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湖州传(湖光山韵丝书远)(精)/丝路百城传丛书

  • 定价: ¥89
  • ISBN:9787513336666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381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湖州——丝绸真正的故乡。一个传世经典的文明由来;一则启蒙时代的商业寓言,作为中国生态的前途,湖州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就连湖州乡间的古砖瓦当,学养襟怀,尺寸千里。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湖州不仅传承古意,更具新风。诚如作者张加强先生在本书中所言,水巷拐角,簇拥的蔷薇潺潺流出姜白石的小令。苍灰如古的古宅,院落大中见小,粉墙黛丽的房子让葱郁的朵花老树,若隐若现。夕阳斜射下老人脸上的皱纹找不到一丝孤愤……

内容提要

  

    《湖州传》是“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写出作为丝路带上的文化名城湖州:湖州的地气纠缠,将丝绸气质吟成百代史诗,将夏商古瓷谱成长调短韵,将笔韵风华做成文字大略;这里空气清爽,乾坤干净。弯弯河面,浮动着江南民居的倒影,缓缓蠕动的舟楫存载着信念之火,黑白依偎中自创一种风水人格。大大小小的家居庭院时时布竹,用艺术外壳护持家园,凭松兰竹菊自成法度,是文化人胸藏的江南园林。湖州的街面路途透着历史的光泽,散落一种不存戒心的美;时尚躲进深巷,新城大道夹带古风秘笈,滨湖风情与藤蔓古墙,各自孕育着文化的繁荣。
    全书共分十章,详细介绍湖州的丝绸、良渚文化遗址、湖笔、湖商等湖州特色,亦对城市精神特质的起源和传承进行了深入探寻。

作者简介

    张加强,浙江海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傲骨禅心》《千秋独行》《天镜》《史祭——历史孤寂中的人物》《历史时空中的肖像》等历史文化散文。作为风格类作家入选《浙江现代散文发展史》。

目录

引  以一座城市的内核映照江南格局
第一章  丝路之源,用一根丝连接世界
  国丝,一个亘古的岁月品牌
  尊者,源头意境中的文化密码
  吴风,神秘的东方气质
第二章  旧时明月,源自遗址上的陈述
  且听地层的娓娓道来
  耸立天边的豪杰
  藏于地气的卫道梦想
第三章  上苍妙造,宗教情怀般的天地艺术
  峰峦之巅,势道的脊梁
  净梵之境,灵魂的厮磨
  逶迤之水,文明的来路
第四章  追风逐日,江南人物的天下意志
  豪门望族,惊世骇俗的远古轻愁
  文章  太守,不动声色地书写仕场风景
  性情县令,暮春三月的睿智
第五章  笔中乾坤,文化了的民族乡愁
  贵族味,无声的历史回响
  书卷气,宏阔的人文意志
  盛世曲,神秘的东方贵族
第六章  江左风流,半部中国书画史
  六朝韵,开宗立派当吴风
  晋唐风,旧时代街边的咖啡吧
  宋元阙,岁月模糊,时光浓烈
  明清格,海风意志下的乐观期待
  民国范,抬高了的历史门槛
第七章  海派湖商,襟怀天下的群落
  浅水出大虾的奥秘
  小镇巨构,大雅豪庭
  民谣一曲扬天下
第八章  历史尘封,沁着岁月的包浆
  诗船,那条优雅的远航之舫
  崇书,隐在人间的低调歌者
  风雨长亭,晦暗时代人和笔的传奇
第九章  市井馨香,城市的精神庭园
  名胜,一座城市的文化暗示
  街口,日复一日的奇迹
  镇落,尽带水汽的经典华表
第十章  山清水远,传之后世启迪
  山水做证,人文与岁月的无限延伸
  留住乡愁,时代之交的家园
  欣赏嬗递,另一种宗教形态
尾声:藏在湖州的江南

前言

  

    一个传世经典的文明由来
    湖州,依太湖得名。这座丝路源头、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古邑,是我国丝、瓷、笔、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生态成型最早的地区。
    2014年7月,国务院发文,将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湖州用坚定的自然主义净化各种思潮,为城市的文明前途,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湖州的环境先锋性单纯而优雅。以历史的美感表达现代文明,湖州的生态坚守,是一直拿千年文明作底座。
    湖州的本色,是藏文化于绿水青山。一市两区三县是湖州的构成,是浙江省唯一依傍太湖的区域。境内天目苍峰北峙,东西苕溪水纵横。
    大地美景的本质是让人弃恶从善,是山水对人的教化意义。依偎山水的人们,从未因哪一个事件而改变自己的风尚,倘若有某个伟人的顺势点拨,便可行云流水般走完使命,成大景观。
    2005年8月,安吉县的一个小山村,为了百姓饮水安全,关闭了小水库上游一个小石矿,村里的钱袋子却空了。这事让来村里视察的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得知,看到了小中见大的真理意义,对村干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场的官员似乎明白,似乎不明白。
    于是,习近平来到太湖边的弁山脚下,再述“两山论”,加重语调“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话很绝,这一递进很传神,内涵深刻,深深地接了地气。这才点醒了快车道上仓促行走着的苍茫沉醉的人们。
    一个政府,对发展行为保持警惕的最好方式是呵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抵御执政孤独的秘籍是大地不必遍地黄金,而要遍地美景。
    于是,湖州的县区政府,带着各自的造化发力去了。发展状态下没有隐私,GDP法则在暗示中行走。长兴县的官员同样选择石矿,率先解梦。他们找准一处被称之“破碎的山水”的百年石矿下手,启动一项宏伟的山水改造运动。与安吉县余村的小石矿构成呼应。
    这座叫作陈湾石矿里的矿石连年运往上海,建设上海的高塔大桥、高架大道、高楼大厦,自己却满目疮痍。长兴县政府联手一位沪上企业家,投资250多亿元,启动山水的修复与重振,冠名“龙之梦”。仅仅千日,这张弁山依偎下的蓝图,在黄金湖岸,构成新写实主义典范。大道芳草依依,河面小舟徐徐,酒店、乐园、湿地、花海、湖泊、古镇、农庄、飞禽,一幅现代市井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站在当年习近平视察的现场,远处太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三山岛若隐若现,东西七十二溇港,隐约可见。近处3000亩图影湿地,看河港纵横,白鹭翔集,鸟鸣啁啾,苇草丛丛,野趣横生。江南水乡的独特韵情,连大自然也饱受教养,诱惑到家。
    湖州的生态运动,由桑基鱼塘开启,又由丝绸开明,动摇了历史其他部分的基础,中国历史几千年文明的麻木不仁,一串经济发展的资料将其催醒,经济指标衡量出了环境的昂贵。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区域在有意无意间仔细地规划自己的物质财富集聚进程,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湖州用独特的话语系统毫不羞涩地向外部世界叙述自己的福音,属于人和自然相互报恩。
    湖州凭文化坚定护持民间地气,这路途上难见气喘吁吁的超重相,一副慢条斯理的清爽。比起北地旷漠苍烟,湖州堆砌文化高地的过程显得悠闲得多。湖州的古镇街巷,偶见那些个衣袂飘飘者,往往是某个大隐于市的真性情者。
    在湖州,水对于泥土,总持颂歌之态。东西苕溪每一处拐弯,都是慢慢巡游而来,怕水伤了岸堤的元气。湖州的每一处岸,都是文明的渊泽。
    用时代解读地域
    地理学家多依据地貌,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人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带点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这些古代区域之名,有的已被历史遗忘,如西域、塞北;有的则被遗失,如中原、关中。唯有江南,成为一种人文遗产,仍能让中国人心生向往。
    这样一个不甚气象的区域,却集中了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全部想象。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了宁夏平原,遥远的西藏林芝、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分别有“西藏江南”“塞外江南”之称,中国人偏爱江南。
    江南是中国的财富中庭、文化后院,是中华文明的最后堡垒,华夏文明几经磨难,全仗有个江南。在1000余年间,五大城市轮番发力,力保经济千年繁荣。
    六朝南京。晋室南渡,士族南迁,南京拥有长江天堑之利地成为重建晋廷的最佳选择,张勃《吴录》用“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开启长江时代。古都南京成了江南的财富码头,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中外商船,六朝江南,“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吴敬梓说“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隋时扬州。六朝之后,江南迎来运河时代。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看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开凿大运河这一超级工程,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为一体,将江南地区河湖密集、水网交错的天然河道编织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连接村落串起城镇,舟楫往来,穿行如梭,钱粮、物产令江南运河极度丰繁。扬州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经济、文化繁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当时广为流行,中晚唐诗人尤爱扬州。
    ……
    品位脱俗的湖州人作兴复古,打点出来的仙鹤之姿,照应得体,庭院的角落小垣丛竹,即便如天竹,亦素节凛凛,闲来听竹叶壳坠落,一般老人都存此雅致之兴,说是有年轻人的惆怅,属名士派头。
    湖州的官员,好像多少藏点贯通雅俗的灵犀,露点儒枷坛锁下的叛逆,帝王豪杰石破天惊的伟业,令世俗一线官吏们不屑一顾。
    湖州有中国藏书第一城之说,王国维誉为“藏书之乡”,在其1500年的藏书史上,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藏书之家”。湖州人做学问,不走捷径,清代300年中,仅南浔出学者450人,著作1200种,却没大作家,出不了大盗、圣人。
    17世纪的太湖从贸易中获得的巨额财富,没有体现在王公贵族的豪奢宫殿中,它们被中产商人们用来建造和装饰自己的宅第,江南园林在这方黄金水岸诞生了。问题是,在这些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王族,成为艺术殿堂的主角的是那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腰缠万贯和门庭若市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用闲情逸致打理自己的庭院,文化出现了。
    江南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后院,是独特的墙外政治。江南的大师们躲进中国式城堡,构筑烟水风骨下的文化雕像,独自安排归宿。
    南宋时,湖城内外的私家园林有30余处,名宅名楼名亭名庄名塾。对湖州的精神发现,从审视湖水气质、解析湖的基因开始,她与黄河、荆楚、巴蜀文化判然有别。太湖文明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另一个源头。
    水是柔情的水,宅是幽深的宅,园是生气的园。这山、水、宅、园于灵性中见傲然,柔情中带刚峻,幽深中显气象,生气中孕苍茫。
    一座古镇底气的充胀,闪亮在街边石路的亮度上,古镇的石板光亮得似玉之质地,如水珠凝成,软步踏过,人生的滋味已然不同。望气一辨湖州小西街长长的石板路,顿时看遍了世情,江南人大多沉得住气,可为一事琢磨到底。
    湖州的静态很独特,城市也有聪明和智慧之分,湖州丰富的精神底蕴使得在平凡中觉悟出非凡。这是制造不朽的一种方法,众多的文化智者和安逸书斋已经定位,无须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作选择,过于冷静,偶尔露峥嵘,偶尔为之,适可而止,点到为止。因为他们的努力最终淹没在浩瀚的文化里。有些城市终归是永恒的,因为那种古城的气味是从历史深处散发出来的。
    江南园林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文化做到极致。这些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王气,成为艺术殿堂的主角的是那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这种平和的表情,只会出现在那些没有对饥饿的恐惧,不用时刻担心流离失所的人们的脸上。
    湖州的商人兼做了文化人,总散发出贵族的泱泱清气。即便在乱世、转世之际,太湖金石朗健之音不会隐没,萎靡浮华之声不会弥漫。
    怕灼伤某种约定,湖州小镇一些老字号家族的兴衰史总有些华丽的沧桑,绵长中尽见腐朽的汉唐味,墙面干净却是久违的民国道,高墙绣窗,附着柳梢、月色,破落大户的红木气息,不时从门缝里沁出。
    湖州城市语言中的情感分量比厌世要重得多,湖州话的“哇”,与上海话的“侬”,都属江南的童话,有始没个结尾,如幻如真,缥缈却踏到实处,将内心的腔调全拿出来给对方以贴切。令这座城市难见唉声叹气的人,激情溅扬者亦少见,念叨着前尘好事过日子,构成深扎于心的老根,忘了浇水亦不致干枯。弄堂里偶遇趿着平底拖鞋的纯情女孩的笑靥与湖州乡间小河边的黄水仙一样柔美。
    在湖州做官终不会有大的作为,但有大出息。任何朝代总有几个湖州人做高官,但不成群,故湖州常显出自己的老迈。
    即使是在居住空间很小的年代,精神空间也很大。激荡的人生心路化在余音,淡雅而内倾心绪掺人世情,渗出豁达,尝世味、图自得。小范围排场,不与人过招,眼前亏不吃,事后的亏也不吃。偶尔解些旧年残梦,胸藏高贵。
    秋入太湖,凋残里蕴藏清贵的沧桑,冷看之,近显俊气,远含深邃,之间却是浓烈。湖州的文化人说在水边读书,一辈子活得极宁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