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电影电视艺术

法国电影新浪潮(修订版)

  • 定价: ¥69.8
  • ISBN:978710017544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482页
  • 作者:焦雄屏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新浪潮是年轻人的运动。从法国人那里,我们(可能世界)的电影人学到了什么叫年轻、叛逆、有志气。
    法国很喜欢中国台湾地区新电影,他们在里面看到了新浪潮的精神,西方有一些学术著作也一直追问这个新电影的传承。它传承自大华语文化传统,又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同时也有美日电影的影子。

内容提要

  

    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革命性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电影一元化的结构,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书从新浪潮运动发生的背景谈起,详述其流派、演变、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影制作和电影美学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作者简介

    焦雄屏,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成功推动台湾新电影浪潮,也是台湾电影在国际上成功的关键人物。
    她曾监制多部中港台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侯孝贤画像》《禅·打》,此外也参与《阮玲玉》《苹果》《观音山》摄制,最新作品是《超少年密码》。
    她是著名的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并担任金马主席。她经常出任国际一流电影节的评审,也出席耶鲁、伯克利、哈佛、UCLA等名校学术会议及演讲。1993年她曾担任过台湾电影年的执行长,大规模培养台湾至今在一线工作的制片、录音、摄影、美术、动画、表演人才,并出版了一系列台湾电影史丛书,推动数十个台湾电影在外国的专题展,电影数字数据库,替台湾电影打下日后蓬勃的基础。
    她出版书超过八十本,获颁母校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赫斯特大奖,中国《南方都市报》十年电影贡献奖,印度影展终生成就奖,《People》之“菁钻”大奖,《天下》杂志台湾千禧年最有影响的200人物之一,以及2013年台北电影节卓越贡献奖。
    近来在视频网站主持《聚焦》对谈节目,广受观众欢迎与媒体关注。

目录

前言
1  法国电影史传统——从前卫、诗意写实到沦陷
  萌芽  美学鼻祖和跨国霸业
  霸业粉碎  前卫风潮蔚起
  诗意写实  悲观宿命的片厂风格
  战争与沦陷  国家挫败,电影勃兴
  通敌者的争议  爱国还是卖国?
2  战后古典主义的建立
  光复与重建  工业基础与古典主义构筑
  从战争哀歌到商业类型  黑色电影、喜剧、历史古装剧
  老将归位vs新作者风格家
  品质的传统  编剧·文学·制作价值
3  从理论到实践的新浪潮
  作者的策略  电影图书馆、电影手册、老爸电影
  作者论、摄影机笔论  导演评价的大翻案
  风起云涌的新浪潮  原因、现象、年轻人
  新浪潮的分类  《电影手册》派、左岸派
4  新潮派的美学与政治
  新浪潮美学  本体论、现代主义
  一九六八  五月运动,立场分裂
  抗争与行动的年代  电影、理论与议题式草根行动主义
5  《电影手册》派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1930-)
    神话的诞生  评论和创作的一致目标
    戈达尔的电影革命  推翻传统,唾弃古典叙事
    戈达尔的政治革命  批判与行动
    戈达尔的录影时期  探索音画的主体性
    戈达尔与特吕弗  分道扬镳
      《筋疲力尽》
      《女人就是女人》
      《枪兵》
      《轻蔑》
      《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
      《周末》
      《给简的信》
      《电影史》
      《爱之礼赞》
      《再见语言》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 1932-1984)
    童年·自传·安托万五部曲
    类型·黑色电影·电影人生
    女人·爱情·回到品质传统
      《四百击》
      《射杀钢琴师》
      《夏日之恋》
      《黑衣新娘》
      《骗婚记》
      《野孩子》
      《最后一班地铁》
      《激烈的星期日!》
  克洛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 1930-2010)
    颠覆中产家庭的表象  希区柯克的悬疑焦虑,塞克的家庭通俗剧
    宗教  罪恶的转移,弗里茨·朗的原罪宿命
      《美女们》
      《表兄弟》、《女鹿》
  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 1920-2010)
    环境、背景与角色心理过程
    说理与行动  知识分子男性vs自觉的女性
    天主教与布列松
    女性视角·文学性
      《圆月映花都》
  雅克·里韦特(Jacques Rivette, 1928-2016)
    挑战长度与内容  规避传统,绝不妥协
    真实vs戏剧  戏剧排练与角色扮演
      《巴黎属于我们》
      《塞琳和朱莉出航记》
      《六人行不行》
6  左岸派
  乔治·弗朗瑞(Georges Franju, 1912-1987)
    战栗与虚无交杂的恐怖诗情
      《没有脸的眼睛》
  阿涅斯·瓦尔达(Agnes Varda, 1928-2019)
    新浪潮之母  文学书写的记录风格
    女性主义  倒退或激进?
      《克莱奥五点到七点》
  路易·马勒(Louis Malle, 1932-1995)
    新浪潮的先驱  多元挑战题材与形式
    记录与戏剧并重
    自传色彩  1944年的法国
      《地下铁的莎齐》
      《大西洋城》
      《五月傻瓜》
  阿伦·雷乃(Alain Resnais, 1922-2014)
    时间与记忆的囚徒
    文学家和作者风格
      《广岛之恋》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我的美国舅舅》
      《吸烟/不吸烟》
  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 1921-2012)
    知识分子拍电影
    提倡集体的行动派
      《堤》
  阿兰·罗布-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 1922-2008)
    新小说的电影实践
      《不朽的女人》
      《欧洲特快车》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
    音画分离·女性主义·政治立场
    简约主义的美学,自传式的个人回忆
      《印度之歌》
7  新浪潮的回顾及影响
  分裂与传承  神话的崩解及延续
  定义与诠释之困难
  两个阶段的新浪潮  由无政府到反体制
  作者理论的沿革与变迁  西方理论之创作者/作品意义研究基础
  电影的政治性和政治现代主义
  法国江山辈有新人  外表电影和明信片电影
参考文献
片名对照
人名(及其他)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