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毕加索

  • 定价: ¥68
  • ISBN:978753568823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美术
  • 页数:126页
  • 作者:(英)罗兰·彭罗斯...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本书全面回顾了他的各种艺术风格,从蓝色时期、粉色时期、黑人时期到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社会的艺术思潮和毕加索本人的经历,分析风格流变的原因。
    本书从毕加索海量的作品中精选了48件,涵盖他创作的各个阶段,由毕加索研究专家针对每件作品进行解读,并配以大尺寸全彩图,便于读者对于毕加索的艺术有直观的认识,作者深入浅出的介绍则进一步挖掘和探讨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内容提要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公认的天才艺术家,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无人能比。本书回顾了艺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作者之一罗兰·彭罗斯是毕加索的挚友,他不单从艺术史家的角度,还以一个亲密友人的身份,剖析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境遇和他本人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概括的语言,较为全面地讲解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并且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画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分析了48幅艺术作品。通过此书,能够发现备具争议的毕加索身上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目录

序言
引言
生平简介
参考文献
插图列表
1.自画像:“我,毕加索”
2.佩德罗·马纳克
3.花瓶
4.抱鸽子的小男孩
5.悲剧
6.生活
7.老吉他手
8.穿衬裙的女人
9.小丑一家
10.三个荷兰女孩
11.拿烟斗的小孩
12.红色背景的裸体画
13.格特鲁德·斯坦画像
14.拿着调色板的自画像
15.阿维尼翁的少女
16.树神
17.三个女人
18.扶手椅中的裸体(坐着的女人)
19.坐着的裸体
20.裸体
21.丹尼尔-亨利·坎魏勒画像
22.小提琴和葡萄
23.吉他、煤气灯和瓶子
24.静物:纸牌、玻璃杯和瓶身写着“法兰西万岁”的朗姆酒瓶
25.彩衣小丑夏力
26.餐桌上的静物
27.掠夺
28.三个音乐家
29.情人
30.奥尔加的肖像
31.弹曼陀林的女人
32.二三个舞者
33.浴女坐像
34.海边人物(亲吻)
35.雕塑家
36.红色扶手椅上的裸女
37.睡在扶手椅中的女人(梦)
38.缪斯女神
39.哭泣的女人(局部)
40.猫吞食鸟
41.戴鱼帽的女人
42.水罐、蜡烛和砂锅
43.塞纳河畔的女人,仿库尔贝
44.山羊的头骨、瓶子和蜡烛
45.烟鬼
46.阿尔及尔的妇女,仿德拉克洛瓦
47.a)用山羊头装饰的瓷盘
  b)春天
48.艺术家和他的模特

前言

  

    本书引言的作者,罗兰·彭罗斯(Roland Penrose),被公认为英国研究毕加索最权威的学者。他与毕加索的联系就像一幅立体主义画作——有许多面。
    1928年,彭罗斯与毕加索相遇。1954年,在准备写传记《毕加索:生活和作品》(Picasso.His Life and Work)时,彭罗斯从两人恒久的友谊中得到许多宝贵的见解。举个有趣的例子,彭罗斯曾透露毕加索在一幅肖像画中,把他的阿富汗猎犬——卡斯贝克(Kasbec)的鼻子嫁接到他心爱的情妇朵拉·玛尔(Dora Maar)的脸上。如果人们没有机会直接观察到这两者,就无法发现当中的联系。因为彭罗斯在毕加索职业生涯的后期同其私交甚好,他并没有以当时流行一时的狭隘视角忽略毕加索晚期的作品。
    彭罗斯并没有掩饰过他对毕加索的崇敬之情。奇怪的是,尽管如此,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却从未受毕加索影响。也许是因为,对于一个在战争期间达到成熟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毕加索(作为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更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而不是一个可以模仿的艺术家榜样。在涉猎抽象概念之后,彭罗斯开始注意超现实主义,从中他被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和个人魅力所吸引。幸运的是,这一次偶然的相遇激发了他的创造力,而不是扼杀——如果他试图模仿毕加索就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值得一提。毕竟,当彭罗斯遇见毕加索的时候,他或多或少地也已经与超现实主义者站在一起——彭罗斯可以清晰地在毕加索近期作品中看到相关的痕迹。作为一个评论家,彭罗斯对这一超现实主义阶段的写作最为敏锐。他对立体主义诗意而主观的一面十分敏感,同时又能体会到当中理性且需要大脑思考的那面,这多少与超现实主义是分不开的: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他对毕加索的尊重与彭罗斯不相上下——在1936年宣称“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彭罗斯翻译了毕加索一部极具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戏剧——《被尾巴愚弄的欲望》(Desire Caught by the Tail),它于1950年在西区的一家剧院上演。
    彭罗斯是1936年伦敦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组织委员会的一员,该次展览中也展出了多幅毕加索的画作。1938年,《格尔尼卡》(Guernica)到了伦敦,彭罗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他在伦敦当代艺术学会(ICA)和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的主办下协助组织了一些毕加索的展览。
    能够收藏他所欣赏的艺术品是彭罗斯莫大的荣幸。当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只有三幅毕加索作品的时候,1939年彭罗斯借了12幅给伦敦美术馆(London Gallery)英国藏馆举办的一个毕加索展。这些作品大多是从比利时交易商勒内·加夫(Rene Gaffe)和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吕雅(Paul Eluard)那里购买来的。但是,这些收藏的精华——《哭泣的女人》——是彭罗斯在画作还未完全干透时就立刻从毕加索那里买下的。
    艺术收藏通常是一件私事。然而,《哭泣的女人》现在被挂在泰特美术馆,这是向彭罗斯的公众精神致敬的最佳方式。旁边的《三个舞者》是彭罗斯代表泰特美术馆说服毕加索以低价出售给他们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幅杰作分别标志着毕加索与超现实主义之间激烈对话的开始与结束。对彭罗斯来说,他的作品能跟毕加索的作品在同一个展厅里展出,是一种莫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