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科斯评传(其人及其经济学)

  • 定价: ¥42
  • ISBN:978754438887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南
  • 页数:197页
  • 作者:吴惠林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罗纳德·科斯,以“科斯定理”闻名于世,其于1937年发表的“厂商的本质”,首度提出“交易成本”观念,却在四十年后才逐渐发挥出影响力。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的问题”,更开创出“法律经济学”这一新学科。他的真知灼见,领先世人半个世纪,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书用流畅优美的文辞,如实呈现科斯的生平与经济思想──如同科斯本人的经济学文章,似浅实深,历久弥新。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吴惠林教授以流畅优美的文辞展现了20世纪有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生平与经济思想。在行文中,作者以夹述夹议的方式,综合张五常与科斯的交往以及思想碰撞,将科斯在1937年提出的“交易成本”观念在40年后才逐渐发挥影响力,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的问题”开创出“法律经济学”新学科,在1991年因几十年前的文章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计划在中国度过晚年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呈现于纸上。对于这样一位大器晚成、对中国前途十分关切的经济学家而言,其有名的科斯定理和逃离“黑板经济学”的真实世界经济学原理对当下中国的教育乃至进一步的经济改革都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媒体推荐

    科斯是经济学家中的异类。一方面,科斯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他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法律经济学,从企业理论到合约理论,科斯的思想弥久愈新。另一方面,科斯更是经济学家中的谔调之土,长期挥击主流经济学脱离现实中的经济生活,片面追求理论化,而沧为“黑板经济学”。科斯痛惜经济学在20世纪逐渐偏离了断密-马歇尔古典传统,在本体论上放弃了财富和人性,转而研究选择,在方法论上逐步走向公理化、数学化和计量化。科斯坚信没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再源亮的理论也不过是海市厨楼。他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为我们保留了一种真实生活中的经济学。
    ——王宁(美国罗纳德·科斯研究所)
    科斯的理论是让我们不断反省自身的经验。
    ——邓正来(复旦大学)
    看到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科斯是我认识的对此最为高兴的西方人。他对中国人有偏爱,认为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天要回到他们应该站着的位置上。
    ——张五常(香港大学)
    如果科斯救授有机会与邓小平先生见面,他们俩可能会互相欣赏。
    ——周其仁(北京大学)
    科斯是亚当·斯密真正的传人。
    ——罗卫东(浙江大学)

作者简介

    吴惠林 台湾地区大学经济系博士,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员。任台湾地区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前瞻》杂志主编。在世新大学、辅仁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其代表性著作有《经济学的天空》《人生经济学》《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飞越黑板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表象与》《从凡人到大师》等20多本专著,另有学术文章专论100多篇,还有时事评论散见各大报刊杂志。

目录

第一章科斯成为经济学者的演化之路
  平凡家庭出身的身障者
  阴错阳差选读商学
  就读伦敦经济学院
  初次赴美游学一年
  初试啼声,锋芒毕露——英国教学生涯
  移民美国的岁月
  199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退而不休关怀中国经济改革
第二章  张五常眼中的科斯
  初识科斯
  崭露头角一炮而红
  初试啼声的《联邦通信委员会》
  《社会成本的问题》的诞生
  张五常最能领悟科斯的思想
  科斯只对“真实世界”经济学有兴趣
  在芝加哥大学的论文发表会
  躬逢芝加哥大学最鼎盛时期
  张五常给儿子取科斯的名字——罗纳德
  科斯终究没能亲临中国
第三章  科斯的经济思想与学术贡献
  量少质优、高瞻远瞩的著作
  科斯的经济理论
  厂商
  市场
  社会成本的问题
  边际成本定价
  庇古派传统与当代经济分析
  需采用新研究方法探讨经济政策
  科斯的“自由的思想市场”理论
第四章  科斯思想观念的应用
  从“交易成本”看中国变革
  从科斯定理看经济制度
  科斯的灯塔
  最佳自然资源使用量的决定——科斯定理的应用
  争“权”夺利何时了
  “使用者付费”一定对吗
  花香不是香,怎么说
第五章  结语一念科斯,思“黑板经济学
  著名论文不超过一打
  厂商为何存柱
  “科斯定理”真义何在
  庇古式税收不可能得到
  《社会成本的问题》之诞生
  清楚界定产权就是关键
  关怀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人民

前言

  

    看时局念科斯
    美国芝加哥大学于2013年9月2日宣布,1991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1910—2013)于当日辞世,享年103岁。在人人争权夺利的现时,科斯的离世难免令人特别感慨。
    科斯在81岁高龄才获得诺贝尔奖,而之所以获奖,主要是因为他于1937年发表他21岁大学还未毕业时就写的《厂商的本质》,以及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的问题》这两篇文章的贡献。第一篇文章解释了厂商的出现,目的是节省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第二篇文章则解释了财产权的起源,为的也是降低交易成本。
    充满交易成本的人间
    人间毕竟不是天堂,时时处处都充满成本。市场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它能节省成本。市场机制固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法,但要想有效率地运作,市场上必须有确定、独有且可自由转移的财产权,否则为了磋商资源配置所花的成本,就会大到不堪负荷。顺此推理,法律经济学应运而生。法律经济学在理论探讨之外,也用于实际问题,譬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若创设新财产权,经由技术和法制的进步,让难以配置的财产权私有化就可化解这样的难题。
    不过,法律的制定及执行,往往由政府主导,这也就形成了当前各国社会里的两大困境。一为司法如果不能独立,就很容易成为当政者的“工具”,“合法掠夺”事件就会层出不穷;二为法律的扩大反而会使交易成本增加,因为法条规范、限制人的行为是“权力”的表征,于是“多多益善”是执法者及司法者所希望的,甚至以法为职业的人士也有此种期待。因此,原本是提供某些让个人皆可遵循的“准则”,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并减少交易成本,到头来却使个人处处不便,动辄得咎。
    科斯呼吁大家跳出“黑板经济学”,进入实际生活。书本上、黑板上所画的图形、所写的模式,都只是非常简化的形式,是训练人的推理能力、培养人的逻辑概念的工具,不能直接用在实际生活中。科斯在1988年的《阐释社会成本的问题》一文的结语中以政府最常用的税收制度为例,引用另一位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J.Baumol)的话:“总体来说,我们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对一五一十地实施庇古式税收制度抱持太大的信心。实施这个制度所需要的税收,或所需给予补贴的额度,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计算,也不知道如何在尝试错误中去算出大概的数字。”
    飞越“黑板经济学”
    科斯认为,鲍莫尔所说的“庇古派传统的结论本身,实际上是没有瑕疵的”指的应是逻辑上没有瑕疵,而且假定能将该制度付诸实施的话,资源的配置确实可以达到最佳。科斯说他从来就没否认过这种推论的正确性,但他说:“我的看法不过是,这些税制方案只是些梦想罢了。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人说,说不出口的蠢话可以用唱的。而在当代经济学中,说不出口的蠢话,则可以用数学来表达。”
    科斯明确表示,这些税制方案是不应该施行的,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可是,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海内外,当权者却都将用这些数学式子推导出来的东西作为政策且将其实行。
    以“头脑的体操”作为“复杂人生”的应用,当然是够荒谬的。
    我们要问的是:为何这种荒诞剧却无时无刻不在世界各地上演呢?“急切想获得‘科学’的精确数据”可能就是“标准答案”,因为一股人都容忍不了“见仁见智”!遗憾的是,真实的“人的世界”真的就是见仁见智!毕竟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有灵魂、有思想的生灵。
    既然人是具有“主观价值”的活生生的个体,就有别于硬邦邦的机器,也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怎么可能会有“机械化、模式化”的“标准行为”呢?书本上、黑板上演算的模式充其量可以说是“原理、原则”,落实到活生生的“行为个人”身上,当然人与人会有区别,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点,也会有不同的抉择呀!
    对照当前政策和各种方案的制定,难免让人更怀念科斯!于是,我兴起写科斯、介绍科斯原创性理论的念头。虽然科斯明确表示,大家都没能明白他的理念,但还好的是,他也公开表示,只有闻名全球的产权名家张五常教授“真正了解”,而张教授也时常成为科斯的代言人,甚至充当其替身。所以,除了由科斯本人的说法外,由张五常的言词和文章来了解科斯也是很合适的。本书内容主要就是来自以上两种。本书第一章是以一篇科斯的自述演说词为基础改写的;接着第二章是根据张五常的数篇描述他与科斯交往的文章改写而成的;第三章则综合一些文献撰写了科斯的思想观念和学术贡献;第四章则选取张五常和笔者发表的数篇应用或介绍科斯思想、理念的文章作为“科斯思想观念的应用”;第五章则再扼要描述科斯的一生,并以感想作为结语。
    与《哈耶克评传》《弗里德曼评传》《斯密评传》三本书一样,本书也以通俗方式呈现,没有注解和参考文献,希望大众一目了然,轻松愉快地认识科斯并感受其爱世人的理念与胸怀。而对于一些被本书引述的文献作者,只能从心底默默表示感谢!
    本书之成,除要感谢张五常及被引述的先进学者外,对于好友李秀卿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及编辑的辛苦编校、封面设计等也要表达感谢之意。当然,更衷心期盼读者大力指正。
    2016年11月20日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