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箴言录(全集彩图珍藏版)(精)

  • 定价: ¥48
  • ISBN:9787512429000
  • 开 本:32开 精装
  • 作者:(法)弗朗索瓦·德...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箴言录》是一部马克思和爱因斯坦都极力推崇的书。
    本书收录了1665—1693年所有创作的箴言,还补充了各版本中删去的箴言,是极其完整的版本。
    本书全彩印刷,穿插世界名画,装帧精致典雅,风格文艺轻奢。

内容提要

  

    《箴言录》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绪、理智和判断力,追溯人们言行的动机。它并非告诉你应当做什么,而是揭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它是一本撩开道德的面纱揭穿人类虚荣和伪善真相的魔鬼辞典。

目录

序/文爱艺
致读者(1678年终结版序)
箴言录(第五版·1678年终结版)
各版删去的箴言
从第一版中删去的箴言
从第二版中删去的箴言
从第四版中删去的箴言
遗下的箴言
  1665年第一版之前创作的箴言
    摘自利昂库尔的手稿
    摘自1663年的手抄本
    摘自1664年荷兰版
  1666年第二版与1671年第三版之间创作的箴言
    摘自1667年信函第43号
    摘自阿尔塞纳尔的第6041号手稿
  1671年第三版与1675年第四版之间创作的箴言
    摘自信函第44号
  1693年的“补充箴言”
    1-24
  同时代的人所提供的箴言
    1-2
跋/文爱艺

前言

  

    人心叵测?
    是否真如此?
    三百多年前,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法国人在一部名为Maximes一书中做了至今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的解答。
    它的中文译本就是拿在你手中的这部书,这个法国人就是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克(Francois La de Rochefoucauld, 1613—1680),一个法兰西古老家族的后裔,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其父是普瓦图(Poito)省省长,家世显赫,可见一斑。
    拉罗什福科15岁时与路易十三的一位有权的朝臣之女结婚,并获马西亚克亲王的头衔。16岁进入军队,很快成为谢弗勒斯(Cherneuse)公爵夫人的情人,同她一起参与宫中的阴谋,成为王后的同路人。当时法国时黎塞留(Richelieu)红衣主教的天下,柔弱的路易十三容许黎塞留统治他的王国,因此宫廷斗争激烈。年轻的拉罗什福科曾密谋并拟定计划将王后迁至布鲁塞尔,发动武装政变。不料,密谋流产,被黎塞留下令投入巴士底狱。当局对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似乎并未过于认真,仅让他尝了一个星期的铁窗滋味。
    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继死后,摄政的是有奥地利血统的安妮(Anne)王太后,她选择马萨林(Mazarin)继承红衣主教之位执政,并且成了他的情妇。拉罗什福科依然与当权者为敌,其间,他爱上了孔代王子的姐姐隆格维尔(Longueville)公爵夫人,并同她生有一子。隆格维尔公爵夫人是投石党中的核心人物;投石党嫉恨中央集权,在1649年引发了内战。期间,拉罗什福科不惜与国王的军队作战,甚至求助于同法国作战的西班牙军队。在同王室军队的作战中,他为招募作战部队而负债累累,使得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他在韦尔都邑(Verleuil)的城堡夷为平地。
    内战中,拉罗什福科的脑袋挨了一枪,差点儿失明。之后,他怀疑情妇另有所欢,便同她断绝了关系。由于投石党缺乏远见,在5年混战后,被王室的军队平定。隆格维尔公爵夫人被迫进了修道院,拉罗什福科则弃政从戎,重新拿起了武器,成为为新国王路易十四而战的士兵。新王宫为他提供了平静生活的舞台,在那里,他颇受敬重,尽管他已无意在政坛上驰骋。不打仗的时候,他就消磨在法国特有的沙龙中,德·拉斐特(La Fayette)夫人成为他的新情妇,在她的沙龙中,他与莫里哀、布瓦洛、波舒哀、高乃依、拉·封丹时常会面,谈文论赋,他们也愿意接受他的“合理的”悲观主义,欣赏他的谈吐。他们评价他:“是一位颇有才智之人,足以在国是中担当大任。”可惜他的运气不佳,在政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沙龙明星。
    1664年,他的言论被好事者以《道德之警句箴言》(Maximes; suivies des Reflexionsdiverses)之名在荷兰出版发行,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此书仅是从作者的书信及流传的言论中辑录而成,漏洞百出,但依然成为众之所爱。
    1665年,作者亲手编订了一套完整可靠的版本发行,一时畅销至极,甚至惊动了远在雅典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me)王后。1666年,他又做了第二次修订,之后,他又分别修订了3次。
    1667年,他患了痛风病,不得不离开部队,此时他已54岁,不幸接踵而至,1670年,他的妻子离世,1672年其母又离他而去,两个儿子战死在强攻莱茵河的争渡中,长子在此役中身负重伤。1679年,其情妇隆格维尔夫人也不幸亡故。
    1680年3月17日,他在拉斐特夫人的守护下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浪漫的一生。
    尽管《箴言录》篇幅短小,但语言简洁明快,文笔生动优美,表达准确传神,犀利的笔触直击人的灵魂。其版本之多、影响之大波及至今。从诞生之日起,就产生了两种极端的评价:翻译者认为他揭露了人性之恶,是剖析人类行为动机的经典之作;反对者指责他败坏了道德。无论哪一种声音,都不否认它是值得一观的书。它的生命恰与它的篇幅成反比。
    《箴言录》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流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诸如司汤达(1783—1842)、马克思(1818—1883)、哈代(1840—1928)、尼采(1844—1900)、纪德(1869—1951)、爱因斯坦(1879—1955)、鲁迅(1881—1936)等,这个名单可以轻松地罗列下去,而且在民间广泛流行,成为格言警句,融入到人类进步的血液之中。
    《箴言录》并不是我们时常所见的那些集结在一起的警句格言,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语言,而完全出于作者亲身体验后的深刻思考,是心灵之悟、心声之语。它既没有展示建立所谓思想体系的企图,更没有张扬某种教派主义的意向,它仅仅是分析、描述、揭示、袒露,除此之外,你稍加留意就会从它独特而又优美的文字间(无论它被译成何种文字,只要译者忠实原著)感知到热情,尽管它是以情不自禁的忧虑和失望的语调显现出来,但无不展示出对人的热爱。他的感叹,并不是出于对人性之恶的鼓励,而是出于对人性之恶的忧患:“看看你们的脸吧,还有多少污迹没有擦干!”(引自《文爱艺诗集·1998—1999年卷·雨中花》)
    《箴言录》所展示的精妙之悟,需我们展卷领悟。来吧,跳过我这乏味之序,进入其中吧。
    爱你,就该指出污迹所在!这就是此书的内核。
    2009年3月1日匆匆草于襄樊市襄城檀溪路15号儿文中午睡时
    2018年5月22日第9版重修于襄阳
    2018年5月28日第9版又改于上海
    2018年5月29日第9版再改于苏州
    2018年6月14日第9版定稿于苏州
    2018年9月30日第9版再校于长沙

后记

  

    人心如海!
    活着,我们只有泅渡,而且必须泅渡。我们置身其中,并不是为了欣赏心海波澜的险恶,而是为了领略置身其中的壮美。
    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不良心术的小伎俩,不足折腰;坦然真诚,才是人生的大美。
    大美无言,一切尽在自然的节律之中。
    《箴言录》,是我在同等篇幅的文稿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部,因为它不仅让我沉思,更令我神飞文稿之外。
    如何在有限的一生中,尽显生命之美?如何在生存里,展现人心之善?又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氛围内,坦然真诚?
    思考其中,领悟其中,展示其中……我们从中获取的应是生存的力量和勇气,感悟的应是真之可贵,领会的应该是善之美。
    否则,我劳精费神地译它,干什么?
    2006年3月1日草于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15号
    2018年5月22日第9版重修于襄阳
    2018年5月28日第9版又改于上海
    2018年5月29日第9版再改于苏州
    2018年6月14日第9版定稿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