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我冷我想回家/锐眼撷花文丛

  • 定价: ¥39.8
  • ISBN:978751713195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言实
  • 页数:29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奖、《大家》先锋新浪潮年度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文学奖、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得主,经典中短篇小说精选集。
    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著名先锋作家马原对其作品做出高度评价。
    一首源自广袤黑土地的田园诗篇。
    时光流转,掩不住那段苦涩绵连。
    逝水流长,牵动人心的力量依旧,亘古恒远。

内容提要

  

    书稿《红蒿白草》是作家何凯旋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红蒿白草》《图景》《三匹马》《山岗》《风》《我冷我想回家》等9篇小说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聚焦20世纪中后期的东北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生存状态,地域色彩较为浓厚,泥土味气息重,既展现了农民们踏实劳动的场景,又叙述了他们安分守己地承担生活的苦难和责任,在生老病死中坦然地接受着生命的悲与喜。
    每篇小说叙事语言较为通畅,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描写,但却在在朴实无华中映照出时代生活。

媒体推荐

    田野劳动,造屋,人畜生殖,婚嫁,死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大的篇什已经构建出人类的史诗画卷,何凯旋创造了历史。
    ——马原
    没有独立精神空间的年老一代自己过着极其荒唐的生活,还要用他们的方式将年轻一代引向他们的道路。这种批判性一直贯穿在何凯旋的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是他对人性的冷漠荒寒的揭示,一方面是对虚假生活的深切痛恶。这就是何凯旋小说值得我们珍视的方面。
    ——孟繁华

作者简介

    何凯旋,萧红文学院院长。出版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出版话剧5部。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奖、《大家》先锋新浪潮年度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文学奖、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现居哈尔滨。

目录

红蒿白草——我的家园
图景
永无回归之路
妈妈
梦想与现实
我冷我想回家
三匹马

山岗
后记 我的遥远的本家先生

前言

  

    山花为什么这样红
    在花开的日子用短句送别一株远方的落花,这是诗人吟于三月的葬花词,因这株落花最初是诗人和诗评家。小说家不这样,小说家要用他生前所钟爱的方式让他继续生在生前。我从很多的送别文章里也像他撷花一样,选出十位情深的作者,自然首先是我,将他生前一粒一粒摩挲过的文字结集成一套书,以此来作别样的纪念。这套书的名字叫“锐眼撷花”,锐是何锐,花是《山花》。如陆游说,开在驿外断桥边的这株花儿多年来寂寞无主,上世纪末的一个风雨黄昏是经了他的全新改版,方才蜚声海内,原因乃在他用好的眼力,将好的作家的好的作品不断引进这本一天天变好的文学期刊。回溯多年前,他正半夜三更催着我们写个好稿子的时候,我曾写过一次对他的印象,当时是好笑的,不料多年后却把一位名叫陈绍陟的资深牙医读得哭了。这位牙医自然也是余华式的诗人和作家:
    “野莽所写的这人前天躺到了冰冷的水晶棺材里,一会儿就要火化了……在这个时候,我读到这些文字,这的确就是他,这些故事让人忍不住发笑,也忍不住落泪……阿弥陀佛!”“他把荣誉和骄傲都给了别人,把沉默给了自己,乐此不疲。他走了,人们发现他是那么的不容易,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可爱。”
    水晶棺材是牙医兼诗人为他镶嵌的童话。他的学生谢挺则用了纪实体:“一位殡仪工人扛来一副亮锃锃的不锈钢担架,我们四人将何老师的遗体抬上担架,抬出重症监护室,抬进电梯,抬上殡仪车。”另一名学生李晁接着叙述:“没想到,最后抬何老师一程的是寂荡老师、谢挺老师和我。谢老师说,这是缘。”我想起八十三年前的上海,抬着鲁迅的棺材去往万国公墓的胡风、巴金、聂绀弩和萧军们。
    他当然不是鲁迅,当今之世,谁又是呢?然而他们一定有着何其相似乃尔的珍稀的品质,诸如奉献与牺牲,还有冰冷的外壳里面那一腔烈火般疯狂的热情。同样地,抬棺者一定也有着胡风们的忠诚。
    一方高原、边塞、以阳光缺少为域名、当年李白被流放而未达的,历史上曾经有个叫夜郎国的僻壤,一位只会编稿的老爷子驾鹤西去,悲恸者虽不比追随演艺明星的亿万粉丝更多,但一个足以顶一万个。如此换算下来,这在全民娱乐时代已是传奇。
    这人一生不知何为娱乐,也未曾有过娱乐,抑或说他的娱乐是不舍昼夜地用含糊不清的男低音催促着被他看上的作家给他写稿子,写好稿子。催来了好稿子反复品咂,逢人就夸,凌晨便凌晨,半夜便半夜,随后迫不及待地编发进他执掌的新刊。
    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等可乐的事。在没有网络之前,在有了文学之后,书籍和期刊不知何时已成为写作者们的驿站,这群人暗怀托孤的悲壮,将灵魂寄存于此,让肉身继续旅行。而他为自己私定的终身,正是断桥边永远寂寞的驿站长。
    他有着别人所无的招魂术,点将台前所向披靡,被他盯上并登记在册者,几乎不会成为漏网之鱼。他真有一双锐眼,撷的也真是一朵朵好花,这些花儿甫一绽放,转眼便被选载,被收录,被上榜,被佳评,被奖赏,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于全世界。
    人问文坛何为名编,明白人想一想会如此回答,所谓名编者,往往不会在有名的期刊和出版社里倚重门面坐享其成,而会仗着一己之力,使原本无名的社刊变得赫赫有名,让人闻香下马并给他而不给别人留下一件件优秀的作品。
    时下文坛,这样的角色舍何锐其谁?
    人又思量着,假使这位撷花使者年少时没有从四川天府去往贵州偏隅,却来到得天独厚的皇城根下,在这悠长的半个世纪里,他已浸淫出一座怎样的花园。在重要的日子里纪念作家和诗人,常常会忘了背后一些使其成为作家和诗人的人。说是作嫁的裁缝,其实也像拉船的纤夫,他们时而在前拖拽着,时而在后推搡着,文学的船队就这样在逆水的河滩上艰难行进,把他们累得狼狈不堪。没有这号人物的献身,多少只小船会搁浅在它们本没打算留在的滩头。
    我想起有一年的秋天,这人从北京的王府井书店抱了一摞西书出来,和我进一家店里吃有脸的鲽鱼,还喝他从贵州带来的茅台酒。因他比我年长十岁,我就喝了酒说,我从鲁迅那里知道,诗人死了上帝要请去吃糖果,你若是到了那一天,我将为你编一套书。
    此前我为他出版过一套“黄果树”丛书,名出支持《山花》的集团;一套“走遍中国”丛书,源于《山花》开创的栏目。他笑着看我,相信了我不是玩笑。他的笑没有声音,只把双唇向两边拉开,让人看出一种宽阔的幸福。
    现在,我和我的朋友们正在履行着这件重大的事,我们以这种方式纪念一具倒下的先驱,同时也鼓舞一批身后的来者。唯愿我们在梦中还能听到那个低沉而短促的声音,它以夜半三更的电话铃声唤醒我们,天亮了再写个好稿子。
    兴许他们一生没有太多的著作,他们的著作著在我们的著作中,他们为文学所做的奉献,不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愿做和能做到的。
    有良心的写作者大抵会同意我的说法,而文学首先得有良心。

后记

  

    与何锐先生的结识,大概是文学期刊不景气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先生逆流而上,在西南边陲把一本《山花》做得风生水起。我蛰居于北方《小说林》编辑部陋室里,昏昏然终于有了一份虚妄的期待,期盼新一期《山花》邮来,看《山花》一时成为未泯文学理想办刊人的一份念想。若说是颓唐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动力,或许有些矫情成分,真实情景应该是每每可以调正一些坐姿,埋头浏览并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从开本到装帧再到插图。栏目设计最为醒目,可以觉得出来诗意且锋芒,含有先生姓名中锐字的含义。埋头阅读文章更可以读出来血性气概。这样的篇章值得带回家中细读后,凝神远眺一下阑珊灯火深处,至于是不是眺望到了什么奥秘,并没有具体概念,倒是有些不甘与侠气,往往从字里行间探出头来,做一个鬼脸,吐一口仙气,摆一下手势,须臾间叫我想到先生与我同姓,不禁一怔,至于愣怔到了什么,也无从谈起,只是于浑然不觉中想到一位与我同姓的先生在西南高原之上,忽然提枪拍马,独擎起奋战风车之勇,辟出来一片卓然的天地。不自觉地又想到旧版《堂吉诃德》,瘦马破枪,屡屡奔赴沙场,将风车当成巨人,客店当作城堡,于幽默中演绎的却是不朽的精神与气节,该是怎样一副怪诞景象?竟然起身翻找到《堂吉诃德》老旧版本,书中嵌人着夺目的木刻作品,如梦似幻,依然不朽,多雷插图尤其提神,夸张容貌乃至怪诞变形,成就了大丑至极的喜剧效果,赋予世间少有的喜悦。捧腹之后,不禁热泪慢慢溢出,满纸沧桑与凄凉。心头顿时一凉。惴惴中合上纸页。世间真有这般夸张的唐突吗?终于把自己化作苍凉的喜悦,给予世人的却是实在的提醒与鞭策,冥冥中有了更多期待,期待验证理想主义者独特存在方式。
    然后就是小说在《山花》上发表,是先生手下得力干将正万兄弟转述先生意见,就稿件中内容,诸如用语、人物,寥寥几句,再无赘述,可谓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这增添了我对先生几分正襟危坐的遐想,符合不苟言笑、相貌堂堂大先生形象。终于有这么一天,大约初冬早晨,天还未亮,电话响起:我是何锐。然后,就是听不清楚的方言。急忙询问什么意思,到底没有听明白,电话已挂掉。再按来电号码拨回,已是空对一片忙音。甚憾!
    真正和先生见面是在天津。《小说月报》百花奖颁奖现场,与先生同获责任编辑奖。于喧闹红毯上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一何锐何锐——都悄然传递着敬佩的语气,略带神秘与诧异,间或夹杂着一些悄笑。听着这样的笑声,寻着那样的目光,终于看到先生独立红毯外面,径直昂着头,面朝另一侧,看或不看,与己无关伫立着:长长西服,紧绷的裤子,支棱的衣领,并不合脚的皮鞋,不修边幅中透着不同凡响的瘦,瘦得有些嶙峋,有些筋骨毕现的模糊,看不到昂起的目光,两腮有些凹陷,颧骨与额头有些突兀,应该是符合天赋异禀之相,于俊男靓女中有些煞风景的幽默形象,像是一匹闯入殿堂的公牛。我忙上前谦虚地称呼先生您好,并未得到回应,伸出手掌更未得到接应,一副在或不在的状态,一瞬间看到多雷插图现实版再现。我想这就是现实版堂吉诃德吧!理想主义之光芒绽放,往往不是那么地正襟危坐,而是毕现筋骨透着夸张力道,张扬着个性,燃烧着热情,浸染着赤诚。 现在,已不用翻阅老版《堂吉诃德》,知道先生随它而去,提枪拍马,真正去迎接破败风车了……此刻是2019年8月16日23时24分,那面西南边陲猎猎而起的文学旗帜——开放、兼容、前卫——到底为唤醒民族内在精神觉醒之奥义,几度伫立几度倒下,周而复始,前仆后继——我的纸烟几次熄灭几次燃起,只因潸然而下的泪水——懦弱与颓唐,沉沦与不争,蹉跎与迷茫,辜负了我们同姓先生,辜负了先生苍凉的不屈,倒是看到更多为文学繁荣而奋起的少年郎——愿以梦为马的他们,庄严勇敢激越,前仆后继,践行着先生精神实质——这便是希望所在,先生可否瞑目?小弟洒下一腔浊泪以致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