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归尘记

  • 定价: ¥56
  • ISBN:97875455499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地
  • 页数:521页
  • 作者:室鞅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窃生记》的兄弟篇,是一本以殷朝为时代背景的权谋小说。讲述了赵弘瑀登基,洛清影重回大殷朝堂,赵弘瑀意欲借助洛氏的力量,为秦王赵元澍立威。然而随着洛氏强盛,赵弘瑀心生猜忌。南秪公主虞朝颜对洛清影一见钟情,为了朝政大局,洛清影只能隐忍着心中的爱意,并默默守护她。南秪与大殷战事临近,洛氏一族惨遭陷害,洛清影请命出征,为家族洗清冤屈并大破西卫军后,却心灰意冷离开朝堂。本书根据有关史料进行合理构思,架构宏大,将一系列家国情怀、亲情爱情友情、权谋交织在一起,折射当代社会,写尽人性,充满人生智慧。

内容提要

  

    重回云诡波谲的朝堂,只因信守当年把酒笑谈西窗下的承诺。皇族派系,两朝旧怨,面对尔虞我诈、倾轧争权,他倾尽谋略、智计百出,为臣、为友,皆是酣畅淋漓。然而至尊之位,始终流淌着一种打不破的轮回宿命……
    心如止水,孤影徘徊。而遇上她,他却倾尽一世之心,纵然飞鸿已逝,空余雪泥,只愿付与她一人,缱绻余生,从此不恨情生缘浅……
    国恨家仇,兄弟情义,挚友猜忌,灭门忠贤身世又遭起底,一切颠倒凌乱,他该如何长风破浪,不在这场盛世繁华中沦为祭品。在那铺天盖地的阴谋迷局之中,谁又能听懂他生死一场凄绝中的热血哀歌?

媒体推荐

    同命相怜的兄弟情,亦师亦友的师徒谊,荣辱相依的君臣义,生死守护的知己心,竟写得如此细腻深邃。
    ——朵朵舞
    是怎样的孤傲信仰,熬过了爱恨交织的情仇离殇;是怎样的热血情怀,历尽了权谋征尘的沧桑悲凉。
    ——月斜影清
    遇一人,倾一世之心,结一世姻缘,从此不恨情深缘浅……到底要多深情,才能写就这场凄美绝恋。
    ——木子玲

作者简介

    室鞅,历史、言情小说网络作家,毕业于某211高校法学专业,曾在金融圈混迹数年,目前定居北京。
    看过繁华人间烟火,最爱的还是史书中那一抹墨香。小女子的躯壳里住着一颗汉子的心,希望通过自己的笔,用更适合现代人的笔触展现中华文化和家国情怀。
    代表作:《归尘记》《窃生记》。
    微博:@室鞅

目录

第一章  忠义血脉  何以幽幽
第二章  人心难测  风雨又起
第三章  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第四章  残红尽褪  幽香暗浮
第五章  金风玉露  芳心暗许
第六章  水落石出  春池乍惊
第七章  山有木兮  岂知君心
第八章  天之将塌  与君共撑
第九章  否极泰来  朝颜复开
第十章  我心匪石  我心匪席
第十一章  花开并蒂  真心难觅
第十二章  祸起萧墙  百口难明
第十三章  旧案重提  疑云再起
第十四章  事为之防  曲为之制
第十五章  天意难违  姻缘错定
第十六章  物是人非  取舍两难
第十七章  东风摧枝  情深缘浅
第十八章  亲卿爱卿  是以卿卿
第十九章  宗嗣绵延  天家薄情
第二十章  隐衷难叙  白首难为
第二十一章  岂曰无衣  与子偕行
第二十二章  内外交困  步履维艰
第二十三章  砥柱中流  君心难测
第二十四章  国柱将塌  天崩地裂
第二十五章  倬彼云汉  昭回于天
第二十六章  长夜尽散  浴血涅槃
第二十七章  飞鸿已逝  空留雪泥
后记

后记

  

    在赵元澍的记忆里,从某个暮春以后,自己的父皇赵弘瑀便很少再面有笑意。
    他手握帝国最无上的权力,神色严峻地端坐在皇城之巅,俯视着他的朝臣和子民。只有到了每年中秋,当那一封绢书送入皇宫的时候,他平静的面容上才会漾出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安心。
    白绢无字,只有淡色的素色封套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写着:弘踽勿念。
    这字迹赵元澍再熟悉不过。字如其人,温润如玉。
    这个世界上敢对赵弘瑀直呼其名的人,再无其他。
    春去秋来,如此循环往复,整整二十年。直到第二十一年的中秋,空白的绢书没有如期而至。赵弘瑀似是失了魂一般将自己锁进中孚宫,不见任何人。
    待到第二日,天清寺的觉明师父亲自入了宫,将一个紫檀木匣送至御前。
    天清寺便是曾经的明寂寺。赵弘瑀亲自下旨,将它改名“天清”,说是为了纪念曾为大殷浴血的忠臣义士。
    紫檀木匣里面,是一摞厚厚的绢书和一方禁宫虎头令牌。整整二十封绢书,每一封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工工整整的小楷,黑墨白绢。那方令牌则是皇宫中权限最高的通行,见令如见君。
    赵元澍听杜若说起过,那人的目力受损,再也无法痊愈。他不能想象,写下这么多精致的小字,到底要耗去那人多少心血和精力。
    赵弘瑀独自一人坐在殿中,将这二十封书信全部看过。待到最后,哭得满面泪痕。
    那一夜,赵弘瑀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杜若带着众御医用尽了各种金汤药石,才稍稍缓了症状。
    赵元澍整夜守在御榻之侧,哭红了眼睛。这不是他印象中的父皇,不是那个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大殷帝王。他就像个失去依赖的孩子,在生命涌动的巨浪中几近溺毙,脆弱不堪。
    赵弘瑀整整昏迷了五日,待第六日才缓缓醒来。醒来后,他无语呆坐半晌,方才对欢招说道:“把这几日的奏章都给朕拿来吧。”
    之前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只是幻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一切却又全都变了模样。
    赵弘瑀命欢招特制了一把金锁,将那木匣重又锁好,从此再也不曾打开。
    他越发沉默,除了日常处理政务,指导赵元澍如何监理朝政,便再无他话。
    宁熙五年,距那二十封绢书入宫三年之后,朝廷大开科考,一力拔擢年轻士子。
    殿试之后,殿前唱名的那一天,当吏部官员高唱出三甲第二名的名字时,赵元澍惊讶地发现,自己威严持重的父皇竟然欣慰地笑出了声。
    赵元澍循声望去。金殿之前应声而出一位年轻人,英姿挺拔、气宇轩昂,眉眼间却隐隐藏着一丝丝温润柔和的气息。那独一无二的气质,将殿前所有人的光芒都掩了去。 “臣洛安昭谢陛下圣恩。” 赵元澍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那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场,孤傲冷峻与宁静淡泊,竟如此和谐地融合在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恍惚间,赵元澍仿佛看到了幼时与自己相处的那两位大人,越过重重云层,落在了洛安昭的身后,微微笑着看着眼前这一切,似是从未离开过一样。 “元澍,他来了朕便安心了。答应父皇,以后一定要善待他。”赵弘瑀侧身望着赵元澍,眼眶微微红着。 赵元澍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感,有欢欣,有伤感,及至嘴边,化作了一句承诺:“儿臣谨记父皇之命,绝不敢忘。” 这一年的秋天,阴雨缠绵。 赵弘瑀缠绵病榻,反反复复,似乎再也没有回转的迹象。他将赵元澍唤至榻边,用尽力气做了最后的交代。然后他让欢招捧来那方木匣,交到赵元澍的手里。 “朕千秋之后,你记得把这个木匣放进朕的陵寝。”见赵元澍捧着木匣哭成泪人,赵弘瑀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你的太傅也曾是朕的师父。他性子温和,看似是世间最好说话的人,其实脾气拧得很。朕一生谁也没怕过,只怕他一人而已。朕死了是要去找他的,带着这些信去告诉他,他所希望的事情朕都办到了。如今这富庶繁华的江山,便是朕交给他的答卷。”顿了顿,赵弘瑀又缓缓说道,“元澍,你要记住,人生漫漫,没有谁会陪你走到最后。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即使不在了,也早已深深镌刻进你生命里,变成你的一部分,无法抹去。朕相信,你会比朕做得更好。” 赵元澍想说什么,可赵弘瑀闭上了眼睛,似乎沉沉地睡了过去。从此赵弘瑀不再过问朝政,太子赵元澍监国领政。 宁熙五年冬,大殷皇帝赵弘瑀驾崩,庙号睿宗。赵元澍继位,任洛安昭为殿前司都虞候,改年号为永昌。 大行皇帝入葬,出殡那日,岐江官道上,杨柳抽芽,风和日暖。一如那年,年少携游,春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