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浙商大日本研究丛书

  • 定价: ¥88
  • ISBN:978752034567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页数:286页
  • 作者:李国栋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视野开阔,考证翔实,结论充满开创性和颠覆性,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力作!
    内容横跨稻作史、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和中日义化交流史。从稻作文化的视角,运用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的方法,基于多学科交叉互证,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1)苗族起源于湖南澧阳平原的城头山遗址;
    (2)古苗人最早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
    (3)蚩尤后裔最早将稻作农耕传人日本列岛;
    (4)日本稻作文化带有鲜明的苗族基因;
    (5)日本皇族源自中国苗族。

作者简介

    李国栋(1958-),男,北京市人,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日本广岛大学博士。
    曾任日本广岛大学外同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从事学术研究35年,出版学术专著1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近20年来,主要研究苗族、古越族与日本古代倭人的文化渊源。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稻作农耕与苗族的形成
  一  野生稻与栽培稻
  二  古苗人最早驯化野生稻
  三  城头山即“水田寨”
第二章  从苗语“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一  “稻”的非汉字音
  二  “稻”的最古老的称呼
  三  古苗人与稻作遗址
  四  来自古日语的反证
第三章  从《苗族古歌》看原始稻作生计的形成
  一  《苗族古歌》所描述的原始稻作环境
  二  移栽野生稻与稻作生计的形成
  三  《苗族古歌》的地域性标志——枫香树
第四章  蚩尤身份考证
  一  蚩尤实名及其族属
  二  蚩尤的实际生存年代及出生地
  三  蚩尤的籍贯
  四  稻作文化的北传
  五  蚩尤的职业
第五章  日本皇族与中国苗族的文化渊源
  一  “汤津香木”与枫香树
  二  “汤津爪栉”
  三  苗族与倭人的鹡鸰鸟崇拜和蝴蝶崇拜
  四  日本稻作文化的苗族基因
  五  “倭”的原意
  六  “汤锹山”“汤锹”与“汤种”
第六章  苗族“尝新节”与日本“新尝祭”
  一  最古老的“尝新节”
  二  黑壳糯稻
  三  中柱
  四  古越族与倭人的黑齿习俗
  五  日本“新尝祭”与“苗年”及“扫寨”
第七章  日本镜与中国苗族镜
  一  “八咫镜”与太阳信仰
  二  日本镜与蛇信仰
  三  苗族镜中的太阳信仰与蛇信仰
第八章  苗族“竹粑花”与日本“饼花”
  一  稻作丰收之预祝
  二  粉红色的“花”与稻神
  三  鱼籽草与竹枝条
第九章  贵州稻作文化考
  一  贵州稻作文化的源头
  二  纳雍河、遯水与“夜郎”
  三  “驮娘江”“拖戛”“拖底”与越南“沱江”
  四  结语
第十章  探寻吊脚楼的文化意义
  一  吊脚楼的文化渊源
  二  水塘、禾晾与“鸟居”
  三  吊脚楼与“家”
  四  吊脚楼与“牢”
  五  吊脚楼与“南”
  六  土家族家屋与三角形通气孔
  七  吊脚楼危机
第十一章  “鼓藏节”祭鼓考
  一  枫香树木鼓与“蝴蝶妈妈”
  二  稻作文化意义
  三  宗教性模拟交合
第十二章  苗族独木龙舟考
  一  龙舟与蛇
  二  龙舟节祭祖
  三  龙舟与太阳
  四  鱼鳞与“龙鳞”
  五  男人出嫁的历史遗痕
  六  龙舟与蜈蚣
  七  结语
第十三章  苗族对歌起源考
  一  “晤歌”与“倡和”
  二  东门祭祀与对歌的起源
  三  尚东意识与“九黎”稻作联邦
  四  上巳节与对歌
第十四章  “百鸟衣”纹样考
  一  菱形纹、蟠蛇纹与生殖崇拜
  二  八角太阳纹、卍字纹与八角花纹
  三  绞索纹与蛇信仰
第十五章  日本稻作文化研究的前沿
  一  照叶树林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二  稻作起源地
  三  野生稻与栽培稻
  四  粳稻与籼稻
  五  野生稻、糯稻与粳稻
  六  中日相似的糯食习俗
  七  长江文明的创建者
  八  稻作初始期的栽培方式
  九  稻作与陶器
  十  稻与文明
终章  玛雅文明与苗越符号
  一  玉钺与古越人
  二  耳珰与苗族及古代日本
  三  雕题黑齿、黥面纹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