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母亲的愿力/玫瑰岁月

  • 定价: ¥45
  • ISBN:978754078730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漓江
  • 页数:251页
  • 作者:赵婕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北大才女、“纯棉作家”赵婕,告别“纯棉时代”,跨入“玫瑰岁月”,行走半世,回望红尘,以深彻的自身经验,为中国女性献上一系列有关成长、幸福的文集。《母亲的愿力》是赵婕“玫瑰岁月”书系的第二部。
    孩子内心堆积着关于母亲的沉疴、委屈、愤懑、爱与恨……不一而足。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通道得到宣泄、找到解答、获得救赎。本书为母女关系的思索打开了一条舒解情绪、抚平心结的通途,让我们在举重若轻的人生故事中,得以直面伤痛、接纳伤痛、疗愈伤痛。
    作品文字细腻敏锐,有温度有力量。

内容提要

  

    为什么中国的母亲总是让人心碎?
    爱与怨,情与伤,子女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的、多元的,伴随着整个的生命过程,成为构成命运的重要元素,如果能以理性、自省,以及爱,觉知此间种种纠缠,最终获得和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善于较深入地探究女性自身心理和命运的作家赵婕,从自身经历入手,勇敢直面母亲带给自己的伤痛,通过接纳、和解,最终获得疗愈和成长。

作者简介

    赵婕,四川人,北大中文系硕士,师从温儒敏教授,著有《纯棉婚姻》《纯棉母亲》《四周的亲爱》等“纯棉时代”系列情感散文以及《爱因斯坦传》《民国教育家小传》等人物传记作品10多本。曾就职于互联网实验室、中信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曾担任《启迪》《看历史》等杂志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语文素养读本》丛书副主编。个人公众号“赵婕文章”。

目录

前言 “带伤的母女”关系,“人生的难友”情缘
第一章 外婆的河湾
  “头破血流”与“睁只眼闭只眼”
  祖母绿一样的“祖母温柔”
  母亲的《地藏经》
  丽娃啊,丽娃
第二章 祖母的高山
  父亲的前妻
  母亲与祖母
  蚂蚁传奇
  如水的月光,蓬勃的乳房
  铜豌豆与豌豆公主
  葡萄糖、茉莉花一样的“婶母温柔”
  翠绿的松针,洁白细小的清甜
  母亲的眼泪
  “夹生温柔”,明日黄花蝶也愁
第三章 女儿的平原
  母亲,坐在空旷的家里
  母亲的坏脾气
  母亲与佛
  她种的萝卜香菜都长得很好
  母亲坐在大路口
  妈妈像花朵一样凋谢了
第四章 母亲的愿力
  当我成为母亲
  母子关系,一种博弈
  两害相权,取其轻
  昨天的孩子,此刻的孩子,未来的孩子
  母亲的“高考”
  从“实验母亲”到“合格母亲”
后记 玫瑰刺绕枝——破除“母爱神话”

前言

  

    “带伤的母女”关系,“人生的难友”情缘
    母女关系创伤
    那一次,在北京百老汇电影院附近,找到库布里克书店咖啡,应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符红霞女士、编辑赵卫平女士的约会,本来是为另一本书《女人的女朋友》。
    不知不觉,我们的话题,就深入到“带伤的母女关系”,于是,写作、出版计划中,多了这本《母亲的愿力》。
    这两本书,试图梳理的都是“女性关系”。一个是女性与女性之间,平行的友情关系,一个是母女两代的亲情关系。
    龙应台女士说:“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初心凝视,这门个人的功课范围之大、涵养之深、体悟之艰、实践之难,比都会间对于正义的争执要诚实得多,重大得多。”
    我想到,在我身边,“带伤的母女关系”,比比皆是。母女关系创伤,就像雾霾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无法忽视。
    我感谢她们给我的这两个“命题”。让我有机会,梳理并分享这方面的故事和经验。这些故事和经验,有的是我自己的,有的则来自深切了解的亲朋师友。
    母亲的抱怨
    小区里,探亲的鲍阿姨,看我在散步,就过来和我说话。几句寒暄之后,她向我抱怨,女儿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想走了,再不来了。
    我对她说:“她很记挂您。您不在她身边,每次出差,她都给您买礼物,攒着给您,对吧?”
    鲍阿姨说:“她那是内疚。用东西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我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的爱。我最希望,她和我亲,和我能说知心话。亲情关系,不应该像包养二奶、三奶,
    扔些钱物,就能对付。”
    这,让我有些畏惧。担心自己说任何话,都不能安慰她,反倒引起是非。碰巧,邻居路过,约我一起去超市。
    去超市的路上,邻居对我说:“那阿姨在对你抱怨她女儿吧?我妈就承认,她也找你抱怨过我。有几个阿姨,也逮住我,抱怨女儿。”
    我笑着说:“是呀,诉说,只要不惹出是非,又找对了人,对听说双方,都不失为一种心理治疗。”
    女儿的诉说
    鲍阿姨的女儿小香,是我多年老友。我们把房子换到一个小区,互相陪伴。
    最初,小香与我成为朋友,就是因为,她诉说母亲和她的痛苦关系,我能听得懂。
    我们认识之初,小香恋爱、结婚、生孩子、生病,都曾与我分享感受。她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任何援助,不是母亲不给,不是她不需要,而是她无法接受。母亲就像一个陌生人,或者“坏人”,
    以任何方式“靠近”她,包括电话里的问候、关心,她都感到不舒服。
    小香希望,能与母亲亲近。她去看心理医生。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效果不理想。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副总,她繁忙辛苦。她把对母亲的爱,努力浓缩在了各种礼物中,就像她经常在出国、出差时,努力把很多必须带的东西,安置到她容量有限的行李箱里一样。
    后来,她母亲退休,开始拒绝她的礼物,说,年龄大了,用不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还是负担。母亲迫切的索求,就是能与女儿经常说话、经常见面,最理想的,则是生活在一起。
    小香说,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小时候,母亲忙事业,是孩子追着母亲不放手。但母亲,毫不留情地甩开了孩子。
    母亲万万想不到,再能干的人,老了都成了凡俗大众,心理、情感、精神上对孩子的需要,比对饮食男女的需要还强烈。
    小香说:“她年轻时候,以为孩子只需要物质的爱,到自己老了,才知道非物质的爱不可缺少。但她应该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不是她要什么,我就能拿出什么来呀。”
    “为什么中国的母亲,都这样让人心碎?”
    十几年前,我在“博客中国”写文章,引起读者注意的文章中,有一篇是《母亲的坏脾气》。在这篇文章后面,有一位读者留言写道:“为什么中国的母亲,都这样让人心碎?”
    还有一些其他留言。
    读者“水仙”说:“我是一个刚满11岁的孩子,不错。”
    读者“杀手”,有可能是一位大学生或刚工作的人,写的是一段长长的英文留言,翻译如下:“我有一个脾气非常糟糕的妈。我至今还记得,她用手指使劲在我额头上弹,并且大吼,你又那样了,你又做坏事了。她总是对我不满意,而且还经常责备我父亲。最近,她听说我学习好了,就夸我是一个好孩子。可能她就是希望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变成她的好孩子。对我个人而言,是变成一个有内在的孩子,有内在的人。现在,我没有很多时间回去陪伴家人。我自己一天天长大。有时候,我感觉很沮丧,因为有一个事实就是,
    虽然我逐渐变成一个大人,同时,我的妈,也变得越来越老。这,真的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我希望有一个好的职业和前程,能帮助母亲,让她能够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让她不再因为生活的艰辛而生气,而脾气暴躁。”
    读者lyq说:“好文,颇有感触!”
    读者“神游天下”说:“好文章。轻易不感动的心,却有点湿润。感慨那些破碎往事之后,坚韧成长的人(感慨这些人,对于他身边的人那些不经意的伤害);感慨那些世代遗传的痛苦;感慨那些艰难的消化(希望作者也给大家一点消化这种痛的建议,谢谢)。”
    在这些留言之后,又过了几年,我偶然发现,这篇文章被选入一本书,叫《那些温暖我们的人和事》,选编者是我不认识的一位北师大老师。
    是的,母亲的坏脾气,恐怕是母亲给予孩子的“食物”中,最难消化的带毒“食物”。
    我也一直在“消化这种痛”。如何“给大家一点消化这种痛的建议”?就像一个病人,只有自己痊愈之后,才能把自己的“偏方”分享出来,供“同病者”参考。当时,写出《母亲的坏脾气》,只是把自己“消化这种痛”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
    ……
    母亲的愿力
    不管怎样,受伤的女儿,又成了新一代母亲。
    我们已经采取了新的教育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过,童年时代家庭教育的创伤,有时候会像魔鬼附体一样,影响我们的教育言行。
    同时,我们的时代,也有新的教育难题,摆在新的母子关系面前。
    我们的孩子,需要当下温暖,未来轻盈。我们做母亲的,需要“及时理解生活,及时自我强大,及时宽容过往”。
    有人说:“愚人只知道‘为’,智者有愿力,把‘为’变‘成为’。道力之限,要靠愿力突破。”
    一位法师说:“愿力是智慧的、柔软的,是有着可行性的……‘神通打不过业力,业力打不过愿力。’所以主宰生命的是愿力,也是人生唯一能够抓得住的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心力展现出来的正确方法才叫作‘愿力’。”
    这,也是母亲的愿力,截断轮回的愿力。
    2019年5月26日于西山林语

后记

  

    母亲节的前一天,闲谈中,儿子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毕竟是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
    母亲节当天一早,我在朋友圈里,看朋友们发的各种文字、图片、音乐,关于母亲的。自然,我一次次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自己身为母亲,想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母亲。但,母亲,毕竟是母亲,不是其他任何人。”
    母女关系问卷
    《母女关系问卷》,来自一位心理咨询师,共有八个问题,其中一份答案如下:
    1.你满意和母亲的关系吗?如果从0~10分打分,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0分表示非常满意,你打几分?
    答:7分。
    2.你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生活吗?
    答:12岁之前,一直在母亲身边。偶尔去父亲单位玩耍。
    3.如果你和妈妈有分离,什么时候?多久?
    答:读初中开始住校,常能与母亲见面。读高中到大学开始,分离一学期,寒暑假在一起。自己成家后,与母亲一年、偶尔半年或两三年见一面。
    4.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与母亲关系的困扰?
    答:母亲有一些原生家庭创伤,她的安全感不足、好强、脾气不好、悲观,以及生活的艰辛,是造成我与母亲关系困扰的主要方面。我自己幼小、不成熟,无法阻止和化解母亲的负面,没能形成更好的博弈效果。
    5.你与妈妈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让你烦恼?
    答:童年时代的打骂、监视、严苛管教、繁重不堪的家务;母亲个性的诸多方面令我紧张,不自在,不舒适,感到无家可归。
    6.请简要描述一下你心里想到母亲时的感受。
    答:以前是欣赏与感恩、同情、怨愤等矛盾混杂的感受。现在是感恩、同情、理解、接纳、欣赏。
    7.如果要改善与母亲的关系,你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善?
    答:要求别人,万事都没有把握。改善母女关系的途径,在于改善自我。自我发现、自我实现,逐渐完善总体人生境界,从命运的角度,去慈悲地理解、接纳母亲的一切。为母亲付出,除了物质付出,还有精神、情感方面的关切、妥协。
    8.和妈妈关系的困扰,除了以上问题,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请简要描述。
    答:童年母女关系造成的亲密感缺失,有点像发育期过后的身高,停止了生长。即使与母亲已经和解,但有些东西,已成定局。对于这一点,不打算再强求什么。也表示接纳。如果能够继续改善,再好不过。
    ……
    女人歇得吗?
    唇亡齿寒,莫过于母子。有一首民歌叫《女人歇得吗?》,那低沉的旋律,仿佛匍匐在地,又显出补天之力。这首“女人之歌”“母亲之歌”唱道: 太阳歇得吗?歇得。 月亮歇得吗?歇得…… 太阳歇了有月亮噢, 月亮歇了有太阳噢。 太阳歇得吗?想歇就让它歇嘛; 月亮歇得吗,要歇就让它歇嘛。 太阳歇了嘛,还有那个月亮; 月亮那个歇了噢,还有那个太阳…… 男人歇得吗,歇得; 女人歇得吗?歇不得。 男人歇了花照开噢, 女人歇了日子就歇下来了噢。 男人歇得吗?想歇就让他歇噢; 女人歇得嘛,想歇就歇不得哦。 女人那个歇了呦,日子就歇下来了哦…… 女人那个歇得吗,歇不得,歇不得。 2019年5月28日于西山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