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 文 学

天空之光如何照亮文明--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若干专题研究/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

  • 定价: ¥48
  • ISBN:978721813608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东人民
  • 页数:249页
  • 作者:徐凤先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是若干研究专题的合集,主题是天文学如何在中国文明早期形成发展并反过来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些重要特征。第一章是历史回顾,第四章是方法论的讨论。有关早期文明与天文学的具体研究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展开:一是对考古遗迹或遗物可能的天文学含义进行阐释,第二、三、八章分别讨论大汶口文化符号、几个考古遗址,以及牙璋,属于此视角的研究;二是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重要谜题寻找答案,第五、六、七章分别讨论天圆地方、日影千里差一寸,以及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属于此视角的研究。天文学与中国文明早期关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书是作者进一步研究的开端。

作者简介

    徐凤先,科学史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学史、中国科学通史、科学思想史、天文考古学。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解决了商末周祭系统与王年的关系问题,著有《商末周祭祀谱合历研究》一书;提出了解决西周金文历日之间相对关系的方法并解决了若干金文历日的排谱问题。参加《清史·天文历法志》的编纂。目前主要从事天文学与早期文明的关系以及早期文明中的科技思想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天文学起源与早期发展:一个多世纪的话题
  第一节  关于《尚书·尧典》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研究
  第三节  干支起源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第四节  关于五星观测与五行学说的研究
  第五节  天文考古学的研究
  第六节  中国天文学与其他古文明天文学在起源上的关系
第二章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从大汶口符号文字到陶寺观象台
  第一节  大汶口刻画符号文字
  第二节  文献中的太昊与少昊
  第三节  关于大汶口文化属性的讨论
  第四节  《尚书·尧典》与中国天文学体系的确立
  第五节  陶寺观象台与《尚书·尧典》的关系
  第六节  陶寺观象台与更早的传统
  第七节  大汶口刻画符号余论
第三章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长江流域的两种天文观测试探
  第一节  良渚文化汇观山祭坛与日出方位观测
  第二节  良渚文化瑶山祭坛与日出方位观测
  第三节  另一种观测传统:大火星的观测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大火星的观测条件
第四章  流行观念与史实之辨:从“年”的由来说开
  第一节  关于“年”及过年之由来的当代传说
  第二节  古文献及出土文字材料中的“年”
  第三节  “年是一种怪兽”之说的真正由来——腊祭、傩与山臊
  第四节  对于“年的由来的传说”的反思
第五章  方圆之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谜题之一——“天圆地方”
  第一节  若干基本认识问题
  第二节  天圆地方的古代文献记载
  第三节  近人对古代天圆地方观的论定
  第四节  对“天圆地方”的再检视
  第五节  从空间认知发展看“天圆地方”观来源
  第六节  关于地方的讹误
第六章  里寸之间:中国天文学史上的谜题之二——“日影千里差一寸”
  第一节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早期文献记载
  第二节  “千里差一寸”中的“里”与“尺”(“寸”)
  第三节  一寸与千里——陶寺与王城岗
  第四节  史实的还原
第七章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第一节  大地28000—26000里的文献记载
  第二节  28000—26000里与中原所在地欧亚大陆东西南北实际距离
  第三节  太章竖亥步四极
  第四节  “28000—26000里”与“五服”的契合
  第五节  看似巧合、实非巧合
  第六节  早期的“四海”
第八章  关于牙璋的一种猜想
  第一节  牙璋之名
  第二节  牙璋的出土地点及分类
  第三节  对牙璋用途的已有讨论
  第四节  笔者对于牙璋用途的猜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