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上党戏圣段二淼

  • 定价: ¥98
  • ISBN:97871040487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戏剧
  • 页数:312页
  • 作者:编者:申树生//段...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一本关于段二淼的传记类作品,包含段二淼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艺术理念和艺术传承。段二淼作为上党梆子大师级的艺术家,可谓上党梆子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创立的“段派”艺术曾经引领和带动了上党梆子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他为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成就和巨大贡献,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内容提要

  

    传记文学《上党戏圣段二淼》就是以段二淼先生生平作主线,图文并茂讲述了他艺术与革命的一生。今年适逢段二淼先生120周年诞辰,这本书无疑是对这位老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目录

一个讨饭娃子
艰难的学艺
成功之路
热爱是成功的基础
向名家刻模子
向郎小喜学《二子乘舟》
向赵清海学《清河桥》
向申灰驴学《哭头》《一捧雪》
向福毛师傅学昆曲《长生殿》
创新,补文化短板上艺术台阶
《二子乘舟》的仅子
三国戏《苦肉计》的周瑜,《小宴》的吕布,《夺阿斗》
的赵云
《广武山》的罗成
《甘泉宫》的秦始皇
《雁门关》的杨八郎
《清河桥》的楚庄王
《长生殿》的唐明皇
艺无止境
艺术成就
创立段派艺术
小生泰斗
一代宗师,上党梆子第一师
随班带徒
主办长治专区青年演员进修班
创建晋东南戏曲学校
教徒授艺“十五条
教戏先教人
严格管理
练基本功和学技术结合
练基本功学技术和学戏结合
学戏和对外演出结合
重视文化学习
先刻模子后创新
喊嗓和练音韵相结合
先练气功后学唱
倒仓时不宜喊唱
保护嗓子必须注意的一些细节
基本功训练和身段训练的具体方法
练功练唱都不能间断
因材施教
选好苗苗
段二淼谈咬字
段二淼谈练步法
段二淼谈练音韵
段二淼谈遗产保护和戏曲改革
段二淼谈戏德
他的徒弟们
亲传徒弟
再传弟子
参加革命
反抗封建恶习
“死也不给日本鬼子唱戏
根据地的阳光照亮了他的心堂
赵树理三次登门拜访请他出山参加革命
演现代戏
党在文化艺术界的一杆红旗
汤阴前线劳军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和赤壁村
辉煌时刻
唱腔谱例
昔日里有一个二大贤
想当年在楚国只把君奉
罗成闹帐
小宴
雨顺风调万民好
细想此事怨我错
哗啦啦朔风阵阵寒
《访永宁》选段
《访永宁》选段
万岁爷金殿上传下口旨
《乾坤带》选段
红灯记
皮秀英打虎
《访永宁》选段
满胸臆报国忧头将变白
寿星高耀寿恩常标
大起板
大师名家评论
纪念文章
怀念段二淼同志
他曾领上党梆子风骚几十年
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段二淼
访上党梆子老艺人段二淼
人民艺术家段二淼
上党人民怀念他
段二淼与赵公的交往
表演家段二森
曾为戏子
悼上党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段二淼同志
纪念抗日艺人段二淼诞辰120周年
故事和传说
故事
传说
结语
徒弟们的剧照
迟到的怀念(后记)

前言

  

    我长期在长治市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接触上党文化比较多。段二淼先生是上党梆子大师级的艺术家,在上党地区名气很大,是我心中久仰的艺术偶像。近日,好友、平顺县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申树生同志送来《上党戏圣段二淼》的书稿,让我甚为欣喜,竟忘记吃饭和休息,一口气读完。过去,有关段二淼老先生的文章很多,我几乎全看过,但都没有像这样去细说和进行深入的理性论述。一遍看完接着又看第二遍,一边看一边细细地品,越咀嚼越有味,使我这位老艺术家的艺术和品德的了解更全面了,认识更深刻了。他艺高德砌,可敬可佩,称为“上党戏圣”,实至名归。他创立的段派艺术曾经引领和带动了上党梆子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而且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全面介绍各学科各领域的国家级最高规格的百科全书。段二淼人该书“戏曲表演艺术家”之列,并立传。该书的“段二淼”条目:段二泰(1899-1969),中国上党梆子演员。工小生,兼演须生。山西平顺人。九岁开始学戏,拜艺人麒麟为师。十三岁登台即获好评,从此专攻小生,有“活罗成”之称。他以唱功见长,嗓音挺拔高亢,字正腔圆;身段刚健优美,擅绷子功,靠架功尤出色。抗日战争初期隐居不出。1944年参加抗日根据地胜利剧团,演出进步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晋东南艺术学校校长。代表剧目有《乌鸦山》《余塘关》《翠屏山X小宴》《雁门关》《长生殿》《甘泉宫》等。上党戏曲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立传的,仅段二淼一人。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是中国戏曲曲艺的权威词典,上党戏曲曲艺界入编该权威词典的,也仅有段二淼一人。该《词典》“段二森”条目:“段二淼(1899-1969)。上党梆子演员。山西平顺人。11岁学戏,14岁登台,先学小生,后改须生。他唱腔高亢激越,变化自如,舞蹈身段刚健优美,尤以靴子功、翎子功、靠架功、马架功最为独特。能戏约100出。擅演《长生殿》《雁门关》《广武山》《小宴》《访永宁》《甘泉宫》等。被誉为‘活罗成”‘活八郎’。日寇侵华期间,回乡隐居七年。后在作家赵树理帮助下,于1944年参加太南胜利剧团。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任长治专署人民剧团副团长。1957年后主要从事戏剧教育工作,为上党戏曲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曾任晋东南专署戏曲学校校长。”
    以上两个条目表面看起来大体相同,但稍微细品一下,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后者《词典》条目除了更全面一些外,使人们对段派艺术的认识和体会更深刻了。“最为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段二淼创造性地发展了上党梆子,另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新路。段派艺术的本质是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独特的唱腔,独特的做功,创出了上党梆子艺术的一片新天地,是对上党梆子艺术的原创性突破。“最为独特”与前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尤出色”两个表述相比较,“最为独特”对段派艺术创新本质的表述要更准确。什么是段派艺术,段派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人们一听就明白。
    段二淼先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有过两次艺术上的互相观摩和交流。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看了段二淼的演出后说:“演得好。如果要是京剧演员也是好把式”,“你是生在山西,所以在山西有名,要是生在北京,就是京城有名了”。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段二森在上党演艺界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赵树理在长治读书和教书期间,就经常看段二淼的戏,对他的艺术非常崇拜。只要“二淼戏”到了长治,什么也能误了,就是不能误了看段二淼演戏。经常翻墙出去看“二淼戏”。抗战开始后,赵树理同志三次登门动员段二淼参加革命,他是段二淼参加革命的启蒙者、引路人和终生挚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赵树理经常来晋东南下乡,相当多的时候不住地区的东招待所和西招待所,就住在上党戏剧院,和老战友在一起。赵树理从不叫他名字,也不叫老段,就叫他“活罗成”。
    段二淼是上党梆子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上党戏圣段二淼》的出版,是我市戏曲艺术界的一件好事,可喜可贺。今年适逢段二淼先生120周年诞辰,这本书无疑是对这位老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是为序。

后记

  

    段二淼是我的亲姥爷。但是,他不光是我们家的,他是属于全上党人民的。不光我们全家怀念他,全上党人民都怀念他。这本书出版出来,和大家见面,是了却了全上党人民的一个共同心愿。
    其实,写我姥爷,我很早就有这个念头,并且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是我多年的梦想,是自己加在身上的一个责任。记得,地市还没有分家,有一年我住地委党校,一天,和我同室的一位外县同学,正躺在床上,当他从另外一名同学口里得知我是段二森的外孙时,先是吃惊,然后扭头看了我一眼,忽然又从床上下来,扑通一声跪在我的面前,说了一声:“老爷天啊,不知道你是段二淼的外孙!”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弄蒙了,受宠若惊,赶紧上前拉他起来,说“你这是干什么!”就在这同一瞬间,“名人之后”的词儿突然间从脑子里闪了出来,原来我也是,顿觉无比自豪,在人前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此之前只知道我姥爷很有名,却不知道他在上党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如此的崇高。从这时起我就想写我姥爷。按说,这本书早就应该写出来。但是,身不由己啊!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总是忙,围绕当下的事情忙个没完。总得先把当下的事情办好,尤其要先顾好当下的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去写书。对于每一项工作,不论是领导交代的还是自己主动干的,不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都十分上心,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光是领导怎样的要求,主要是自己对自己就高标准,常常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做不到最好不罢手。认真做事,追求卓越,这是我姥爷的性格,咱是个小人物,哪能和他比,那么大的本事,但性格还是有点像,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公家的事,还有自家的事,就没完没了,这种状况一直到了退休后有几年。写书,需要静,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心不能二用,心静不下来,所以这件事一直是在心里隔着,没有行动。光是想,没有做。只有到了最近这几年,公家的事,自家的事,都做不动了,也不需要再做什么了,才完全静下心来,怀念我的姥爷。
    既然迟了,是太迟了,所有的大好时机也就都错过了,条件都失去了。写我姥爷,一来他是艺术家,写艺术家,我却不懂艺术,完全一个门外汉;二来手头一片空白,没有一点资料。首先,我对我姥爷就知之甚少。我们小时候,他在长治工作,我家和我舅舅两家都在农村,在老家受罪,一年就见不上几回,他就是过年回来一次,有一年过春节他领我到车当村他舅舅家走亲戚,那时他舅舅还在。印象中我姥爷就是那么个很严肃的老汉,走路背着手,话很少,和我们小孩子更没话。只有走到他的跟前,喊他,才会抬起头来,看你一眼,应你一声,然后他的视线就又移到了别处。那时候我们只知道他的名气很大,“活罗成”“活昌布”“活八郎”,活什么活什么的。后来我到了县里念书,有一次听说他来了平顺,就去找他,在虹飞剧团,只见一堆人围着他在中间,在他面前,大家小心翼翼,显得都拘谨很紧张,我就记不清和他说上话来没有。再后来,我又考到了长治念书,见面接触的机会多了,但也就是每个星期天去一次(他住在位于柏后的戏校),帮他到“八一”粮店买买粮食,在家里和和煤,中午吃一顿饭,下午就回校了,晚上还要上自习。基本不交流。只记得在戏校的操场他教我学骑自行车,我骑自行车就是他教会的,还记得他和另外一个老头在一起听留声机,唱得上党戏。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搬出了戏校,住在甜水巷(租的房子,两间民房),紧接着武斗开始了,我父亲步行一百多华里到长治来拉我回家,就是从姥爷家走的。不久,我姥爷也回老家了。那时候还念书,没有想到以后要写他,让他访一访自己的历史,像现在的采访一样,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这就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我的姥爷。 我们兄弟姐妹当中,我哥最大,小时候他是常常跟随在我舅舅身后的“尾巴”,我舅舅带他往返于老家与长治不少,但也是做什么就是做什么,不说其他,他对我姥爷的了解并不比我多多少。我姥爷话少,倒不是和我们不亲,自己的亲外孙怎能不亲呢?现在,我从他的几个笔记本查阅到,原来他就是这么个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不论是别人给他提的意见,还是他的自我检讨,无非就是两条:第一,走白专道路,一心钻研艺术,不闻政治;第二,摆大把式的架子,不和人说话。可是,据他的弟子陈志龙等回忆说,段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头,他们这些孩子可以坐在他的怀抱里和膝盖上,这和我的记忆完全不一样。仔细分析,可能是他太爱艺术了,心里只有艺术,和不干艺术的人没有话说,或者是除了谈论艺术就再没有其他的话说。我比较了解我姥爷是在前十来年。 因为我姥爷是名人,所以很多人非常关心他的家庭情况、后代的情况,都想知道。对于我姥爷,他叔父段小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小小丧父离母,如果不是有这个叔父,很难说能从童年的苦海中走出来,哪会有以后大红大紫的段二淼?从开始学艺到成名,叔父一直是他的靠山和保护神,尽管叔父的脾气有时不好,但却深深地爱着他。我姥爷有两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即我的亲姥姥,田氏,长治市人,娘家在城隍庙旁边的庙道巷。1955年就去世了。第二位夫人,原氏,也是长治市人,大家在戏校见到的就是这一位。我姥爷有一子一女,女大男小,是姐弟。孙辈一共7个,我舅两个儿子,我妈5个子女,三男两女。我的两个表弟,大的小名叫段跃进,大名叫段孝义;小的小名叫段文革,大名叫段孝忠,他们的名字都是我姥爷起的。他俩分别出生于“大跃进”和“文革”年代,从起名字也可以看出我姥爷是个紧跟时代追求进步之人。从孝义、孝忠两个他们的大名看,我姥爷一辈子就唱的是忠、孝、义的戏,他是希望自己的后代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我们7个孙辈,都很努力,都很争气,上进、向善,现在各家日子过得都不错,虽比不上很好的,但也比很差的强,知足了。现在社会好,有好政策,只要辛勤劳动,谁都能过上好日子。7个孙辈,没有一个从艺唱戏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1958年戏校成立,我姐十来岁,我姥爷也曾把她带走,但只有一个来月就回去了(那时候戏校还在东街离师范不远的一个院子里)。我姥爷为什么没有让我们继承他?大概是嫌太受罪吧,他对自己的后代是另外一种爱。每年清明节,我都要给我姥爷去上坟,一边上香烧纸,一边在心里想和他有关的事情,不由得嘴里就说出来了,也可能是在深山沟里谁也听不见的缘故吧,有时候说得有些不得体了,比如说,您为什么不把您那么好的艺术传给您的后代?还有一些更为抱怨的话,每每这个时候,不等我把话说完,小妹在一旁就赶紧打断,劝我:“哥,快别说了,说这些干甚!”可是,明知没用,还是想说。 书中肯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还有,尽管一直在改,但还是难免有不少错别字,也敬请谅解。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姥爷!献给他的徒弟们!献给所有热爱上党戏的人们!衷心祝愿他的艺术风格、艺术精神和高尚品格永存,成为推动上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永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