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中国经济

大城市近郊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

  • 定价: ¥58
  • ISBN:978756418628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南大学
  • 页数:18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从生态、土地利用、产业等方面对国内外大城市近郊山区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结合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相关理论研究,运用3S技术、土地利用检测评价法、计量统计预测法、因子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系统综合建模法等研究方法,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结构、城镇化水平、产业布局与经济开发、规划及实施等方面对近郊山区系统进行多角度、跨学科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大城市近郊山区发展的对比、分析与总结,借鉴它们成功的规划经验;分析大城市近郊山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空间特征,究其动力机制;总结出由经济发展、政策导向、技术进步、文化环境等构成的外在因素以及由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口构成、文化习俗等构成的内在因素,提出空间演变模式、产业发展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得出大城市近郊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和对策,对城乡建设发展的空间进行引导和限制,力图提出适合于我国大城市近郊山区的发展办法与控制方针。
    本书以济南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作为实证,总结其社会、经济、生态、空间发展特征,探究其空间演变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最后得出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大城市近郊山区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成果,梳理了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济南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大城市近郊山区发展特征,揭示了动力机制,并总结发展模式,提出了对策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等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熊国平,男,1973年出生于湖北赤壁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武汉大学学士、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宾夕法利亚大学访问学者,曾就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任昆明规划局副局长(挂职),主持规划设计项目100余项,主持项目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银奖1项,获省优一等奖2项,省优二等奖1项,省优三等奖6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出版专著9本,译著1本,专业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方向主持北京温榆河公园周边区域、南京雨花台区、南京板桥新城、杭州临平新城、济南市南部山区、郑东新区白沙组团、石家庄市中心城市绿色隔离空间、苏州吴中区西南片、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门峡市、桠溪国际慢城、江阴市、昆山市、启东市等,在城市详细规划方向主持苏州古城、苏州东环路、石家庄建设大街、石家庄二环路、石家庄中山路等。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城市近郊山区发展失衡
    1.1.2  大城市近郊山区景观生态恶化
    1.1.3  大城市近郊山区环境退化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促进大城市近郊山区协调发展
    1.2.2  促进大城市近郊山区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方法
    1.3.1  因子分析法
    1.3.2  空间分析法
    1.3.3  层次分析法
    1.3.4  系统综合建模法
2  近郊山区保护和发展
  2.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限定
    2.1.1  大城市
    2.1.2  郊区
    2.1.3  山区
    2.1.4  大城市近郊山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相关理论
    2.3.1  地理学理论
    2.3.2  城市规划学理论
    2.3.3  生态学理论
    2.3.4  经济学理论
    2.3.5  社会学理论
  2.4  发展特征
    2.4.1  大城市近郊山区的社会特征
    2.4.2  大城市近郊山区的经济特征
    2.4.3  大城市近郊山区的生态特征
    2.4.4  大城市近郊山区的空间特征
  2.5  动力机制
    2.5.1  外在因素
    2.5.2  内在因素
  2.6  发展模式
    2.6.1  空间演变模式
    2.6.2  产业发展模式
    2.6.3  政府治理模式
    2.6.4  小结
  2.7  保护与发展原则
    2.7.1  协调性原则
    2.7.2  层次性原则
    2.7.3  综合性原则
    2.7.4  可持续原则
    2.7.5  公共参与原则
  2.8  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2.8.1  大城市近郊山区发展与保护的内部对策
    2.8.2  大城市近郊山区发展与保护的外部对策
3  近郊山区的保护和发展实证研究
  3.1  国外近郊山区的保护和发展实证
    3.1.1  巴黎近郊山区实证
    3.1.2  洛杉矶近郊山区实证
    3.1.3  赫尔辛基近郊山区实证
    3.1.4  巴塞罗那近郊山区实证
    3.1.5  苏黎世近郊山区实证
  3.2  国内近郊山区的保护和发展实证
    3.2.1  杭州近郊生态带实证
    3.2.2  昆明近郊山区实证
    3.2.3  北京近郊山区实证
4  济南近郊山区的实证研究
  4.1  济南南部山区概况
    4.1.1  济南城市概况
    4.1.2  南部山区概况
    4.1.3  南部山区区域划分
  4.2  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特征
    4.2.1  社会特征
    4.2.2  经济特征
    4.2.3  生态特征
    4.2.4  空间特征
  4.3  济南南部山区空间演变动力机制
    4.3.1  外在因素
    4.3.2  内在因素
  4.4  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模式
    4.4.1  组团扩展与轴向扩展结合的城镇空间演变模式
    4.4.2  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乡村空间演进模式
    4.4.3  系统、整体的生态空间整合模式
    4.4.4  总量控制、区域整合的休闲空间演化模式
    4.4.5  绿色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空间优化模式
  4.5  济南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对策
    4.5.1  适度调整行政边界
    4.5.2  建立统一规划管理机构
    4.5.3  逐步调整村庄布局
    4.5.4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4.5.5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4.5.6  制定生态补偿机制
  4.6  济南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4.6.1  规划背景
    4.6.2  功能定位
    4.6.3  发展战略
    4.6.4  规划原则
    4.6.5  土地利用规划
    4.6.6  综合交通规划
    4.6.7  旅游业规划
    4.6.8  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4.7  小结
    4.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4.7.2  思考与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