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楞伽大义今释

  • 定价: ¥42
  • ISBN:978730911610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复旦大学
  • 页数:282页
  • 作者:南怀瑾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2版
  • 2019-06-01 第4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楞伽经》,它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重要的宝典。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为“六经十一论”的重心,凡有志唯识学者,必须要熟悉深知。
    《楞伽大义今释》是南怀瑾先生关于《楞伽经》的一部巨著,在书中,南怀瑾先生为读者清晰地理出此经头绪:经中首先借大慧大士之口,提出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但佛陀并没有一一作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心、说性、说相,对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分别加以辨析,然后引向形而上的第一义谛,指出一个心物实际的如来藏识作为总答,指示空有不异的事理,说明理论与修证的实际。可见《楞伽经》宗旨在于直指人生的身心性命,与宇宙万象的根本体性。经南怀瑾先生一点拨,楞伽奥义昭然若揭。

内容提要

  

    《楞伽大义今释》为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用括号、另段的方式标出)。全书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叙
凡例
楞伽经大乘性宗顿教四十一法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蒋之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苏轼)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问题的开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问题里的问题
    什么是识
    识的现象
    现识与分别事识的互相因果关系
    如何恢复真识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心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证
    如何才能觉悟自心
    成佛次第之道
    心物有无二见之辨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顿渐法门的指示
    法报化佛的三身内义
    两种声闻的境界
    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境界
    生死与涅槃唯一心量
    五乘种性的分类
    无佛种性的一阐提之说
    五法三自性
    人无我和法无我
    诽谤正法的原因
    空、无生、不二、离自性相等的涵义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二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如来藏有定相和实体吗
    大乘道的修行方法
    意生身的境界
    心理状态的分析
    言语理论的真实性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同异、真假、虚实、有无、存在和不存在的辨正
    禅的类别
    什么是涅槃的真义
    如来神力和正修菩萨道的关系
    缘起性空的理论实际
    理论言语是根据什么
    一切言语理论的原始
    万有现象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三乘种性的基本原因
    种性的定义
    幻有的现象和定义
    自性无生的真谛
    自性的定义
    如幻的涵义
    名辞章句的文字理则
    佛为什么只说出世法
    宇宙万法无主宰非自然的道理
    四种罗汉的果位境界
    两种智觉的境界
    菩萨境界
    形而上的心物同体观
    色尘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谛
    身心的五阴原理
    外道学派四种涅槃的辨别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一般思想心理的原则分类及其真义
    如何是佛法的真义和一乘道的道理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三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意生身的分类和原理
    五种无间重罪的反辞巧譬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觉
    佛为什么说生前的因果事迹
    佛证得什么道和说的什么法
    有和无两种错误见地的分析
    宗通和说通
    心理意识妄想的原因和唯心的辨别
    言语和语意
    识与智的差别
    世间缘起的空见
    束缚与解脱都自一心
    自性空有之辨
    佛法宗纲的说明
    什么是智慧的实相
    宗通和说通的意义
    世间理论辩证和文词的观点
    内学和外道的辨别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四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真理的究竟归属是什么
    言语文字和真理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异同
    一切法无自性但觉自心现量
    关于诸法无常的分辨
    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大小乘入灭尽定的差别境界
    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如来是否常住
    佛法是否常存
    唯识的精义
    四禅的灭尽定
    详说“五法”等名相的内义
    三世诸佛的有无
    佛与恒河沙的譬喻
    生死的边际何在
    刹那空和八识的现象
    六度的差别目的
    关于佛的存在和佛法与唯识的几个怀疑问题
    素食的理由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八识规矩颂法相表
八识规矩颂总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楞伽大义今释》问题系统表

前言

  

    佛经难读,佛经中楞伽经尤难读,苏子瞻曾言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传曰,君子尊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土儒家,由汉及宋,程朱陆王,聚讼纷纭及于千载。譬之佛学,其犹去佛而禅,离义而玄,所谓胜义有与毕竟空者,门户主奴,至今未尝稍戢者乎。昔达摩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言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生开示悟入。盖楞伽奥义,本为融通性相,指示空有不异,不仅唯识学者,必须精究深习。性宗大德,更应体察达摩印心之语,勤为修证。吾尝言文学与宗教,其体与质常为术与用所朦胧掩蔽,而不易窥其真正面目。若宗教文学中佛典高文,迷离放诞,其弊尤甚。曩者童蒙授读两京三都诸赋,每言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昏沉徜徉,莫知究竟。若以佛典中华严楞伽诸经观之,则汪洋千顷,浩浩乎不知其畔岸,盖视庄马扬班诸子尤云泥焉。虽然,先圣微言大义,爬梳抉剔,皮脱骨露,精微要旨,无不莹然照耀,使学者取之不尽,悟证无穷。南居士怀公今继楞严大义今释,续著是书,盖为未来千百世有心求道者尽其锄耰之力,为悉去其荆棘秭稗,将以良田万顷,金珠玉粒,贻传于后之来者。大善知识之愿力,所以觉世而宏道者,功德为无量矣。六年前楞严大义今释付梓之日,予既为文跋其书末,六年以来,奇岩精舍之经筵不辍,顽钝如予,曾不以忧患稍挫其精进,而辱公不弃以为可进于道者,彷徨顶礼,因纪其因缘于书端云。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沧波居士程中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