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思维科学、逻辑学

麦肯锡逻辑思考法(精)

  • 定价: ¥49.8
  • ISBN:978755963508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21页
  • 作者:(日)照屋华子//冈...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麦肯锡日本分公司入职培训第一课,让你的思维快人一步,工作事半功倍的职场进阶宝典。
    3大前提,7个技巧,有步骤地提高你的逻辑思考力,让你真正做到高效沟通、精准写作、有效汇报、正确解决问题。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如果大家都能摆脱以往的思考模式,学习逻辑思考,培养洞悉问题本质的能力,不但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我们的社会,甚至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越来越美好。

内容提要

  

    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头脑风暴出好想法却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
    同样是汇报工作,只有你的“答案”行不通;
    ……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些困境,但对于怎么改变却总是找不到好办法。
    本书的两位作者曾在麦肯锡日本分公司担任资深沟通顾问,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她们摸索、总结出一套思考方法和沟通技巧,辅以丰富的商业案例分析和“对症下药”的练习题,让你在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逻辑结构,有效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沟通、写作以及汇报问题。
    这部凝结了麦肯锡资深沟通顾问30年工作经验的经典之作,风靡日本近20年,出版至今,狂销30余万册,被众多读者视为麦肯锡日本分公司入职培训第一课及职场进阶宝典。

目录

第一部分 如何有逻辑地沟通
  第一章 沟通:向对方传达信息
    1.如何有效地向对方传达信息
    2.应当向对方传达怎样的信息
    3.什么样的“答案”是正确的
    4.为什么你的“答案”行不通
    灵敏度测试
  第二章 为什么你的回答没有说服力
    1.“答案”重复、遗漏、离题
    2.“答案”不连贯
第二部分 如何练就逻辑思维
  第三章 消除“答案”的重复、遗漏、离题
    1.MECE:消除重复、遗漏、离题的技巧
    2.分组——运用 MECE 整理信息
    集中练习 1
  第四章 消除“答案”的不连贯
    1.So What / Why So:消除不连贯的技巧
    2.So What / Why So 的两种类型
    集中练习2
第三部分 如何建构逻辑
  第五章 使用So What / Why So和MECE建构逻辑
    1.什么是“逻辑”
    2.逻辑联系越紧密越好
  第六章 掌握逻辑模式
    1.并列型逻辑模式
    2.解说型逻辑模式
    集中练习3
  第七章 熟练运用逻辑模式
    1.逻辑模式的运用方法
    2.逻辑FAQ
    集中练习4
后记

前言

  

    多变的商业环境需要逻辑沟通
    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日本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与以往相比可谓天翻地覆。宏观层面上,由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长期停滞局面。面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局势,企业如何做才能提高收益?之前,股东追求稳健的长期收益,不愿冒风险;如今企业的营收压力不断加大,大企业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地赚钱,必须竭尽全力去经营。这使得经营者开始更加严肃地审视企业业务。同时国内企业界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合并、收购等商业行为如同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随着商业环境的改变,沟通领域也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令我们能够倾听到来自业界第一线的心声。
    作为运营方案商,必须具备充分说服客户的能力,才能令客户相信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存在的问题,并系统地予以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
    顾客本身无法精确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却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必须要有所行动。在与顾客的交流中,须准确读取对方的问题点,再给出正确的反馈。(服务业)
    和供应商也要构建新型关系。例如:现在处于何种状况?为什么必须要有新思路?在此背景下,制造商想做什么,供应商又该如何应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供应商能否充分领会前述内容。(制造业)
    也许是因为现场人手不足,大家都被工作追着跑,交流沟通的机会减少了,才导致不能全面及时地交流各项信息。我认为,信息来源部门应提供更多、更简洁明快的信息要点。(服务业)
    在行业重组的大浪潮中,与其他企业合并联手(或被收购兼并)不再是与己无关的事情。过去,一般化的沟通,半将就半糊弄着就能把工作完成;今后这种沟通方式行不通了。其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种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进行逻辑思辨的能力,从而可以正确传达自身想法,说服对方。(金融业)
    没有沟通交流,任何商业活动都无法进行;一旦商业态势出现变化,沟通交流的方式自然也要随之改变。商业上的沟通对象涉及广泛,包括顾客、客户、合作伙伴,股东,上司、下属、同侪,以及相关部门等。只有想方设法让个人和组织的观点更容易被前述利益相关方所理解、接受,才能使事情如期进行,快速推动工作进程,及早收获胜利果实。这是当今时代较为注重的一个方面。
    笔者认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效方式必须且只能是“逻辑沟通”。这一词语给人的感觉略显严肃和郑重。简而言之,即“通过传递富有逻辑的信息,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的反应符合我们的期待”。你将是下一个“有逻辑的人”
    职场人大多知晓逻辑沟通的重要性,但非常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通晓亦不具备成体系的方法论,只是在暗中摸索如何才能更容易地让对方理解自己所说的内容。
    有人认为自成风格也是沟通方式的一种。然而,自成风格存在各种缺陷。首先,如果是双方都熟悉的领域尚可,倘若碰到一个全新的主题,则易使对方无法理解;其次,就算自己能做到,却很难用来指导下属。如果团队中聚集一群“沟通自成风格”的员工,势必会导致工作遭遇瓶颈。
    本书旨在向各位读者展示成体系的、简单易学的、实操性强的逻辑沟通技巧。
    笔者二人都是逻辑沟通方面的专家,工作重心在管理咨询领域。客户来咨询时,要针对客户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具体执行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其间,我们需要通过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让客户知晓面临的问题,接受我们给出的方案并付诸执行。对我们而言,这种思维和沟通能力不仅不可或缺,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笔者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验证咨询团队提供的信息是否真正易懂、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换句话说,为了使接受者更容易理解和认同说话人的信息,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改善方案——
    现有论据是否充分?
    根据提示的信息,能否得出这个结论?
    如何更好地搭建研究框架?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逻辑沟通的技巧”,在本书中将和广大读者予以分享。
    首先要声明一点,这种沟通技巧绝不仅仅适用于咨询或战略规划等特定领域。在日常的业务交流中,如和客户进行商业谈判、介绍产品,在公司晨会做汇报、下达工作任务以及联络等,只要运用此沟通技巧,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所以把它称作“技巧”(沟通术),是因为我们确信,只要不断地从训练中累积经验,任何人都能掌握这门技巧,任何人都能成为下一个“有逻辑的人”。
    提到沟通,人们动辄就说“那个人的写作堪称天赋异禀”“他的话术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往往从天性和悟性中找寻原因。当然这也很重要,但良好的商业沟通首先要夯实“地基”(合作基础),这个“地基”就是指逻辑沟通;其次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条件。
    本书的结构与特征
    本书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述在逻辑沟通中必须确认的要素:传达的问题(主题)及期待对方做出的反应(第一、二章)。这是成为富有逻辑的传达方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讲解“练就逻辑思维的技术”,如MECE(第三章)与so What/Why s0(第四章)。通过掌握这些技术,可以将传达方脑海中和手头的各种信息及数据整理成组建“逻辑”的“零件”。
    第三部分介绍“建构逻辑的技术”,目的是“逻辑”地组装各个“零件”。具体包括:定义“逻辑”的结构(第五章)、两种实用的商务逻辑模式——并列型和解说型(第六章)、熟练运用逻辑模式的要点(第七章)。
    如上所述,本书将阐述两项“练就逻辑思维的技术”——MECE、So What/Why So,以及两项“建构逻辑的技术”——并列型和解说型。当你能充分利用这四项技术建构逻辑时,就能成功搭建逻辑沟通的“平台”。下一步,则是富有逻辑地书写或者口头表述建构的逻辑内容。事实上,书写和口头表述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后如有机会,我们将就此向读者做详细介绍。本书主要聚焦于沟通“平台”的逻辑建构。
    为使读者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上述四项技术,笔者根据自己在企业研修的经验,特做出如下编排:
    第一,为便于读者结合自身工作加深理解,笔者在书中尽可能多地采用在商务场合中让人感同身受的案例。
    第二,在第三、四、六、七章的结尾部分,笔者设置“集中练习”环节,作为读者实践上述四项技术的抓手。其中包含附带思路与案例解析的例题,以及大量带有思路提示的练习题。请读者朋友们多多挑战自我。
    第三,尽管内心希望读者能从第一章开始阅读,但为了让读者在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从迫切关注的章节读起时也能理解本书宗旨,笔者会在各章反复提及本书的要点。
    随着商业环境激变,许多职场人极度关切自身的能力开发。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掌握在职场中不可或缺的逻辑沟通技术。作为一本引导性的逻辑思维工具书,本书若能对各位有所助益,笔者将深感喜悦。

后记

  

    起初,笔者各自从事杂志和书籍的企划编辑、公司内部报纸(传达企业经营理念)的企划运营等业务,后在麦肯锡咨询公司邂逅“编辑”工作,由此开始主攻逻辑沟通领域。
    “编辑”一词令人不甚了了,它究竟指什么呢?其实,文案编辑涉及各类对象,如咨询报告、向顾客讲解产品的演示文稿、企业网站登载的业务和业绩内容、杂志和图书等原稿以及商业函件等。
    为了让信息传达方(撰写人、发言人)达到预期目的,笔者模拟读者和听众,研读或听取传达方准备的内容。此外,也立足“该内容能说服真正的接收方吗?若不能令其接受,需如何改善?”这一视角,围绕信息的逻辑建构、甚至日语表述,提供建议和具体的改善方案。
    在引导沟通对象理解、认可己方要传达的信息时,存在当事人难以发觉的陷阱。由不掌握论据的第三方进行客观验证,能够使线索浮出水面,从而帮助传达方知晓:什么原因导致对方难以理解?如何改善才能说服对方,并使其领会“原来如此”?为此,笔者立足第三方的立场,同传达方展开讨论,并以接收方的视角关注问题,从而能够更高效地组合信息,为传达方提供支持。这就是编辑服务的内涵。可以说,在传达方实现沟通目的这一点上,编辑服务的存在如同催化剂。
    在此意义上,编辑工作的市场空间可谓极其狭小,但笔者已经从事这项工作将近10年,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无论哪个领域或哪类主题,富有逻辑、简明易懂的信息都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和要点。本书介绍的逻辑思考和逻辑建构技巧,结合了这些规律性以及笔者积累的编辑方法,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内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编辑的能力——由自己确认并改进自己所写、所说的内容,使其便于理解、富有逻辑,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具。本书若能成为自我编辑的入门书,将令笔者深感欣慰。
    虽然这一技巧源自商业领域,但笔者认为,它不仅适用于学习和研究,也对读者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大有裨益。多数时候,活着意味着深深的烦恼。很多时刻,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被迫选择是向左行、还是往右走。这时,可以尝试运用MECE分析法,简单地整理脑海中渐渐成形的想法;或者思考自己生活和人生的底线在哪里,再对照现实,就能将眼前的若干选项划分优先级,然后观察可能得到怎样的结果。笔者的措辞略显夸张,恳请读者能够谅解。总之,本书对于人生的自我编辑,也将有所助益。
    本书得以问世,离不开诸多人士的大力相助。
    在研究逻辑沟通方法、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活跃于各行业第一线的职场人,向笔者提供了大量无可替代的意见和建议,涉及沟通交流方面真实的问题和烦恼、沟通的实践等多个角度。每条意见、每个建议都化为笔者执笔写作的动力和巨大的激励。
    麦肯锡咨询公司及其员工,包括业已从该公司离职的各位人士,为笔者提供了得以邂逅、从事“编辑”这份独特工作的机会。其中,日本分公司的社长平野正雄先生、编辑服务部主管门永宗之助先生、建议出版此书的本田桂子女士,均是本书付梓的坚强后盾。尤其是日本分公司编辑服务业务创始人、麦肯锡咨询公司原总监、NIFCO公司现任副社长千种忠昭先生,在实际业务方面给予笔者巨大帮助。曾就职于朝日新闻编委会,也是笔者前辈的刀祢馆正久先生等人士,在编辑服务的草创期,为笔者费尽心力,常常提供大量建议,不断给予我们深深的鼓励。 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局的小岛信一先生和水野一诚先生,从本书的企划阶段到进度管理,无不关照有加。 在此,请允许笔者向诸位致以衷心的感谢。 最后,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二人也得到了家人们的大力支持。作为一个微小的自主实施项目,本书的内容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实验,才最终汇总成形。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写作数度搁浅,但笔者各自的家人始终抱持宽容的精神。在此,谨向最为理解这项活动的笔者家人们,献上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