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矮大紧指北(2闲情偶寄)

  • 定价: ¥45
  • ISBN:978757021123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文艺
  • 页数:280页
  • 作者:高晓松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浪费的美国》《夏日沙滩之旅》《犹太人的家宴》《南亚次大陆》《雕像之罪》《“9·11”特辑》《AI 畅想》《伦敦日记》《钱塘江大桥》《华人选举》《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满汉全席》《世界青年节》《“二战”老飞机》《买菜》《北京饭馆》《感恩节》《北京美食往事》……《闲情偶寄》是高晓松50岁的集大成作品《矮大紧指北》三部曲的第二部。

内容提要

  

    《闲情偶寄》是高晓松50岁的集大成作品《矮大紧指北》三部曲的第二部。  高—矮,晓(小)—大,松—紧;高晓松指南,矮大紧指北。高晓松没说出口的话,矮大紧讲给你听。  在本书中,矮大紧似老友般讲述远方见闻、故乡情怀、人生海海。用文字旅行,天南地北,包罗万象;借北京怀念,故乡美味,沧海桑田;从历史观自身,“昔年种柳,依依汉南”,而成长单薄。

作者简介

    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词曲创作者、写字者。
    音乐作品,《同桌的你》《恋恋风尘》《万物生》《彼得堡遗书》《校园民谣》作品集、《青春无悔》作品集、《万物生长》。
    电影作品,《大武生》《同桌的你》。
    文学作品,《写在墙上的脸》《如丧: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晓说》系列、《鱼羊野史》系列。

目录

活色生香的三次旅行
五台山惊魂记
玫瑰之城波特兰
好莱坞与中国(上)
好莱坞与中国(下)
童年与自行车
低效率的美国
浪费的美国
夏日沙滩之旅
犹太人的家宴
南亚次大陆
雕像之罪
“9·11”特辑
AI 畅想
伦敦日记
钱塘江大桥
华人选举(上)
华人选举(下)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
满汉全席
世界青年节
“二战”老飞机
买菜
北京饭馆(上)
北京饭馆(下)
感恩节
北京美食往事
两次负伤
北京四中(上)
北京四中(下)
跨年演讲
加州大火(上)
加州大火(下)
拉斯维加斯CES
乡村教师
爱荷华州与美式婚礼
春 节
女权主义
女性朋友(上)
女性朋友(下)
与卡卡游俄罗斯
网上点餐
书 馆
再访欧洲
亚美尼亚
三里屯
华人抗议(上)
华人抗议(下)
写在最后

后记

  

    之前已经不停地说了说心里话,其实我也经常躺在床上想:这最后一篇跟大家聊点儿什么呢?是聊点儿闲情呢,还是聊点儿鸡汤呢?心里话其实有很多,也不知道哪块儿算是最真心的话。
    首先是感谢大家的陪伴。谢谢各位的厚爱。谢谢各位多年来对我的认可。
    我从小其实就是一个倾诉欲特别旺盛的人,我说的倾诉欲倒不是表演欲,入行到现在有二十好几年了,其实一直比较拒绝上台去做个歌手、做个演员,以至于很长时间别人说“他是个歌手”,我还有点抵触。其实歌手挺光荣的,但是由于我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到舞台上表演,所以长时间地选择做幕后。但是呢,我确实有很大的倾诉欲,这个倾诉欲主要是想跟人说话,用写歌的方式说话、用拍电影的方式说话、用写书的方式说话,后来就直接说话,一直说到现在。
    可能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比较孤单吧,我觉得有这么两种人有强烈的倾诉欲:一种是心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想跟大家分享,还有一种人就是比较害怕孤单,我就是后者。因为我小的时候成长得比较孤单,父母都不在身边,一个在德国,一个在美国,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过了很长时间,后来又到北京跟外公外婆生活,读中学的时候进城在四中,基本就自己。由于我们家是知识分子的家庭,所以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有一个毛病,就是比较冷淡,大家都很忙。吃饭的时候一人拿本书在那儿看,说话的时候也是说“哎,这本书里有点意思”,或者说这次从哪国回来,哪国有点儿有意思的事儿……即使聊天儿也不太聊彼此的生活,逢年过节聚的人多一点,大家也不聊生活,就连诗作句,起个头儿“一夜北风紧”,大家就开始往下接,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很沉默,每个人忙自己的,几乎不太交心。
    还记得我小时候跟我父亲的关系就很冷淡,据我母亲回忆我好像从来没问过父亲任何问题。到我长大了,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痛哭流涕地跟我爸说:“你要不要跟我谈谈心呢?你想不想听听我是怎么成长的?这些年我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我的梦想,我的所有的挣扎……”结果还是被拒绝了,很失望,他好像比较畏惧这种事儿,觉得大家还是淡一点比较好。
    小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孤单,但是长大了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轻松。因为孤单地长大的孩子,对亲情、对亲密关系都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长大了以后大家淡淡的,一年见个一面,我跟我父亲好几年见一面,中间最长的时候可能隔了10年,一直到他去世,也没有机会好好地倾诉过,平时的生活倒是比较轻松的,不像从小溺爱着长大的孩子,有各种强烈的亲情,长大了还是像个包袱一样背着。因为我没有,所以我认为那有可能是个包袱,而拥有的人可能觉得那是个幸福。
    一个人总是这样的,在家庭里比较孤单,就特别需要在外面跟人倾诉。所以我从幼儿园开始,在学校里就特别能折腾,不停地给人讲这讲那。还记得到了中学的时候,我强烈地要主编校刊,那时候四中还没有校刊,我就申请了一个小校刊去当主编,在那里头跟大家倾诉,觉得特别爽。我还去跟老师们一块儿给学校的知识竞赛出题。在学校里组织诗社,语文老师们都给组织起来,我当社长,老师们、同学们一块儿写诗。但是,当你真的跟人倾诉了很久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内心没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了,没有火热的激情了。当然,“知和识”“艺和术”那些成长中外在的东西,那些见识、去过那么多地方,分享出来,还是觉得挺好玩的。 但内心深处那口井并没有那么多波澜。而发现这件事儿其实也说不出是高兴还是难过。虽然做了好几年视频节目,但是基本都讲别人的事儿,讲古代的事儿,讲外国的事儿,行业里的事儿——电影、音乐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仿佛跟自己也没啥关系,自己就是一个翻译者。 但是《闲情偶寄》其实不一样,是把好朋友悄悄聚起来开始说自己的事,而慢慢发现,原来我的成长是这么单薄。 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生活在小镇上的人写的散文,哪怕感悟的是一天的黄昏中走回家去,看到的那些平静的美好的生活,鸡鸣狗吠,人们行走,都觉得好有意思。有的人可能一生就在一个小镇上待着,但他有强大的心灵.而我是全世界到处跑,也没多少真正的自己内心深处积累的很深刻的东西。我甚至怀疑我从小喜欢到处跑,就跟自己的浅薄有很大的关系。我根本就沉不下心来坐在那儿踏踏实实地思考一件事儿,或者写很厚的一本书,或者哪怕不写,让自己去修行都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能专注地在某一项手艺上,比如说专注地在音乐上或者电影上或者文学上进行深造。 我的成长中,很多朋友跟我说过:“高晓松,其实你的能量如果不这么分散,你的能量密度集中在一点,你一定能把它打透。”每次我都笑笑,说:“这东西,如人饮水,冷热自知,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东西是没得选择的,不是说人生还有另一个选择。” 人的一生,其实是独木桥,辽阔的大地其实是亿万人的独木桥拼起来的。独木桥上都是自己在走来走去,不管是你看别人觉得别人的道路拧巴,还是像我的朋友们看我觉得我的道路很拧巴,都无法选择。有人问:  “你为什么不那样啊?”我没办法那样,我只能这样,这就是我的人生的所有的机缘,而且我也不相信假使我不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不分散所有的精力,把自己的能量集中在某一点上,我就能够成为大师。因为我自己心里有多么地空虚,我是知道的。 这空虚跟空明不一样,有的人是修行的境界非常高,他的内心是空的,那叫空明或者空灵。有的人没修行,也是空的,就比如我,那就叫空虚。所以身为一个比较空虚的人,就需要到处乱跑,什么都干;真正的空明或者空灵的人,喜欢这个东西,他甚至不想有一粒灰尘进来,打破空明的心灵。我们这些空虚的人呢,是最好多点东西进来,最好随手这儿摘个果子,那儿抓把草,这儿补个小动物,那儿再弄一捧水……能填点什么就填点什么吧,把这些东西在心里稍微地搅拌搅拌,甚至不需要等它酝酿成熟,就开始倾诉了。 这就是我的“前半生”吧,也许科学会让大家都活到150岁,那就是我的前1/3人生吧,甭管多长,我之前的整个人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但是最近一两年,我自己也有很大的触动,因为我很少一个人坐在这里说话,我的主编、编辑也主动跟我说:“高晓松我觉得有观众的时候,你好像特别有情绪,一个人坐这儿说的时候就有点儿淡。”我说:“对啊,当然是这样。”让我被迫一个人坐在这儿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弹琴的日子。小的时候弹琴虽然一个人坐那儿,但其实是不太孤单的,弹琴是在跟自己对话。这一年也是坐在窗前,每星期跟大家聊一阵子,如果慢慢地有一些改变的话,我觉得都不算太晚,就比如说我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很多的事情,开始认识了自己或者叫“看见了自己”。 《奇葩大会》的最后一期让我演讲,我只讲了8分钟,主要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就是说一个人表达、忘我,最终如果能走到更深远的地方,能看见自己,哪怕是一个空虚的自己,一个庸俗的自己,但是一定是孤单的自己。这其实挺有意思,一个人坐在这儿聊天儿,慢慢地看见自己,和站在台上摄影机前跟一大堆观众面前的那种忘我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可能已经慢慢地过了那个忘我的状态、表达的状态,慢慢地进入到“看见了自己”的状态以后,是不是可以歇一阵子?因为“看见自己”好不容易,要经过多少挣扎,走过多少万里路,才终于能从看别人、看历史、看未来,最后变成看见自己。我还是挺珍惜目前这个状态的。所以我想歇一阵子,或者拿起笔来写点东西。因为没有每周要跟大家聊天儿的压力了,也没有要求自己每周必须要写8000字或是什么,那么是不是可以慢慢地写点东西?这个时候开始也不晚,虽然曾经出版过那么多的书,但是那都是倾诉。倾诉好的叫“忘我”,倾诉不好的就是一个表达而已。 我很感谢大家,而且大家喜欢来听我唠叨,应该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所以我猜大家也可以交成朋友,互相倾诉,一起来聊一聊。等我慢慢地把自己看清楚,等我慢慢地变得不是因为孤单而倾诉,是因为自己心里真的产生了很多内容而倾诉,不是从别的地方捡来的或者扔到这口锅里的东西,而是真正从自己这长出来的东西。曾经可能无意中种下的一些种子,叫它昔年种柳,总会长出些什么吧。但是由于一直在奔跑,所以一直没注意到,现在看来是不是能长出东西来呢?到那个时候,再来跟大家好好地分享。 所以谢谢各位的陪伴和信任,也谢谢一起生活在这个时代! 岁月长,衣衫薄,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