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今昔物语集(天竺震旦部)/日本文学丛书

  • 定价: ¥58
  • ISBN:978702012496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文学
  • 页数:527页
  • 作者:译者:张龙妹//赵...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今昔物语集(天竺震旦部)/日本文学丛书》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编撰意识的说话集,每一卷都有明确的主题。比如第六卷震旦佛法,第九卷震旦孝养,第十卷震旦国史等,佛法、孝养、国史便是各卷的主题。各卷的每一篇故事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收集编排的。但总体上来说,与先行说话集相比,《今昔物语集(天竺震旦部)/日本文学丛书》突出了佛教意识。比如第十九卷第五篇,将原本因心爱之人死亡而伤心出家的故事改为了出家机缘故事。又如第十五卷第四十九篇,说的是藤原佐世之妻往生极乐的故事。该故事的出处为《日本往生极乐记》,并没有对往生者的女性身份表示歧义,《今昔物语集(天竺震旦部)/日本文学丛书》却在末尾加上了“既没有出家,又是个女子,也能这样往生极乐世界”,体现了歧视女性的佛教意识的增强。

内容提要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平安朝末期的短篇故事集(“说话”集),共三十一卷。因每则故事皆以“今昔”(从前)之语开篇,故名“今昔物语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以佛教诞生传播的时空为主线,讲述佛教信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亦有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意。
    平安时代的物语(故事)多为有关贵族社会生活的正统王朝文学之虚构的物语作品及日记类作品,而短篇故事集(“说话”集)则记录了此前文学作品中不曾描述的武士与庶民阶层的生活,被誉为具有“野性之美”。不仅是后世《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三国传记》等说话文学编撰之基准,甚至是近代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被视为文学素材之宝库。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之地位,若以其集说话文学之大成的性质而言,则更具世界文学之价值。

目录

卷一  天竺
  第一篇  释迦如来投胎人界
  第二篇  释迦如来降生人界
  第三篇  悉达太子城中受乐
  第四篇  悉达太子出城入山
  第五篇  悉达太子山中苦行
  第六篇  天魔妨碍菩萨成道
  第七篇  菩萨树下成道
  第八篇  释迦为五比丘说法
  第九篇  舍利弗与外道竞术
  第十篇  提婆达多与佛相诤
  第十一篇  佛入婆罗门乞食
  第十二篇  佛至胜密外道家
  第十三篇  佛至满财长者家
  第十四篇  佛入婆罗门城教化众人
  第十五篇  提何长者得自然太子
  第十六篇  鸯掘魔罗割佛指
  第十七篇  佛迎罗喉罗令其出家
  第十八篇  佛教化难陀令其出家
  第十九篇  佛陀姨母懦昙弥出家
  第二十篇  佛令耶输多罗出家
  第二十一篇  阿那律、跋提出家
  第二十二篇  辑罗羡那王子出家
  第二十三篇  仙道王往诣佛处出家
  第二十四篇  郁伽长者往诣佛处出家
  第二十五篇  和罗多出家成佛弟子
  第二十六篇  百二十岁始出家之人
  第二十七篇  老翁诣佛处出家
  第二十八篇  婆罗门醉酒无意中出家
  第二十九篇  波斯匿王与阿阉世王交战
  第三十篇  帝释与修罗交战
  第三十一篇  须达长者造祗园精舍
  第三十二篇  舍卫国胜义布施得富贵
  第三十三篇  贫女以丝供养佛陀
  第三十四篇  长者家牛供养佛陀
  第三十五篇  舍卫城人以伎乐供养佛陀
  第三十六篇  舍卫城婆罗门绕佛一周
  第三十七篇  财德长者幼子念佛免灾
  第三十八篇  舍卫国五百群贼
卷二天竺
  第一篇  佛父净饭王离世
  第二篇  佛为摩耶夫人升忉利天
  第三篇  佛报病比丘恩
  第四篇  佛拜卒塔婆
  第五篇  佛寄宿人家六日
  第六篇  老妪依迦叶教化生天报恩
  第七篇  婢女依迦旃延教化生天报恩
  第八篇  舍卫国之金天比丘
  第九篇  舍卫城之宝天比丘
  第十篇  舍卫城之金财比丘
  第十一篇  舍卫城之宝手比丘
  第十二篇  王舍城之灯指比丘
  第十三篇  舍卫城之叔离比丘
  第十四篇  阿育王之女
  第十五篇  须达长者之女苏曼生十卵
  第十六篇  天竺人因烧香得口香
  第十七篇  迦毗罗城之金色长者
  第十八篇  金地国王往诣佛处
  第十九篇  阿那律得天眼
  第二十篇  薄拘罗得善报
  第二十一篇  天人闻法得法眼净
  第二十二篇  常具天盖之人
  第二十三篇  树提伽长者得福报
  第二十四篇  波斯匿王之女善光女
  第二十五篇  波罗奈国大臣求子
  第二十六篇  前世持不杀生戒之人转生两国国王
  第二十七篇  天竺神为鸠留长者降甘露
  第二十八篇  流离王杀害释种
  第二十九篇  舍卫国群贼杀迦留陀夷
  第三十篇  波斯匿王杀昆舍离三十二子
  第三十一篇  微妙比丘尼
  第三十二篇  舍卫国大臣师质
  第三十三篇  天竺某国财宝不传女
  第三十四篇  鱼生百畜头
  第三十五篇  天竺降异形天人
  第三十六篇  天竺遮罗长者之子阎婆罗
  第三十七篇  满足尊者至饿鬼界
  第三十八篇  天竺长者父子二人贪得无厌
  第三十九篇  天竺利群史比丘
  第四十篇  昙摩羡长者家奴之子富那奇
  第四十一篇  舍卫城婆提长者
卷三  天竺
  第一篇  天竺毗舍离城净名居士
  第二篇  文殊转生人界
  第三篇  目连为听佛音至他界
  第四篇  舍利弗生攀缘之心一时笼居
  第五篇  舍利弗与目连赛神通
  第六篇  舍利弗轻慢阿难
  第七篇  新龙降伏原龙
  第八篇  瞿婆罗龙
  第九篇  龙子免金翅鸟之灾
  第十篇  金翅鸟之子免修罗之灾
  第十一篇  释种成龙王女婿
  第十二篇  须达长者家中鹦鹉
  第十三篇  佛说耶输多罗之宿业
  第十四篇  波斯匿王之女——金刚丑女
  第十五篇  摩竭提国王之烬杭太子
  第十六篇  贫女现身成王后
  第十七篇  罗汉比丘感果报入狱
  第十八篇  比丘驱使两罗汉弟子
  第十九篇  须达家老婢得道
  第二十篇  佛至鹦鹉家乞食
  第二十一篇  长者家净屎尿之女得道
  第二十二篇  卢至长者
  第二十三篇  跋提长者之妻悭贪女
  第二十四篇  目连尊者之弟
  第二十五篇  王后违背王命往诣佛处
  第二十六篇  佛遣迦旃延至罽宾国
  第二十七篇  阿阇世王杀父王
  第二十八篇  佛告会众自己行将涅架
  第二十九篇  佛涅槃时受纯陀供养
  第三十篇  佛涅槃时见罗喉罗
  第三十一篇  佛涅槃后入殓
  第三十二篇  佛涅槃后迦叶来到
  第三十三篇  佛涅槃后摩耶夫人下凡
  第三十四篇  荼毗佛身
  第三十五篇  八国王分佛舍利
卷四  天竺佛涅檠后
  第一篇  阿难入法集堂
  第二篇  波斯匿王召请罗喉罗
  第三篇  阿育王杀后造八万四千塔
  第四篇  拘孥罗太子被挖双眼、后依法力复明
  第五篇  阿育王造地牢囚犯人
  第六篇  天竺优婆崛多试探弟子
  第七篇  优婆崛多会波斯匿王之妹
  第八篇  优婆崛多降伏天魔
  第九篇  天竺陀楼摩和尚至各处观僧修行
  第十篇  天竺比丘僧泽观法性生净土
  第十一篇  天竺阿罗汉遇山人责子
  第十二篇  阿罗汉告知国王太子离世
  第十三篇  天竺人于海中遇恶龙得比丘相助免灾
  第十四篇  天竺国王入山见裸女令其着衣
  第十五篇  天竺舍卫国之发起长者
  第十六篇  天竺乾陀罗国佛像因二女成半身
  第十七篇  天竺佛为盗人取眉间玉
  第十八篇  天竺国王以醉象杀罪人
  第十九篇  天竺僧房房顶鼠闻经得利益
  第二十篇  天竺人因唱三皈依文得免蛇难
  第二十一篇  冒犯国王者供养三宝免灾
  第二十二篇  波罗奈国人挖妻双眼
  第二十三篇  天竺人大天
  第二十四篇  龙树在俗时做隐形药
  第二十五篇  龙树、提婆二菩萨弘法
  第二十六篇  无着、世亲二菩萨弘法
  第二十七篇  护法、清辩二菩萨辩空有
  第二十八篇  天竺白檀观音现身
  第二十九篇  天竺山人见人入定
  第三十篇  天竺婆罗门串卖死人头
  第三十一篇  天竺国王服乳成嗔欲杀耆婆
  第三十二篇  震旦国王前现阿竭陀药
  第三十三篇  天竺长者与婆罗门斗牛
  第三十四篇  天竺兄弟持金翻越山岭
  第三十五篇  佛弟子遇耕田老翁
  第三十六篇  天竺安息国之鹦鹉
  第三十七篇  执师子国海滩游来大鱼
  第三十八篇  天竺穷人得富贵
  第三十九篇  末田地阿罗汉造弥勒佛
  第四十篇  天竺贫女写《法华经》
  第四十一篇  恋子至阎魔王宫
卷五  天竺佛前
  第一篇  僧迦罗带五百商人共至罗刹国
  第二篇  国王入山狩鹿、公主被狮子强娶
  第三篇  国王被盗夜明珠
  第四篇  一角仙人背女子出山进王城
  第五篇  国王入山狩鹿、立鹿母夫人为后
  第六篇  般沙罗王之五百卵生子认父母
  第七篇  波罗奈国罗喉大臣谋害国王
  第八篇  大光明王舍头与婆罗门
  第九篇  转轮圣王为求法焚身
  第十篇  国王以针刺身求法
  第十一篇  五百商人过山无水可饮
  第十二篇  五百王子于国王行幸时出家
  第十三篇  三兽行菩萨道、兔子焚身
  第十四篇  狮子怜猴、割肉与雕
  第十五篇  比丘不为天竺王宫被烧叹息
  第十六篇  天竺国王好美果、人赠美果
  第十七篇  鼠助天竺国王胜战
  第十八篇  山中九色鹿至河边助人
  第十九篇  天竺乌龟报恩
  第二十篇  天竺狐狸自称兽王骑狮而死
  第二十一篇  天竺狐狸狐假虎威被困发菩提心
  第二十二篇  东城国皇子善生人私通阿就须女
  第二十三篇  舍卫国无鼻猴供养帝释天
  第二十四篇  乌龟不听鹤言落地破壳
  第二十五篇  龟被猴算计
  第二十六篇  天竺林中象为盲母尽孝
  第二十七篇  天竺象找人拔足上枯竹
  第二十八篇  天竺五百商人海上遇摩竭大鱼
  第二十九篇  五人切食鱼肉
  第三十篇  仙人闻帝释天舍脂夫人之声
  第三十一篇  天竺牧牛者入穴成石
  第三十二篇  七十余岁老人被流放他国
卷六  震旦佛法
  第一篇  天竺僧于秦始皇时来震旦
  第二篇  后汉明帝时佛法传入震旦
  第三篇  梁武帝时摩达来震旦
  第四篇  康僧会三藏赴吴国祈请得佛舍利
  第五篇  鸠摩罗焰盗佛像传震旦
  第六篇  玄奘三藏天竺取经归国
  第七篇  善无畏三藏携胎藏界曼陀罗来震旦
  第八篇  金刚智三藏携金刚界曼陀罗来震旦
  第九篇  不空三藏诵仁王咒显灵
  第十篇  佛陀波利携尊胜真言渡震旦
  第十一篇  震旦唐朝虞安良助兄长造释迦佛像复活
  第十二篇  震旦疑观寺法庆因造释迦像复活
  第十三篇  震旦李大安遇害因佛助复活
  第十四篇  震旦幽州都督张亮遭雷击因佛助存命
  第十五篇  震旦悟真寺惠镜造弥陀像往生极乐
  第十六篇  震旦安乐寺慧海画弥陀像往生极乐
  第十七篇  震旦开觉寺道喻造弥陀像往生极乐
  第十八篇  震旦并州张元寿造弥陀像往生极乐
  第十九篇  震旦并州道如造弥陀像
  第二十篇  江陵僧亮铸弥陀像
  第二十一篇  震旦淄州司马造药师佛像复活
  第二十二篇  震旦贫女用钱供养药师像致富
  第二十三篇  震旦淄州女蒙药师佛救助顺产
  第二十四篇  震旦夏侯均造药师佛像复活
  第二十五篇  震旦隽惠造阿閦佛像转生欢喜国
  第二十六篇  震旦国子祭酒肃璟得宝
  第二十七篇  震旦并州常愍至天竺礼拜毗卢遮那
  第二十八篇  震旦兴善寺含照礼拜千佛
  第二十九篇  震旦汴州女因礼拜金刚界复活
  第三十篇  震旦沙弥念胎藏界免灾
  第三十一篇  天竺迦弥多罗传《法华经》至震旦
  第三十二篇  震旦僧灵干讲《华严经》
  第三十三篇  震旦王氏诵《华严经》偈复活
  第三十四篇  震旦空观寺沙弥观华藏世界复活
  第三十五篇  孙宣德书写《华严经》
  第三十六篇  新罗僧俞受持《阿含经》
  第三十七篇  震旦并州道如书写《方等经》转生净土
  第三十八篇  震旦会稽山阴县书生写《维摩经》转生净土
  第三十九篇  震旦法祖于阎魔王宫讲《楞严经》
  第四十篇  震旦道珍始读《阿弥陀经》
  第四十一篇  张居道抄四卷经书复活
  第四十二篇  义净三藏译《最胜王经》
  第四十三篇  震旦昙鸾烧《仙经》往生净土
  第四十四篇  震旦僧感持《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第四十五篇  震旦梓州郪县姚待抄四部大乘
  第四十六篇  震旦张谢敷因《药师经》治病
  第四十七篇  震旦张李通抄《药师经》延寿
  第四十八篇  震旦孩童闻《寿命经》延寿
卷七  震旦佛法
  第一篇  唐玄宗始供养《大般若经》
  第二篇  唐高宗时书生抄写《大般若经》
  第三篇  震旦豫州神母闻《般若》往生天界
  第四篇  震旦僧智暗诵二百卷《大般若经》
  第五篇  震旦并州道俊写《大般若经》
  第六篇  震旦灵运至天竺踏《般若》所在地
  第七篇  震旦比丘诵读《大品般若》得天供养
  第八篇  震旦天水郡志达因《般若》延寿
  第九篇  震旦宝室寺法藏诵持《金刚般若》复活
  第十篇  震旦并州石壁寺鸽闻《金刚般若经》转生为人
  第十一篇  震旦唐代依《仁王般若》之力降雨
  第十二篇  震旦唐代僧宿泰山庙诵《仁王经》
  第十三篇  惠表比丘携《无量义经》来震旦
  第十四篇  震旦持《法华》者现唇舌
  第十五篇  僧人被罗刹女迷惑依《法华》神力活命
  第十六篇  震旦定林寺普明转读《法华经》降妖
  第十七篇  震旦会稽山弘明转读《法华经》缚鬼
  第十八篇  震旦河东尼诵读《法华经》改所持经文
  第十九篇  震旦僧宿泰庙诵《法华经》见神
  第二十篇  沙弥读《法华经》忘二字终得悟
  第二十一篇  豫州惠果诵读《法华经》救厕鬼
  第二十二篇  瓦官寺僧惠道复活写《法华经》
  第二十三篇  震旦绛州孤山僧写《法华经》救同门
  第二十四篇  慧明分八座讲七卷《法华经》
  第二十五篇  震旦绛州僧彻诵《法华经》临终现吉相
  第二十六篇  震旦魏州史崔产武知前生持《法华经》
  第二十七篇  震旦韦仲珪诵读《法华经》现吉相
  第二十八篇  震旦中书令岑文本诵《法华经》免灾
  第二十九篇  震旦都水使者苏长妻持《法华经》免灾
  第三十篇  震旦右监门校尉李山龙诵《法华经》复活
  第三十一篇  写《法华经》救马并得免灾
  第三十二篇  清齐寺玄渚为救明道抄《法华经》
  第四十一篇  震旦仁寿寺僧道慧讲《涅槃经》
  第四十二篇  震旦李思一依《涅槃经》之力复活
  第四十三篇  震旦陈公夫人豆卢氏诵《金刚般若》
  第四十四篇  河东僧道英知佛法
  第四十五篇  震旦幽州僧知菀造石经藏纳法门
  第四十六篇  真寂寺惠如受阎王邀请
  第四十七篇  震旦邵师弁复活后持戒
  第四十八篇  震旦华洲张法义因忏悔复活
卷八  (缺)
卷九  震旦孝养
  第一篇  震旦郭巨孝养老母得黄金釜
  第二篇  震旦孟宗孝养母亲冬日得笋
  第三篇  震旦丁兰用木刻母尽孝
  第四篇  鲁洲人杀邻居不负罪
  第五篇  会稽洲杨威入山遇虎遁难
  第六篇  震旦张敷见亡母之扇而思母
  第七篇  会稽洲曹娥追随亡父投江
  第八篇  欧尚恋亡父于墓地造庵居住
  第九篇  震旦禽坚自夷域迎父孝养
  第十篇  震旦颜乌亲筑父墓
  第十一篇  震旦韩伯瑜受母杖悲泣
  第十二篇  朱百年寒夜悲母去衾被
  第十三篇  人用父钱买龟放生河中
  第十四篇  震旦江都孙宝于冥途救母复活
  第十五篇  河南元大宝死后托梦张叡册
  第十六篇  索胄死后梦告沈裕得官
  第十七篇  震旦隋朝人悲母成马
  第十八篇  震旦韦庆植杀女转生之羊
  第十九篇  震旦长安女子死后转生为羊
  第二十篇  震旦周臣伊尹子伯奇转生为乌报继母之仇
  第二十一篇  震旦代洲人好田猎失其女
  第二十二篇  震旦兖州都督遂安公免死犬之灾
  第二十三篇  京兆潘果拔羊舌得现报
  第二十四篇  震旦冀州人子食鸡蛋得现报
  第二十五篇  震旦隋朝天水姜略好鹰得现报
  第二十六篇  震旦隋李宽因杀生得现报
  第二十七篇  震旦周武帝因食鸡蛋至冥途受苦
  第二十八篇  震旦遂州总管孔恪复活忏悔
  第二十九篇  震旦京兆殷安仁蒙冥途使者庇佑免死
  第三十篇  震旦魏郡马嘉运至冥途复活
  第三十一篇  震旦柳智感自冥途归
  第三十二篇  殿中侍医孙迥璞因冥途使者误判得归
  第三十三篇  震旦太史令傅奕赴冥途
  第三十四篇  震旦刑部侍郎宗行质赴冥途
  第三十五篇  震旦庾抱向曾氏报杀身之仇
  第三十六篇  震旦睦仁茜欲知冥途事
  第三十七篇  震旦周善通破戒现世丧财变贫
  第三十八篇  北魏司徒不信三宝得现报而亡
  第三十九篇  震旦卞士瑜父不付工钱死后变牛
  第四十篇  震旦梁元帝误吞珠瞎一眼
  第四十一篇  隋大业时狱吏恶行其子有疵而死
  第四十二篇  河南人妇令婆母食蚯蚓羹得现报
  第四十三篇  晋献公王子申生因继母丽姬谗言自杀
  第四十四篇  震旦莫邪造剑献王、其子眉间尺被杀
  第四十五篇  震旦厚谷设计劝止父不孝
  第四十六篇  三人聚树下孝养年老者
卷十  震旦国史
  第一篇  秦始皇于成阳宫治世
  第二篇  汉高祖即位前事
  第三篇  高祖讨伐项羽始为汉帝
  第四篇  汉武帝令张骞观银河源头
  第五篇  汉元帝妃王昭君入胡国
  第六篇  唐玄宗妃上阳人空老
  第七篇  唐玄宗妃杨贵妃因宠爱被杀
  第八篇  震旦吴招孝见流诗恋其主
  第九篇  臣下孔子途中遇童子发问
  第十篇  孔子逍遥游遇荣启期
  第十一篇  庄子借粟
  第十二篇  主人杀雁备肴飨庄子
  第十三篇  庄子见牲畜所为逃跑
  第十四篇  费长房梦习仙术至蓬莱而返
  第十五篇  孔子为教训盗跖至家惊恐而返
  第十六篇  养由射九日
  第十七篇  李广箭射虎形岩
  第十八篇  霍大将军遇亡妻被打而死
  第十九篇  苏规破镜与妻远行
  第二十篇  季札挂剑徐君墓
  第二十一篇  长安女换枕代夫遇害
  第二十二篇  宿驿人遵遗言陪葬黄金得福
  第二十三篇  病现人形、医师闻其言治病
  第二十四篇  震旦贾谊死后于墓前教子
  第二十五篇  高凤任算州刺史娶前妻
  第二十六篇  文君感筝音见相如成夫妻
  第二十七篇  震旦三兄弟卖家见荆枯萎退钱
  第二十八篇  震旦国王至江边见大鱼惊恐而返
  第二十九篇  震旦国王愚斩玉匠手
  第三十篇  汉武帝遣苏武赴胡塞
  第三十一篇  两国相互挑战
  第三十二篇  震旦盗贼入国库盗宝杀父
  第三十三篇  国王废止牺牲国泰民安
  第三十四篇  圣僧犯后受罚成天狗
  第三十五篇  国王造百丈石塔欲杀工匠
  第三十六篇  老妪每日所观卒塔婆被涂血
  第三十七篇  长安市场老妪盛粥施人
  第三十八篇  二龙海战猎人射杀一龙得宝珠
  第三十九篇  燕丹令马生角
  第四十篇  利德明德常聚首饮酒

前言

  

    “说话”是日本近代的一个学术用语,泛指传承下来的神话、传说、童话等短篇故事。所以,从广义上讲,各种书籍中收录的传闻、杂谈、灵验故事、传奇等都属于“说话”的范畴。在狭义上,主要指日本文学史上平安时代(794—1192)至室町时代(1333—1573)期间编撰的说话集收录的故事群。主要说话集有《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十训抄》《古今著闻集》《三国传记》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和世俗两部分,形式以书承为主。
    《今昔物语集:天竺震旦部》(以下简称《今昔》)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说话文学,其依据的文献的成书下限为一一一〇年,故《今昔》本身的成书上限不早于一一二〇年。当为僧人编撰,具体编者不详。全书分为天竺(印度)、震旦(中国)、本朝(日本)三部。天竺、震旦部各五卷,本朝部二十一卷,共收录一千一百多篇故事。本朝部又分为佛法十卷和世俗十一卷两部分。一千一百多篇故事基本上按照两篇一组的形式连环编排,构成了一个佛法与王法对应的二元世界。
    震旦部第八卷和本朝部第十八和二十一卷缺失,有的故事只有标题,有的只有部分内容,而且,由于保存问题,《今昔》文本存在着虫蛀等造成的缺损。此外,文本中还可常见“有意识缺字”。大多为人名地名或汉字书写等,属于编撰者需要确认后再补充而最终一直没能补充的内容。也正因为如此,《今昔》被认为是一部未完之作。译文中,缺损和“有意识缺字”根据岀处、同类故事进行了补充,并在脚注中作了说明,无法找到补充依据的,就以来表示,并加注说明。
    一、编撰方法
    《今昔》的素材,天竺部和震旦部的故事主要引自《三宝感应要略录》《冥报记》《孝子传》等中国的一些小规模的故事集,也引用了《注好选》等日本编撰的教训启蒙性质的类书和《俊赖髓脑》等和歌方面的书籍。本朝部的故事,主要摘引自《灵异记》《三宝绘》《日本往生极乐记》《江谈抄》等先行说话集,以及《俊赖髓脑》《后拾遗和歌集》《大和物语》等和歌方面的书籍。
    《今昔》编撰者引用故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中国的故事,有照搬日本先行书籍的,也有对出自中国典籍的故事进行巧妙改写的。比如震旦部第八卷第三十一篇《震旦柳智感自冥途归》,引自《冥报记》下卷第二十五篇,出处结尾为:“光禄卿柳京为临说之。京为邛州刺史,见智感亲问之,然御史裴同节亦云见数人说如此也。”文中,“临”为《冥报记》的编撰者唐临。上引文字简要地说明了故事的来历,也间接地证明了故事的真实性。但《今昔》的编撰者将这些文字改写为:“光禄卿柳京传此事,柳京为曹州刺史,见智感亲问此事。御史裴同节亦云:‘综数人所说,亦如此。’”巧妙地抹去了唐临的存在,同时也掩盖了故事的出处。
    对中国典籍的引用,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据中国人民大学李铭敬教授的考证,《今昔》天竺震旦两部中直接翻译收录了《三宝感应要略录》共一百六十四篇故事中的六十六篇和前田家本《冥报记》共五十七篇故事中的四十八篇(「『今昔物語集』諸校注本における『三宝感応要略録』関係説話の出典注をめぐって」小峰和明编『東アジアの今昔物語集』勉誠出版2012年)。将这些故事翻译成日文体的说话,过程中存在着误译、意译以及为了符合编撰意图而进行的有意识改变,这些也体现了《今昔》的文体风格以及叙事模式。
    至于日本的故事,编撰者往往能够自如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改写。比如第三十卷第一篇《平定文热恋本院大臣的侍女》,该故事的出处不详,在《宇治拾遗物语》《世继物语》中都有收录,《今昔》的基本内容虽与同类故事没有多大区别,但结尾却大不相同。这是一个关于平定文求婚失败的故事,其他同类故事基本上是各个情节的汇总,但《今昔》因为运用了递进手法,平定文经历的失恋情节不断升级,终于因伤心过度而死。其他关于恐惧的描写,佛菩萨化身女子引导僧人修行等等,都有运用这种递进的方法,读来引人入胜。
    二、编撰意识
    《今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编撰意识的说话集,每一卷都有明确的主题。比如第六卷震旦佛法,第九卷震旦孝养,第十卷震旦国史等,佛法、孝养、国史便是各卷的主题。各卷的每一篇故事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收集编排的。但总体上来说,与先行说话集相比,《今昔》突出了佛教意识。比如第十九卷第五篇,将原本因心爱之人死亡而伤心出家的故事改为了出家机缘故事。又如第十五卷第四十九篇,说的是藤原佐世之妻往生极乐的故事。该故事的出处为《日本往生极乐记》,并没有对往生者的女性身份表示歧义,《今昔》却在末尾加上了“既没有出家,又是个女子,也能这样往生极乐世界”,体现了歧视女性的佛教意识的增强。
    而译者尤其关注的是,由天竺、震旦、本朝三部构成的“三国意识”以及与此相表里的“本朝意识”。日本最早的说话集是成书于平安时代早期的《日本灵异记》。《灵异记》大致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按照佛教在日本的发生、传播、发展为主线来排列故事的,体现了编撰者再现日本佛教史的意图。而继《灵异记》产生的《今昔》,则将一千余篇故事按照佛教的产生、传播的时空顺序,分为天竺(印度)、震旦(中国)、本朝(日本)三部进行编撰,体现了编撰者的佛教史观,也即所谓的“三国意识”。这一编撰意识被以后的说话文学继承,比如十三世纪中期的《私聚百因缘集》和十五世纪前期的《三国传记》也是按照这种方法来编撰的。由此,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三国佛教史观。而且,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天竺(印度)、震旦(中国)、本朝(日本)便是全世界,因而“三国意识”也是古代日本人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基本上维持到大航海时代,传教士们的到来才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
    就日本而言,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通过汉译佛典,天竺(印度)的存在实际上是间接的。相反,朝鲜半岛对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在包括《今昔》在内的说话集中都没有得到体现。“三国意识”模糊了日本直接接受佛教的途径。
    而且,“三国意识”实际上与“本朝意识”互为表里。从故事的排列上来说,第十一卷本朝部开篇分别为圣德太子、行基和役优婆塞的故事,分别代表日本佛教的三个部分:国家佛教、民间佛教和山岳佛教。但在故事中,圣德太子乃是“救世菩萨”投胎所生,降生后身有异香,四个月便能如大人般谈吐,一年后就能念佛诵经;高丽的惠慈法师本是太子学佛之师,在故事中倒被描写为跟随太子学佛的僧人。行基也是“出胎能言”,孩提时便能高声诵读佛经感动男女老少;第九篇中又将其说成是文珠菩萨的转世。而役优婆塞则是长年在葛城山修行,随心所欲地役使鬼神。这三个故事整体表述的,三位代表人物是佛菩萨转世,日本的佛教是自我成长型的,非由外国传入。
    在三个代表人物之后,是入唐僧的故事。入唐僧来中国学法,回国后成为各宗派的开山始祖,可以说没有入唐僧就没有日本佛教。但《今昔》也基本上把他们描写成佛菩萨的化身。第十一卷第四篇是传入法相宗的道昭的故事,他念经时口中能射出长约五六尺的白光,同卷第九篇传入真言宗的空海,也是圣人投胎,为第三地菩萨。如果他们本来就是佛菩萨转世,那又何必来中国学习佛法?编撰者之所以如此自相矛盾,无非是为了主张“本朝”在佛教世界中的地位。
    这种意识,被学界称为“本朝意识”,与《灵异记》中的“自土意识”一脉相承。日本佛教说话集之所以如此纠结于佛教世界中的自我主张,还在于其基于佛教世界观的自我定位。比如在第十一卷第一篇中,百济僧人日罗见到圣德太子,合掌念道:“敬礼救世观世音,传灯东方粟散王。”其中的“粟散”指的是日本,形容其好比粟撒在大海上一样渺小。从佛教的世界认识来看,日本距离佛教的产生地印度如此遥远,仿佛就在世界尽头,由此产生的“粟散小国”意识是日本的自我定位,而“本朝意识”则是小国意识的逆向表述。这一意识与本地垂迹思想结合,逆转为神国思想。
    三、译本说明
    由本人校注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插图本已经于二〇〇八年四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隔七年,于二〇一五年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出版资助,翻译了天竺震旦部。底本为岩波书店出版的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今昔》第一第二两册,由博士生赵季玉同学翻译底稿,本人逐字逐句校译。插图采用了《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光绪三十三年本中的插图。翻译过程中,得到了日本立教大学名誉教授小峰和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铭敬的多方帮助,特此致谢!也感谢编辑陈旻先生的热忱以及专业化的编辑工作。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师友同好不吝赐教!
    张龙妹
    二〇一七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