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争鸣与反思(资本论若干问题探析)

  • 定价: ¥58
  • ISBN:978730249931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页数:166页
  • 作者:编者:魏宇杰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资本论》第三卷的前八章都是基本概念的介绍,之后在第九章有著名的转形问题,在第十章有市场价值中那些“不明确”的论述,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遇到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否真的成立的问题,第十五章遇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到底有几个的问题,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遇到了纯粹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第二十章发现多布与斯威齐曾经针对农奴制衰落动因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到这里,我所有的研究因为其他一些原因也就暂时到此截止了,耗费两年的时间可惜也仅仅研读完全书一半的内容。而本书想要给读者呈现的正是这几年对这些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以供读者参考。

内容提要

  

    马克思还没来得及整理《资本论》第三卷就去世了,只留下了大量的手稿。而恩格斯在整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正如他本人在序言里所说:“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可以说,《资本论》第三卷留下了很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后来诸多学者围绕这些话题,纷纷提出了各种见解。本书主要围绕若干个争议性问题进行论述,并基于本文进行辨析,其中包括著名的马克思两个等式能否同时成立、市场价值不明确的地方何在、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否成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到底有几个、纯粹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西欧农奴制衰落的动因等八个问题。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有初步了解,并基于文本充分认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最原本的理论内涵,认识到资本在现实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形态的转变转化。

作者简介

    魏宇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已发表四篇学术文章。

目录

第一章  转形问题:马克思两个等式能否同时成立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两个总量相等”等式的证明
  三、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内涵
  四、结论
第二章  市场价值:不明确的地方何在
  一、问题的提出
  二、市场价值的规定
  三、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四、市场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五、总结
第三章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克拉克的三大质疑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数学证明
  四、对克拉克三大质疑的回应
  五、结论
第四章  经济危机:马克思提出了三个还是一个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克拉克归纳的三种危机理论
  三、根本矛盾:是三个还是一个
  四、危机理论:是三个还是一个
  五、结论
第五章  纯粹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真正的困难”如何解决
  一、一个“真正的困难”与两种“不同的解法”
  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来源及其本质内涵
  三、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形式及其运动过程
  四、“名义价值”的内涵
第六章  商人资本的历史:如何看待多布与斯威齐关于农奴制衰落动因之争
  一、多布与斯威齐论战的焦点
  二、重构微观的历史基础:多布“一般性”结论反思
  三、剖析中观的现实运动:斯威齐“心理转变”背后的经济基础
  四、宏观趋势的哲学回归:重现历史唯物主义
  五、结论
第七章  技术的社会性:纯粹技术是否存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技术的社会性质
  三、从社会性看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八章  首要性:生产关系抑或生产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替代性理论及其立论依据
  三、替代性理论的内在缺陷
  四、结论
后记

前言

  

    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面对规律,我们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是思想上、情感上的自由,是一种超越了现实苦恼,甚至还有点随喜的觉悟的自由,随之便心生欣悦;但也是不自由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这个规律明确了自由的界限。马克思所发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主要集中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概括起来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平均利润率理论,等等。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而第三卷将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进行考察,研究其现实运动过程中各个具体形态,这些形态与“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所以,第三卷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完成形态,是运动规律在现实层面的演绎。现实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马克思是这样讲的:“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可惜的是,《资本论》第三卷由于马克思过早的逝世,令人遗憾地只留下了大量的手稿,而恩格斯在整理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正如他本人在序言里所说:“当 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可以说,这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也因此招致了学术界的很多争议和质疑,但这些不同意见总归是好的,能够令我们在反复的对比研习中进入真正的马克思的思想世界中,让那些抽象的道理顿时活跃起来。第三卷的前八章都是基本概念的介绍,之后在第九章有著名的转形问题,在第十章有市场价值中那些“不明确”的论述,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遇到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否真的成立的问题,第十五章遇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到底有几个的问题,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遇到了纯粹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第二十章发现多布与斯威齐曾经针对农奴制衰落动因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到这里,我所有的研究因为其他一些原因也就暂时到此截止了,耗费两年的时间可惜也仅仅研读完全书一半的内容。而本书想要给读者呈现的正是这几年对这些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以供读者参考。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