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周瘦鹃游记(精)/现代游记丛编

  • 定价: ¥49.8
  • ISBN:9787542667717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页数:36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瘦鹃游记(精)/现代游记丛编》是一本全面反映周瘦鹃游记创作的集子。
    周瘦鹃——民国爱神|哀情巨子|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中被称为“哀情巨子”的周瘦鹃擅长写情,于是他的“一切景语”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情语”滋味。
    他的游记往往蕴含着对自然与花木的深挚喜爱,灵巧动人地勾勒出一幅幅精致的图画,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并对其笔下景物满溢憧憬。

内容提要

  

    本书汇编周瘦鹃的游记、风景散文若干篇,均选自周瘦鹃个人作品集,包括《锡游小记》《西湖之夜》《白门之行》《太湖之畔》等。这些作品记叙探访名山丽水,兼及花木姿韵,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融入了作者深厚的园艺知识。文笔朴实自然,清灵秀丽。

目录

前言 / 张琦
窥西小记
窥西续记
记白云庵灵签
锡游小记
西湖之夜
禾游小记
游屐馀痕
龙华春色
天平俊游记
法公园看灯记
富春江上的回忆
虞山星辉记
白门之行
莫愁湖之秋
吴淞之一日
灵岩之游
吴中之名园
太湖之畔
名园小驻记
公园之一日
六月十八
山中琐记
秋之园
新冬湖趣录
湖舫坐雨录
古塔招魂记
卅六鸳鸯楼
雪窦山之春
湖上的三日
黄山纪游
我所爱游的名山
绿水青山两相映带的富春江
杨梅时节到西山——记洞庭西山之游
湖山胜处看梅花
姑苏台畔秋光好
诗意的五里湖
雪窦纪游
石湖
姑苏城外寒山寺
邓尉梅花锦作堆
新西湖
无锡印象
上方山
双塔
静安八景
寄畅园剪影
甪直之行
石公山畔此勾留
秋栖霞
万古飞不去的燕子
江上三山记
绿杨城郭新扬州
听雨听风入雁山
欲写龙湫难下笔
雁荡奇峰怪石多
南湖的颂歌
双洞江南奇
浔阳江畔
举目南溟万象新
公园赏荷
探梅香雪海
观光玄妙观
访古虎丘山
灵岩揽胜记

前言

  

    周瘦鹃名祖福,字国贤,祖籍安徽歙县,一八九五年生于上海。六岁丧父,家贫如洗,母亲终日针黹,午夜不休,全家赖以糊口。他发奋苦读,成绩优异,私塾、小学、中学均得减免学费。一九一一年,他在《妇女时报》创刊号上发表小说《落花怨》,在《小说月报》连载八幕话剧《爱之花》,从此走上文学道路。一九一二年于民立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即辞职,专事写作和翻译。一九一四年夏,他协助王钝根编辑《礼拜六》周刊,后任主编,现代文学史上的“礼拜六派”,即以他为代表。一九一五至一九一九年,先后应聘于中华书局、《新闻报》、《申报》等。一九二〇年起,先后主编《申报·自由谈》、《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上海画报》、《紫葡萄画报》、《良友》、《紫罗兰》、《新家庭》、《申报·春秋》、《乐观》等。当时,周瘦鹃是上海文坛的风云人物,集创作、翻译、编辑于一身,著译累累,在市民中有广泛影响,所编报刊也众口交赞,以新颖的形式、现代的品味,引领杂志中兴的潮流,堪称杂志界的先导。一九二〇年代后期,他对花木栽培和盆景制作发生浓郁兴趣,以另一种方式走入隐逸之路。一九三一年买宅于苏州王长河头,翌年举家迁居,他在小园中凿池叠山,广植花木,几乎沉浸在园艺生活之中,悠然自得地以陶渊明、林和靖自居。然而当国家民族存亡关头,一九三六年十月,他与鲁迅、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表明自己抗日救国的立场。
    一九五〇年代初,周瘦鹃因受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鼓励,一方面继续花木栽培和盆景制作,另一方面重拾弃笔,撰文讴歌新社会、新生活。他先后出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主任、苏州市文物古迹保管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市政建设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二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单独接见了他。在苏州的周家花园,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周恩来、朱德、陈毅、李先念、叶剑英、刘伯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前来参观访问。就在这十多年里,他出版了散文小品集《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以及《盆栽趣味》、《园艺杂谈》等。想不到“文革”发动的第三年,一九六八年四月,他受到了冲击,住屋和花园被抄没,上千盆盆景、盆栽毁于一旦,他欲哭无泪,百念皆灰,遂于八月十二日深夜,投井自尽,时年七十四岁。
    周瘦鹃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文学翻译上,据不完全统计,有四百一十八种之多,以一九一七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最有影响,受到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褒奖,鲁迅、周作人在合拟的评语中誉之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另外,《世界名家短篇小说全集》及与人合译的《欧美名家侦探小说大观》、《福尔摩斯新探案全集》等,给他带来广泛的读者。在小说创作上,他被文学史论家称为“哀情巨子”,言情之作最多,代表作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恨绵绵无绝期》、《阿郎安在》、《爱之牺牲》等。此外还有不少以爱国主义、家庭伦理、社会问题为主旨的小说,如《亡国奴日记》、《留声机片》、《南京之围》、《风雨中的国旗》、《新秋海棠》等。在散文创作上,他自民国初年至一九六〇年代中期,几无间断。早年所作题材广泛,散见于近百种报刊,说古道今,文字清灵秀丽。晚年之作,以歌颂新时代、描写新事物为主,往往以自己的观感生发开去,文风更趋平易晓畅,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
    本书是周瘦鹃的游记集,时间跨度自一九二〇年代前期至六。年代中期。他先后居住于上海、苏州,除这两地外,他的早年游踪仍不出江浙皖三省,以杭州为最多,往来数数,《窥西小记》、《窥西续记》、《六月十八》、《湖上的三日》诸篇可为代表。随着民国现代旅游业的开拓和发展,他在富舂江、莫干山、雪窦山、雁荡山、黄山等地也留下了屐痕,由于京沪线的便利,无锡、南京也经常往游,如记富春江的《富春江上的回忆》,记莫干山的《山中琐记》,记雪窦山的《雪窦山之舂》,记黄山的《黄山纪游》,记无锡的《新冬湖趣录》,记南京的《莫愁湖之秋》,都具有代表性。一九五〇年代后,他的社会活动频繁,游踪更有扩大,见于文字的,如记扬州的《绿杨城郭新扬州》,记镇江的《江上三山记》,记江西的《浔阳江畔》,记广东的《举目南溟万象新》;有的旧地重游,如记雁荡山的《听雨听风入雁山》、《欲写龙湫难下笔》、《雁荡奇峰怪石多》,记嘉兴的《南湖的颂歌》;有的拾遗补阙,如记栖霞山的《秋栖霞》,记燕子矶的《万古飞不去的燕子》等。就周瘦鹃的整体散文创作来看,游记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自成一格,成为他散文贡献的一个方面。周瘦鹃的游记,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游程清晰,以亲身经历抒写直接感受,间亦追述游览地的历史渊薮、人文掌故。特别是早年游记,游前都做过功课,有一定的文献准备;游时随手记录匾额、楹联及金石文字,以作写作的参考。二是好引用,除引用前人诗文外,也引用自作诗词,如《黄山纪游》引所作《黄山杂记》五绝五十二首,虽然诗文合一,所见景观和游览体验,表述层次分明;还引友朋之作,如《湖上的三日》记游一九二九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分段引录天虚我生陈栩的《风入松·博览会歌》十阕,不但增加了可读性,且留下了这次会展的可贵资料。三是他的山水游记,摹写富有想象,往往将五官的感受,融通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呈现出来的景象,具有色彩和光影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四是他的部分游记,以真实的游历,穿插虚构的故事,如《湖舫坐雨录》、《古塔招魂记》、《卅六鸳鸯楼》,将故事安排在特定的场景之中,使之情景交融,体现了他的创作才华。五是他的游记,侧重记游程,写景物,抒感受,对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则记录不多,像《白门之行》中能记下金陵春的西餐和大禄的点心,虽仅寥寥数笔,已属凤毛麟角了。
    此次编选这本游记,原则上以发表时间为先后,个别略有参差。全书约四分之三选自《紫兰花片》、《紫葡萄画报》、《上海画报》、《紫罗兰》、《半月》、《礼拜六》、《旅行杂志》等,均系所谓“集外文”;约四分之一选自《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以及一九八一年出版的《苏州游踪》和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拈花集》。值得一说的是,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游记选集《行云集》,由作者亲自编订,收入若干旧作,如《绿水青山两相映带的富春江》、《杨梅时节到西山》、《姑苏台畔秋光好》等,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本书则按最初发表的原文收人,反映它的本来面貌,想来也是读者所希望的。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