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新编骨质疏松学(精)

  • 定价: ¥238
  • ISBN:9787030622587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科学
  • 页数:634页
  • 作者:编者:蔡辉//张群...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共分三篇36章,基础篇论述骨的组织形态学、骨的组织生理学、骨代谢及其调节、骨生物力学及中医对骨认识的概述、中医骨病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和中医骨病学的临床实践。总论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包括概述、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风险评估、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防治、临床用药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第二部分阐述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包括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常见证候及常用方药。各论篇论述各种病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包括性腺功能减退性、老年性、营养障碍性、内分泌性、药源性、肾性、先天性、特发性、男性、失用性、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和伴有骨质疏松的其他疾病及其他骨骼疾病等,介绍上述这些病因所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疾病特点、诊断与鉴别、预防与治疗、中医中药及预后。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性及可读性较强,是一部临床工作中极具价值的工具书。其可供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医师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蔡辉,男,1959年4月生,江苏启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专病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骨质疏松专病项目负责人。1990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导师胡婉英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导师胡婉英教授;1999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李恩教授。兼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荣誉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2013年入选南京市卫生局编录《百年金陵中医》;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年大会上获“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先后承担及参与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医院各类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在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新编风湿病学》《新编风湿病诊断标准》《新编类风湿关节炎手册》《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14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基础
  第一章  骨的组织形态学
    第一节  骨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骨组织
    第三节  骨的血液供应
  第二章  骨的组织生理学
    第一节  骨的发生
    第二节  骨的生长与发育
    第三节  骨的形成
    第四节  骨细胞凋亡
  第三章  骨代谢及其调节
    第一节  人体正常的骨代谢
    第二节  钙磷镁的调节
    第三节  激素的调节
    第四节  维生素的调节
    第五节  微量元素的调节
    第六节  基因水平的调节
    第七节  细胞因子的调节
  第四章  骨生物力学
    第一节  研究渊源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本特性
    第三节  调控系统
    第四节  基本试验
  第五章  中医对骨认识的概述
    第一节  中医骨科发展的模式
    第二节  中医骨科学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
  第六章  中医骨病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第一节  病因学说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节  藏象学说
    第四节  气血津液学说
    第五节  经络学说
    第六节  运动学说
    第七节  皮肉筋骨学说
    第八节  原著选读
  第七章  中医骨病学的临床实践
    第一节  中医骨病学的诊断
    第二节  中医骨病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中医骨病学的预防和康复
    第四节  中医骨病学的临床总结
第二篇  总论
  第一部分  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概述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第九章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第一节  骨量降低的共同机制
      第二节  骨质量与骨强度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机制
    第十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第一节  种族、遗传、性别和年龄因素
      第二节  生活方式
      第三节  激素调控
      第四节  营养状况
      第五节  物理因素
      第六节  免疫功能
      第七节  肌肉与骨骼
      第八节  疾病状态
      第九节  药物
      第十节  峰值骨量
    第十一章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
      第一节  IOF一分钟测试题
      第二节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
      第四节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第十二章  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检查
      第一节  血矿物质成分测定
      第二节  尿液矿物质的测定
      第三节  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
      第四节  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
      第五节  钙调节激素的测定
      第六节  其他实验室检查
    第十三章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
      第二节  单光子和单能X线
      第三节  双光子和双能X线
      第四节  定量CT
      第五节  超声诊断
      第六节  核显像诊断
      第七节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第十四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诊断流程
      第三节  诊断标准
      第四节  鉴别诊断
    第十五章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第一节  临床思路
      第二节  治疗原则
      第三节  治疗时机
      第四节  治疗策略
      第五节  营养疗法
      第六节  药物治疗
      第七节  中医中药
      第八节  运动疗法
      第九节  脉冲电磁场疗法
      第十节  针灸与推拿
    第十六章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
      第一节  药物的种类与选择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剂
      第三节  骨形成促进剂
      第四节  骨矿化促进剂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第六节  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第七节  药物治疗的评价
    第十七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第十八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骨痿
      第二节  骨痹
      第三节  骨痿与骨痹辨析
    第十九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  病因病机的理论形成
      第三节  病因病机的理论发展
      第四节  病因病机的趋近成熟
      第五节  病因病机的继承完善
    第二十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疼痛
      第二节  变矮、驼背
      第三节  脚挛急
      第四节  麻木
      第五节  骨折
      第六节  肢节屈伸不利
      第七节  乏力
    第二十一章  常见证候
      第一节  肾精不足型
      第二节  肾阳虚衰型
      第三节  肝肾阴虚型
      第四节  脾肾阳虚型
      第五节  气滞血瘀型
      第六节  气血两虚型
    第二十二章  常用方药
第三篇  各论
  第二十三章  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雄激素部分缺乏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高催乳素血症性骨质疏松
    第四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第二十四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西医治疗
    第六节  中医中药
    第七节  预后
  第二十五章  营养障碍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西医治疗
    第六节  预后
  第二十六章  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
    第四节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皮质醇增多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十七章  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抗癫痫药性骨病
  第二十八章  肾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第二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性骨病
  第二十九章  先天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成骨不全症
    第二节  Maffucci综合征
    第三节  Fanconi综合征
  第三十章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
  第三十一章  男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男性骨健康状况概述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西医治疗
    第六节  预后
  第三十二章  失用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西医治疗
    第六节  中医中药
    第七节  预后
  第三十三章  局限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节  骨转移癌
    第三节  畸形性骨炎
  第三十四章  伴有骨质疏松的其他疾病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与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器官移植后与骨质疏松症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第三十五章  其他骨骼疾病
    第一节  骨硬化症
    第二节  佝偻病与骨软化症
    第三节  氟骨症
    第四节  肌少症
  第三十六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中医中药
    第七节  预后
参考文献
附录  全身主要骨骼古今名称对照
主要缩略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