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解深密经直解(精)/唯识经典直解丛书

  • 定价: ¥87
  • ISBN:9787532592630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页数:517页
  • 作者:林国良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解深密经》乃瑜伽行派宗经之一,屡经重译,以玄奘译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书即以玄奘译本为对象,严格按照“题解”“原文”“简注”“今译”“评析”的结构,对《解深密经》作了深入细致又全面透彻的探究。
    “题解”部分,位于经文每一品的开头,对该品大义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适时与本经乃至整个唯识思想进行关联。“简注”部分,择取经中关键名相,予以简明扼要的注释。“今译”部分,用现代汉语逐字逐句翻译原文,并适当增补字句,使文意更加明晰,尤其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评析”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作者并未局限于以一经解一经,也不是站在宗派立场,而是以《解深密经》为中心,贯通《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主要唯识经论,进而将其与唯识宗其他经论乃至如来藏、般若系经论相互关联,对唯识思想及其修学法门给予完整而深刻的阐释。
    本书可谓引领读者理解、领悟进而契入幽微深奥的唯识思想的捷径,这也正是“直解”期望达到的目标。

作者简介

    林国良,1952年生,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当代著名佛教研究专家。主要从事佛教教理研究,特别侧重于佛教唯识学研究。退休后潜心致力于佛教,尤其是唯识学典籍的整理注译以及弘扬工作。已出版《成唯识论直解》《出入无碍——佛教自由观》等专著,并在《中国哲学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唯识经典直解丛书”总序言
  一、 根本唯识论三阶段的唯识义
    (一) 第一阶段的初步唯识义
    (二) 第二阶段的强化唯识义
    (三) 第三阶段的圆满唯识义
    (四) 阿赖耶识一能变能否成立
  二、 唯识了义观
  三、 唯识无境观
    (一) 第一阶段的唯识无境思想
    (二) 第二阶段的唯识无境思想
    (三) 第三阶段
  四、 唯识真实观
    (一) 《瑜伽论》的真实观
    (二) 《楞伽经》
    (三) 《大乘庄严经论》
  五、 唯识缘起观
    (一) 依他缘起
    (二) 依阿赖耶识缘起
    (三) 依三能变缘起
    (四) 三种缘起总结
  六、 唯识修行观
    (一) 唯识修行概说
    (二) 唯识见道方法
  七、 唯识如来藏观
    (一) 唯识系经典关于胜义谛的论述
  不同于如来藏系
    (二) 《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结语:唯识思想的展开
    (一) 离言法性
    (二) 阿赖耶识缘起
    (三) 三自性唯识
    (四) 根本唯识论的不断简化与整合的演进趋势
  自序
  前言:《解深密经》对唯识论的奠基作用
  一、 本经概貌
  二、 二谛与三自性
    (一) 胜义谛
    (二) 世俗谛
    (三) 三自性
  三、 唯识密意说
    (一) 密意说之含义
    (二) 唯识了义说
    (三) 三乘了义说
  四、 唯识修行观
    (一) 唯识修行种姓观
    (二) 唯识修行次第论
    (三) 唯识止观理论
    (四) 本经的见道方法
  五、 唯识佛果观
  六、 本经唯识义
    (一) 根本识藏一切法种子
    (二) 识所缘,唯识所现
  结语
  序品第一
  胜义谛相品第二
  一、 胜义谛无二相及离名言相
  二、 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
  三、 胜义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
  四、 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
  心意识相品第三
  一、 心意识秘密
    (一) 根本识之“识”义与“心”义
    (二) 根本识之“意”义
  二、 于心意识秘密善巧
  三、 结颂
  一切法相品第四
  一、 诸法三相
    (一) 三自相定义
    (二) 两个比喻
    (三) 三自相之缘起
  二、 于法相善巧
  三、 结颂
  无自性相品第五
  一、 三无性与诸说密意
    (一) 诸法无自性密意
    (二) 诸法无生灭等密意
    (三) 立三无性旨意
  二、 三无性与修行
    (一) 三无性与修行位
    (二) 三无性与一乘密意
    (三) 三无性与四种有情
  三、 佛陀三时教
  四、 结语
  分别瑜伽品第六
  一、 止观三种形态
    (一) 大乘止观所依所住
    (二) 止观三种形态与四种所缘
    (三) 止与观
      1. 止与观之修习
    (1) 止观之正修
    (2) 相似止观
      2. 止与观之有异无异
      3. 观之影像与心有异无异
    (四) 止观双运
      1. 止观三种形态之定义
      2. 世间止观双运
    (1) 观之过程
    (2) 止之类别
      3. 出世间止观双运
    (1) 两类见道止观
    (2) 缘总法止观
      4. 得正定尽诸漏之三种修习
  二、 止观遣相见道
    (一) 所遣法相义相
      1. 能诠法相:五法
      2. 所诠义相:一切法
    (1) 十义:从存在详说一切法
    (2) 五义:从认知略说一切法
    (3) 四义:从心说一切法
    (4) 三义:能诠所诠合说一切法
      3. 能了法相义相之心
    (1) 三慧
    (2) 智与见
    (二) 止观遣一切相证唯识性
      1. 由真如作意
      2. 真如无相
      3. 能观心与所观真如
      4. 空除十种难除相
      5. 总空性相
  三、 止观断障证果
    (一) 止观所摄胜果
      1. 止观摄胜三摩地
      2. 止观因果
    (二) 止观治障
      1. 凡位治障
    (1) 止观除缚
    (2) 止观之障
      2. 圣位十一地治障
    (三) 止观证果
      1. 止观证大菩提
      2. 善知心引大威德
      3. 涅槃永灭诸受
  四、 结语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一、 菩萨诸地
    (一) 诸地修习
      1. 四种清净
      2. 十一分修
    (二) 诸地得名
    (三) 诸地对治
    (四) 诸地殊胜
    (五) 菩萨殊胜
      1. 生殊胜
      2. 愿殊胜
  二、 菩萨学事
    (一) 六度修学
      1. 六度应学
      2. 六度三学
      3. 六度福慧
      4. 五相修学
    (二) 六度类别
      1. 六数因缘
      2. 所余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