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罗马帝国的衰亡(精)

  • 定价: ¥38
  • ISBN:978752170476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30页
  • 作者:(日)南川高志|译...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京都大学资深教授写给大众的罗马史上佳入门读物。
    罗马帝国覆灭的原因可能是世界历史中最重要也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呈现在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面前最令人震颤的景象之一。
    想要阅读罗马帝国衰亡史,了解全球罗马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但又担心书太厚啃不动,学术性太强读不懂,在动辄五六百页起步的大部头面前望而却步?这本“大家小书”是上佳选择。
    聚焦“罗马帝国的终结”主题,将罗马帝国衰亡中的关键问题与学术争论化入衰亡历程的叙事线索之中,行文简洁明快,深入浅出。
    以罗马帝国的衰亡为参照,启迪读者在阅读历史的同时,思考与现代世界的联结。

内容提要

  

    帝国陨落是人类为之着迷的永恒话题。罗马帝国更是如此,它的命运兴衰,千余年来震撼过无数人的心灵。
    与其盛年相比,罗马帝国的黄昏实在太过短暂,黑夜犹如一瞬之间就已降临。从公元378年各部族入侵高卢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到409年帝国彻底失去不列颠岛的统治权,一个创造出了史上空前繁荣景象的大国,在短短30年内就落得个雨打风吹花落去的结局。
    罗马帝国的瞬间覆灭,源于罗马世界核心秩序的紊乱与崩塌。从帝国初期开始,小城罗马借助这一秩序,能够治理横亘着山川大海的遥远边疆,使毕生未曾踏入罗马城的内陆公民认同自己的罗马人身份。这一秩序涵括了罗马风格生活方式的传播、边疆军队中士兵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实权阶层的合作治理。
    在罗马荣光尚存的年代,开放的边境地带上的“外族”居民在罗马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能够进入罗马军队,变为“新罗马人”,成为构建帝国的有机力量。但是随着帝国内部危机的日益深重,以及波斯在东部国界上造成的军事压力,罗马对欧洲内陆的军务管理逐渐松弛,意大利本土的排外思潮也开始抬头,边境的“日尔曼人”不再感受到罗马社会与文化的吸引。帝国失去了新鲜血液的补充来源,罗马也不再是凌驾于各地区之上的政治结构。
    在昔日边疆地区的潜在“新罗马人”、如今精神颓靡的罗马人口中的“日尔曼蛮族”面前,停止了新陈代谢的帝国已然不堪一击……

媒体推荐

    作者的目标是书写有价值的21世纪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的志向可以说雄心勃勃,但在写作中却是精耕细作,审慎考察了学界动向与作者多年的研究。历史上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会衰退?这个问题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很大意义,这本书在正是在启发我们思考现代世界的同时,不断接近罗马帝国衰落的真正原因。
    ——池上俊一(东京大学教授,《意大利面里的意大利史》《法国甜点里的法国史》作者)

作者简介

    [日] 南川高志,1955年出生于三重县,日本知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西洋史专业教授。
    197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西洋史专业,1984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1995年成为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1996年,被聘为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
    专注罗马史研究,著述颇丰,富于洞见。已在日本出版多部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著作,包括《罗马皇帝与其时代——元首政期罗马帝国政治史研究》(创文社,1995)、《罗马五贤帝》,(讲谈社,1998)、《海之彼端的罗马帝国》(岩波书店,2003)、《尤利安——背离罗马的皇帝》(山川出版社,2015)等。

目录

序章 21世纪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第一章 大河与森林的罗马帝国——边疆视角下的世界帝国真相
第二章 衰落的“阴影”——君士坦丁大帝的改革
第三章 继承者们的争斗——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历程
第四章 高卢诞生的皇帝——“背教者”尤利安的挑战
第五章 开始漂移的大地——瓦伦提尼安王朝的考验
第六章 瓦解的帝国——“西部”的末日
终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意味着什么
后记
本书相关年表
引用出处
图片出处

前言

  

    序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与衰亡史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有不少大国兴起、繁盛,随后又逐渐衰落、消亡。关于这些大国衰亡的历史和原因,也有众多叙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在古代世界极为罕见的强大帝国是罗马人缔造的。近代以来,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尤其是英国的爱德华·吉本都曾经讲述罗马帝国的衰亡史,后来也有众多历史学家和作家以罗马帝国为题著书立说。关于其衰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据称相关解释多达210种。存在如此之多的叙事方式和论点,当然是历史研究的发展以及各位论者的研究领域不同所导致的。不过我们也可以说,史观、叙事方式和阐释首先是时代的产物,自然会存在变化更迭。历史学家、作家以及不同持论者书写的衰亡史和各种学说的背后,都有时代的影子。那么,在21世纪, 罗马帝国衰亡史又该如何书写呢?
    在这本小书中,我想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罗马帝国衰亡史。我尝试以新书版的体量来书写这个因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而闻名的主题。也许有读者会认为这是一个贸然鲁莽的挑战,所以我首先要说明一下自己的意图与本书的课题。
    发轫千意大利半岛中部一个小城的罗马人国家,在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了整个半岛,此后又进一步拓展其版图,到公元前1世纪末期,几乎将地中海周边的区域都置于其统治之下。在著名的恺撒(Iulius Caesar)发动高卢远征以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区域也逐渐被并入罗马版图。在公元2世纪上半叶的全盛时期,北起现在的英国(Britain)、南至埃及南部、西起摩洛哥、东至伊拉克和黑海沿岸的广阔地域均成为罗马人统治下的疆土。其领土范围内实行皇帝领导下的政府管辖或是城市自治,具有完备的通用语、法律和度量衡制度。罗马帝国领内各地,尤其是在被征服地区,意大利风格的城市生活极为普遍,长途交易也十分繁荣。罗马人的国家不仅在武力征服方面,在高水平的统治和文明方面也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功“帝国”范例。
    不过,这样一个帝国在进入3世纪之后开始遭遇全面的危机。政治混乱、经济衰退、外族入侵、帝国分裂,这些都使罗马帝国备受折磨。公元3世纪末以后的晚期,罗马帝国解决了上述危机,但是皇帝的独裁统治也开始空前强化。此外,为了维持急剧增加的军队和官僚队伍,罗马帝国采用了财政优先的政策。人们负担了极重的赋税,渐渐失去了择业和迁移的自由。在此期间,传统的希腊—罗马风格的宗教(被基督教称为“异教”的信仰)逐渐衰落,原本遭受迫害的基督教成了帝国的国教。日耳曼民族从4世纪下半叶开始大迁徙,由此引发的“蛮族”入侵让暂时恢复安定的罗马帝国头痛不已。在混乱之中,罗马帝国于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到了410年,连“永恒之都”罗马城也被哥特人占领并洗劫一空。后来, 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一直持续到15世纪中叶。而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并建立蛮族王国的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最后一任皇帝千476年被日耳曼人雇佣兵领袖废黜,就此灭国。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罗马帝国衰落过程的传统叙事。18世纪,启蒙时代的英国人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中指出,使罗马帝国衰落并最终灭亡的原因是日耳曼人和基督教。虽然很多人秉持的衰亡原因论与吉本不同,但他们均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意味着古代的终结,而这一看法无疑成为他们各种论点的前提。一般认为,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同时,西欧地区形成了崭新的中世纪世界的政治秩序。
    ……
    本书的课题
    基于以上观点,本书将从据信解决了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的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谈起,到5世纪初为止。如此择定时段,是因为我认为5世纪初的一系列事件实际上宣告了罗马帝国在西方的终结。因此,讲述这大约100年的历史,也就是在探讨罗马帝国衰亡中的重要阶段局势及其蕴含的意义。不过,在这些事件当中,著名的410年哥特人洗劫罗马城事件,在我看来并没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与之相比,我更倾向于探讨同一时期在帝国边疆发生的事件,比如一直以来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未受重视的不列颠岛脱离罗马帝国统治之事。
    前文所介绍的“古代末期”这一新的时代概念和阐释是20世纪最后25年的研究成果。当时正是冷战终结、欧洲统一化进程加速,同时也是实为美国化的全球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后殖民主义的讨论)得以推进的时期。而21世纪的当代,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已完全呈现,人们开始谈论美利坚“帝国”的终结,欧洲也由于信用危机而摇摇欲坠,阿拉伯各国的政治纷争难以调解。这种当下的世界形势,是否也会对历史解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呢?
    不仅海外形势如此,日本的经济活动也已迟滞,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又给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领土和历史认识问题而与邻国造成的龃龉,在携手探索共同发展繁荣之道的国际合作关系上也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在无法看到光明未来的当今日本,人们在各种场合都会不禁意识到“国力的衰退”。这种氛围可以说与衰亡史涉及的情境是相通的。
    曾经繁盛的国家走向衰落,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曾经被视为稳定不变的世界开始动荡并最终崩溃,人们又该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呢?针对上述沉重的问题,我将通过讲述日落西山的罗马帝国,为读者提供思考历史和未来的素材,这正是这本小书的主旨。

后记

  

    极度繁荣的国家也终会衰落。在本书的读者当中,也许会有人揣测作者在假托罗马帝国描写现代的某个国家或共同体,那是美国、欧盟,抑或俄罗斯、日本?本书尽量避免使用与现代风格存在明显差异的言辞,致力于保持历史书的本色。不过,姑且不论我是否将某个国家假托为罗马帝国,如果读者能从本书的叙述中寻找到对现代世界与日本的状况进行思考的视角,那么我作为作者会不胜欣喜。
    也许会有读者认为我在本书中对于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太过理想化。只要读过我前一本书《大海彼岸的罗马帝国——古代罗马与不列颠岛》(岩波书店)就能了解,我并未将罗马帝国理想化。不过我不得不承认,本书为了讨论衰亡问题,对于鼎盛时期的帝国确实评价稍高。
    此外,本书既未涉及经济与文化,也未涉及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动向。出现这种结构上的不均衡是由于本书旨在用新书版的篇幅对罗马帝国的衰亡史进行尝试性的分析,所以只能敬请各位读者谅解。不过,我也确实强烈地希望,在叙述之前能够从整个时代政治的倾覆这一层面上理解罗马帝国衰落的巨变。关于基督教我也只是稍有提及,这是因为我希望将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分析基督教与斯多葛哲学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所以本次没有过多涉及。我个人认为,在本书描写的公元4世纪,并不是不宽容的基督教改变了罗马帝国和社会,而是基督教也与社会一同变得不再宽容。今后,我希望能够对于引发这一系列变化的真正动因进行研究。
    在本书撰著期间,从A.H.M.琼斯的经典研究到近年来彼得·希瑟波澜壮阔的历史叙述,我从众多的欧美研究当中受益良多,日本的先行研究也对本书的写作颇有启发,本书在叙述中均有所借鉴。当然,我虽在学习优秀的先行研究,同时也在不少地方固执己见。为符合新书版的体量,本书并未给叙述中依据的史料和研究文献添加注释。不过,日文的参考文献将于我所属大学的定期研究报告书《西洋古代史研究》(ISSN1346—8405,本杂志已在网上公布)上发布。在此仅将学者姓名谨记于下。本书所涉及领域的先驱有秀村欣二、弓削达、长友荣三郎,以及有众多成果的佐藤彰一、松本宣郎、丰田浩志、后藤笃子、足立广明、浦野聪等,众位先生的工作为我创造了研究的基础。更年轻一代的学者,尤其是井上文则先生与大清水裕先生关于3世纪危机与戴克里先的研究,中西恭子先生与小坂俊介先生关于尤利安的研究,田中创先生关于4世纪的法律与社会的研究,西村昌洋先生关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南云泰辅先生关于后期罗马帝国的官僚制和帝国东西分裂问题的研究,均令我获知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成果。南云泰辅先生对学界动向的详细分析以及柴野浩树先生为惠特克学术著作撰写的书评均为本书的叙述提供了参考。另外,我虽知其重要性但限于本书篇幅未能说明的4世纪罗马人的“蛮族”观问题,西村昌洋先生在博士论文《后期罗马帝国的颂词与政治文化——言辞、统治之术与罗马的理念》当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对其基本过程仅仅进行了简单说明的帝国东西分裂问题,南云泰辅先生在博士论文《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罗马帝国解体时期的政治行政史研究》当中,以极高的独创性详细论证了狄奥多西皇帝死后东西帝国的对立给帝国最终分裂带来的决定性影响。特记录于此。 本书内容是在这几年大学讲义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我非常感谢听我授课并提出各种意见的京都大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此外,本书是2010—2012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项目(C)“关于解体时期罗马帝国的政治动向与社会形态研究”(主持人:南川高志)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于自研究开始构思时起每次见面均能对我提出启发性意见的牛津大学名誉教授弗格斯·米勒爵士与剑桥大学古典系系主任克里斯托弗·凯利博士,我谨表示感谢的同时,也为能向他们汇报完成这本小书而感到高兴。本书原计划更早刊行,但由于我忙于学校的工作而停笔了很长时间,给岩波书店,尤其是负责本书出版的古川义子女士造成了麻烦。古川女士对我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并自第一稿完成之后如同共同作者一般尽力提出建议并不断给我鼓励,我对此深表感谢。另外,我要对在百忙之中认真读过我匆忙完成的初稿并给出众多意见的井上文则先生、藤井崇先生、南云泰辅先生也表示深深的谢意。当然,本书中若有任何错误,皆为我自己的责任。 在写作进展迟滞之际,我本想将此书展示于其面前的、对我而言极为重要的两位长辈,父亲与岳父先后离世。在此,谨以满腔谢意将这本小书献给他们。 南川高志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