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符号学译丛

  • 定价: ¥56
  • ISBN:978756903001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大学
  • 页数:231页
  • 作者:(意)马西莫·莱昂...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从文化符号学出发,将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意味,却一直重复进行的人类行为看成符号意义的一种类型,分析后物质时代日常生活符号意味的缺乏,所带来的表现和后果等,并对其逐一研究。深刻剖析这些无意味行为的成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指出了生活中的数字化进程如何将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空洞的程序化模式,以及意味缺乏与“迷恋”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多个层面上提出了抵制这些异化效应的策略。

目录

绪论:无意味的意味
1  无意味的装框:无意义的符号类型学
  1.1  引言
  1.2  不可破译,难以理解及神秘
  1.3  无意义类型与符号类型
  1.4  无意义/无意味
  1.5  无意味的重要性
  1.6  结论
2  无意味的网络蛮喷:扰乱数字公共话语
  2.1  引言
  2.2  网络蛮喷VS挑衅
  2.3  网络蛮喷VS开玩笑
  2.4  网络蛮喷VS防御性匿名
  2.5  网络蛮喷VS公共话语
  2.6  网络蛮喷VS论战
  2.7  网络蛮喷VS谎言
  2.8  结论
3  无意味的意见相反者:数字竞技场的地位之战
  3.1  引言
  3.2  悲剧与仪式
  3.3  割裂
  3.4  相对性的比较
  3.5  模糊性讽刺
  3.6  匿名性
  3.7  责任
  3.8  阴谋论
  3.9  仪式性舆论构成的符号方阵
  3.10  结论
4  无意味的图像:数字完美的乌托邦
  4.1  引言
  4.2  金钱、镜像与庙宇
  4.3  元素与主体
  4.4  振动模式I:砾石
  4.5  振动模式Ⅱ:砂砾
  4.6  振动模式Ⅲ:卵石与沥青
  4.7  振动模式Ⅳ:花圃
  4.8  振动模式V:纺织品
  4.9  帽子与屏幕
  4.10  解构式愉悦
  4.1  l像素美学
  4.12  结论
5  无意味的购物:后物质时代的庙宇
  5.1  引言
  5.2  能指的数字化
  5.3  数字宗教
  5.4  融合的历史
  5.5  无差别社群
  5.6  结论
6  无意味的集会:后物质时代的礼拜仪式
  6.1  引言
  6.2  相似性:仪式与惯例的现象学比较
  6.3  差异性:仪式与惯例的现象学比较
  6.4  结论
7  无意味的饮食:后物质时代的膳食
  7.1  引言
  7.2  社会冲突的审美中立
  7.3  刻板印象的市场营销
  7.4  感观层次的颠覆
  7.5  结论
8  复原的意味:奇特性的价值
  8.1  引言
  8.2  透明与不透明的意识形态
  8.3  透明与不透明的解剖学
  8.4  伦勃朗的嫉妒
  8.5  笛卡尔(Decartes)与布朗
  8.6  显微镜之外
  8.7  结论
9  协商的意味:妥协的价值
  9.1  引言
  9.2  论对医生的需求
  9.3  论对符号学家的需求
  9.4  必要性法则与自由法则
  9.5  方法论竞争
  9.6  结论
10  共享的意味:共识的价值
  10.1  引言
  10.2  共识的内容
  10.3  共识和共同体
  10.4  共识与合理性
  10.5  结论
11  取悦的意味:解释的价值
  11.1  引言
  11.2  巨大的差距
  11.3  证实之法
  11.4  解释暂时性
  11.5  文本实验室
  11.6  解释性镜头
  11.7  关于解释型礼拜仪式
  儿.8  结论
12  结论:符号文明的冲突
  12.1  引言
  12.2  格雷马斯眼中的现实和意义
  12.3  格雷马斯的理性与艾柯的合理性
  12.4  以相对主义的眼光看待格雷马斯符号学:趋势与危险
  12.5  建立一种解释的政治学
  12.6  解释者共同体的易变性
  12.7  等待符号学“蛮族”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