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工、轻工、手工业 > 化学工业

橡胶科学与技术(原著第4版)(精)

  • 定价: ¥268
  • ISBN:9787122338198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584页
  • 作者:(美)詹姆斯·E.马...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对橡胶弹性的基本概念和基础行为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聚合:弹性体合成、新科学技术对弹性体结构的表征、橡胶弹性的分子基础、橡胶的黏弹性行为与混合物的动力学行为、未硫化橡胶的流变行为及加工、硫化、微小粒子填充物增强弹性体、橡胶复合科学、弹性体强度、聚合物的化学改性、弹性体合金、热塑性弹性体、轮胎工程、橡胶回收利用等内容。本译著知识体系一脉相承,内容具有先进性和权威性,对我国弹性体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高分子、材料、化工等领域从事弹性体研究、生产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可供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橡胶弹性的基础概念和基本行为
  1.1  绪论
  1.2  单一分子的弹性
  1.3  高分子三维网络的弹性
  1.4  与实验的比较
  1.5  橡胶弹性的连续体理论
    1.5.1  应力-应变关系
  1.6  二阶应力
  1.7  小变形下的弹性行为
  1.8  橡胶弹性中未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聚合:弹性体合成
  2.1  引言
  2.2  聚合反应类型及动力学依据
    2.2.1  逐步加聚和逐步缩聚
    2.2.2  链式聚合
  2.3  加聚和缩聚
  2.4  自由基链式反应
    2.4.1  一般动力学过程
    2.4.2  分子量分布
    2.4.3  二烯烃聚合的特殊性质
    2.4.4  可控自由基聚合
  2.5  乳液聚合
    2.5.1  机理与动力学特征
    2.5.2  丁苯橡胶
    2.5.3  氯丁二烯乳液聚合
  2.6  共聚合
    2.6.1  动力学特征
    2.6.2  二烯烃的乳液共聚
  2.7  链式聚合中的阳离子聚合
    2.7.1  机理和动力学
    2.7.2  丁基橡胶
    2.7.3  活性阳离子聚合
    2.7.4  其他阳离子聚合:杂环单体
  2.8  阴离子链式聚合
    2.8.1  机理与动力学
    2.8.2  聚二烯烃链的微观结构
    2.8.3  丁二烯的共聚物
    2.8.4  末端官能化的聚二烯烃
  2.9  配位聚合制备立构规整的均聚物与共聚物
    2.9.1  机理与动力学
    2.9.2  乙丙橡胶
    2.9.3  聚二烯烃
    2.9.4  聚烯烃
  2.10  接枝共聚和嵌段共聚
    2.10.1  传统自由基反应的接枝共聚
    2.10.2  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2.10.3  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2.10.4  阳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2.10.5  Ziegler-Natta(插入)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科学技术对弹性体结构的表征
  3.1  前言
  3.2  化学组成
  3.3  重复单元的序列结构
  3.4  链结构
    3.4.1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3.4.2  支化
    3.4.3  凝胶
  3.5  玻璃化转变和二次松弛过程
  3.6  形态学
    3.6.1  取向
    3.6.2  混合
    3.6.3  结晶度
    3.6.4  缺陷
  致谢
  参考文献
第4章  橡胶弹性的分子基础
  4.1  前言
  4.2  典型的网状结构
  4.3  基本分子理论
    4.3.1  单链的弹性
    4.3.2  网链的弹性自由能
    4.3.3  减少的应力和弹性模量
  4.4  更高级的分子理论
    4.4.1  约束连接模型
    4.4.2  缠结模型
    4.4.3  缠结对模量的贡献
  4.5  现象学理论与分子结构
  4.6  网络和响应性凝胶的溶胀
  4.7  熵和焓对橡胶弹性的影响:力-温度的关系
  4.8  分子尺寸的直接测定
  4.9  单分子弹性
    4.9.1  高斯与非高斯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橡胶的黏弹性行为与混合物的动力学行为
  5.1  简介
  5.2  标准定量J(T)、G(T)、G*(ω)和 L(lgλ)、H(lgτ)的定义
    5.2.1  蠕变和恢复
    5.2.2  应力松弛
    5.2.3  动态力学测试
  5.3  玻璃化转变温度
  5.4  Tg以上的黏弹性行为
    5.4.1  时间和频率依赖的等温测试
    5.4.2  温度依赖性
    5.4.3  平衡柔量Je
  5.5  其他模型弹性体的黏弹性行为
    5.5.1  氟化氢弹性体
    5.5.2  氨基甲酸乙酯交联的聚丁二烯弹性体
    5.5.3  不同弹性体的比较
    5.5.4  其他黏弹性测试方法
  5.6  黏弹性机制和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5.6.1  低分子量聚合物的热流变简易性的分类
    5.6.2  弹性体的热流变简易性
    5.6.3  带有交联密度的链段松弛时间和JG松弛时间的变化
    5.6.4  连接动力学
  5.7  高度非对称的聚合共混物的组成动力学
    5.7.1  在高度非对称的聚合共混物中分子间耦合的链段松弛和链间的耦合动力学
    5.7.2  聚合物共混物的异常组分动力学
    5.7.3  性质的解释
    5.7.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未硫化橡胶的流变行为及加工
  6.1  流变学
    6.1.1  前言
    6.1.2  基本概念
  6.2  线性黏弹性
    6.2.1  材料常数
    6.2.2  玻尔兹曼叠加原理
    6.2.3  时间温度等效性
    6.2.4  分子量依赖关系
    6.2.5  应力双折射
  6.3  非线性黏弹性理论
    6.3.1  剪切变稀流动
    6.3.2  填料颗粒
    6.3.3  共混物
  6.4  工程分析
    6.4.1  无量纲量
    6.4.2  实验原理
  6.5  实际处理注意事项
    6.5.1  混合
    6.5.2  挤出膨胀
    6.5.3  黏性
  致谢
  参考文献
第7章  硫化
  7.1  介绍
  7.2  概述
  7.3  硫化剂对硫化的影响
  7.4  硫化过程的表征
  7.5  无加速硫黄硫化
  7.6  加速硫黄硫化
    7.6.1  硫黄硫化与促进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7.6.2  延迟加速硫化
    7.6.3  锌在苯并噻唑作为硫化促进剂时所起的作用
    7.6.4  实现特殊硫化性质
    7.6.5  镀铜钢对附着力的影响
    7.6.6  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7.6.7  各种不饱和橡胶在硫促进剂下的硫化反应
    7.6.8  可选择的硫促进剂体系的配方
  7.7  酚类硫化剂、苯醌衍生物或双马来酰亚胺硫化
  7.8  金属氧化物的作用
  7.9  有机过氧化物作用下的硫化反应
    7.9.1  不饱和烃的过氧化物硫化
    7.9.2  饱和烃类弹性体的过氧化物硫化反应
    7.9.3  硅橡胶的过氧化物硫化反应
    7.9.4  聚氨酯弹性体的过氧化物硫化反应
    7.9.5  过氧化物硫化反应配方
  7.10  动态硫化
    7.10.1  三元乙丙橡胶与聚烯烃的混合物
    7.10.2  丁腈橡胶与尼龙混合物
    7.10.3  其他动态硫化制备的弹性复合材料
    7.10.4  技术应用
    7.10.5  超高性能热塑性硫化橡胶
  参考文献
第8章  微小粒子填充物增强弹性体
  8.1  简介
  8.2  填充剂的制备
    8.2.1  非补强填充剂
    8.2.2  补强型填充剂
  8.3  填料的形态和理化特性
    8.3.1  填料形态特性
    8.3.2  分散性
    8.3.3  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8.4  弹性体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填料的混合
    8.4.1  分散性、填料粒径大小和距离
    8.4.2  填料与弹性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8.5  橡胶填充后的力学性能
    8.5.1  胚体的力学性能
    8.5.2  硫化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8.5.3  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橡胶复合科学
  9.1  介绍
  9.2  聚合物
    9.2.1  天然橡胶
    9.2.2  合成弹性体
  9.3  填充物体系
    9.3.1  炭黑性能
    9.3.2  二氧化硅与硅酸盐
    9.3.3  硅烷偶联剂化学
    9.3.4  其他填充系统
  9.4  稳定剂体系
    9.4.1  橡胶的降解
    9.4.2  抗降解剂的使用
    9.4.3  抗降解剂的类型
  9.5  硫化体系
    9.5.1  活化剂
    9.5.2  硫化剂
    9.5.3  促进剂
    9.5.4  缓凝剂和抗逆剂
  9.6  特殊的配料成分
    9.6.1  加工油
    9.6.2  增塑剂
    9.6.3  化学塑解剂
    9.6.4  树脂
    9.6.5  短纤维
  9.7  复合型开发
  9.8  复合制剂
  9.9  配料的环境要求
  9.10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弹性体强度
  10.1  简介
  10.2  裂缝的引发
    10.2.1  缺陷与应力集中
    10.2.2  应力和断裂能量准则
    10.2.3  样品的拉伸
    10.2.4  试验片的撕裂
  10.3  临界强度和延伸性
  10.4  裂纹的扩展
    10.4.1  概述
    10.4.2  黏弹性体
    10.4.3  应变结晶弹性体
    10.4.4  填料的强化
    10.4.5  反复拉伸:动态裂纹扩展
    10.4.6  热塑性弹性体
  10.5  拉伸断裂
    10.5.1  速度和温度的影响
    10.5.2  断裂点轨迹
    10.5.3  交联度的影响
    10.5.4  应变结晶弹性体
    10.5.5  能量耗散和强度
  10.6  反复施压:机械疲劳
  10.7  多轴应力下的破坏
    10.7.1  临界平面假说
    10.7.2  能量密度可用于推动裂缝前体增长
    10.7.3  压缩和剪切
    10.7.4  双轴拉伸
    10.7.5  三轴拉伸
  10.8  臭氧开裂现象
  10.9  磨损
    10.9.1  机械损失
    10.9.2  化学效应
  10.10  故障建模的计算方法
  致谢
  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11章  聚合物的化学改性
  11.1  前言
  11.2  聚合物骨架和链末端进行的化学改性
  11.3  聚合物的酯化、醚化和水解
  11.4  聚合物的加氢反应
  11.5  聚合物的脱卤化、消去及卤化反应
    11.5.1  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氢反应
    11.5.2  热消除反应
    11.5.3  聚合物的卤化反应
    11.5.4  聚合物的环化反应
  11.6  其他双键加成反应
    11.6.1  乙烯衍生物
    11.6.2  普林斯反应
  11.7  聚合物的氧化反应
  11.8  聚合物的功能化反应
  11.9  聚合物的化学掺杂反应
  11.10  嵌段和接枝共聚反应
    11.10.1  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1.10.2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11.10.3  例子
    11.10.4  影响物理化学反应的其他方法
    11.10.5  离子机理
    11.10.6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11.10.7  基础聚合物的性质
  参考文献
第12章  弹性体合金
  12.1  简介
  12.2  热力学和溶解性参数
    12.2.1  Flory-Huggins模型
    12.2.2  溶解度和相互作用参数
    12.2.3  其他模型
  12.3  制备
  12.4  可混溶弹性体共混物
    12.4.1  热力学
    12.4.2  分析
    12.4.3  成分梯度共聚物
    12.4.4  特殊聚合物
    12.4.5  可反应性弹性体
  12.5  不相溶弹性体共混物
    12.5.1  构造
    12.5.2  混合形态动力学
    12.5.3  分析
    12.5.4  填料、固化剂和增塑剂的相间分布
    12.5.5  界面转移分析
    12.5.6  增溶作用
    12.5.7  不互溶的共混物的性质
    12.5.8  应用
  1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热塑性弹性体
  13.1  简介
  13.2  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13.2.1  逐步聚合反应:聚氨酯、聚醚酯、聚酰胺
    13.2.2  阴离子聚合: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
    13.2.3  配位聚合
    13.2.4  自由基聚合
    13.2.5  分子量和链结构
  13.3  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学
    13.3.1  基本特征
    13.3.2  形貌研究
  13.4  结构的性能和作用
    13.4.1  基本特性
    13.4.2  力学性能
    13.4.3  热性能和化学性能
  13.5  相分离热力学
  13.6  热塑性弹性体表面
    13.6.1  基本特性
    13.6.2  表面研究
  13.7  流变学和加工
  13.8  应用
  参考文献
第14章  轮胎工程
  14.1  引言
  14.2  轮胎类型和性能
  14.3  基本轮胎设计
    14.3.1  轮胎结构
    14.3.2  轮胎部件
  14.4  轮胎工程
    14.4.1  轮胎命名和尺寸
    14.4.2  轮胎模具设计
    14.4.3  线张力
    14.4.4  胎面设计模式
  14.5  轮胎材料
    14.5.1  轮胎加固
    14.5.2  钢帘线
    14.5.3  橡胶机理:黄铜线的附着力
    14.5.4  人造丝
    14.5.5  尼龙
    14.5.6  聚酯纤维
    14.5.7  玻璃纤维
    14.5.8  芳纶
    14.5.9  帘线制造
    14.5.10  面料加工
    14.5.11  附着功能
    14.5.12  橡胶配方
  14.6  轮胎设计
    14.6.1  实验室测试
    14.6.2  证明测试
    14.6.3  商业评估
  14.7  轮胎制造
    14.7.1  复合加工
    14.7.2  压延
    14.7.3  挤压
    14.7.4  轮胎组建
    14.7.5  轮胎最终检查
  14.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橡胶回收利用
  15.1  简介
  15.2  轮胎翻新
  15.3  回收橡胶硫化胶
    15.3.1  再生技术
    15.3.2  表面处理
    15.3.3  研磨和粉碎技术
    15.3.4  脱硫技术
  15.4  回收橡胶的利用
    15.4.1  总论
    15.4.2  在新轮胎中的应用
    15.4.3  橡胶混合
    15.4.4  热塑性再生橡胶共混物
    15.4.5  再生橡胶改性混凝土
    15.4.6  回收橡胶改性沥青
    15.4.7  在土壤中使用废橡胶
    15.4.8  回收橡胶制成产品
  15.5  橡胶热解和焚化
    15.5.1  烃液和炭黑的回收
    15.5.2  轮胎衍生燃料
  15.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