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纵横心法(鬼谷子的权谋与韬略)

  • 定价: ¥35
  • ISBN:978722413190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民
  • 页数:227页
  • 作者:曹胜高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鬼谷子》中的智谋该如何理解?
    如何变成有大智谋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使用智谋?
    国学专家权威解读中国谋略奇书《鬼谷子》。
    游说韬略用计识人,智谋高手的修炼之路!
    要学习《鬼谷子》的智谋就先要明白智谋是干什么用的,其次要明白如何变成有大智谋的人,然后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使用智谋,最后才是怎么去用智谋。

内容提要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高人,他因隐居鬼谷而得名,他培养出的兵家庞涓、孙膑,改变了战国中期的军事格局;他教出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终结了战国晚期的争霸局面。他因传授兵学,居住的“鬼谷”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军校”;他所流传的游说术,被称为纵横家的鼻祖;他长于修身养性,被道家奉为“古之真仙”;又善于占往察来,被阴阳学家奉若神明。这样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全才、奇才,留下了一本以他名字命名的《鬼谷子》,也是纵横学派留下的唯一典籍。本书由国学权威专家对鬼谷子的谋略与用人之道进行精彩解读,不仅向读者呈现了经典的魅力,更是提炼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简介

    曹胜高,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中文学院教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著有《中国文学的代际》《国学通论》《国学导论》《中国的修养》等。

目录

鬼谷子的权谋与韬略
  一、安、徐、正、静
  二、善与不争
  三、天下为用
  四、以心兼听
  五、赏信刑正
  六、问倒为止
  七、因时处顺
  八、内外周全
  九、洞察幽微
  十、循名责实
《鬼谷子》译注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揵第三
  抵巇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

前言

  

    鬼谷子是谁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位高人,因隐居鬼谷而得名。他培养出的兵家庞涓、孙膑,改变了战国中期的军事格局;他教出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终结了战国晚期的争霸局面。他因传授兵学,居住的鬼谷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军校”;他因传下游说术,被奉为纵横家的鼻祖;他长于修身养性,被道家奉为“古之真仙”;又善于占往察来,被阴阳家奉若神明。
    这样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全才、奇才,留下了一本以他名字命名的《鬼谷子》,也是纵横学派留下的唯一典籍。由于讲究“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被称为“中国智谋之书”。但这本书,几千年来却越传越神秘,越注越糊涂,到现在分歧百出,变得很不容易理解了。
    那么,《鬼谷子》中的智谋究竟该如何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使用智谋?如何变成有大智谋的人?智谋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去用智谋?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些道理对我们又有何启发?有怎样积极的意义?
    1.世外高人
    说到鬼谷子,第一反应是什么?
    圣人?贤人?超人?高人?
    圣人活在尘俗之中,想的是人类之事,他们著书立说,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能通过思想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如孔子、孟子。贤人亦活在尘俗之中,坚持的是原则和操守,不愿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而放弃人生追求,安贫乐道,修身养性,如颜回、子路。超人则超然世外,不染尘俗,用第三只眼睛审视社会风云,悠然自得,如老子、庄子。
    高人确实不好定义。高人肯定不在尘俗之中,还要神龙见首不见尾。
    鬼谷子符合吗?我们来看看。
    鬼谷子,姓名不详。《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张仪都曾跟着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为何叫鬼谷先生?东晋学者徐广研究的结论是:“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这个“盖”字是大约的意思。后来南朝宋裴骃作《史记集解》时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这样采信了。唐朝张守节觉得这种不确定的说法真是对不起鬼谷先生,又进一步具体考证出鬼谷在“洛州阳城县北五里”。原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居住在鬼谷的老先生,被大家叫作鬼谷子。
    鬼谷在什么地方?
    徐广说的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到了唐代,司马贞发现叫鬼谷的地方太多了,如“扶风池阳、颍川阳城”都有鬼谷墟,池阳在现在的陕西省三原县,阳城在河南,两者相差近千里。到底哪个是真的?唐代之后,人们发现更多的地名叫鬼谷,河南云梦山有鬼谷,湖北当阳、陕西安康等地也有包含“鬼谷”的地名。于是便有了很多争论,都说鬼谷子是自己这块地上的,恨不得组织一帮学者考证出鬼谷子生于斯,葬于斯。其实啊,地是死的,鬼谷子是活的,隐士不一定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很多时候要云游四方。鬼谷子在这里住过这里便出名,正说明鬼谷子名声大。要是老先生没到过这地儿,提到某个鬼谷就想到鬼谷子,那更证明老先生有名。
    对于一个有文化知名度和历史曝光率的名人,不知道名字不仅是历史学家的遗憾,而且也会导致崇拜者的不满。于是便有不少学者下了大功夫去研究。鬼谷子究竟叫什么?答案很多,得出结论的方式却只有两种:
    一是给鬼谷子找名儿。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说鬼谷子姓王名誗;北宋编订的《太平广记》卷四引《仙传拾遗》说鬼谷子姓王名利;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说鬼谷子“姓王名诩,亦名利”。后人便接着考证王诩的父亲是谁,给鬼谷子立了家谱,不仅父母都有名字,而且是哪个村的也说得千真万确。
    二是找战国时期有名的人,让他作为鬼谷子。有的说子华子程叔本有个学生叫留务滋,就是鬼谷子;有的说楚国的鹖冠子便是鬼谷子。为了证明鬼谷子不是传说,又演绎出更多的传说作为证据,而且越传越详细,越传越形象,这样鬼谷子便由一个历史名人变成了传说人物。
    鬼谷子,身世不详。唐长孙无忌在《鬼谷子序》中说:“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他认为“鬼谷”是很多隐士的通号,即“隐居在鬼谷的隐士”,就像《论语》中的楚狂接舆、荷蓧丈人、卫国荷蒉而过孔子之门者等等,不过是个外号,而非真名。
    这样来看,“鬼谷子”便是众多隐居在“鬼谷”的先生们的通用称号。后世有些学者不明此理,便认为鬼谷先生是神仙,活得很长很长。《海内十洲记》说秦始皇向鬼谷子请教过仙草之名。南北朝时,鬼谷子被列入神仙图谱,成为神通广大的神仙。五代时的杜光庭在《录异记》说鬼谷先生“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传说都是由无数传闻嫁接而成,无数隐士的事迹转接到一个人身上,众多鬼谷先生的传闻累积为一个“鬼谷子”,众多高人们变成了一个高人,一个高人也在传说中变成了仙人。
    自古隐士有两种:一种是全隐,不与尘俗往来,真的隐在历史之中,一点儿痕迹也没留。另一种是半隐,虽不生活在尘俗中,但尘俗中的人还是能够看见他们的,少不了零星的记载,也少不了大书特书,有的如伯夷、叔齐、介子推,先有一段辉煌,最后归于山林隐居;有的如姜太公、诸葛亮,先隐居在山林,看天下大乱时便出手。这些都是牛人,一只脚在世外,一只脚在尘俗,能进能退。
    衡量高人有两个指标:第一,智商要了不得,能够把世上的事情想明白。旁观者清,要洞晓世事就得置身事外,鬼谷子便两只脚在世外。按照《东周列国志》的描述,鬼谷子的学问有四种:一是术数,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身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这个总结性的描写,不是小说家的想象,而是对鬼谷子全部传说的学术总结。
    鬼谷子被塑造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半在于鬼谷子的同徒弟,一半在于鬼谷子的粉丝。我们说过,鬼谷子是周秦时期隐士们的通称,当鬼谷子们被当作“鬼谷子”一个人时,众多跟着隐士、高人们学习的人便成了“鬼谷子”的学生,不仅苏秦、张仪,还增加了孙膑、庞涓,又增加了尉缭子、商鞅、毛遂、徐福、司马季主等,鬼谷子便被想象为先秦第一高人,徒弟们从春秋延续到汉初。不仅如此,后世还有很多人,或是崇拜鬼谷子,或是为了神化自己,得本书,写本书,便说是鬼谷子传下来的,如李虚中的《命书》便托名鬼谷子所传。此外还有不少兵书、占卜之书,如《鬼谷子天髓灵文》《鬼谷先生占气》《鬼谷天甲兵书常禳术》《鬼谷子前定数》等,都喜欢托名为大名鼎鼎的鬼谷子。无论是为了卖书还是为了卖名,客观上都增加了鬼谷子的神秘性,鬼谷子在历史的传说中逐渐无所不会、无所不能,集术数大师、兵学大师、游说大师和道教大师于一身,不仅名满天下,而且桃李满天下,成为集大成式的高人。
    衡量高人的第二个指标是眼光要不得了。要能够知道该怎么做使人情练达,就要两只眼睛留在世间,按照尘俗的方式做事。看破不说破,是贤人的境界;看破而不说破,还要陪着一起玩,是圣人的境界;看破而不说破,教个徒弟陪着玩,则是高人的境界。鬼谷子改变世界的方式不是自己亲自动手,也不是自己去做示范,而是培养苏秦、张仪,一个用矛,一个用盾,在战国七雄相持不下的僵局中改写了天下大势。鬼谷子用出世的眼光看世界,用入世的手法做事情,让两个普通的士人成为历史变动的推手,自己则成为世外高人的代表。
    2.纵横鼻祖
    我们今天要讲的鬼谷子不是小说家眼中的鬼谷子,也不是作为神人和仙人的鬼谷子。而是《鬼谷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苏秦、张仪的老师,作为历史存在的纵横家鼻祖的鬼谷子。
    为什么叫纵横家呢?
    这与战国中后期的天下形势有关。这时天下只有七个主要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我们习惯称为战国七雄。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力量蒸蒸日上,对东方六国不仅有了觊觎的想法,而且有了侵占的实力;而东方六国由于利益集团太过庞大,变法无疾而终,改革不了了之,改革者全部赔上了身家性命,国家积习难返,只能江河日下,气息奄奄。衰落的国家重新振作可能没有勇气,但面对灭亡还是要努力挣扎的。
    单挑秦国力不从心,那就跟秦国打群架吧。东方六国要是联合起来,手拉手,背靠背,相互支撑,相互支援,靠人多势众去抗拒秦国,这是合纵。
    秦国自己也明白,自己单挑某个国家实力还不错,要是六国联合起来自己只有挨打的份。那就要想办法离间六国之间的联盟关系,远交近攻,最终各个击破,这是连横。
    战国中后期,秦强而众弱,天下形势已经明摆在那里,都知道怎么办。《韩非子?五蠹》就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纵,要的是小国抱团,靠的是信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牢固的联盟,众志成城,抵御强敌,要的是过程,打的是消耗战、持久战;横,就是大国干预,靠的是手段,就是拉拢自己对手的盟友,瓦解对方的联盟,各个击破,要的是结果,打的是速决战、外交战。
    关键是要有人在诸侯国之间穿针引线,无论是拉拢盟友还是瓦解对手,需要有胆略的人敢去游说诸侯,有口才的人说得动诸侯,有本事的人控制得了形势,这些游走在诸侯、将帅之间的人便是纵横家。他们既要懂战略,也要懂战术,是手握重兵的实践家;既要说得清,也要讲得透,是逻辑严密的理论家;既要活着去,还要活着回来,更是游走在刀刃上的外交家。正如孟子所言:“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纵横家不是躲在家里胸怀梦想的人,也不是在文章中高谈阔论的人,而是亲自动手去改变天下的人。
    历史从来都不是平庸者懒洋洋的通途,而是为特异之士驰骋的疆场、独辟的蹊径。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不再是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礼尚往来的贵族,而是血雨腥风中磨砺出来的游士。
    战国时期的士是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知识分子,从理论上讲是候补的官吏;在西周,士还是一级爵位,有了这个身份,不仅能享受国家提供的一份补贴,而且还能获得一份工作。但士又生士,士的数量不断增多,而国家能够提供的职位和补贴有限。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与诸侯盟约,其中一条就是“士无世官”,即士阶层不再享有商周以来的爵位待遇,大量士人不得不下岗自谋生路。要活下去怎么办?要么投靠名师去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要么奔走于权贵间再就业,从头再来。
    在当时,年纪轻轻待在家里做宅男,基本上是在等死,于是便出现了一批游走于诸侯之间的士人,他们是受完训练却没能上岗、毕业却没有职业的有志青年。做文士要能出谋划策,做武士要能率兵打仗。无论是出谋划策还是带兵打仗,只能凭借诸侯、公卿或者大夫们的赏识获得一份工作,获得一份报酬。大而言之,成就自己的功业,如庞涓在魏,孙膑在齐,各为其主,斗智斗勇,让两国人仰马翻;小而言之,换取自己的衣食,如冯谖在孟尝君门下做门客,荀子投奔兰陵君,兢兢业业,为的是一份生计。
    单纯的游士并不可怕,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衣食无忧,他们便可以著书立说。单纯的纵横家也不可怕,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凡事自然有个了结。但游士来做纵横家,事情就复杂了:一是游士没有资金,只能从权贵那里分取一杯羹,有奶便是娘,不问道义;胜者为王败者寇,结果重于过程;连哄带骗,巧取豪夺,人性之恶便暴露无遗。二是游士没有背景,只能投奔于别人,虚与委蛇,注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无奈空手套白狼,只能靠智谋取胜,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官禄、职位甚至身家性命。
    3.智谋高手
    游士要变成纵横家,靠的是智谋。
    一提到智谋,有的人两眼放光,兴奋起来,试图学会几招,不说骗别人,至少不被别人骗。《鬼谷子》讲的便是如何获得智谋,如何去游说诸侯,赢得一份合适的工作,成就一份梦想的功业,他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
    一是口才要好,死的要能说成活的,活的要能说成死的,才能左右逢源不被难倒。当年商鞅去游说秦孝公,准备了三套方案:王道、帝道、霸道。说前两套方案时,秦孝公昏昏欲睡,最后才把第三套方案拿出来,吸引得秦孝公不仅想听,而且听了三天三夜也不厌倦,商鞅的工作问题自然立刻解决了。能讲明白,要先想明白,那就需要变成一个有智谋的人。
    二是敢冒危险。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空手套白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仅要舍得孩子,关键时还要舍得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楚怀王受了张仪的骗,发誓要捉住张仪解恨。结果呢,张仪不仅到了楚国,而且楚怀王又把他礼送回了秦国。艺高人胆大,那就需要懂得如何使用智谋,才能赴汤蹈火,游刃有余。
    三是眼光独到,善于在纷纭复杂的事务中抓住矛盾,根据人的心性,对症下药。人有七情六欲,事有千变万化,关键是要洞察对方怎么想,预判事情如何发展,这就需要知道什么是智谋。
    四是要抓住机会,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国君辅佐,能进能退,能远能近,还要找准恰当的机会动手,能开能合,能成能败。那就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下才是使用智谋。
    游士要变成纵横家,除了要努力工作,更要深藏不露:“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因此《鬼谷子》中所总结的智谋,一如其名:一是求“鬼”,注重诡秘,讲求策略,即“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二是“谷”,如洞谷曲折幽深,变幻无穷,即“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就说:“鬼谷眇眇,每环奥义。”说的是《鬼谷子》的行文举言又止,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意趣。
    这跟这本书的性质有关,《鬼谷子》既然教人智谋,那当然是说给聪明人听的。聪明人之间的交流,只可意会,不必言传,点到即止。这类书不像《论语》《孟子》那样苦口婆心,反倒有点儿像《周易》《老子》,阅读时不只要看书上说了什么,还要想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想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更要想我还能怎么说。
    这样一看,《鬼谷子》简直就是一个蜻蜓点水似的提纲,只提供了学会智谋的路径,并没有如《智囊》那样讲故事,也没有像《经世奇谋》《长短经》那样深入分析。如果我们期望从中学会游说之术,那就要结合《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言;要从中了解点儿智谋之法,那就要结合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智谋故事来谈。
    纵横家注重实用,并不以著书立说为追求,虽然汉代传有不少纵横家的著作,但后世基本都散佚了。汉代刘向、司马迁、刘安、扬雄、班固都曾引用过《鬼谷子》原文,说明这本书在汉代流传甚广。但西汉中期禁绝纵横之学,《鬼谷子》只能在皇家密室中看得到,南北朝时期才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现在我们看到的《鬼谷子》不是全本,其中《转丸》《胠乱》两篇已经散佚了,《持枢》也是残篇。
    现存的《鬼谷子》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符言》。讲的是纵横家选择什么样的领导去辅佐。放在现在的语境下,那就是作为一个求职者,你应该如何判断你的领导是否值得你效力;而作为一个领导,能否吸引足够优秀的人才为你所用,关键在于自己这块铁打得硬不硬。《符言》列出了九条标准:立身端正、洞明世事、注重德行、赏罚分明、察纳谏言、因时处顺、做事周全、内心庄重、精通考核。讲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使用智谋。这可以看作是鬼谷子的管理心法。
    二是《本经阴符》。这是《鬼谷子》一书的根本,讲的是如何变成有智谋的人,只有做到精神高远、意志坚定、思虑缜密、威仪俨然,长于判断形势、巧于使用计谋、善于斟酌损益。这七个心灵修炼方法,告诫我们智谋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智谋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而是用心性修为熏染成的,这可以看作是鬼谷子的心灵修炼。
    三是《中经》。在秦汉典籍中,“经”是来形容常行的义理与准则,是某种学说的典范和核心。《中经》讲的是《鬼谷子》一书的旨趣,是学了游说之术和智谋之法要“振穷趋急”的,即智谋是用来帮助走投无路之人和解救处于危难之事的,不能用智谋给自己谋私利,更不能用来陷害别人。智谋是拿来干什么的,这是鬼谷子学说的旨归,也是我们了解智谋的宗旨,在于让文韬武略坚守道义,让聪明才智合于德行,这可以看作是鬼谷子的纵横韬略。
    四是游说之术。这部分内容占了《鬼谷子》的三分之二,但这十一篇只是术,而前三部分则是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周流万物,掌握了道可以随类赋形,应对万方。而器只是具体的技巧,孔子曾教育子贡说“君子不器”,就是说真正高明的人,不要被具体而形象的东西困住,而忘记了贯穿在有形之物、琐碎之事、具体之人背后的道理,这十一篇讲的是如何使用智谋。这可以看作是鬼谷子的游说技巧。
    要学习《鬼谷子》的智谋就先要明白智谋是干什么用的,其次要明白如何变成有大智谋的人,然后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使用智谋,最后才是怎么去用智谋。我们解读《鬼谷子》,就围绕这四个命题,把《鬼谷子》中的理论和中国历史上的智谋故事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研究大智慧是如何炼成的,大谋略是如何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