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翠微时光

  • 定价: ¥20
  • ISBN:978751783208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
  • 页数:136页
  • 作者:苏苏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1版
  • 2019-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因为我的注视,所有的景,所有的物,此刻一一变得鲜活——因为我在,它们都在。
    苏苏所著的《翠微时光》中所收录的文章感情真挚朴素,文字温婉细腻,且叙述风格多变,既是个人经历之表达,也是作者在散文写作上的自我探索。

内容提要

  

    本书为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陆陆续续写下的散文随笔数十篇。其中有在高坞岭老家时的儿时回忆,有后来在德清余英溪畔生活时的点滴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和读书写作有关的小随笔。

媒体推荐

    苏苏的文字透亮清澈,以温情的目光注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啄一饮,用清淡的色彩和构图,把情绪表现为具象的画面。进入苏苏的文字世界,是一场身心共同参与的浸入式体验,柔软、明亮而不失机锋,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小说家  编剧  海飞
    苏苏具有对文字极其敏感的天赋。她的写作,基于自己的内心,以独有的视角和笔调观察世相、叙述人生、惦念情感,从中发出属于自己的索询,并在温柔中显现言辞的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报告文学作家  孙侃
    苏苏的散文明显贴着女性写作的标签,细致入微,温婉怡情,偶尔绵里藏针、喜中含悲。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素面朝天的行文,能于慵懒懈怠时令人怦然心动,能于不动声色中潜移默化影响人……这样的女人,这样的作品,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剧  金一鸣
    苏苏的为文如其为人,体现一个“真”字,情真意切,侠肝义胆,没有丝毫的矫情,她轻轻拉动那根敏锐细腻的心弦,弹奏出一曲曲文字组合的天籁之音,感知世界,感悟生活,敬畏文学与生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史学者  杨振华

作者简介

    苏苏,本名梅苏苏。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高坞岭村,现居浙江德清。先后从事临床护理、新闻媒体等工作。2000年开始散文写作,有若干作品发表。现为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目录

第一辑
  关于过去
  阿毛爷爷
  哑子
  金驼背
  山村少年
  我们的校园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乒乓记忆
  铁道边的时光
第二辑
  玉兰花开
  此刻如此美丽
  写信
  此爱绵绵无绝期
  夜班路上
  愿心上,莲花渐开
  德清三题
第三辑
  我要回家
  想象和审美的力量
  ——读《栗树街的回忆》
  走近莱辛
  读卡瓦菲斯
  潘维及他的《水的事情》
  在描写中叙述
  ——读本土作家杨再辉作品
  《天底下有一片红绸子》
  新月书店
  借书趣说
  一家之言
  自己的书
  阅读之碎片思绪
  感谢阅读

前言

  

    写作有着奇怪的两面性,一方面是个人隐秘的一种表达,另一方面等到作品出来,它就会脱离作者,而完全独立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展示,不免让人有些羞怯与纠结。
    喜欢写作,源于阅读。读而后写,写而后喜,喜而后怯,大多数人会经历这样的写作历程吧?二十多年写作和阅读的时光就这样一晃过去了。周边的朋友,有些人放下了写作,原因有很多,有些人丢下多年后重新拿起了笔,理由只有一个一喜欢。
    因为喜欢,我一直断断续续地边读边写,点点滴滴,皆是经历。那些文字,批评者有之,鼓励者更多。现在回过头一看,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许多过去的记忆,虽然青涩,却足够真切。
    感谢这么多年的阅读和写作,让我有机会在更专业的层面上与人有了交流,同时也愈加渴望自己的写作可以更扎实、更持久。作为对过去的一个回望,将一直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上的文字收集起来,出一本书,由此就成了一个念想。
    在我家乡人的观念中,出一本书,在以前,那是一件可以与建立伟业相提并论的大事,现在虽然出书变得容易,但忐忑依然难免。身边的师长和朋友们却是一直在鼓励我,这也让我终于下了决心。
    感谢过往的岁月,它们让我养成了亲近文字的习惯;更感谢那些持续的阅读与写作经历,让我与另一个自己有了更为亲密的联系。
    这本集子中的三十篇散文随笔,内容芜杂,有儿时记忆,也有生活中的片段思绪,还有一部分跟读写有关。因为写作的时间跨度很长,叙述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别,其整体的凌乱显而易见,这对一本书来说,实在是个大忌,不过在整理旧稿的过程中,自己对写作的理解却也一点点地清晰了起来,这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也许世界是一个隐喻,但有一些东西不是,因为总有些东西是无法替代的。在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那里,那无法替代的是一座图书馆;在我这里,它是一本书,是这本书中走过的磕磕绊绊的日子,是我的阅读、写作、成长与记忆。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自己。
    是为序。
    苏苏
    2018年11月于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