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汉语、少数民族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

  • 定价: ¥48
  • ISBN:978755982124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273页
  • 作者:王红相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一书,从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入手,分析了儒家为人处世的规矩和价值观念,指导青少年从种种生活的规则中发现生存的智慧;同时抒发自己的对现实的观察和人生感悟,阐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道理。全书涉及亲子、家庭、教育、学问、社会及文化心理等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人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起到了有益的桥梁作用,尤其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一书,以传统文化传承中被忽略己久的《弟子规》为依托,结合现实,对《弟子规》中的内容和背后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阐发。作者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则和观念,教人培养良好习惯,对当下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也多有批评反思。
    此书的出版,有助于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王红相,1970年8月生,陕西杨凌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杨凌国学研究会主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先后做了上百场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广泛好评。《讲读〈弟子规〉》系列讲座已被录制成网络在线课程,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7年10月出版散文集《如是我说》。

目录

一、题解:初见《弟子规》
  1. 《弟子规》简介
  2.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3. 《弟子规》成书的时代背景
  4. 《弟子规》的教化作用
二、总叙:《弟子规》的微言大义
  1. 积极引导与反面壅堵
  2. 圣人与本命年
  3. 三教合流,儒是主流
  4. 性善性恶的争辩
  5. 人生的三重境界
  6. 人生无非四件事
  7. 人生的次序
三、入则孝: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1. 《弟子规》背后的意识形态
  2. 父母与孩子的辩证关系
  3. 一味地顺着孩子会纵容他们的自私与冷漠
  4. 适当的惩戒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5. 四事八法
  6. 曾子错了
  7. 自己丢人就是给父母丢人
  8. 多听父母的教诲
  9. 子女能不能自己做主
  10. 交易出来的孝子不是真孝子
  11. 孝顺最难做到的是“色难”?
  12. 平常的事情最难做
  13.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14. 久病床前无孝子
  15. 为父母守丧三年
四、出则弟:兄弟的相处之道
  1. 我理解的“三从
  2. 兄弟是手足
  3. 兄弟相处的方法
  4. 从朋友到兄弟
  5.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6. 长幼之节不可废
  7. 避讳的本质是尊敬
  8. 弟弟不能比哥哥聪明?
  9. 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感恩
  10. 哥哥不能和弟弟开玩笑
  11. 客观公正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五、谨:立身从自律开始
  1. 惜时与养生
  2. 讲卫生就要严以律己
  3. 要不要戴帽子
  4. 衣着得体是一种修养
  5. 挑食与节食
  6. 年少不宜饮酒
  7. 美比漂亮更动人
  8. 无人时也注意自己的德行
  9. 不怕困难,其实就不难
  10. 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11. “登堂入室”的正确方法
  12. 不告而借谓之偷
六、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 说真话与说假话
  2. 话痨子不得人爱
  3. 说脏话与市井气
  4. 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
  5. 讲诚信的人不轻易许愿
  6. 飞短流长是一种恶习
  7. 做最好的自己
  8. 聪明人总是在反省自己
  9. 和别人“攀比”的技巧
  10. 好朋友是一生的财富
  11. 有心无心之间
  12. 掩饰过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七、泛爱众:让世界充满爱
  1. 爱:兼爱、博爱、泛爱
  2. 名望是自己挣的
  3. 藏私与守拙
  4. 不要轻视周围的每一个人
  5. 喜新不必厌旧
  6. 纵有财产千万,也只是一日三餐
  7. 不要轻易打扰别人的生活
  8. 不揭人短,不打人脸
  9. 每天表扬别人三次
  10. 愿意吃亏是大智慧
  11. 感恩是一种人生智慧
  12. 以势压人和以理服人
八、亲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 性善还是性恶?
  2. 《论语》中的仁
  3. 物性不齐是自然状态
  4. 直言正色是君子
  5. 由己与恕人
  6. 克己复礼就是克掉多余的欲望
  7. 老师不仁,学生当如何?
  8. 仁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新思维
  9. 我们真能做到孔子的要求吗?
九、余力学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 君子学的是什么文?
  2. 有才无德之人是浮华的人
  3.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 上口、顺眼、会心
  5. 这山望着那山高
  6. 水到渠成
  7. 动手与动口
  8. 焚香净手是心存敬意
  9. 爱书是君子之风
  10.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1. 自己不争气,神仙也救不了你
  12. 人皆可以成尧舜
后 记

前言

  

    关于《弟子规》,常见的有两种意见:一种比较尖刻,认为《弟子规》观念陈腐,早已过时,根本不值得一读;另一种相对客观,认为《弟子规》瑕瑜互见,亮点与糟粕杂陈。大约有些阅历的人,从心底瞧不起《弟子规》而不愿意细读;想读的,又得不到恰当的引导。特别有名的学者,大多喜欢讲《论语》,讲《道德经》,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愿意讲《弟子规》的,不多。以《弟子规》为依托讲传统文化,颇有一些风险。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各人不同,有些甚至互相冲突。有些人,把自先秦传下来的古籍,无论是文史哲的哪一家学问,都视为传统文化;也有人把各种技能技术,诸如棋琴书画、武术中医,杂技曲艺等,视为传统文化;更有人把生活中的流行行为,诸如品茶饮酒,视为传统文化。似乎传统文化无所不包,什么都可以装进去。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传统文化是大树,各家学问、各种技能是树上的果儿。但学习传统文化,如果只看着果儿眼馋,而不去追根溯源,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人性文化,最看重人,个性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共性。一群人相处,个性如果损害了集体的和谐,就要受到严格的规范。因此,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文化背景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不相同。职务不同,要求不同:做官的,所受的束缚自然就多;普通民众,至少在表面上,要求相对较少。角色不同,要求也不相同:父亲通常要严格,母亲则往往慈爱,兄长必须庄重,弟弟却多半可以调皮;但,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弟弟尊敬哥哥,哥哥保护弟弟,却是一定的。
    人有善恶:心里想着善,看什么都好;心里装着恶,看什么都不好。物分正邪:正处着眼,无有不正,邪处着眼,全是邪恶。事有大小:大处着眼,全是大事,小处着眼,全是小事。把什么事都当成了大事,人就小心翼翼,举轻若重;可把什么事都当成了小事,人就会举重若轻。其实,物就是那个物,事还是那些事,所谓正邪与大小,只是人的态度。
    我讲《弟子规》很多年,对于它的认识,逐渐深入。客观地讲,《弟子规》里确实有些东西是不好的。如果本着学习的态度,好的可以学,不好的可以绕开,甚至可以从反面得到一些经验或者教训。可如果本着挑刺儿的态度,不好的固然不能学,好的也可能要打不少折扣。学习传统,知识固然重要,知识之后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是小学生的启蒙读本,不是为了识字,而是要确立一种规范。有人说,《弟子规》里讲的规矩,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完全做到。但做不到,不等于不好,成年人做不到,是因为没从小养成好习惯,习惯养成了,这些事做起来自然而然。《弟子规》里面讲了113件事情,全是日常琐事,可道不远人,小事情里有大道理,小规矩中有大智慧。如果能够以《弟子规》为依托,在讲规矩的同时,全面解读文化现象,尝试厘清现象背后的原因,使孩子们知道遇到了事儿,一般情况下怎么样想,怎么样做,应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2019年6月9日

后记

  

    写这本书,用了一年多时间,却耗尽我了二十多年的积累。书写完了,人重生了一次。
    这本《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是我所在的学校深入推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改革通识课教育的背景下,我为旅游与管理学院讲授《弟子规》课程的教学成果。十多年来,我一直讲授传统文化类课程,《弟子规》已经讲了两个轮回,体会越来越多。我看过很多讲《弟子规》的资料,也听过不少的讲座。一般的讲解,多是从道德说教入手,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反感。本书虽然也是站位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却更愿意阐释既成的规则之内,已有的社会现象之外的文化内涵。
    《弟子规》是启蒙读本,字面意思并不复杂。一篇小小的千字文,却包含着最接地气的情怀与智慧,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也适合成年人好好琢磨。而这本关于《弟子规》的书,我同样希望能够得到孩子与家长的喜欢,作为一本说理的书,它包含了我很多人生感悟,在文字上也尽量精练,多用短句子,并且适当保留讲课时的一些口语,这样读者读起来省力,回味起来也愉快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承蒙领导、同行好友与同事们多方厚爱,特别是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GZ002)”研究团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与帮助,笔者所在单位对于本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1
    2019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