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绘画技法

埃德加·德加(纸上的舞者)

  • 定价: ¥98
  • ISBN:978755861361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美
  • 页数:319页
  •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德加被世人看作是19世纪晚期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素描生动逼真、他的色粉画享有“色彩的狂欢”之美誉,这些作品都是西方艺术的杰作。绘画不仅代表着德加对艺术的信念,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德加的素描作品和色粉作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梳理,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描绘了德加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风潮下艺术风格及人生发展的变化轨迹。

内容提要

  

    劳埃德对德加作品的介绍大体是根据创作时间的先后所进行的,范围相当广泛,题材涵盖了芭蕾舞者(几乎占到其作品的半数之多)、骑师、洗衣妇、女帽商、裸女和不太为人们所了解的风景画。书中的插图共计两百余幅,全面展现了德加作为艺术家非同一般的魅力。

媒体推荐

    “钻研线条,画各种线条,不管是根据记忆还是写生。”
    ——安格尔
    “一位画现代生活的画家应运而生,自成一派,独特的风格和全新的创作方式为绘画艺术注入了一丝新的气息。”
    ——乔里·卡尔·于斯曼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1968-1988年间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西方艺术部工作,担任馆长并教学。在此期间,他曾被委任为哈佛大学位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早期意大利油画研究的访问研究馆长。1988年,劳埃德受聘为英国皇家收藏甄选绘画作品,直至2005年退休。
    他目前主要从事写作和组织各种画作题材的展览。他的出版物包括对画家的研究专著、博物馆藏品目录以及对皇家收藏的调查。

目录

导言
第一章:伊始  1853—1855年
第二章:意大利  1856—1859年
第三章:历史画  1860一1865年
第四章:改弦易辙  1865—1870年
第五章:邂逅现代派  1870—1879年
第六章:退隐画室  1880—1890年
第七章:写意山水
第八章:“光之寂灭”  1890—1912年
原版书参考文献
鸣谢
原版书图片索引
原版书索引

前言

  

    “画了很多素描!美哉!”
    (德加,笔记本23,第45页,1868—1972年记)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是19世纪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作堪比莱奥纳尔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丢勒(Durer)、拉斐尔(Raphael)、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鲁本斯(Rubens)、伦勃朗(Rembrandt)、华托(Watteau)。他画中的每一笔都值得仔细考究。很少会有画家像德加那样对素描有着难以自己的热情和苛刻,即便是他同时期的马奈(Manet)、毕沙罗(Pissarro)、高更(Gauguin)、塞尚(Cezann),也都有所不及。
    德加生前就因其多产而享有盛誉。在1874—1886年间举行的几次印象派画展中,展出了多幅他的色粉画及素描。而直到德加1917年去世,他留下的数目巨大的素描作品才暴露于世人面前。在1918年5月一1919年7月间,在乔治·佩蒂特画廊(Galerie Georges Petit)举办了4次德加画室藏品的售卖会,所售素描作品呈现在多种材质的纸张上,数量约一千余件。后来渐为人知的德加笔记共计32本,当时虽出现在画室的清单中却并未出售,因此在那时也未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德加还在世时,一些画商如保罗·迪朗-迪吕埃尔(Paul Durand-Ruel)、安布鲁瓦兹-沃拉尔(Ambroise Vollard)就已经在卖他的一些素描和色粉画了,同时在一些收藏家的家中,多是德加的朋友,也已经能看到他的这些作品。
    德加于1834年7月19日出生在巴黎的中心城区。他的父亲自称为奥古斯特·德加(Auguste Degas),来自那不勒斯,他的母亲塞莱斯蒂纳·米松(Celestine Musson)出生在新奥尔良。德加出生在一个富裕且有艺术修养的家庭,父亲的家族从事金融业,母亲的家族是经营棉花的。父母亲的大家族对德加以后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德加13岁时失去了母亲,因而与父亲的关系十分亲密。
    少年时期,德加接受的是传统的寄宿制教育,1845—1853年问,他在路易大帝高中(Lycee Louis-le-Grand)就读,之后又去攻读了法律,但并没有坚持下来。作为长子,德加的父亲是否寄希望于他子承父业虽不得而知,但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奥古斯特·德加自己也钟情于艺术,所以并不反对德加从事艺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加后来走上了艺术之路甚至可能得到过父亲的鼓励。德加一开始是走学院派路线的,在19世纪60年代,他多是以现实的笔法画一些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到了19世纪70年代,德加在印象画派中声名鹊起,因其画风和画中具有时代性的主题而成了先锋派画家的一员。然而,印象画派在1886年举办最后一次画展时,德加却表示不再愿意与任何一个画派为伍。他与印象派的一些新主张相龃龉,对新印象派画家的技法革新、象征派画家的逃避态度都颇有微词,对在技法上传承了印象画派的纳比派(Nabis)和野兽派(Fauves),同样敬而远之。德加誓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一生中都不曾改变这一立场。而正是由于德加矢志不渝地坚守方成就了他的艺术声名。因为在画室独处时才是德加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时候,也只有这样的坚持和决心才能使他无所畏惧、勇于尝试。
    德加的一生跨越了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的前20年,见证了欧洲艺术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些变化。自始至终,德加心中都有着特别珍视的艺术的价值要捍卫,但他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捍卫它们的,一种挑衅的、甚至是颠覆的方式。他曾说:  “艺术是卖春的女人,你无需给她名分,只需肆意享受她。”直到近几年,德加作品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才被人们所认可,他上承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下接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是现代艺术的叩门人。
    德加一生都在不停地画素描,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笔耕不辍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视角和眼光;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素描更成了德加情感的依托,我们甚至可以说德加艺术附艮基就是素描而非绘画。对德加而言,素描完全凭直觉,而绘画却是有意为之。尽管一开始德加只把素描看作完善绘画的手段,但到了他职业生涯的中期,素描已成了他作画的目的,而非仅是手段。19世纪70年代,德加开始画色粉画,并在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纸上画了大量的素描。这些作品自成一体,与他的绘画作品不相上下,尤其到了19世纪90年代,德加已经鲜有绘画作品。德加对素描的偏爱,颠覆了传统素描对绘画的依附,显示了德加艺术所具有的求新求变的特质。德加的素描尺寸之大、纸张之考究、作品之完备都堪称一绝,再辅以精美画框加以展示,足以与绘画作品相媲美。
    ……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德加另一个惊人之举是在色粉画的四周粘上窄条,扩展原来的画幅,有时会反复粘贴数次。17世纪的鲁本斯也在帆布上做过同样的尝试,让作品看起来仿佛没有边界。德加之所以不断扩大自己作品的尺寸并非因为他下笔时的误判,而是随着构图需要自然而然地扩展。这种创造过程也使整个作品充满生机,动感十足。
    德加的作画过程复杂冗长,对待细节他更是一丝不苟,只为精确传达出作品的内涵。他的画正如他的人一样:一生未婚,生活简单。尽管如此,他身上却充满着各种矛盾:他在艺术上激进,在政治上保守;他时而与人谈天说地,时而寡言索居;时而热情洋溢,时而严厉苛刻;他既睿智迷人,也尖酸刻薄,尤其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他的健谈是出了名的,常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来访的客人聆听着德加诉说个人的喜好和憎恶,他们中有华特·席格(Walter Sickert)、安伯斯·佛拉(Ambroise Vollard)、皮埃尔·乔治(Georges Jeanniot)、丹尼尔·哈列维(Danie Halevy)、厄内斯特·鲁亚尔(Ernest Rouart)、乔治·穆尔(George Moore)以及威廉姆·罗森斯坦(William Rothenstein),这些人有的是德加的朋友,有的是父母与德加相熟,正是他们记录下了德加对艺术、对以往大师、对同时代画家的看法。
    在众多回忆录中,保罗·瓦勒里前往维克多·马赛街37号看望德加时的回忆最令人动容。保罗·瓦勒里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他结识德加时,德加已步入晚年。
    进入画室后.我看到他打扮得像个乞丐.趿着拖鞋.裤子从来不扣.吊在腰上。门大大地敞开着,放眼便能望到主人私密的房间。
    这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花花公子。他曾流连于歌剧院、赛马场,目光敏锐地观察着人物的言行举止,女性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尽收他眼底。他能鉴赏出最好的赛马,也是世界上最睿智、最严苛的画家。不仅如此,他诙谐机智,事事总能洞若观火.一语中的。
    绘画不仅体现着德加艺术生涯的信念,也是他生命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瓦勒里所说:
    德加对素描的投入源于激情和使命感,素描中蕴含着神秘而崇高的目标,令德加心无旁骛,潜心探索其中的奥妙。他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他确实做到了,并在其中悟出了绘画永恒的真理。
    毫无疑问,瓦勒里对素描的看法是受到德加影响的:
    没有哪种艺术比素描更需要画家的聪明智慧。你需要魔法般地变出你看到的复杂事物(要对事物加以提炼和概括),下笔那一刻手绝不能抖,因此在下笔前要做到胸有成竹。要有创造的冲动,要能在纸上将之清晰饱满地予以展现。素描要求画家全情投入,所以说“画”如其人。
    德加的素描作品在他生前就为艺术家、画商和批评家所称赞。在最初掌握素描方法之时,德加已意识到素描不仅是绘画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它还充满了无限可能。对于德加而言,素描不仅能够表达严肃的艺术内涵,也承载了他勇于创新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