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巴塘虹(川藏联网羊皮书)

  • 定价: ¥68
  • ISBN:978751984085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电力
  • 页数:21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描述了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只是浩瀚历史中的一瞬,但足以饱含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作为社会家国的一份子,电网建设者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责任,他们奔波在康巴藏区的山水之间,肩负建设、守望的重任。时光荏苒,沉浮有之,他们前赴后继……记忆是时间之神的赏赐。我再一次来到海子山,是为了川藏联网工程这个记忆而来。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记录川藏联网工程建设历史的书。
    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只是浩瀚历史中的一瞬。但足以饱含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作为社会家国的一分子,电网建设者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责任,他们奔波在康巴藏区的山水之间,肩负建设、守望的重任。时光荏苒,沉浮有之,他们前赴后继……
    川藏联网的千里银线翻山越岭,从四川逶迤入西藏,传播着现代文明之美。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亦将是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
    这也是一部康巴藏区的心灵之书。
    作者穿行在四川与西藏的崇山峻岭中,看见了大自然的美。其实,作者更想借这部作品记忆那个令康巴藏区呈现蓬勃生机的时光,也想以此观照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带给康巴藏区人民温暖的幸福瞬间。
    毋庸置疑,川藏联网工程是无边无垠的横断山区进裂出的一道光,照彻康巴藏区,照亮世道人心。

作者简介

    陈兆平,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青年文学》《天涯》《广州文艺》《星星诗刊》《脊梁》《国家电网报》等上百家报刊。散文《大雪离爱很近》获“路遥青年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星星点灯》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优秀文学作品报告文学一等奖、“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长篇报告文学三等奖;短篇报告文学《追电的人》获中央企业“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可职工文学创作奖”特别奖。

目录

前言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序诗  我有康巴三千里
往事书(2012-2014年)
  上篇  佛珠上的铁塔
    村里来了好多汉人
    第二条电力天路的历史镜像
    那山那人那藏獒
    长明灯猜想
    乡水线鏖战
  中篇  巴塘风云录
    白领变身记
    工地上的巴塘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
    八千里路云和月
    索道索道
    飞越金沙江
    青春何处无飞花
    惊魂三十二小时
  下篇  昌都的向往
    风雨察芒路
    芒康英雄传
    雪山无言
    玉曲河畔
    向玉龙进军
    澜沧江夜月
西行记(2016年11月)
  乡城:灵性香巴拉
  乡城故事:五个变电工
  鸡窝里的大世界
  洛绒达瓦的秋天
  所波大叔的客栈
  巴塘风雨图
  从象鼻山到松多山
  寻找矮岩羊
  芒康秘境
  邦达草原听风
  昌都之光
后记  我那被冰雪封锁的抒情

前言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后来,天光渐渐亮了,从成都双流机场飞往稻城亚丁机场的早班飞机快要着陆了。机舱内有了些许骚动。原来,机翼下面呈现出一个个海子,先是小小的海子,随着飞机的盘旋、降落,视线里的海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听说,海子山上一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犹如上天失手撒落下来的钻石。
    一走出海拔4411米的候机楼,眼前便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先是被海子晃了一下眼,然后再被阳光晃了一下眼,最后彻底被晃花了眼睛的居然是铺天盖地的石头。一瞬间,我的心揪紧了!那是一块又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或圆滑或棱角分明,犹如星球大战的古战场;石群千奇百怪,却形神兼备,无边无际,像极了那月球表面。
    石头,顿时成为一种媒介。一瞬间,两个词突然涌上心头:蛮荒、苍凉。令人百感交集:想跳、想跑、想哭、想叫……原来,我所见到的海子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俗称“稻城古冰帽”。据传,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欢腾的海底世界,海藻丛生,鱼欢水笑;某一天,狂风大作,海水咆哮,地壳被自然之力挤压、碰撞,引起漫天海潮,隆起了高高的海子山。
    海水悄然退去。偌大的砾石以及一些游鱼再也回不到海底。海子山周围,千山隆起,犹如远古征战的大帐篷。恍惚间,我踏进了一个寂静而斑斓的世界——海子山的海子,幽蓝、妩媚;蓝天是背景,奇石是色调,海子是主角,满天飘飞的流云,就是一朵又一朵的雪莲花,为我而盛开。
    海子山上看云,云很低。红日已东升,阳光先是将整个海子山染成一片橘红,渐渐地变为金黄,之后是灿烂而炙热,大地的厚重与天空的亮色构成一幅画卷,洋溢着毁灭和涅槃之美。
    岁月已远走,却将大海凝成一派静穆的冷艳。群峰连绵的海子山,成为沧海桑田的直接证据,也成为地球变迁的深刻记忆。
    一个人的心灵,到底能够走多远?
    来到海子山,我恍然大悟。
    我真实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时间的永恒。
    是的,杜逊·奥斯汀说过,“时间仍在,是我们飞逝”。
    从成都到巴塘,纵穿甘孜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泸定到康定,再翻越折多山,过雅江,进理塘,随后直抵巴塘;还有一条道路是由双流机场飞抵稻城亚丁机场,再转汽车过理塘、进巴塘。
    无论走哪一条道路,都会与不同时代的人在此“狭路相逢”……我不曾想到过,这两条蛮荒中的道路,竟然会成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也会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场。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我第一次飞抵海子山,此时秋色浓重。
    这个时节,中国第二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大功告成。从此,康巴藏区夜的黑,被璀璨的灯火照亮。
    从四川500千伏乡城变电站开始,先后跨越巴楚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谷和高山丛林,翻越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及北段、川西高山峡谷区,穿越无人区,挑战悬崖和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一直到西藏的邦达和玉龙变电站,川藏联网工程横空架起一条长达1521公里的电力天路。
    后来,当地藏族同胞逢人便说:“这里现在就长两样东西,一是虫草,二是铁树。”铁树指的是铁塔。按照这个说法,川藏联网工程一共有铁树2761棵,最高点是位于西藏芒康县脱果洛的N233055A塔位。那个地方,氧气稀薄,基本点不着火。
    最高海拔4980米,平均海拔3850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川藏联网工程这条绚烂的彩虹,注定要在挑战和攻克中诞生;这个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电网联网工程,也注定会成为一个时代被吟诵的传奇。
    我沿着海子山行走,并深入她的腹地进行采访和考察,与许多历史中的人和事“擦肩而过”。他们的足迹、意志以及所有故事的动人细节,一直镌刻在那大山大水之间。
    在远古的洪荒岁月,更多的时候,海子山,是恐龙的乐园。在海子山看海子,白居易也有诗应此景:“云自无心水自闲”。红军长征时,海子山,向所有善良的人敞开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筑路海子山,进军西藏,挺进昌都……
    光阴似箭,今天的海子山以及她的腹地,不仅有飘逸如哈达的318国道,还有形状酷似飞碟的稻城亚丁机场,还有一座座翻山越岭的铁塔……海子山曾经的蛮荒和苍凉,被人类文明的进程彻底改变。
    举目之处,天堑变通途,世代生活于此的藏族同胞,终于盼来了源源不断的电能。天可怜见,康巴藏区的人们有福了,从春到冬,从早到晚,灯光不灭,他们看见了祖先未能看见过的光亮。
    从桑堆往右手边走,就去了乡城。一路上,经幡飞扬,玛尼堆浅唱,手持转经筒的人们从容行走在故土的烟雨中……翻过海子山,就进入理塘,直抵毛垭大草原。缓缓的山坡上,绿草如茵,雾气袅娜,与苍凉的海子山形成强烈反差,仿佛从月球又回到了人间。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啊!深远,辽阔,浅浅的绿随风飘动,绵延不绝;远处有雪山,终年不化,蓝天白云下,流动着一幅绝美的高原牧场图。成片的帐篷、毡房从眼前飘过,成群的牦牛、羊从眼前飘过……在理塘,我多么想遇见多情的仓央嘉措;在格聂神山,我是不是还能邂逅美丽的玛吉阿米?
    过理塘,一路向西,就是巴塘;再过金沙江,便是西藏。经西藏芒康,穿越左贡,便进入邦达草原,然后直抵昌都。这一路上,风景的美丽着实把我震撼了,这算不算传说中的天堂?草原,静态之美;云彩,动态之美;羊群,生命之美……这应该不是美的分类,而是美的梦幻组合。一路上,高原的风声强劲。风,是看不见的,但是,我能看见风的意志。
    这是一条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的路,这是一条从蛮荒到史册的路,饱含过多少含辛茹苦,沉淀过多少悲欢离合。急促的心跳,被纯净的蓝天俘获;在这片令万物望而却步的土地上,植物也难以长高,唯有一座座铁塔轻拨流云,矗立在寂静的苍穹下。
    回望二〇一四年十一月,枫叶即将忘记深秋,川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康巴藏区的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酒香,快乐的藏族百姓跳起了锅庄、弦子舞……一群电网建设者喝完杯中的庆功酒,便匆匆奔向下一个新工地;另一群电网人却悄然进入藏区,守护千里银线,照看电能大通道的心脏部位——变电站。故乡,与他们渐行渐远;雪山、牦牛、羊群渐渐与他们亲近——为了康巴藏区的光明与温暖,他们青春做伴,无悔经年……
    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只是浩瀚历史中的一瞬,但足以饱含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作为社会家国的一分子,电网建设者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责任,他们奔波在康巴藏区的山水之间,肩负建设、守望的重任。时光荏苒,沉浮有之,他们前赴后继……
    记忆是时间之神的赏赐。我再一次来到海子山,是为了川藏联网工程这个记忆而来。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二〇一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说。在回溯历史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每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生命亦如是。诗人的诗句,也恰好契合了我创作本书的真实心境。
    写下这些文字的那些个夜晚,山河入梦来,青青草色新。我坐在成都的窗前,遥想高原当年,拉姆长大了,红颜秀发,藏袍加身,微笑间,一转头便满脸羞涩……三千里康巴,我一边写作,一边寻找、记忆和赞美这幅藏匿在远方的画面。就是如此美好的画面,让我心生感念。那一刻,我对写作充满感激。唯有写作,才让我从变幻的图景中体察到了人与自然的美、人的泪水与欢笑以及人性的悲悯。
    “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促进了农耕文明在西藏的传播。川藏联网的千里银线翻山越岭,从四川逶迤入西藏,传播着现代文明之美。正如我最初的期待,我所记录下的这些高原故事,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也将是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其实,我最看重的,是潜藏在文字里的那份浓厚的情感,与康巴藏区水乳交融,犹如雄鹰面对天空的那份深情。
    雄鹰一直在我的文字里飞。
    雄鹰的翅膀,实在太辽阔。

后记

  

    我那被冰雪封锁的抒情
    01
    “千山之外,梦里桃花。”
    在创作这部有关川藏联网工程的长篇纪实作品时,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
    那画面里还应该有雪。雪在穿越横断山区那1521公里的线路中,雪在我心。
    写作的时候,我热爱夜晚的宁静。于是就像一个孤寂的旅人,行走在远方的高山大川里……总是在苍茫的夜色里行走,我担心我会爱上黑暗。好在有光陪我,那是电能的光,照耀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时光,还有无数渴望光明的眼睛。
    横断山区的十万大山敞开她的怀抱,迎接电能的光芒,呈现一片迷人景象,让我寻觅,更让我沉迷其中,我唯有诚实记录,不得放声歌唱,那厚厚的冰雪封锁了我的抒情。
    02
    “今天有雪,请勿来访。”
    这好像是一个约定,又好像是一道暗语,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就是一场风尘苦旅,那份孤独只能自己去默默承受。
    川藏联网工程就是一条雄浑的道路。之所以用雄浑这个词,是因为这条路穿行在横断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所以,要完整地展示这条道路,就不能孤立地写这条道路的建设历史,必须将与之相关的人、历史以及风景带进这部书中。
    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它是鲜花还是荆棘,我们都得接受,无法改变。
    书中的《往事书》和《西行记》,是记录这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两个板块,却不是上下两部,所以分别取了一个标题,只是表示它们各自相对地独立。一个是历史的记录,一个是现实的观照,两个板块交相辉映。
    历史与现实,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一个是给予,一个是接纳。
    自从有了川藏联网工程,洛绒达瓦更痴迷于汉语的学习,他的终极目的是要融入这个新时代。他偶尔在微信朋友圈发图,展示的是家乡的美景以及劳动的场景。更多的时间,他不是去寺庙点酥油灯,而是留在乡城500千伏变电站认认真真当一个保安队长。他的藏文写得很漂亮,汉语的表达水平也越来越高。
    03
    格桑花为什么在高原能开得那么绚丽?那是因为她真心融入了那块高地。
    一条电力天路如何与偌大的高原水乳交融?就是那些光芒足以照亮人们的心灵。
    川藏联网工程从四川穿山越岭到西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朵花盛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中那些最重要的内容就已经发生,参与建设电力天路的人当中,青年人在成长,中年人在坚持,他们舍小家从平原到高原并在那里跋山涉水,是为了尽职尽责,更是为了完成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工程,由此生出对于人、对于自然、对于爱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种种想象与向往——于是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情感世界。 原谅我没有写某个人带病坚持工作,或者某个人的亲人病故而他还在工地坚持劳作的故事。此类事件有些老套且缺乏人性,纪实文学排斥虚伪的情感。我想要呈现的是类似风雪夜归人的画面,有一种紧迫而温暖的感觉。 从四川到西藏的电力天路修通了,有一些东西却需要还原。我试图将电网建设者创造的历史,从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还原给今天以及后来的读者。 为了把握好叙述的节奏,我甚至还专门写了一张小纸条贴在电脑的前方:“创造一个令读者为之着迷的世界”,并为此一直努力着。 我相信,人世间的日常生活无论充满了多少物欲,但你一定能从这部书中读出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04 每去一次康巴藏区,就好像是回了一次家,变电站在那里,泽仁拉姆在那里,所波大叔在那里,向曲大妈在那里……还有乡城香甜的苹果,还有美味的酥油茶,还有昌都流光溢彩的夜景,那一切都让我十分留恋。 因为采访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我遇见过他们,遇见过一些美好的事物。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次次遇见又一次次离别。 乡城,理塘,巴塘,芒康,昌都,我遇见过的人,都是我的亲人。 正如我在邦达草原遇见玉曲河时,我想到了祖国这个词。呼啸的风声没能封锁住我的抒情,当时,我就在想,祖国啊,就是我看到的每一座高山,每一片丛林,每一条河流,每一个老百姓,哪怕是破旧的房屋,哪怕是泥泞的道路,哪怕是地处高原深处的城市和乡村,她的光荣,她的美好,她的悲喜,她的眼泪都属于你,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祖国。 诚然,祖国,也一直在惦念她的人民。 于是,扶贫,在当下已成为一个动词。 05 采访的过程中,我看见了大自然的美,祖国的山河美如画。 而所有在川藏联网工程奋战过的建设者,无不承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种种磨难。他们在冰雪中突围,在大山里攀爬,在暴风骤雨中奔忙……留下了作为奋斗者的足迹。多年以后,他们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所感动。 是的,在这段不平常的经历中,他们思考过“力量”“意志”“智慧”“历练”这样的词语,并渐渐成为内心的烙印。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科学的美。 如果将1521公里长度的川藏联网工程看作是一条长长的河流,那么,她横跨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上且光芒万丈,那应该是怎样一条壮观的河流啊! 毋庸置疑,川藏联网工程是无边无垠的横断山区进裂出的一道光,照彻康巴藏区,照亮世道人心。 最后,我看见了一种力量的美。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这条穿越高山无人区、地震带的电力天路,永远活跃着无数电网建设者踏冰卧雪的身影,那些身影不仅活跃在藏区婴儿初闪的瞳仁中,也活跃在藏区老人深情的凝望里……他们演绎着拼搏与奋斗,见证着自强与不息,铸就了普通建设者的精神向度。 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向度,川藏联网工程无疑能够成为人类史册上的一条特殊的道路。 06 其实,我更想借这部作品记忆那段令康巴藏区呈现蓬勃生机的时光,也想以此观照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带给藏区人民温暖的幸福瞬间,而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将会给一个作家的写作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宏大叙事在现实的文学书写中将会有怎样的可能性?……整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很多。所以,想得多,写得慢,但写得从容。 最后,感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会,将本书列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文学重点选题项目;感谢四川省作家协会,将本书列入四川省脱贫攻坚“万千百十”文学活动扶持项目,这是一份嘱托,也是一份信任。 马尔克斯说:“文字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水平和无限的,它永远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有时候,会经过朋友们的心灵。”感谢能读到这本书的人,与你们的相遇,是支撑我创作的一种力量,尽管作品的创作过程的确有些辛苦,但我仍然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