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政治理论

灵知沉沦的编年史(马克·里拉搁浅的心灵评述)(精)

  • 定价: ¥55
  • ISBN:9787100171977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233页
  • 作者:林国华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本书在整体架构上与《搁浅的心灵》几乎保持一致,无论是主题、重点人物及其思想,都与《搁浅的心灵》一脉相承,例如对沃林格、罗森茨威格、巴迪欧、莱米·布拉格、列奥·施特劳斯等人的分析评述,都与里拉在《搁浅的心灵》中的论述紧密衔接。同时,这本书的体量又决定了它的完整独立,在与《搁浅的心灵》的多处对照评述中,正如林国华先生所说,往往不仅依循和解读着里拉的思想路径,同时也在依照林文自己的论述路径有有机完整的思想内核,例如林文在借阐述里拉灵知论的同时,选取了西方从古典至今的几位正典和负典大师及其思想进行论述,这不仅仅是一次围绕灵知历史的概览,其中体现的是林在相关主题上的思考路径和精神内涵。而这本身也是对里拉在《搁浅的心灵》中所谈论之内容的一次高质量的回应。

内容提要

  

    《灵知沉沦的编年史》堪称《搁浅的心灵》的姊妹篇,它既是紧紧围绕《搁浅的心灵》展开的评述,又有自成一体的思想线索。
    本书首先从灵知传统及其深刻的领袖——马西昂的学说入手,为马克·里拉针对现代反动的思考引入了一幕参照背景。无论是对以陶伯斯和巴迪欧为代表的、从保罗教义中寻找灵感和支援的神学激进主义叙事的考察里,还是对以沃格林、罗森茨威格、施特劳斯为代表的激进反动派的思考轨迹的再分析中,林国华与里拉都构成了持续的思想对勘。与此同时,本书自身也形成了清晰贯通的脉络。林国华以灵知传统及其演变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犹太议题在反动理念中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古代灵知派的“拯救论”如何参与现代思想史,激进左派和激进右派又何以会在反动事业上产生交集。透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理性传统、犹太律法传统和基督教福音传统为骨干的欧洲“正典”秩序与作为“异端负典”出现的灵知传统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复杂互动与缠斗。

作者简介

    林国华,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攻读西方古典政治学、法哲学、国际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国图志系列丛书”主创。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西方政治哲学史、圣经史、罗马史、国际法古典理论等。主要著作有《在灵泊深处》《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古典的立法诗:政治哲学主题研究》等。

目录


一、缘起
二、莱米布拉格的启示
三、灵知传统
四、马西昂
五、再论灵知传统(兼论近代天命)
六、再论马西昂(爱与正义的分裂)
七、关于“消极自由”的插话
八、拉的学术进路:灵知沉沦的编年史
九、积极的负典(陶伯斯、巴迪欧)
十、封闭的正典(赫尔曼柯恩、罗森茨威格)
十一、无情的正典守护者(沃格林)
十二、冷漠的正典(施特劳斯)
结语:“Once upon a Time”
附录:关于希腊悲剧、灵知暴君、霍布斯与自由
主义等议题的对话
后记

前言

  

    林国华书我边读边回忆我们相处的短暂时日,还有悄悄弥漫的“宿命”令我无限惊讶。我心中记挂的两个青年朋友如此巧合如此默契地拿出“正典”与“负典”先后摆渡到我的面前。他们原是我心中的“希望之星”。我这样写下我的读书笔记,不止是温暖……
    地中海及其中东两河流域的“自然理性”与“一神论”纠缠迄今2348年了。自然理性开端一反冲一向上向下各种形式纠缠的冲动一无限扩张……这是西方“哲学一神学一科学”不断打开的对立同一耗散运动(功能性“善知识树”)。今天几近到达一个终极性边界即彻底去人化“机器人第三型文明”。对人类而言,这是“帕斯卡尔恐惧”的兑现。西方自然理性到此时才真正坍塌了——“进化论变成末世论”。“本体论”、“一神论”、“粒子论”终究是“只知其有不知其无”地走到了尽头,不过“496已知宇宙”。三种纠缠示例: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虚无主义    经验临界两极纠缠神学自然理性正典/灵知主义负典    超验维度两界纠缠科学牛顿爱因斯坦确定论/量子论非确定论基本粒子正反纠缠
    只知其有不知其无的“自然理性”与“一神论”纠缠的三种主要形式构成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含西方东方学)。
    世界远东高山板块及其中国文化种性在其视野外始终缺席。他们只能看见他们能够看见的东西。反过来也就缺失了“高山仰止以观沧海”的俯瞰气势——“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大化无极以致中和、永执厥中以为人仁”——“古今知识形态学的轮回”近在咫尺。
    2018年10月23日海甸岛

后记

  

    这本小书并非意在为负典谱写赞歌,它只是尝试揭示负典和正典在西方思想史上复杂的互动。那些拥有负典的超越性基因并且能够驾驭它、将它融入正典秩序的文明体是可以自我更新的,因而是幸运和强悍的。所有文明都必然臣服于命运的主宰,或早或迟地走过一条从盛到衰的自然演化路径,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反文明的、难民营式的负典秩序与正典文明并存,时刻警觉着正典文明的崩溃,时刻准备着把溃散的难民救出去,暂时保存下来,以待世界重启,这就是古代诺斯替教、摩尼教、东方犹太一基督教与霍布斯及其伟大的追随者们这些“负典之子”的意图。那些缺乏负典基因、惧怕负典的诉求、或者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力量和技艺去驾驭负典风暴的文明体注定是悲惨的,它要么在无声命运的轮回阴影中平庸消逝,要么在负典风暴与正典秩序剧烈相撞的那一刻终结于可卑的暴死。正如一个不具备负典视野的人,他所能看到的生活的终极图景就是居于地表正典秩序下面的“地狱”,就像索福克勒斯剧中的那个传奇女子“安提戈涅”一样,她的唯一选项只有往下走,沉入地下的黑暗王国——那个正典秩序的幽冥倒影之中,她永远感知不到另外一种可能性,那是一种向上的、挣脱地心与地狱的自然重力的自由和解放,一种仿佛插上翅膀,身体发生倾斜、倒转并飞升的状态,当她飞起来的时候,从遥远的天外,透过那“无限星际的永恒沉默”(Le silence eternel de ces espaces infinis),一座天国(civitas dei)的景象将映入眼帘。
    我的忘年交志扬、我的老师小枫和同事刘擎教授推荐了这本小书,宽容和自由不仅是他们的学说主张,更是他们的生活德性,谢谢!志扬老师为这本书写了序言,熟悉的文风依旧生机盎然,我找出了刊发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我在的呢喃——张志扬的《门》与当代汉语哲学的言路”,重读,那是我的起点。云飞云落,很多光阴流走了,曾经搅扰我生活与思想的大量“偶性”也已销声匿迹于虚无中,但仍有某些恒定的“德性”和我一起站在尘世,德性没有毁于偶性,这是人生至大的悲欣。谢谢志扬!  “地瓜夜话读书小组’’的年轻人也让我获益很多,他们的深思、灵秀、专注与博识使我一度愿意相信并沉迷于“沉思生活”的美丽幻相中,这就是“象牙塔”的真实含义。知识界前辈严搏非先生的大度、睿智和对智性自由的崇尚是这本小书得以问世的动力因。谢谢!
    最后,我把这本小书献给我年迈的父母、我的太太以及年幼的荏兮和小美。
    林国华
    2018年清明上海
    补记千2019年清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