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企业经济

再造卓越(精)

  • 定价: ¥54
  • ISBN:978750868739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194页
  • 作者:(美)吉姆·柯林斯...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2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本书是畅销书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力作,柯林斯在书中又挖掘了新的视角,并没有仅仅谈论昔日业界巨鳄江河日下的案例,而是着眼于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收获,从而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
    这本书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翔实的案例分析和敏锐的分析。其作用是让企业的管理者看了之后可以进行对号入座,从中反省自己的企业。同时,书中的结论大多是作者经由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而总结出的,有很强的统计学价值。

内容提要

  

    为什么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房利美这些业内翘楚纷纷陨落?为什么那么多卓越的公司难以基业长青?企业帝国是如何陨落的?我们又该如何尽早预测并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一个企业在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前颓势会延续多久?一个陷入衰退的企业又该如何自救?
    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直面这些难题,认真分析了11家在历史上走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并对这些企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历时4年多的研究项目向我们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
    但即使企业已经陷入了衰退,它们仍然可以扭转乾坤。如果对于上述五个阶段能做到了然于胸,那么领导者就能极大地降低企业坠入谷底的概率。强者恒强并非世间法则,但衰落是可以避免的,衰落是可以察觉的,衰落是可以逆转的。

媒体推荐

    企业从优秀到卓越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巅峰跌至谷底却可能只是一瞬,吉姆·柯林斯的新作,触及了企业家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柳传志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为满足全球客户需求,扩大营运规模是必须的,但过度扩充并不太好,正如柯林斯所言,企业的衰落过程有五个阶段,丰田现正处于第四阶段。
    ——丰田章男  丰田汽车公司总裁
    柯林斯以学者的严谨,用独到的对照分析的方式,努力探寻失败企业由巅峰到谷底的路线图,帮助后来者避免重蹈覆辙。他清晰地概括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同时反复强调,一家公司即便在陷入衰落第四阶段的泥沼后,依然能够扭转乾坤,强势复兴,只要你“永不言弃”。
    ——熊晓鸽  IDG创始合伙人
    银行为什么会倒下?主要驱动因素还是狂妄自大。吉姆-柯林斯这本恰逢其时的新作将骄傲和狂妄自大作为企业衰落的第一个特征,这适用于银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
    ——《金融时报》
    《从优秀到卓越》之后,吉姆·柯林斯探讨了如何洞察一家成功企业可能走向衰落的细微特征,以及如何及时扭转颓势。
    ——《商业周刊》

作者简介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商业畅销书作家。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者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他曾在默克、星巴克、时代明镜出版集团、麦肯锡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首席执行官。他所著的《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选择卓越》是公认的经典商业著作,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数年,畅销不衰。他的著作被《财富》《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目录

序  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
前言
导言  危机悄然降临
  身临险渊却全然不知
  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
  研究历程
  研究成果:衰落五个阶段的框架
第一章  企业衰落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因傲慢导致决策失误
  “自我夸耀”代替了“自我反思”
第二章  企业衰落第二阶段盲目扩张
  战线过长
  执迷于增长,偏离核心使命
  违背“帕卡德定律”
  伯乐难存
第三章  企业衰落第三阶段漠视危机
  困难的赌注
  “吃水线”风险
  领导团队的精神状态
第四章  企业衰落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
  四处寻找灵丹妙药
  衰退产生恐惧情绪
第五章  企业衰落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
  缴械投降
  积重难返
  鸵鸟心态
第六章  坚定的希望
附录1  衰落公司的选择标准
附录2  成败对照分析选择
附录3  房利美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
附录4(A)  公司衰落的证据
附录4(B)  寻找救命稻草的证据
附录5  确保关键岗位上有合适的人选
附录6(A)  企业东山再起的案例:IBM
附录6(B)  企业东山再起的案例:纽柯公司
附录6(C)  企业东山再起的案例:诺德斯特龙公司
附录7  从优秀到卓越的理念汇总
致谢

前言

  

    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
    今天读吉姆·柯林斯的《再造卓越》,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吉姆·柯林斯最著名的畅销书,当然要数《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这本写于1994年的超级畅销书,影响了一两代的创业者、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在微软公司担任管理工作时,这本书是公司的必读书。
    但是,写一本叫作《基业长青》的书,柯林斯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为什么?
    在《基业长青》这本书中,柯林斯选取了18家在当时(1994年)非常成功的企业,这些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已持续了多年的辉煌,柯林斯在书中用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工具推导它们成功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令人醍醐灌顶的观点,比如“做造钟人,而不是报时者”,比如“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再比如“择强汰弱的进化”等等。这些观点,到今天都让我受益匪浅。
    但是,曾在麦肯锡工作过的柯林斯一定知道,给成功归因时很容易犯“幸存者偏见”(survivorship bias)的错误。
    “二战”期间,盟军派飞机去轰炸德军基地,结果大部分飞机被击落了,只有少数几架飞了回来,它们的机翼上全是弹孔。于是司令决定用钢甲加强机翼。
    这时,一位担任盟军顾问的统计学家说道:“司令,你看到这些飞回来的飞机的机翼满是弹孔,但也许正是因为被击中的部位是坚固的机翼,它们才得以幸存;那些被击落飞机的中弹部位也许是机头和机尾。”
    司令大惊,派英国军队去战地检查飞机残骸。果然,被击落的飞机都是机头机尾中弹。
    飞回来的飞机可能并不知道幸存的原因,只有被击落的飞机才知道。但是,被击落的飞机已经永远无法开口了。那些幸存者身上看不见的弹痕往往最致命。
    这,就是幸存者偏见。这种规律对企业同样有效。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幸存者。幸存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也许只有死去的才知道。
    果然,十几年之后,在被柯林斯选为研究对象的18家曾经非常成功的企业中,有12家的表现开始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几家甚至开始挣扎手生死之间。
    大部分被《基业长青》选为研究对象的企业并没有“基业长青”。
    这时,柯林斯做出了一个更加勇敢的决定,那就是写下这本《再造卓越》。
    《再造卓越》写于2008年。2008年,《基业长青》这本书中的“幸存者偏见”效果已经逐渐显现,企业界对柯林斯也从狂热崇拜转向充满质疑。这时,柯林斯很错愕,但并没有辩解。他直面挑战,用非常理性的姿态重新分析这些曾经辉煌的企业,试图弄清它们到底是怎么失败的。
    在这里,我要为柯林斯鼓掌:他像战地记者一样,跑到了危险的德军阵地检查那些飞机的残骸。
    我始终认为《基业长青》这本书的价值依然巨大,但是《再造卓越》给了我更大的启发。我建议你用一个周末读完这两本书,以柯林斯的视角于周六前往盟军基地看看飞回来的飞机,周日再到德军阵地看看被击落的飞机,向成功学习经验,向失败学习教训。
    读完《再造卓越》后,我有几点感受想与你分享,它们也许能成为你读这本书的线索。
    第一,增长是补药,也是毒药。
    在柯林斯提出的“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中,第二阶段“盲目扩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企业衰落时,我们批评它“盲目扩张”。在企业发展好时,我们叫它“增长黑客”。
    股东对企业的要求不是利益,而是不断增长的利益。这个企业内生的动力是补药,也是毒药。在业务无法满足“增长”这个需要时,企业就会忽视这一业务,并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第二,转型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从2013年开始,我就为很多大型企业担任战略顾问。它们中很多都犯了第三阶段“漠视危机”的错误。
    因为曾经的成功,太多的企业家在面对外部环境巨变时,认为只要同心协力,就必然渡过难关。这种“盲目自信”的同义词,就是“漠视危机”。
    我常常告诫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在转型之前,你必须认识到,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转型成功只是偶然。如果曾经成功的企业,在时代变化时,大概率能转型成功,那今天最成功的企业应该是“管仲控股”“商鞅集团”,哪有你什么事?
    只有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才有机会抓住百分之一的机会。
    第三,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柯林斯企业衰落模型中描述的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与实际情况也非常相符。
    我接触和帮助的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和秦始皇一样相信,这个世界上-定有一种神草仙丹、一种完美的管理方法论、一位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只要找到了,企业就能长生不老、永续生存。
    每当时代变革时,我们只有回归商业的本质、重新审视客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才能重生。
    从1994年到2008年,这个世界的变化很大;从2008年到2018年,这个世界的变化更大。今天重读《再造卓越》(以及《基业长青》),依然有非凡的意义。
    最后,我想借这本书,送给所有在中国巨大变革中转型的企业一句话。
    再成功的企业在商业世界里,也只是一叶孤舟,升到浪尖有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浪的原因;不要总想“胜天半子”,而要研究如何不衰落。
    祝你们,再造卓越。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