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趣历史(那些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 定价: ¥36
  • ISBN:978752160413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法制
  • 页数:217页
  • 作者:秦涛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皇帝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一个人治理天下,手下也有许多的大臣。有的人靠才能赢得信任;但也有的大臣才能并不突出,但他们也各自身怀绝技。
    本书精心挑选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人,以轻松调侃的语气讲述他们各自的故事。相信在阅读完这些人的精彩人生后,您一定会有所启发。

内容提要

  

    人不可能一帆风顺,皇帝手下的文臣武将经历可能更加坎坷。商汤的宰相伊尹之前曾做过奴隶;西汉的开国元勋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汉武帝的大臣卜式曾是个牧羊人;明成祖的谋士姚广孝之前曾是一名僧侣。本书精心挑选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代人物,以轻松调侃的语气讲述他们耐人寻味的人生经历。相信在阅读完这些人的精彩人生后,您一定会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秦涛,江苏常州人氏。少好文史,小学二年级通读《三国演义》及《新华字典》,至今引以为傲;长而偏科,遂负笈西南攻读博士,常以杂而不博为恨事。嗜书成癖,闲来练笔卖字,刚够买书之用,不亦快哉!2012年起担任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人,每自以为“说的比唱的好听”,时人未之许也。
    已出版作品有:《老谋子司马懿》(畅销20万册)《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历史上的不倒翁》《黑白曹操》等。

目录

伊尹:食堂大厨的CEO之路
刘焉:西蜀的王气
张仪:口才改变命运
孙坚:这个小伙有点戆
范雎:九死一生的狼性竞争
王允:失败的救世主
吕不韦:史上最牛风投大师
孙策:江东小霸王
甘罗:少年天才玩转职场
马超:最后的凉州勇士
李斯:从观察老鼠开始的流血仕途
韩信:从胯下懦夫到天下军神
何进:如此当家
陈平:宰割天下的打工皇帝
东方朔:喜剧之王的面试经
卜式:捐款大王感动西汉
田千秋:说梦话可以做宰相
石庆:数学白痴做官有玄机
司马懿:赖床七年做大官
谢安:淡定之人的生存法则
陈庆之:棋道、官道、用兵之道
陈子昂:抓住机会的人
狄仁杰:大唐福尔摩斯的职场秘诀
冯道:元老重臣有大用
姚广孝:身披袈裟的帝师之路
李光地:清朝上演的“无间道”

前言

  

    读史的一个传统功能是致用,用之于已是为“明智”,用之于世是为“资治”。读史以明智,过去常常被庸俗化为权谋学。我近来读到一些历史故事,对这个问题有些新的感悟。
    北宋名相寇准与张咏相别,问:“张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张咏慢条斯理地说:“《汉书·霍光传》,你该好好读一读。”寇准不明白张咏的意思,回来找出《汉书》,把《霍光传》逐字逐句读了一遍。读到临了,有这么一句话:“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终于开悟,哈哈大笑:“原来张先生在暗讽我不学无术。”
    张咏要寇准引以为戒的霍光,是西汉权臣。
    此人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凭借这层关系,少年时代就在汉武帝身边工作。晚年的汉武帝残忍好杀,老婆、孩子、宰相、大臣,均不免于毒手。但霍光生性谨慎,一步一个脚印,位极人臣。汉武帝临终,将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托付给霍光,让他效仿周公辅成王。汉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此时的政权,当然在霍光手里。
    汉昭帝二十一岁病死,没有子嗣。霍光从诸侯王中选择武帝的一个孙子,立为皇帝。但这个皇帝不受霍光摆布,很快被废。霍光又迎立武帝的曾孙刘病已,是为汉宣帝。霍光一生历仕四朝,翻云覆雨,立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掌控政权近二十年。他的结局怎样呢?史书用十个字:“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霍光死后三年,满门抄斩,霍家死绝了,太惨了。
    为什么?原因就是前面引的那句话:“不学无术,暗于大理。”霍光不学无术,不明白大的道理。
    霍光稍早,有一位名将周亚夫,史书对他的评价,与霍光近似。
    周亚夫是将门虎子。他的父亲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刘邦死后,又曾平定诸吕之乱。周亚夫的兵法更胜乃父。景帝时,东方七个诸侯国联合造反,半壁江山易帜,史称“七国之乱”。周亚夫带领军队,一手平定七国之乱。父子两代,三次有大功于汉朝。七国之乱平定以后,周亚夫在朝中风光无限。
    但周亚夫结局如何?“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在狱中绝食五天,吐血而死。原因何在?司马迁评价说:“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周亚夫感到自己的学识已经足够,不肯学习,尽管道德品质过硬,却不懂得处世的道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悲哀啊!
    周亚夫不是最惨的。比周亚夫更早,有位叫赢政的。
    赢政的前半生,史书称他为“秦王政”,扫灭六国,建立不世伟业;赢政的后半生,史书称他为“始皇帝”,昏招迭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秦始皇的遗诏被篡改,尸体臭烂数月不得安葬,子孙互相残杀,一手创建的王朝二世而亡。他的一生,转折点何在?
    西汉有位天才政论家贾谊,写了三篇《过秦论》,是检讨秦朝灭亡的大手笔。其中有一句要紧的话:“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秦王赢政感到自己的学识已经足够,不必再向人请教。于是他的过错,再也没有纠正的机会,只能一路走向灭亡。
    与秦始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武王。《汉书·.五行志》记载,周武王灭商,从纣王的监狱中请出贤人箕子,“亲虚己而问焉”。周武王不因胜利而感到自足,而是虚心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
    唐人司马贞为《史记·绛侯世家》作注释,将这个道理说得更透彻:“亚夫自以己之智谋足,而不虚己不学古人。”周亚夫感到自己的天赋足够,而不肯将自己放空,向古人学习。
    这句话有两个要紧的地方。
    第一,什么叫“虚”?《荀子·解蔽》的解释最精辟:“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不要用你已经有的东西(成见),去影响你即将接受的东西(新知),这就叫“虚”。
    第二,学什么?学古人。寇准、霍光的“不学亡术”,周亚夫的“足己而不学”,秦始皇的“足己不问”,都是指不学古人。《史记·项羽列传》的评价是“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天资过人,但他只凭借个人的天资(私智),不肯师法古人,结果只能自刎乌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历史的悲剧反复重演,只因人性总是健忘。古人的书值得一读再读,只因人性亘古不变,不管人性中有闪光,抑或丑陋。
    我从小学二年级读《三国演义》(当时目之为“史”)始,以这样的史观读了二十年史书。本科开始练笔,十年间写了不少习作。今天以学院派的眼光回顾,这样的读史可能并非读“史”,但于我自己确实受益匪浅。我想,大多数古人秉青灯、对黄卷,与历史文本彼我互动,借此明智明道、自娱自乐,其间情形,也大约与我青少年时代的经历相仿佛吧。
    以今日之我,回看那时的我,读一点真假难辨的历史,竟能心惊肉跳,竟能大彻大悟,竟能古为今用,竟能扪虱言兵,虽尽可嘲之日内心戏多,而少年情态,复可得乎?
    2019年8月12日
    于渝北五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