乎事事顺心,却并不是一个被妈妈关爱着长大的孩子的模样。  什么意思呢?被妈妈爱着,或者套用专业用语,被“母亲式的关爱”滋养着的孩子,是可以允许自己去悲伤,去难过,去释放自己对于温柔的渴望,并且也可以去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的。而小说中的倪裳,似乎走到了爱的对立面,把自己每天的心思,都用在对尹灿一家的憎恨、控制和报复上。 被妈妈充分爱过的孩子是柔软的,而小说中前面大部分篇幅里的倪裳,都好像在努力撑着一个坚硬的外壳,硬得让人无法去拥抱。 某种程度上,我可以理解倪裳为什么一直这样做。毕竟,当伤害的事件正在发生,浓烈的恨意,是可以带给被侵犯的人们一种在当时情境下很需要的力量感。这也是恨、愤怒、憎恶等听起来不太美好的情绪,在日常的人际互动中的正向作用——反抗,然后让正在发生的侵犯停下来。 所以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一定要说“恨”就是不好的,而是要看到它的有限,尤其在疗愈内心伤痛这件事情上。在生活中的很多情境中,在很多伤痛已经发生之后(还有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切实的作恶者),仅仅抱着心中翻腾的仇恨不放手,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从被伤害的阴云中走出来。我们需要的是可以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哭泣,而成功地给他人的世界制造出一堆麻烦,常常没什么益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大学时认识的一个姑娘,因为在恋爱中受了一些委屈,与男朋友分手之后(亲爱的小读者们,等到你们年龄再大一点,就会明白很多恋爱中的很多事情,是说不清谁对谁错的),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地说,以后一定不能让那个男孩过上舒心的日子,一定要在他再次恋爱的时候,警告下一个女生“这人就是个超级大坏蛋”! 幸好,那姑娘当时也就是在气头上随口一说,伤心的日子一点点过去,她又满血复活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大好生活之中。否则的话,若真的把大学四年都用来报仇,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个自己憎恨的人身上,不就把自己的人生白白给弄丢了吗?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