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 定价: ¥42
  • ISBN:978755943926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76页
  • 作者:(古罗马)玛克斯·...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是奥勒留与老子的首次“隔空对话”,一次“有趣灵魂”的碰撞。东西方哲学对读,正反书走心设计,采取复古“蒸汽波”设计元素。经典叠加,奥勒留+老子+梁实秋+胡适,古今中外智慧强力“集结”——经典译本+大师解读,中外大师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智慧“360度展开”呈现,趣味比对,发现不一样的他们和不一样的自己。

内容提要

  

    本书是将中外经典著作《沉思录》与《道德经》进行新鲜结合的哲学普及读物。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哲学著作,都是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
    本书将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新鲜元素进行排版和阅读形式设计,梁实秋的译读及胡适《中国史大纲》解读精选,帮助当下读者在困顿和迷茫中于哲学经典里寻得人生答案,让这部作品既“好读”又“好玩”,亦让《沉思录》与《道德经》里沉睡千年的哲思与年轻的读者们产生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目录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无目录

前言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1800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
    与这部书同一类型差可比拟的应推15世纪德国僧侣学者托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所著之《效法基督》,但是以文笔之亲切动人和对人影响之深巨而论,后者与前者仍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以笃行实践的孔门哲学为其根基,益以佛学的图通深邃和理学的玄妙超绝,可以说是把宗教与伦理熔于一炉。
    这样的民族性应该使我们容易接受这一部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杰作的启示。译者对于此书夙有偏好,常常觉得这一位古罗马的哲人,虽然和我们隔有18个世纪之久,但开卷辄觉其音容宛在,栩栩如生,Renan于1881年所说:“我们人人心中为玛克斯·奥勒留之死而悲戚,好像他是昨天才死一般。(Tous,tant que nous sommes,nous portons au coeur le deuil de Marc—Aueble colnlTle s'ileait mort d'hier.)”确是大家共有的感想。1958年受林挺生先生嘱,早此书,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以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今将付梓,爰将作者生平及有关资料略为叙述,以为读者之参考。
    一、玛克斯的生平
    玛克斯·奥勒留·安东耐诺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于西历公元121年4月(26日,或6日,或21日)生于罗马。他的本来的姓名是Marcus Aurelius Verus,出自贵族家庭,据说是罗马第_二任国王Numa Pompilius(715~672B.C.)之后裔。他的父亲Annius Verus是罗马的显宦,祖父(亦名Annius Verus)曾三度任执政官。玛克斯不幸父母早故,由祖父抚养长大。幼时颖悟过人,深得当时皇帝Hadrian(76~138)之赏识,曾不呼之为Verus而昵称之为Verissimus(most truthful)。
    6岁时获骑士衔,8岁时为古罗马战神祭司。姑母Annia Galeria Faustina嫁给皇帝Hadrian的义子Titus Antoninus Pius,这一位姑父后即于138年继位为帝。姑父Antoni FlUS无子,便以玛克斯为义子,使改姓名为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这是他改名换姓之由来。
    玛克斯十五岁时与姑父另一义子Commodus之姊Fabia订婚,至是解除婚约,与姑父母之女Faustina订婚。玛克斯所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分别由私聘教师指导授业。他主要的训练是斯多亚派哲学,所以他自幼即学习着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练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狩猎时擒杀野猪无惧色。对于骄奢逸荡之事则避之唯恐若涣。当时罗马最时髦之娱乐为赛车竞技,每逢竞技,朝野哄动,趋之若狂,甚至观众激动,各依好恶演成门户(Factione),因仇恨而厮杀打斗,对于此种放肆过分之行玛克斯不以为然,他轻易不现身于竞技场内,有时为环境所迫不能免俗,他往往故意借端于竞技不加正视,因此而备受讥评。
    (三)James Moor and Thomas Hutcheson合译本,刊于一七四二年。近于直译,信而不雅。一九O二年,G.M.Chrystal刊有修订本,颇佳。
    (四)Richard Graves译本,刊于一七九二年,无特长。(五)George Long译本,刊于一八六二年,常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广,在四十年间独步一时。文笔近于拙朴,是译者故意模仿玛克斯原文作风所致。
    (六)Hastinss Crossley译本,刊于一八八二年,仅刊第四卷,余稿未刊行。
    (七)G.H.Rendal1译本,刊于一八九八年。许多批评家认为是最佳译本,信雅兼备。
    (八)John Jackson译本,刊于一九O六年,牛津大学出版。译笔极佳,惜有大胆窜改处。
    (九)C.R.Haines译本,刊于一九一六年,有希腊原文对照,收入Loeb Classical Library。
    以上九种译本,译者手边仅有四种,即(一)、(五)、(八)(九)共四种。经参阅后,决定选用Haines的对照本为根据,因为这一译本是比较最忠于原文,最能保持原文的面貌。可能Long和Jackson译笔较为流畅,但是翻译古典作品还是应以忠实为第一义。Haines自己说:“我情愿犯错,如果算是错,错在过于忠实方面。因为此书之面貌大部分是由于其文笔所造成。”玛克斯的文笔确实是相当朴拙。书中前后重复之处甚多,句法有时奇简,意义有时不甚清晰。此中文译本亦曾妄想努力保持原作风格,但由英文转译,与“含饭哺人”犹有一间,能存几许原作风味,殊不可知,译成重校,不禁汗颜。幸原书价值具在,过去曾感动无数读者,如Frederick theGreat,Maximilian of Bavaria,Cap.John Smith,General Gordon均曾受其影响甚巨。此中文译本如能引起读者兴趣,成为人格修养之借镜,则是我所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