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大槐树下/金凤凰名家原创儿童小说书系

  • 定价: ¥24.5
  • ISBN:978755608949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少儿
  • 页数:251页
  • 作者:宗介华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随着农民工进城潮,大槐树村只留下老少,缺乏亲情,遥想思念。本村的高立珍鼎全家三代教师之力关心老少,开发民族文化。由于感悟缺少文化,进城务工不是长法,又受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影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外出务工者们毅然返回家乡,开发旅游资源,实践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因地制宜,力求建设美农村,也使留守老少有了新的希望。古老的大槐树焕发青春,大槐树下的老老少少也将开始新的生活……

内容提要

  

    苇子店村是燕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村庄。村口的大槐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村里的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亲情缺失,农事凋敝,古老的村子遇到了新的问题。乡村教师高立珍全身心投入在乡村教育上,努力守护着孩子们的童年,延续着乡村文化的血脉。
    新时代的春风吹进山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外出务工的村民毅然返回家乡,开发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孩子们重新得到了父母的陪伴,大槐树下又一次充满了勃勃生机……

媒体推荐

    作家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生动讲述了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苇子店村所经历的起伏变化,折射出中国乡村求生存、求发展、求振兴的艰辛奋斗历程。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孩子的赤诚之心,对文学的敬畏之情,共同成就了这部震撼心灵的作品。
    ——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作者简介

    宗介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第三届会长。已出版《太阳花》《金银花》《山猴子》等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屡获嘉奖。童话《可笑的大傻个》《珍珠姑娘》两部作品被译成英、法等六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散文《带刺的朋友》《奇妙的田螺》《悉尼动物园奇观》;科幻小说《微波犬》等多篇作品入选多种小学《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爸爸走了
第二章  “俺没拿”
第三章  空中激战
第四章  村主任是“小偷”
第五章  爷爷在摇头
第六章  “笑话篓子”
第七章  泪洒的歌
第八章  告状了吗?
第九章  “果然告状了!”
第十章  龙王爷的法力
第十一章 失踪的杏花
第十二章 九岁的老烟枪
第十三章 “谁的衣服着了?”
第十四章 “俺想去联合国”
第十五章 泪水的诉说
第十六章  最保密的话
第十七章  揪心的信息
第十八章  苇子店乱了营
第十九章  白石洞之谜
第二十章  跟踪
第二十一章 傻子烧饼
第二十二章 呐喊
第二十三章 “老爸给俺四六开”
第二十四章 今与昔
第二十五章 广告语
第二十六章 五块钱的思索
第二十七章 《人生七年》
第二十八章 欢腾的苇子店
不是结尾的结尾( 代后记)

前言

  

    一
    我多年的文学创作,虽然大多写的是儿童生活,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并且在文学种类上也遍布诸多领域:有小说也有散文,有童话也有故事,有报告文学也有诗歌,有电影文学剧本也有寓言……但说心里话,描写留守儿童生活的作品却没有,原因是我不熟悉他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缺口。
    不熟悉就不要乱写,这是对的。正如我没当过兵,没进过工厂,所以在我写的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没有一篇是描写军队与工厂生活的。
    没有体验就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
    二
    就在我思忖如何填补描写留守儿童生活的空白时,一天。一位研究农村政策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问我现在正写什么。我如实地告诉他,我刚完成中篇系列童话《怪怪国》。
    朋友接下来问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是否感兴趣,说他们准备组织一个考察团,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去调查当前的农村政策问题。如果我感兴趣,他可向领导汇报,给我申请一个考察名额。
    乖乖!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想什么就来什么!
    我当即大喊了起来:“谢谢!谢谢!我去!我去!”
    听到我迫切的喊声,他连声说:“好的,好的。对了,您太忙,我建议您在北方片考察。一则,离家不太远;二则,我手里有几个典型材料,您先看看,对哪个材料感兴趣,我就建议领导让您去哪一片,怎么样?”
    我当然同意,连喊了三声:  “谢谢!谢谢!谢谢!”
    三
    不久,五个农村典型材料递了来。兴许是感官的吸引,我一眼便看上了《回归天堂》那个材料,便率先读了起来。
    我一口气把材料读完,眼前立马闪现出了一片碧绿与蓝天……
    这里介绍的是地处中国华北燕山脚下的一个名叫苇子店的小村,世世代代与贫困抗争的农民,随着进城大军到城里去打工,留下老老少少守在家中,随之而来的是多发的、严重的、令人惊愕的问题。幸好,在当地老人、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怀下,孤独无助的孩子们从泥泞中挣扎出来,走上了正路。在城里打工的父母们由于文化水平低,尽管拼命地干.收入依然很低,日夜惦记家中老小的那颗心却备受煎熬……于是,他们联合起来,返回家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拼出了一片蓝天……
    四
    看完材料,我感动了。
    不久,我便随北方分团来到了苇子店。
    我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刚到便在苇子店这块沃土上四处采访。从大人到孩子,从男人到女人,从农民到官员,从教师到家长,从“土著”到外来人……
    那是一个个不眠之夜,那是一场场席地座谈,那是一回回促膝谈心,那是一次次悲喜交集。
    当我带了厚厚的材料返回家坐在书房时,却按捺不住激动,淌下了热泪,电脑屏幕上也便有了一个又一个跳动的字……
    这就是《大槐树下》。

后记

  

    不是结尾的结尾
    应该说,这是“事件”的结尾了,但我的思绪却是矛盾的。一则兴奋,一则惶恐。为什么呢?因为事情的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无疑,广大的农民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很多人一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踏上了进城的路。然而,那是一条艰苦的路。因为农民进城打工挣钱,改善了物质生活,但家庭的动荡与子女教育的脱节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苇子店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一滴水。它闪烁着时代的光辉,给人以兴奋,给人以启发。但是,纵观全国,类似这样的变化还不是太多,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梅燕”式老总的眼光;缺乏“石大龙”式农民的思维;等等。但我相信,走好习总书记指引的路,才是最诱人的路。
    也许有人会问:苇子店后来咋样了呢?
    高林涛他们毕业以后回农村了吗?
    “大槐树旅游度假村”建好了吗?
    美国人投资的“大槐树国际学校”开学了吗?
    苇子店的人们还会有咋样的精彩呢?
    ……
    那都是后话。
    但可以相信的是:下部书一定更精彩1
    2018年10月28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