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经神病学

走出抑郁与焦虑(中西医视角下的心身同治)

  • 定价: ¥70
  • ISBN:978712137304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328页
  • 作者:编者:杨红琳//胡...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全景式透析了当代社会存在的心身疾病复杂化现象,探讨了心理疾病背后的“症状组合因素”,从时代压力、原生态家庭、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把脉,寻求心身同治的个性化整合疗法。本书结合最新的中西医理论,广泛介绍图式疗法、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积极心理学、中医心理学、中医脏腑学说和形神理论方面的思想精髓,并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试图揭开当代人心病与身病复杂交织的“冰山”,阐述心理疾病是人体平衡机制遭破坏的结果,心病治疗是生命整体稳态修复的动态过程,从而论证心身同治理论的应用实践和时代使命。本书旨在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心理疾病可以战胜,心身同治理论具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内容提要

  

    当我们只关注疾病正面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身后的背影。当我们只凝视疾病瞬间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流动。也许我们“缝合”了伤口,但是我们“缝合”了健康吗?……
    本书旨在传递几个信息:心理疾病可以战胜。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心”病可愈。理解心“病在哪里”本身就是治疗。直面心理疾病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治疗心理疾病没有“快餐”。心理疾病是心身并摧的“木马病毒”,心理治疗是心身同治的整体修复。“私人定制”的“中医+心理治疗”已证明效果显著。中西医整合思维的心身同治“私人定制”方案,已经帮助很多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

    杨红琳,澳大利亚注册中医师,澳大利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团成员。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师承享誉世界的“针圣”彭静山和名老中医王乐善。大学期间已显露才华,通过针灸使一名瘫痪在床的患者恢复到可以下地行走。2016年3月,在国际航班上高空义救一名急症患者,经过两个小时的针灸和急救处理,帮助其解除急性病痛,避免了国际航班中途迫降的危机,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的机组人员致函表示感谢。
    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行医的过程中,杨红琳医生发现当代疾病呈现复杂化趋势,症状受日益显著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因此潜心研究中医形神理论和西方心理学文献,整合中西医疗法的精髓,创建心身同治的“私人定制”疗法,帮助许多陷入心病困境的人恢复健康。杨红琳医生将自己的行医心得编撰成书,希望这种个性化医疗新模式能够广泛传播,惠益众人。
    杨红琳医生经常聆听全球著名心理健康专家的大型讲座,参加各种心理疾病研讨会,并在其诊所网站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识及治疗心得。2018年5月,杨红琳医生出席澳大利亚中医界最大的国际学术大会——澳大利亚针灸和中医药学术大会,发表了“用我的这种首创方法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健康”的主题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杨红琳医生的心身同治理论,日益受到各国学术团体的广泛重视,不断接到国际会议主办方的嘉宾演讲邀请。

目录

第1章  侵蚀心身内稳态的“木马病毒”
  1 “木马病毒”的启示
  2 心理疾病颠覆“内稳态”
    2.1  童年创伤刻下“木马图式”
    2.2  心理疾病的多副面孔
    2.3  心理疾病的内外“屠城”
    2.4  心理失衡倾覆“心身之天平”
    2.5  抗御心病需要生命整体稳态
  3 探寻心身防御系统的“漏洞”
    3.1  大脑内部的“生物漏洞”
    3.2  压力刺激下的“行为漏洞”
    3.3  倾斜人生世界的“认知漏洞”
    3.4  心理动力的“潜意识漏洞”
    3.5  摧毁意志力的“欲望漏洞”
  4 中医智慧解读的内忧与外患
    4.1  藏象学说的“情绪脏腑”
    4.2  外患刺激下的情志病
第2章  原生态家庭留下“心理刻痕”
  1 家庭构筑“原生内稳态”
    1.1  原生态家庭嵌入“图式刻痕”
    1.2  原生态家庭种下“敏感心”
    1.3  家庭是心身内稳态的发源地
  2 安全感是内稳态的底层根基
  3 童年心智稳态的信念支撑
    3.1  父母引航“乐观世界”
    3.2  童年列稳“人生方程式”
    3.3  摆正义利取舍的“价值天平”
  4 童年心态导航的心智模式
    4.1  输掉心态的起跑线思维
    4.2  内化父母声音的“自我淘汰”
    4.3  失败恐惧症的童年魅影
    4.4  碾碎意志的“习得性无助”
    4.5  成长型心智磨砺心态力量
  5 家庭是健康人格加工厂
    5.1  父母是孩子人格的雕塑师
    5.2  积极人格模塑从童年起航
第3章  俯瞰心理疾病的中西医视野
  1 抑郁症:生命中难以承受之悲
    1.1  抑郁症成因的千古之谜
    1.2  石器躯壳与文明压力
    1.3  抑郁症理论的盲人摸象
    1.4  抑郁症的全景式解读
    1.5  抑郁者的心境空间解析
    1.6  抑郁症呈现的多副面孔
  2 焦虑症:惶恐人生的心理困境
    2.1  焦虑症的本质是过度忧惧
    2.2  慢性煎熬的广泛性焦虑障碍
    2.3  恐惧闪回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2.4  自我软禁的社交焦虑症
  3 心理疾病的“中医证候”
    3.1  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组合”
    3.2  焦虑症的中医证候
第4章  心病复杂化需要中西整合思维
  1 现代文明巨轮碾压心灵
    1.1  “害怕错过”酿成社媒焦虑症
    1.2  气候变化笼罩“心理雾霾”
    1.3  生活方式压垮心理健康
  2 外患环伺需要中医智慧解围
    2.1  世界 早的天文气象医学
    2.2  世界上 养寿的作息时刻表
  3 寻回中医失落的心与神
    3.1  “谁主神明”的世纪论辩
    3.2  中国医学的百变之“神”
    3.3  心藏孕育生命的元神
    3.4  心神攸关生命整体内稳态
  4 阴阳五行制衡的“内稳态”
    4.1  中医治则:摆正阴阳的天平
    4.2  五行生克调控身体稳态
  5 经络是心身内稳态的平衡架构
    5.1  经络是身心失稳的“警报系统”
    5.2  让经络成为快乐通道
  6 医心之道:中西整合思维
    6.1  中西医嬗变的历史渊源
    6.2  “替补医学”的人文反思
    6.3  对“神经科学决定论”的反思
    6.4  心病复杂化呼唤中西整合思维
第5章  “私人定制”模式塑造生命之稳
  1 心身一体观的全景式透析
    1.1  聚焦心身健康的发散性思维
    1.2  “焦虑”出来的躯体疾病
    1.3  身心能量平衡的“生命钟摆”
    1.4  心病治疗需要“私人定制”
  2 构筑心身内稳态的生命力
    2.1  重构阴阳平衡的“圆思维”
    2.2  私人定制治疗的“动态思维”
  3 心境稳态的情绪掌控术
    3.1  “毒情绪”爆发前早踩刹车
    3.2  中医建构心境稳态:静心调神
  4 重构正向认知的心智稳态
    4.1  摆脱现实困境的心智辩论
    4.2  解除灾难化思维的魔咒
    4.3  别让“过去的负累”压垮你
    4.4  脱离绝对化思维的“AB枷锁”
    4.5  撕掉自我挫败的负面标签
    4.6  摘掉“墨镜”看世界人生
    4.7  别做疑神疑鬼的读心大师
  5 “养浩然正气”的心性力量
    5.1  人格是“不一样的烟火”
    5.2  积极心理疗法激发心性力量
    5.3  人生变“柠檬汁”的积极力
    5.4  磨砺生命“不倒翁”的坚韧力
  6 寻求心性稳定的图式治疗
    6.1  “木马图式”是心灵监狱
    6.2  人生“原罪”重创童年心灵
    6.3  心理疾病呈现的“图式魅影”
    6.4  重构心理自愈的健康模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锻造强大内心需要一本案头书
    当我们只关注疾病正面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身后的背影。
    当我们只凝视疾病瞬间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流动。
    也许我们“缝合”了伤口,但是我们“缝合”了健康吗?
    我是一名医生,时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有疑难疾病的患者,深深感到疾病的时代变迁和错综复杂,每每在心中叩问一个问题:如果疾病是悬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冰山,我发现,疾病的外显症状、病痛的缠绵不绝,只不过是浮现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到底是什么?
    随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疾病的冰山之下隐藏着压力的火山、情绪的熔岩、家庭元素的沉淀、社会激荡的湍流。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证明,很多疾病的病因不能粗略地归于单一因素,其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很多疾病的治疗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单一手段,需要一套跨领域的整合方案。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接受祖父的言传身教。他告诉我,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医生的使命是守护生命和健康。在探索人与生命和健康的行医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人是有血有肉的形神统一体,生命是人体平衡机制遭破坏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健康是追求动态平衡的有序稳态。
    在与患者的大量接触中,我发现很多人不仅携着病躯上门求医,还拖着心理阴影走入诊所。当患者主诉身体的症状时,他们尚能平静应对;当话题扩展到社会和家庭时,他们会难掩情绪的抑郁或激动,人生遭遇和童年往事让他们潸然泪下。即使医生减轻了患者的身体病痛,但当患者仍带着心灵的伤口离开,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作为医生的我们能说自己守护了生命和健康吗?
    身病与心病复杂交织的现象,近二三十年来非常普遍,致使我很早就投以关注的目光,开始深潜疾病这座“冰山”,看看藏在水面之下的究竟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我潜心研究大量的中医形神理论和西方心理学文献,聆听全球著名心理健康专家的大型讲座,参加各种心理疾病的研讨会,并举办免费心理讲座,还在诊所网站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识及治疗心得。2018年5月,我还出席澳大利亚中医界最大的国际学术大会,发表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正常的主题演讲,介绍了我的中西医结合的心身同治理论。此次大会在悉尼大学举办,是南半球最大的中医师聚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国家的专业人士出席,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新西兰、日本和马来西亚等。
    我坚信,医学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健康,医学有理论体系之分,健康却没有门派之别。追求生命健康的最大化,需要整合中西医思维的精髓。我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曾师承享誉世界的“针圣”彭静山和中国名老中医王乐菩,深谙针灸具有静心安神、宁心敛神的功效,能够增强“神”的稳定状态。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脏腑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具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治心更注重治“人”,这是心理疾病治疗的最大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我为每个人创建一套心身同治的私人定制方案,增加问诊的时间和技术含量,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平复患者的情绪,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应用“图式疗法”去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柔弱的部分。在患者精神聚会、心情舒畅的情况下,采取针灸等中医疗法辨证施治,使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容易达到心神相通、意气相合,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从患者推心置腹的诉说中,我深深体会到心理疾病给人带来的那种双重折磨,不仅是崩溃绝望的心灵之伤,还有撕心裂肺的切肤之痛。然而,以我的绵薄之力,只能救治数量有限的患者,我希望写一本锻造强大内心的案头书,帮助那些渴望走出黑暗隧道的不屈者,在颓废时提振精神,在消沉时磨炼意志,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的励志书。那些网络“心理治愈系”的励志,只能让人一时热血沸腾,却没有看清心理疾病的本质。抑郁症不是凄美的时尚病,不是有人冠称的“蓝色忧郁”,那里隐含着失魂落魄的绝望;同样焦虑症不是短暂的紧张或恐惧,不是一些人眼中的“无病呻吟”,而是如撕扯神经般难以克制的惶恐。
    心理疾病就像泥潭,你越想尽快摆脱它,你可能陷得越深。对抑郁症患者说“想开点”,他们可能更加落寞;对焦虑症患者说“要冷静”,他们反而更加恐慌。心理疾病患者需要的不是教导,而是理解;不是指责,而是鼓励;不是安慰,而是共情。这是为什么医生解释病因就能帮助许多患者减轻症状的原因,这里蕴含着个性化医疗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贯穿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用大量篇幅论述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追溯家庭、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阐述主要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要旨,用代表性病例解读心理疾病的表现特征,尝试对心理疾病展开全景式透析。
    本书旨在传递几个信息:
    ·心理疾病可以战胜。大量临床病例已经证明“心”病可愈,一些过来人也用化蛹为蝶的亲身经历,讲述自身如何蜕掉精神之“茧”,重新找回失落的世界。他们行,你也行。·理解心“病在哪里”本身就是治疗。直面心理疾病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当你坦然学会接受,你已经具有抗御心理疾病的基本素质:勇气。
    ·治疗心理疾病没有“快餐”。心理疾病是心身并摧的“木马病毒”,心理治疗是心身同治的整体修复。对许多患者来说,从心理异常回复心理正常,往往是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走进来的路很曲折,走出去的路也很漫长。
    ·“私人定制”的“中医+心理治疗”已证明效果显著。针灸能够调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平衡,通过调心和治神,从根本上保障精神思维意识活动的正常运转;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情绪正能量,培养心智正向力,磨砺心性坚韧力。中西整合思维的心身同治“私人定制”方案,已经帮助很多患者恢复心理正常。
    本书是第—部在心理学领域涵盖中西医理论和实践的书籍,是关于新世纪个性化医疗的新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但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本书采用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既有深广的理论跨度和历史纵深感,又有切合实际的案例解析,希望帮助被人生逆境碾压的每—个人,翻开心态成长的扉页,寻回失落的心灵力量。
    杨红琳  胡峻鸣
    2019年2月于澳大利亚悉屁

后记

  

    个性化医疗时代正在到来
    数千年前,古中国、古希腊和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50~55岁,而如今许多人的寿命能够超过80岁。时间跨越4000年,人类的寿命只缓慢攀升了10年、15年、20年,然而在过去短短的100年间,人均寿命就跃升了30年。人类寿命的加速度增长,被认为归功于医疗发展的“科技元素”。
    数千年前,人类的早期疾病主要由生物因素所导致,东汉中晚期中国各地至少发生了14次大规模的瘟疫。14世纪40年代“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直到20世纪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仍是传染病,疫情死亡率高达580/10万。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横空出世,传染病的生命威胁显著减少,人类死亡谱已经发生结构巨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成为人类的生命杀手,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大大凸显。
    寿命延长了,疾病转型了,面对致病因素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趋势,医学的未来是什么?医疗的方向又在哪里?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健康风险报告指出,许多死亡和疾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结果。尤其是与外界“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病纠结,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更是密切相关。在疾病复杂化的背景下,人类生命的“时间轴”延长了,但是我们的痛苦减少了吗?如果我们是“活着并痛苦着”,这表明健康质量的“空间轴”缺乏相应的同步跟进,医疗的“人文元素”滞后了。
    在2011年德国柏林举行的Falling Walls国际大会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伦·切哈诺沃认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个性化,许多慢性病呈现多种亚型,当前医疗奉行的“包治百病”思维不合时宜,并寄望个性化医疗能够打破疾病的壁垒。
    世界在变,人在变,心病也在变。健康是没有医学体系之分的,面对心理疾病的视野过于狭隘,只会让生命和健康付出重大代价。所以,我开创了心身同治的私人定制疗法,“心身同治”就是兼顾身体稳态、心境稳态、心智稳态和心性稳态的生命整体平衡;“私人定制”就是依据每个人的特定身心因素和心路历程进行个性化医疗,为每个人制定医疗方案而因人施治。临床实践证明,经过心身同治的私人定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理疾病已经恢复正常。
    个性化医疗,除了需要某种疾病的专才之外,更需要的是跨界人才,不仅深谙某种特定疾病的诊治,还要透析复杂多变的疾病主体——人,要了解疾病背后的多重因素,追踪疾病的动态演变。
    在疾病日益复杂化的当代文明社会,个性化医疗变革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