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江湖夜雨读金庸(金庸逝世一周年纪念版)

  • 定价: ¥49.8
  • ISBN:97872050974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辽宁人民
  • 页数:306页
  • 作者:马大勇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金庸逝世一周年纪念版。金庸逝世后第一本讲金庸及其小说的作品。
    35年读金庸,18年讲金庸,上百场讲座,超过20万金庸迷追捧的金庸讲座首次结集出版。
    骨灰级金庸迷,他的金庸讲座久负盛名,在校内外曾多次创下数百人站立听讲数小时之盛况。
    高校盛传“马老师的金庸讲座一座难求”,足以证明内容之精彩。

内容提要

  

    金庸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金庸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庸小说与佛教有何渊源?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中处于什么地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如何排名?三个版本的金庸小说有何差异?
    让一位读了35年金庸,创金庸讲座“爆棚”纪录的文学教授,告诉你答案!

作者简介

    马大勇,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晚清民国词史稿》《二十世纪诗词史论》《诗词课》《江湖夜雨读金庸》等专著十余部。作品曾获首届屈原诗学奖优秀青年诗学论著奖、夏承焘词学奖等,《诗词课》入选“《南方周末》2020年度十大好书”。

目录

绪论  走近金庸
  一见杨过误终身
  一千个哈姆雷特
  生产队长黄药师
  左右不分
  狗和热狗
第一编  忧患实多:金庸小说的历史情怀
  第一讲  金庸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文学史的权力
    史识与史心
    近视怪金庸
    你可能没有看懂的金庸文学伟业
    结案陈词
  第二讲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笑傲江湖》发生在哪个朝代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嗟乎兴圣主
    菩萨强盗是一伙
  第三讲  抢钱抢女人
    反武侠小说
    至微至贱
    几乎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
    抢钱抢女人
    学习外语很重要
第二编  侠之大者:金庸小说的文化品质
  第一讲  金庸诺贝尔奖之问
    一大堆侠
    侠和骑士不一样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神龙见首不见尾
    拍打龙十八次的手掌
    智商·畜牧业·同性恋
  第二讲侠的起源
    肌肉男与二流子
    侠出于墨
    青城死士
    大儒为侠
  第三讲  侠的意涵迁变
    国家的害虫
    “武侠小说”的诞生
    侠的三原色
    《游侠列传》的心理学分析
    司马迁不死
    值不值得沉沦
  第四讲  儒侠互补
    天地有正气
    大战聚贤庄
    众人与国士
    朱元璋杀孟子
    假如李逵住对门
    以儒为体,以侠为用
第三编  无人不冤:金庸小说的哲学意蕴
  第一讲  极简佛教史
    释迦族的珍珠
    十二金人
    南朝四百八十寺
    禅、净经济学
  第二讲  苦海无边
    走到燕莎淌眼泪
    过去、现在、未来
    目连救母
    鲁智深坐化
  第三讲  金庸小说与佛教思想(上)
    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百喻经》辩论赛
    贼说话
    女性数学爱好者
    割肉饲鹰
    超度活人
    天下英雄莫能当
  第四讲  金庸小说与佛教思想(下)
    高僧还是市侩?
    因过竹院逢僧话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跟皇帝拜把子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全宇宙最幸福的人
    晴天霹雳十次方
    上天如此安排
第四编  走进文学史的金庸
  第一讲  武侠小说的鼻祖:唐传奇
    横练与毒蛇
    以侠行骗
    风尘三侠
    唐代武侠第一人裴铏
  第二讲  《水浒传》与金圣叹:不得不说的故事
    三十九个“动”
    “早被认定是坏货”
    盐菜与黄豆同吃
    群小毕集与乱自上作
    天下第一会读书人
  第三讲  说英雄谁是英雄
    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武侠小说
    玉环步,鸳鸯脚
    路见不平一声吼
    真实、残酷、立体的江湖
  第四讲  民国武侠小说风潮
    无侠不成书
    奇情与悲情
    还君明珠双泪垂
    武侠小说界的李白
    第五讲新派武侠三驾马车
    一点儿也不精彩
    江湖中人说江湖中事
第五编  金庸研究举隅
  第一讲  金庸小说排行榜——兼谈金庸小说的破绽
    “带头大哥”之谜
    中年妇女黄蓉
    张无忌的医学水平
    苍凉与缠绵
  第二讲  金庸的诗词
    五首“本意”词
    护主平安上炕
  第三讲小说家与上帝:创作心态的漂移变更
    《神雕》《倚天》之间的大书
    段誉本是男—号
    阿紫的眼睛
    小说家与上帝
  第四讲  金庸小说的版本
    《书剑恩仇录》的开头
    村姑王玉燕
    黄药师爱上梅超风?
    段誉不爱王语嫣?
附录
  乾隆的诗究竟怎么样
  陈家洛母亲大他一百二十岁?
  金庸小说考据一束
后记

前言

  

    呜呼金翁,竞辞人间,我失江湖。记东海桃萼,三春眉妩;北溟冰火,九剑独孤。清眸若星,浮生驰电,降龙掌能降得无?冥冥月,看寒窗雪夜,天外飞狐。
    世界漫漫迷途,谢先生、奇文枕边书。将浑沦万象,果因加减;慈悲千手,缘分乘除。梦里河山,刀头人欲,抟作魔幻小拼图。公归矣,剩苍莽烟水,一望模糊。
    一部《江湖夜雨读金庸》,就从这首《沁园春·别金庸先生》开始吧。
    这首词是去年金庸先生去世后我写下的一首悼念之作。金庸先生以九十四岁高龄辞世,这并不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寿臻大耄,这在我们北方被称为“老喜丧”,丧事要当喜事办,是要放鞭炮的。但作为—个读了三十多年金庸小说的“骨灰粉”,作为半个“吃金庸饭”的人,我不可能没有一点感伤与敬意。“世界漫漫迷途,谢先生、奇文枕边书”,我以为这两句还是能表达出自己心情的。
    一见杨过误终身
    我读金庸,始于1984年,彼时刚上初中二年级。偶然从同学手里看到《神雕侠侣》,真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从此陷溺其中,一发不可收拾。三十多年来几乎从没停止过读金庸,正如毛尖《就此别过》里所说:“我们在课桌下看被窝里看披星戴月看呕心沥血看,我们不是用眼睛看,我们用身体填入萧峰阿朱令狐冲任盈盈郭靖黄蓉……我们曾经把自己的脸庞给他们,我们曾经把恋人的眼神给他们。”
    多年以来,我讲了至少上百场金庸小说,很多听众问我:“老师,要看多少遍金庸才能像你这样讲金庸,甚至有的原文都能背诵呢?”我有点尴尬也有点得意地告诉他们:“不知道!我只能提供一个基本测算数据:金庸小说里我最不喜欢读的是《连城诀》。最不喜欢读不是因为它写得不好,而是因为这本书太苦。狄云从一出场就遭屈含冤,苦受折磨到最后,读之令人惨然不欢。这本我最不爱读的《连城诀》,我大概读过不下三十遍。至于我爱读的那些,比如《鹿鼎记》啦,《天龙八部》啦,《笑傲江湖》啦,《射雕英雄传》啦,我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总不能读一遍就画一横,查多少个‘正’字吧?”
    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本书,正是我几十年阅读金庸、十几年讲授金庸的一点心得与感悟。
    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上面的玩笑话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油腻中年”,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影视产品可供享受,所以大多是捧着小说一个字一个字“抠”下来的,而“八。后”到“oo后”则看影视剧者日以多、读原著者日以稀了。这是就大趋势而言,其实年青一代金庸迷中高手如林,六神磊磊就是一例。
    问题是,通过影视剧能否走近金庸呢?
    我不仅不排斥影视剧,而且称得上相当疯狂的影剧迷。作为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融合手段,影视剧当然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形象,直接诉诸感官。比如说《终结者》《独立日》《阿凡达》《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为我们呈现的神奇世界,那绝不是书籍所能达到的。作为1994年奥斯卡奖最失意选手、后来却长期霸占最佳影片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它与史蒂芬.金的原著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人生教科书”,弗里曼那一句悠长的画外音——“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响起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论怎样灰暗的现实都照进了希望的曙光。这样巨大的价值岂可等闲视之!
    回到武侠范围,比如说六脉神剑,这是一种无形剑气,看不见摸不着,比激光武器还要神奇,影视剧就可以做出光环、气浪等效果,看起来非常过瘾;再比如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一类轻功,影视剧可以把它拍得很飘逸唯美,像《卧虎藏龙》那样,让人心旷神怡。所以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影视剧,其价值是大于等于一部好书的。
    ……
    我们看,天山童姥是“逍遥派”。“逍遥”,来自庄子的名篇《逍遥游》。她师弟无崖子、师妹李秋水的名字也取自《庄子》,这说明“逍遥派”属于道家武功,而“阳歌钧天”正是来自道家的一个概念。
    我们不在这里做烦琐考证了。简单说,“阳歌”是道家传说中天界一种美轮美奂的大型综合歌舞表演,杜甫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就是“阳歌”。什么叫“钧天”呢?古人认为地有五方:东、西、南、北、中;天也有五方: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间的、最高的天叫钧天。这种意象与小说中对“天山六阳掌”的描述是吻合的。因为这套武功威力奇大,且姿势非常美妙,犹如舞蹈一般。可是,我们这些可爱的编导既不懂这些来龙去脉,也懒得去请教一下或查一查,直接大笔一挥“阳歌钩天”!
    这个例子我讲了好多年,一直以为跟《射雕英雄传》一样,是编导眼花,把“钧”看成“钩”了。后来讲着讲着我明白了,这次不是看错,是编导特地改的。编导们肯定用心琢磨了:这“阳歌钧天”也不像个武功招式的名字呀!肯定是金庸写错了!
    我有点开玩笑了,但不管是看花了眼还是特地改动,都说明编创团队的素质很成问题。这样的水平,让他们来拍金庸小说,我们能放心吗?通过影视剧能走近金庸、了解金庸、读懂金庸吗?套用柏杨先生的一句名言:“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和金庸小说之间是什么关系?是狗和热狗的关系。”结论很清楚:只有回到原典,捧起小说一个字一个字.“抠”,那才是走近金庸、了解金庸、读懂金庸的唯一正道。
    在下面的正文中,我将从五个角度跟大家一起走近金庸,那就是“忧患实多:金庸小说的历史情怀”“侠之大者:金庸小说的文化品质”“无人不冤:金庸小说的哲学意蕴”“走进文学史的金庸”“金庸研究举隅”。闲话少叙,且听我一一道来。

后记

  

    陈平原先生说:千古文人侠客梦。如果我也可以忝列“文人”,这个“侠客梦”我还是做得比较沉迷的。作为一个既不“现代”也不“小说”的诗词研究者,我读金庸,已经三十多年;讲金庸,十多年来超百场;二十多年前,为稻粱谋,还写过一百万字的武侠小说,尽管不敢回头去看,偶尔有人提起,头颈辄赤。这段“创作经历”的唯一收获是:明白了武侠小说不可小看,更不易为,所以决心不写了,只讲。
    由于这些因缘,为这个梦做个小小的总结,也是时候了。
    本书在我多份讲座记录稿的基础上增删而成,好处是比较系统,为自己散碎的感悟加上了一点儿逻辑和架构,但损失更多,难题更大。
    最大的损失是,不能还原讲座现场的气氛。校内校外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马大勇老师的讲座一座难求,经常有人站着听。”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都尽量做如下解释:“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仅限于讲金庸;如果讲《三国》,那就不会有人站着了;如果讲诗词,上座率达到三分之二就不错。”
    事实上,有两次讲金庸的确令我感动。一次是2013年在吉林大学经信教学楼讲《金庸小说与佛教文化》,有几十位同学一直站在讲台上我的身边听讲,两小时五十分的讲座,没有人离开,我能看见他们眼睛里的光亮和心底的波澜;还有一次是去年,金庸先生去世后,在吉林大学东荣报告厅讲《天下谁人不识金》。五百人的场地,进了八百人,还被“劝退”了八百人。据同学们说,讲座结束后,校园里到处都是谈论金庸的声音。我没有办法在文字中还原那些闪光的眼神和热烈的声音。
    我说这些,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想说:金庸小说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不仅成全了这些令我感动的讲座,也催促我站在学术理性的层面重新思考他的价值。
    最大的难题是,有些我自以为精彩的解读,或者说压箱底儿的“包袱儿”,在讲座中可以反复用,但在书稿中只能出现一次,那就需要把所有讲座记录稿“打散”,把这个“包袱儿”用在最“刀刃儿”的地方。比如说对《天龙八部》“命运之书”主题的梳理和描述,几乎成了我的“保留曲目”。每次讲到段誉被命运魔术师开的那些玩笑,我自己也哭笑不得;每次讲到那只命运之狼窥伺在某个路口向萧峰露出雪亮的獠牙,我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感伤,但在书稿中平摊之后,这样的“亮点”注定或多或少要被淹没。
    另外,我在讲座中都是凭记忆来复述/演绎故事、引用原文的,听众在现场会有点“惊艳”,觉得我真的是下过一点功夫,但在书稿中,反而会让人觉得平平无奇,甚至不够准确。这部分内容,我在整理过程中尽量引用原文,庶几可免记忆之误或信口开河,同时也请读者诸君体谅本书中有时显得冗长的引述。
    文末附录小文,皆十多年前平居无事时所作,无处发表,赘此以志鸿爪。
    要特别致谢吉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中树先生。中树先生任校长时聘任金庸先生为吉林大学客座教授,我唯一一次见到金庸先生正是在聘任仪式上。此后每次见到中树先生,他都会提起这段往事,勉励我要把关于金庸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希望这本草率凑成的小书对得起中树先生的提点与期望。 还要特别致谢艾明秋女士热诚的约稿与认真高效的编辑工作,感谢我的学生赵郁飞、王敏的大量后台支持。 三年前某日,忽忆及年轻时著武侠说部之事,曾感涂两首《鹧鸪天》,抄在这里,聊充结语: 谁记当时道路穷,欲从纸端问英雄。三更月色灯惨绿,百样风流面桃红。蛇吞象,虎斗龙,天时人事苦峥嵘。廿年一梦江湖远,剑气犹寒到梦中。 飞镝射月总无能,滥竽谈剑聊以鸣。吹笛杏花疏影下,曲到恩仇酒先倾。花摘叶,水登萍(武侠说部有“飞花摘叶”“渡水登萍”之说),萍花散聚最关情。尔时未识人间险,漫说江湖路不平。 小书小词,一并献给我的导师严迪昌先生。他是资深的武侠迷,这本书,他或许爱看。 己亥六月初四日 于佳谷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