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

  • 定价: ¥99
  • ISBN:978711164196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48页
  • 作者:(德)伯特·海灵格...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当我们在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时,就该看看《这一生为何而来》。
    在本书中海灵格畅谈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同时也阐述了他的许多重要见解。本书描绘了一个不谈政治,致力为心灵成长领域做出贡献的海灵格。

内容提要

  

    本书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在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在书中,海灵格公开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吗?通览本书,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媒体推荐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有机体,大自然的各个不同层面是互相联结的。家族系统排列中的移动,也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不再把每个人看成单独的个体,这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族大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家族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家族,它在历史中和以前的整个家族系统相联结,而家族也是大集体中的一部分,那些大的集体一起构成了整个人类。每一个人都在系统中被教育,被影响,所以我们要从当中走出来,拥有更广泛的视角。
    ——鲁珀特·谢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生物学家,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资深研究员,已在《自然》与其他科学期刊上发表了85篇学术论文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海灵格老师的思想有精粹的表达:“我允许”“我等待”“我尊重”“谁在我家”“一切如是”……他一直非常耐心、细心、谦卑、敬畏地工作。从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良知和对人心的洞见。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从海灵格的书中读到的是,愤怒是停滞的状态,面对愤怒,正视愤怒,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解。和解是所有人的愿望,包括加害者、受害者,也包括旁观者和见证者。海灵格通过呈现真相,开启各种形式的对话,致力于实现和平,因为他深知,当愤怒得以表达,过去的便成为过去,内心深处的情感就会流动起来,那是人们之间最自然也是最深刻的联结。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海灵格的理论可能没法用科学解释,但的确能疗愈很多人。也许我们应该有更多耐心,去了解我们和家族未知的部分。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
    海灵格是跨越两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大师,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将海灵格一生的心路历程,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学习海灵格的理论,更能对大师本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孙思远  远读重洋创始人
    在正统心理咨询领域,海灵格和他开创的家族系统排列长期被边缘化。然而,对许多自小饱受家庭创伤的人来说,海灵格让他们第一次知道,长大后的痛苦都和早年家庭,甚至和父母的父母、家族有关。这些年国内对原生家庭的关注,离不开海灵格巨大的影响力。而这本书会帮助人们回溯海灵格的一生,以及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让人们在大历史的系统中找到他们的位置。
    ——陈鼎  上海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哲学和人性光辉的好书。作者海灵格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汇于温暖的语言,阅读时,你能看到作者用自己的包容力、理解力,穷尽毕生精力,治愈着来访者的创伤,帮助他们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糖心理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2019),德国享有盛誉的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海灵格早年系统学习了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发现很多个案都跨越数代,受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影响,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包含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治疗方法,轰动了当时欧洲的心理治疗界,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肯定。他出版了上百种著作,很多著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

目录

推荐序
伯特·海灵格简介
导言
生命与内在成长
  于我而言,一切只与内在成长相关
    生命站点
  我从未想要成为教师
  其实,我并未经历青少年时期就长大成人了
    战争
  那个该死的德国人,到底藏在哪儿
    逃亡
  这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决定
    教会
  我当时毫无概念
    作为玛丽安西勒尔传教士的一员
  助人还是自我实现,牺牲奉献的目的何在
    团体动力
  我要离开
    神职生涯的结束
  直到50岁,我仍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完整
    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们不容许我有犯错的权利
  逆境是成长所必需的
    关于疗愈过程中的强硬态度
  我没有说移民必须回去
  我为整个团体做治疗工作
  我从不谈政治
  我不是机械技工
    对个案问题的详细陈述
  我不做反对阻抗的工作
    中断排列
  这些领悟能够挽救生命
爱的五个同心圆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父母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童年和青春期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接受和给予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一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二
  爱的第四和第五个同心圆
    尊重认同全人类及全世界
命运之手
  能因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喜悦的人是生活中的赢家
    关于幸福和喜悦
  身为父亲的人不需要继续抗争
    关于疏远孩子
  我从哲学的角度赞颂母亲的伟大
    身为父母的职责
  如同巨人之手的手指
    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联结
  我在内心接纳所有被排除在外的人
  受害者需要在我们的内心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园
  我与加害者保持距离
  所有人都共同参与了历史
良知与愧疚
  在爱中我是自由的,又是与人联结的
    关于成人的自主与叛逆
  狂热主义暗含着一种妄想
    热情与回归中心
  做好事时没人会提到自己的良知
    有关“好的良知”的幼稚理解
  有意识的、痛苦的参与
    关于不可避免的愧疚
  那里,是个人主义的终点
    原始良知和场域
  我是德国人,但我不会因此而骄傲
    关于和解与爱国主义
让过去成为过去
  不要用良知教训生者,而要带着爱看向逝者
    关于记忆与压抑
  我们必须在内心允许过去成为过去
    关于报复与愤怒的平衡
  愤怒没有慈悲
    关于和平与“好的良知”
  当过去有权成为过去,我们才能拥有未来
    政治排列
  波兰人是否对德国人比较有好感
    关于战争赔偿的要求
灵性的移动
  我并不自以为拥有真理
    灵性的移动和无形的力量
  使无法想象的事有形可见
    关于信息及场域
  假如我探究排列的成效,我就有了自私的意图
    关于成果监控和效果的证据
  所有的移动都被来自其他地方的力量推动
    其他力量、宗教以及自主的决定
  我们必须继续向前
    解决道路上遇到的瓶颈

前言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这一生为何而来?人类所有个体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有的人很早就问了这个问题,有的人面对中年危机才问这个问题,问得早的人这一生注定会不平凡。
    浩瀚宇宙、苍茫大地、金钱男女、名利地位、生生死死都会不期而遇般扰动每一个不假思索地生活的人,精神哀痛如影随形于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当深陷痛苦、面对死亡时,人们会仰天发问:这一生为何而来?
    当我们在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时,就该看看《这一生为何而来》。
    海灵格老师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他7岁那年逃脱纳粹追捕的时候,在他10岁那年进入寄宿学校的时候,在他17岁就结束青少年时代应征入伍的时候,在他18岁进入战俘营的时候,在他19岁就进入教会的时候……
    海灵格老师的思考和实践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研究,在呈现,在展示一般人没有看到的、确实存在着的和存在过的心理和精神现象。了解他的工作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和理解:这一生为何而来?
    海灵格老师的思想有精粹的表达:“我允许”“我等待”“我尊重”“谁在我家”“一切如是”……他一直非常耐心、细心、谦卑、敬畏地工作。从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良知和对人心的洞见。
    海灵格老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家族系统排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科学领域的发明和创新,有的只是弟子的观察和对话记录,这一点有点像我们古代的先贤。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对他争议不断。作为受到自然科学实证方法严谨训练的学者,我一直试图用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系统理解他的思想和工作。在自己的临床心理实践中,我对他的态度和方法有所借鉴,其他超出语义网络的部分仍在我的深思中。
    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