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理想的读者(精)

  • 定价: ¥69
  • ISBN:9787559819444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346页
  • 作者:(加)阿尔维托·曼...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曼古埃尔最富自传色彩的一本书,仍保持其一贯的博学与精妙,同时在题材上加入许多个人经历。作者以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笔下的爱丽丝为引子,游走于文学经典与现实历史之间,谈到犹太身份带来的困扰,回忆博尔赫斯的爱情往事,追溯切·格瓦拉之死给年轻一代的冲击,讨论荷马失明的深刻意味,批评略萨对遗忘的辩护,分析转型正义面临的难题。

内容提要

  

    作为曼古埃尔最富自传色彩的著作,本书收入三十八篇文章,谈到作者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回忆博尔赫斯的爱情往事,讨论荷马失明的深刻意味以及作为伦理义务的记忆,爬梳了句点产生的由来、文字游戏和页面的有趣历史,考究了塞壬歌声的微妙意味,抒发了对理想读者的随想,探讨了文学抱负在面对编辑和商业逻辑时的窘境,展望了阅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前景。

目录

自序
第一部  我是谁?
  读者镜中奇遇
  给幻影的空间
  身为犹太人
  同时,在森林另一边
  离英格兰愈远
  向普洛透斯致敬
第二部  大师上的课
  恋爱中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没当成的犹太人
  作伪
第三部  备忘录
  切·格瓦拉之死
  失明记账人
  真相的韧性
  艾滋与诗人
第四部  字戏
  句点
  字词礼赞
  页面简史
  “我”说
  最后的答案
  塞壬所唱者何?
第五部  理想的读者
  理想读者定义随笔
  匹诺曹如何学认字
  憨第德在无忧宫
  天堂之门
  忧伤骑士的时光
  圣奥古斯丁的计算机
第六部  书如生意
  颠倒黑白
  秘密的分享者
  纪念以诺·索姆斯
  约拿和鲸鱼
  渡渡鸟传奇
第七部  罪与罚
  念故人
  上帝的耳目
  再提特洛伊
  艺术与渎神
  疯帽客的茶会
第八部  神圣的文库
  理想图书馆随笔
  犹太浪人图书馆
  以藏书为家
  阅读的末日

前言

  

    “你答谢的话要说得简单明了。”红王后说时还对爱丽丝皱了皱眉头。
    ——《爱丽丝镜中奇遇》第九章
    本书的主题——我写的书几乎每一本都不脱这一主题——便是阅读,创作活动最有人昧的一种。我认为我们人,真要追究到极致,应该要说是“阅读的动物”才对,而阅读的艺术引申到最广,堪称人类这一物种的定义。我们来到人世,随时随地都在找故事讲,万事万物无不要读:读大地,读苍穹,读人脸。当然,还有读我们这一物种创造出来的图像和文字。我们读自己的人生和别人的人生,读亲身所在的社会和远在天边的社会,读画面和建筑物,读书封之间的一切。
    而最后这一句,“书封之间的一切”,则是一切的根本。在我眼里,世界便是由纸页的一字一句凝聚成形的。马孔多的居民身陷长达百年的孤绝;一日,忽然天降横祸,横遭厄疫侵袭,镇民罹患失忆一类的疾病,因而惊觉他们对周边世界的知识正在急速消失。未几,母牛叫什么、树木叫什么、屋舍叫什么,众人可能就不复记忆了。不过,他们也发现最好的解药便是文字。为了不想忘记他们认识的世界,他们写下一张张小纸条,挂在动物和物品上面:“这叫作树。”“这叫作房子。”“这叫作母牛,可以挤奶,掺进咖啡就成了牛奶咖啡。”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对世界之所是的认信,由我们使用的文字即可判知。
    “认信”:难处就是在这里。文字对应经验,经验对应文字;我们这些读者啊,筛检一则则故事:有的呼应我们的经验.有的供我们预习经验,有的述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的经验。百般的经验.只有在炽烈如火的纸页上我们才有机会经历,这一点我们再清楚不过。所以,有些书我们原以为它是这样,却每重读一次,它就变上一次。这样经年累月下来,我的经验、我的爱好、我的偏见也一路在变。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记忆也一天天在重组,不时有藏书上架、下架,换新编目。我的字句、我的世界,从未曾定于一尊——几块恒常不变的界碑除外吧。赫拉克利特谈时间的箴言转用在阅读,在我身上一样切中肯綮:“一本书你泡两次绝对不会一样。”
    阅读之乐,倒是始终绝无二致。一书在手,展读之际,却见一串字句蓦地勾起惊喜、会意、寒战抑或是暖流,窜过心头,还说不出缘由。为书写评论,做翻译,编文集,在在为我这一份“负疚的愉悦”(guiltypleasure)提供些许正当的借口(仿佛快乐也要找借口!),有时甚至供我糊口。“这是美好的世界,但愿我还知道怎样在这样的世界一年赚进二百英镑就好。”诗人爱德华·托马斯’在写给朋友戈登·博顿利的信中.有过这样一句。评论,翻译,编辑,有时确实助我赚进这区区二百英镑呢。
    亨利·詹姆斯创造了“地毯花样”一词,形容作家笔下一再进现同样的主题,贯穿作品,如同隐秘的签名。我写过诸多名家的作品,不论是品评、专论还是引介,也都觉得他们于字里行间,真的有飘忽的花样依稀在目。这和我爱这文学之深,和阅读这一项技艺,和我阅读的地点,还有爱德华·托马斯说的“美好世界”,在在脱不了关系。我认为阅读也有其伦理应该奉行,有其责任应该承担,读者于翻动纸页、逐句展读之际,也有其公私两面皆具的义务必须履行。我认为有的时候,书籍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更有智慧,超乎作者的意图,超乎读者的期望。
    于此,循“简单明了”的原则进行答谢,我想谢谢艾琳·史密斯和苏珊‘雷提对文稿的通读,丹·希顿的细心校阅,玛丽莲·弗莱格精心制作的索引,还有索尼娅·香农设计出众的封面。
    过去二十年我写过的一篇篇文章,克雷格·史蒂芬森始终是第一读者,本书的结构、组织、选材,也由他惠予指点(先前我写过另一本书,《曼古埃尔镜中奇遇》,1998年出版,本书有几篇文章便选自该书,自序内有几句话也是)。有些文章我爱不释手,幸好有他压下我心头的不舍,没有收录。有些文章我忘了,幸好有他提醒,应该要放,却也一定要我修改一些段落或事例,免得于今显得过时。本书收录的文章适不适合,每一篇都有赖他想了又想,花的时间之多,依我这人的性子,绝对耐不住这样的折腾。缘此,即使他百般谦让不愿承认,我至深的谢忱所要致意的事,绝难尽述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