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绘画技法

梵·高(我心如葵)

  • 定价: ¥88
  • ISBN:978755861374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美
  • 页数:231页
  • 作者:(英)马丁·贝利|...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心如葵》从梵·高生前留下的一些信件中按图索骥,从另一个你闻所未闻的侧面讲述了梵·高七幅《向日葵》背后的创作历程及它们的后世故事。
    当我们都在‘窥探’梵·高私生活时,贝利将《向日葵》与梵·高的命运联系了起来。
    当我们在博物馆、画册上欣赏着梵·高的《向日葵》时,你想过你看到的这些作品可能是赝品吗?你想过你确实了解梵·高的生活吗?你想过《麦田里的乌鸦》真的是梵·高最后一幅作品吗?这所有的一切,都与“向日葵”息息相关。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上部着重讲述了梵·高是如何发现向日葵,并最终把它确定为自己的绘画主题的。本书的下部讲述了这七幅创作于1888—1889年间的《向日葵》之后的命运。本书通过最新的研究,包括极为罕见的早期照片,让我们有可能去追踪阿尔勒的这些静物画是如何成为梵·高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的。

媒体推荐

    “贝利写了很多关于梵·高的书籍,而这本《我心如葵》却是最精彩的。当我们都在‘窥探’梵·高私生活时,他却将《向日葵》与梵·高的命运联系了起来。本书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描写了艺术家的一生,贝利是如此注意细节的描写,就像梵·高作品《阿尔勒的黄房子》所呈现的那样。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梵·高死后那些《向日葵》的命运。包括在深蓝色背景下的《六朵向日葵》,可惜它在二战期间,被一场大火焚毁。如今很多人都会来借阅此书,他们喜欢《向日葵》,欣赏梵·高,更钦佩这样一种为艺术无悔执着的精神。”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mal)

作者简介

    马丁·贝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梵高,并著有大量关于梵高的书籍,是英国著名的梵高艺术评论作家。他在著书的同时,还多次策划展览,也是一名策展人。他的著书《来自普罗旺斯的信件》(LettersfromProvence)累计销售60000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发行。

目录

前言
读者提示
导言  “只用大朵的向日葵”
上部  梵·高的一生
  第一章:蒙马特
  第二章:黄房子
  第三章:阿尔勒的向日葵
  第四章:遇见高更
  第五章:画向日葵的画家
  第六章:梦断阿尔勒
  第七章:三联画
  第八章:最后的画作
下部  后续的故事
  第九章:寄往塔希提的种子
  第十章:最初的买家
  第十一章:慕尼黑
  第十二章:伦敦
  第十三章:东京
  第十四章:洛桑、芦屋市、费城和阿姆斯特丹
  第十五章:它们属于我们
附录1:七幅《向日葵》
附录2:梵·高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3:原版书尾注
附录4:原版书图片索引
原版书鸣谢

前言

  

    去年,我在伦敦参加新年晚会和一位来宾聊起了梵·高。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随即说到他的朋友发现了一封艺术家的书信。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他向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这是一对居住在巴黎的夫妻,他们偶然在塞纳河边的一家古董店里淘到了一本梵·高的旧书。这对夫妻把这本书买下后,没来得及细看就把它丢在了书架上,直到很多年以后,他们才想起它,把这本已落满灰尘的书从书架里翻了出来。
    一张对折的纸片从书中滑落出来。纸上的字迹有些褪色且很小,但还是依稀可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亲爱的朋友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结尾的签名清楚地写着“Vincent”(文森特)。虽然这对夫妻觉得这张纸片或许是有些来历的,但他们还是把它重新夹回了书里。没过多久,这位我在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在去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途中路过巴黎,于是这对夫妻就托他把这张纸片带去了梵·高美术馆。我的这位朋友从梵·高美术馆馆长汉·范·克里姆彭(Han van Crimpen)处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封信是真迹且信中的三分之二内容曾在1906年出版的保罗·高更的自传中出现过。尽管研究梵·高生平和作品的资料非常多,但这封信却提供了很多新的内容。
    梵·高的书信为我们展现了这位艺术家创造性的生命历程,在这方面,它们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家的信件,这些书信为研究梵·高的生活和艺术经历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视角。在梵·高现存的820封信件中,大部分是他写给弟弟提奥(Theo)的,剩下的则是给其他家庭成员和一些艺术家朋友的。在梵·高死后,他们都把这些信件视如珍宝。这封我在新年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带到阿姆斯特丹的信是为数不多的失而复得的信件之一。
    尽管没有注明日期,我们还是知道这封信写于1889年1月21日,刚好是在梵·高割下自己耳朵后一个月。这起恐怖事件直接导致了高更从法国南部阿尔勒(Aries)不辞而别——这里也是两位艺术家一起工作过的地方。这封信记录了梵·高对两个月来他们一起在黄房子(Yellow House)生活和作画的感受,这里曾是他们的家和画室,也是一段充满激情的日子。这封信是保存下来的梵·高寄给高更的最后一封信。
    1983年春天,这封重新发现的信件被完整出版了,并在当年年底的巴黎拍卖会上,以高达240000法郎的竞价出售,当然现在的价格肯定会更高。2012年,梵·高在阿尔勒的另外一些信件(其中一部分内容是高更后来添加上去的)以445000欧元成交。
    最终,我朋友重新发现的这封信被阿尔勒的拉图博物馆(Musee Reattu)买走,这座博物馆距离曾经的黄房子也就几百米,也算是物归原主了。在梵·高死后的很多年内,他所有的油画和素描都存放在这阿尔勒。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现在这张留有梵·高笔迹的纸片竟成为我们能够看到的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唯一痕迹。
    这本书的名字就取自这封写于1889年的信中的一句话。尽管这封信中的大部分内容很早已被出版过,但令人费解的是信中一个很重要的片段竟然被莫名地遗漏了(图1)。高更曾问过梵·高是否愿意用“黄色背景的《向日葵》”和自己的一幅油画交换。梵·高,这位热衷于描绘静物的画家,非常激动地对高更说,他比较了自己的《向日葵》和另外两位当时著名的法国画家的作品,他们也都是以描绘花卉著称的。
    梵·高继续告诉高更:“我认为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果说乔治·简妮(Georges Jeannin)擅长画芍药花,恩斯特·科斯特(Ernest Quost)专长画蜀葵,那么我,比起这两位来说,是真正属于向日葵的。”第二天,梵·高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当写给提奥的这封信被首次翻译成英文时,这句话被翻译得更加富有文采:“我心如葵。”
    ……
    1888年,梵·高动身前往普罗旺斯,他来到了阿尔勒。那年夏天,他完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4幅向日葵静物画,它们分别是插在一个很简陋的陶罐里的3朵、6朵、14朵、15朵向日葵。最后2幅,青绿色和黄色背景的大朵的向日葵就是最著名的向日葵油画——但前面2幅,《三朵向日葵》(ThreeSunflowers)和《六朵向日葵》(Six Sunflowers),几乎是鲜为人知的。其中一幅在1920年从欧洲来到了日本,后来毁于二战。另一幅一直被私人秘藏,它最后一次短暂的露面还要追溯到1948年。
    《三朵向日葵》(图21)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印制成彩色图片,此后也仅仅只是在少量的图书中被提及过。这是一幅非常粗犷的作品,色彩极为鲜亮。橙黄色的向日葵在明快的青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至于那幅《六朵向日葵》(图22),我们是在1921年东京出版的一套画册中发现的,这是当时极为罕见的彩色印刷品。这张印刷品直到今天仍能向我们展现出画中橙黄色的向日葵和浓郁的群青色背景所产生的强烈对比,这是以前那些灰暗的印刷品很难还原的。这些《三朵向日葵》和《六朵向日葵》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梵·高“向日葵”系列完整的演变过程。
    梵·高把《十四朵向日葵》和《十五朵向日葵》挂在黄房子客房的墙壁上,迎候他朋友高更的到来。从那时起,向日葵的故事就一直纠缠在梵·高和他这位艺术家伙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高更是在秋天来到这里的。1889年初,根据高更的回忆,梵·高复制了三幅向日葵油画。这样,梵·高一共在阿尔勒完成了七幅向日葵油画。在本书的最后部分,第202—205页,我们专门为这些作品制作了便于读者检索的图表,并注明了它们后来的所有者。
    通过“向目葵”作品系列,我们能深入了解到梵·高的创作过程。同时,它们也代表了梵·高艺术创作的巅峰时刻。就像高更曾经写到的,一个艺术家应该能够通过他的作品而被人们所了解:“哪怕他就是躲在那些向日葵的背后,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他的存在”。
    本书的下部讲述了这七幅创作于1888—1889年间的《向日葵》之后的命运。梵·高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卖出过其中的任何一幅,但在他死后短短的几年中,这些作品成了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收藏家眼中的香饽饽。最美的两幅(它们曾在黄房子的高更卧室里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分别被慕尼黑和伦敦的美术馆收藏,其他的则分别收藏在东京、洛桑、芦屋市(Ashiya)、费城和阿姆斯特丹。每一幅《向日葵》都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险故事。慕尼黑收藏的这幅向日葵险些被纳粹卖掉,后来被转移到了阿尔卑斯山间的一座童话般的城堡内,这样才得以躲过二战的劫难。伦敦的这幅被转移到了大湖区(Lake District)的一座城堡内,一位保管员曾经用奶酪搽和家用熨斗来修复过它。洛桑《向日葵》的所有者是一位神秘的私人收藏家,多年来公众始终无法一睹它的真容。日本兵库县芦屋市的《向曰葵》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被焚毁。东京向日葵在1987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幅油画,现在它被挂在一栋摩天大楼的顶层内。费城的《向日葵》归一位艺术家所有,他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阿姆斯特丹的《向日葵》是至今唯一一幅仍属于梵·高家族的阿尔勒向日葵,现在它成了这座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尽管有关梵-高生平和作品的著作已经非常之多,但讲述这些名画后来发生的故事的书却鲜有出版。通过“向日葵”系列,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的名望(当然还有价格)是如何得到逐步提升的。在这个过程中,三幅“向日葵”系列油画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它们分别是由慕尼黑、伦敦和东京收藏的。本书通过最新的研究,包括极为罕见的早期照片,让我们有可能去追踪阿尔勒的这些静物画是如何成为梵·高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的。所有七幅向日葵都有它们各自非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