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郭汝瑰回忆录/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 定价: ¥60
  • ISBN:978750985444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共党史
  • 页数:393页
  • 作者:郭汝瑰|责编:吴江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2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郭汝瑰,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联系。解放战争期间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并重新与中共建立了联系,即在党党的领导之下,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将绝密军事情报提供给给党中央,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本书是他一生经历的回忆录。特别是后期潜伏在国民党军队高层的经历。

内容提要

  

    郭汝瑰,出身名门,黄埔五期。抗日战争中曾率旅在淞沪会战中扬名,长沙会战中再立战功,成为蒋介石心中的“军界精英”。实际上,他在抗战中已与中共中央南方局建立联系。解放战争的紧要关头,郭汝瑰进入国民党军中枢决策机构,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经常向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听取指令,因而有机会将最高军事机密转交中共方面。解放战争后期,他在宜宾率兵团通电起义,破坏了国民党固守大西南的计划。蒋介石到台湾后曾说:“没有想到郭汝瑰是最大的共谍。”本书由郭汝瑰自述其传奇人生,同时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多次战役有精当分析,对国民党高层政争也有精要点评。

目录

一、青少年时期(1907—1925年)
  家庭和家教
  憎恨人生路不平
  成都联合中学
  到广东革命去
二、在黄埔军校(1926—1927年)
  到黄埔去
  北伐频传捷报
  升学和迁校武昌
  血花剧社的一幕
  在宁汉分裂声中提前毕业
  黄埔同学会
三、奉命回川(1927—1930年)
  我的堂兄郭汝栋
  亲历四川军阀混战
  随郭汝栋部队出川
  我的婚事
四、在日本(1930—1931年)
  到日本去
  进日本士官学校
  备受歧视
  日本军制种种
五、在陆军大学(1932—1937年)
  退学回国
  陆大的性质和简况
  陆大的课程、训练、校风
  我任陆大研究员和教官
  陆大在蒋军建军和作战中的作用
六、在抗日战争中(1937—1945年)
  双十二事变前后
  七七事变时庐山所见
  淞沪战役
  南京失守
  珞珈山干部训练团
  武汉战役
  听覃振谈宋美龄的婚事
  参谋长会议
  任暂编第五师师长参加长沙第三次会战
  在国防研究院学习
  到英国考察
  在军政部工作
  参加受降
七、在停战谈判中(1945—1946年)
  参加三人会议谈判
  随军事三人小组出巡
  东北停战协商
  停战谈判尾声
八、蒋军整军及改组军事机构(1946—1947年)
  对国防部职权的争夺
  我一年三迁的闹剧
  整军的天折
  “十三太保”与“十八学士”
九、在国防部第三厅和徐州陆军总司令部(1947—1948年)
  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出任徐州陆总参谋长
  大别山作战会议
  徐州陆总的暗淡结局
  再任第三厅厅长
  作战检讨会议
  济南战役
十、亲历三大战役(1948—19495F)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十一、率部起义(1949年)
  设法脱身
  周旋和伪装
   蒋介石召见
  宜宾起义
十二、在川南行署(1949—1950年)
十三、在南京军事学院任教二十年(1950—970年)
  赴南京途中
  到达南京军事学院
  临淮关河川演习
  在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学组
  在司令部工作教授会
  在军事史料研究处
十四、追求人党和我的入党介绍人(1946—1980年)
十五、满目青山夕照明(1970—1996年)
  住巴县十年
  移住重庆市北碚区
  主编《中国军事史》
  主编《中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长篇》
  我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四至七届)  
  在黄埔军校同学会
  最后的追求
附录1  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表
附录2  1946年至1947年蒋军战斗序列变更表
附录3  国防部组织系统及厅、局、司长以上姓名表
附录4  我对蒋介石军事思想的批判
附录5  杜聿明著《淮海战役始末》摘录

前言

  

    我如愿以偿,有幸成为这部书的最初读者。从我认识作者的那一天起,整整四十个年头过去了。这部书把我带回了往昔那些充满危险而又充满希望的艰难岁月。作为郭汝瑰同志的老友和他重归革命队伍的见证人,我重温了好多亲切的回忆:汝瑰同志原是国民党内的一位热情奔放的爱国将领,在抗战中及胜利后一直和全国人民一样坚定地追求祖国的民主进步,繁荣富强。可是,国民党当局至今还指责他为“共谍”,把他的活动说成是“戡乱”失败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抗战将胜利和内战未爆发的前夕,我爱人任廉儒同志,两次安排了他和董必武同志在我家会见。汝瑰同志其时是国、共、美“三人小组”会议国民党方面代表张治中将军的副手。他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以厚望,甚至还幻想蒋介石“放下屠刀”,化干戈为玉帛。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也是很天真的。但是,无论董老或是廉儒同志,在和他倾谈时,都没有去打破他的幻想,他们要让蒋介石和马歇尔给他上一课,以事实告诉他:“此路不通。”因此,我要说:要不是国民党抗战末期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使他失望的话,他是不一定要去找共产党的;要不是国民党粗暴地在抗战胜利后,践踏了包括郭汝瑰同志在内的亿万民众渴求和平的愿望,他也不一定非脱离国民党不可。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回忆录是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台湾当局的叽叽喳喳。
    我所以称汝瑰同志为回归者,乃是因为他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便是共产党人吴玉章的密使,他的使命是回川到他堂兄郭汝栋部队从事革命工作。哪想到大革命的失败,反把他推入了军阀混战的旋涡……激进而非常幼稚的青年军官郭汝瑰,在国民党“清共”的压力下,东渡日本求学,企望“读书救国”,可是九一八事变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愤然终止了学业,而国内等着他的却是一·二淞沪抗战被“政治解决”的灰烬。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他才找到了报国的机会。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受到陈诚、蒋介石的器重,从此青云直上,跻身上层。而由此他也就痛切地目击了、感受了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他洁身自好,当了一个好官,然而一个好官无补于“党国”的病入膏肓。于是他想组织少壮派军人的造反小团体,之后又热衷于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醉心议会民主,如此等等。然而,这一切尝试都被国民党的法西斯专制独裁所一一否定了。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他意外地和大革命时代的老朋友、地下党员任廉儒同志重逢,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给他的机遇—下重合了,像不少真诚的爱国者一样,他找到了自己合乎逻辑的归宿:跟共产党走,因为只有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当然,这时的郭汝瑰同志和三十年代的那个热情多于理智的青年已迥然不同,犹如树木不同于种子。历尽半生的否定之否定,他的回归已上升为更高的层次。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以毅然留在国民党军界的方式,投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汝瑰同志走过的道路,曲折惊险;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丰富而深刻。这部回忆录令我一饱眼福,获益匪浅。作者是研究中国军事史的专家,他的性趣,不免偏重于展示他所经历的战争风云,而对他自己,则是过于自责和自谦了。于是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以就教于对这部书和我怀有同样兴趣的读者。
    罗莹澄

后记

  

    这本回忆录1987年初版,内容从1907年至1949年。经读者和出版社要求,修订再版。我想一个历史工作者对所知的历史应该如实写出来,作为后代借鉴,因此,借修订再版的机会将1949年后的经历补写出来。
    我所经历,除1946年至1948年的有日记可查外,多属记忆,错误难免。如初版在《宜宾起义》一节,说一。四师未参加起义,师长傅秉勋是自杀的。以后成都军区黑水平叛指挥部的参谋郗爱国同志对我说明,傅秉勋是被俘押送指挥部过河时,从马上滚入河中淹死的,这次修订再版更正了。
    本书初版时在重庆市政协周永林同志支持下,承西南师范大学彭承福教授及傅建邦、薛笛邦、周秀琴同学帮助整理而成。此次修订再版时在四川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周华贵同志大力支持下,承西南师范大学宋冬游同学帮助整理,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北兰同志(黄埔二代)润色,最后由郭相彦、郭文苑修饰,四川省黄埔同学会宋斌同学校订。赞助的单位和个人有:重庆先奇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先奇、重庆杨家坪建筑公司总经理张虬、重庆埔明石化公司董事长伍明海、重庆鸿强石化精品公司总经理靳民强、成都二十一期黄埔同学傅先庆、成都特训班五期黄埔同学萧金石、成都特训班八期黄埔同学凌承学、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曾祥炜、铁二局副总工程师许宁、四川埔光公司副总经理骆大正、成都东方电气机械厂厂长官大荣、铁道部机车车辆厂原厂长黄文亮、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特此致谢!
    我知识浅薄,缺点错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郭汝瑰
    一九九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