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

  • 定价: ¥85
  • ISBN:978752015333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页数:19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当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的明天处于险境甚至绝境的时候,人类必须打通一条连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可持续发展的“千秋大剧”只能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舞台上演。本书就是基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视角而透视可持续发展的学理、方法和必要性的思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或方法,结合作者近三十年的成果积累,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全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阀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成的客观依据、观念基础、实践支撑,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进行辩证理解、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倡导绿色消费、矫正社会激励机制等。这是一本基于新时代的视角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作品。

作者简介

    邱耕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发展哲学导论》《低代价发展论》《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等多部论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140多篇论文,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10篇、“论点摘编”了1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30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等摘编转载了12篇次,主持过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目录

前言  从“公地悲剧”谈起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一节  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两大“形而下”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兴起及其含义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要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舞台”上演进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一节  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第二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第三节  人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第四节  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三章  自然价值: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依据
  第一节  “自然价值”讨论中存在人的“缺场”现象
  第二节  “内在价值”真的与人无关吗?
  第三节  关于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辩证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四节  基于自然价值角度的科学人权观
第四章  共生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基础
  第一节  走不出的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节  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走向共生主义
第五章  生态生产: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实践支撑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
  第二节  关于生态生产含义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节  生态生产和社会其他生产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从价值责任看待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第一节  主体至上主义的“价值效用说”及其价值危机
  第二节  价值范畴中的伦理责任内涵
  第三节  责任论视域的价值理论的新规定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自律性原则
  第二节  创新性原则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自律原则和创新原则的统一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何谓思维方式
  第二节  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容
  第三节  如何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规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内涵
  第二节  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存在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的基础
第十章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从社会转型视角看中国人民需要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急剧膨胀的消费需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节  不能把养尊处优的反生态的消费方式推广给在地球上占多数的穷人
  第四节  由奢侈型的高消费向绿色消费转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十一章  矫正社会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激励、社会激励和负向社会激励
  第二节  负向激励机制的危害性及其失范的原因
  第三节  矫正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第十二章  从高代价发展走向低代价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与代价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节  走出高代价发展
  第三节  走向低代价发展
  第四节  构建低代价发展模式:实施低代价发展的关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