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

  • 定价: ¥62
  • ISBN:978755612293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人民
  • 页数:343页
  • 作者:赵林|责编:田野
  • 立即节省:
  • 2020-03-01 第1版
  • 2020-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知名学者赵林教授代表作,以独特视角剖析人类文明演化历程。
    以文化学视角展现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与形态嬗变的基本脉络,揭示亲体与子体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
    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西方历史经典著作!

内容提要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文化视野。它对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的嬗变机制的说明,尤其是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冲突、融合及其导致的“文化杂交”结果的思想,构成了作者未来的文化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日后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本书是一部从宏观和动态角度探讨人类文明演化历程及其动因的学术著作。它从对“文明”概念的辨析入手,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与形态嬗变的基本脉络,在时间坐标上揭示了亲体与子体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在空间坐标上展示了各大文明体系之间、以及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动态关系,创立了“文化杂交”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内容广博、气势磅礴,堪称文化史研究的精品。

作者简介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
    武汉大学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大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有上过武汉大学。”
    代表作: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
    《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
    《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

目录

兰版前言
再版前言
导论  人类文明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一章  文明的概念分析与背景问题
  一、关于“文明”概念的说明
  二、文明发生的人类学背景
  三、文明发生的语言学背景
  四、文明发生的技术背景与时空背景
第二章  “文化杂交”初论
  一、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冲突融合及其历史效应
  二、“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高级宗教
  三、“种内杂交”的“米亚德现象”与“纯系种”的悲剧
第三章  神话时代的文化特征
  一、原生的亲体文明类型
  二、庙宇文化与迷信精神
  三、雅利安语游牧者的大入侵与神话时代的终结
第四章  英雄时代的恢宏气度
  一、子体文明——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
  二、子体文明——罗马帝国、秦汉帝国和孔雀王朝
  三、功利主义与尚武精神
  四、“轴心期”的文化精神变革
  五、亚欧草原游牧民族大迁徙与英雄时代的终结
第五章  宗教时代的文明分野
  一、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对峙
  二、旧大陆西部的宗教冲突
  三、旧大陆东部的文化融合
  四、蒙古一突厥人的征服狂飙对文明世界的影响
第六章  工业时代的文化潮流
  一、1500年的世界格局与航海探险
  二、西方基督教社会的历史变革
  三、工业时代与“泛西方化”浪潮
  四、西方文明的挑战和非西方世界的应战
  五、“非西方化”浪潮与世界历史的新“轴心期”
初版后记

前言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自从1997年和190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东方出版中心先后出版了《西方宗教文化》和《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这两本书以来,不觉之间,二十余年已逝,本人亦从雄心勃勃的学界新锐,一晃而成为满头华发的垂暮老朽。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曾经把这两本书与我的另外三部著作(《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一起集结再版,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近些年来,我的一些学界朋友和社会人士时常抱怨说,我此前出版的一些书籍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而网上所售大多为盗版书。承蒙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美意,准备第三次出版《西方宗教文化》(现更名为《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和《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同时也将出版我新近整理的一部宏观视角下西方文化的文集《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学术专著、演讲录、大学教材、论文集等二十余部。从当今中国学界所推崇的“学术性”角度来看,在本人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无疑是一部专精之作,该书深入细致地梳理了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在国内西方哲学研究领域受到学界同仁的不少好评。但是相比这部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我本人却更加偏爱《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和《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因为这两本文化研究著作不仅体现了“学术”,而且也显露出性灵、情怀和文采,是真正具有人文情调的思想之作。我素来认为,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并非我们今天语境下的“科学”,人文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真,而是善和美;它向人们昭示的思想真谛主要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事实本身,而是主观意义上的价值启迪,旨在熏陶纯朴人性中的向善和爱美之心。
    关于《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和《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两本书的主旨思想和基本内容,我已经在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再版前言中做了较为充分的介绍(参见本书的“再版前言”),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也根据二十年来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对《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一书的部分文字进行了适当的修订。
    希望这两本书不仅能给大家带来知识上的教益。而且也能激发性灵上的升华。
    赵林
    2018年8月14日于博鳌香槟郡

后记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本人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比较学和世界文明史就一直是我所热衷的研究领域。十多年来,我一直试图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去把握中西文化基本精神的分野,并对人类文明形态演变的深层机制做出说明。在前此已经出版的几部文化学著作中,我曾尝试着进行这种解释,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特点在于:从宏观的和动态的角度来说明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和中西文化的基本分野。我始终认为,文化学首先是一种解释学,即通过建构各种理论体系来解释那些被记载的历史事实,并把意义赋予它们。文化学追求的是历史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启迪意义,它的崇高使命是绘制气势浑雄的长程历史发展宏图和撰写波澜壮阔的人类精神嬗变史诗,而不是批发和零售散乱的文化现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文化学体系,如果它能够成其为“体系”的话,都必定是理论在先的。
    我原是学历史出身,后来转攻哲学。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深感历史材料和哲学思辨对于文化学研究来说,宛如人的肉体与灵魂,缺一不可。从目前国内文化学研究的情况来看,能够将哲学思辨与历史材料、宏观构思与微观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实不多见。缺乏形而上学指导的文化学无疑是一种浅薄的文化学,然而仅有形而上学也是不够的.文化学同样需要实证的材料。“六经注我”固然不同于“我注六经”.但是这“六经”却是不可忽略的。实证的“点”需要思辨的“线”来串连并赋予意义,思辨的“线”则需要实证的“点”来支撑和充实内容。精神必须现象化,而现象则必须是体现了精神的现象。
    记得上中学时读太史公《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书中说到项羽少时学文不成,学剑亦不成,其季父项粱怒而斥之.项羽却表示学文不过记名姓.学剑不过一人敌,而其志在于学“万人敌”。读后颇多感慨。当时少年气盛、心高志远,总觉得人生在世当如项羽一般叱咤风云,千一番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时至今日,当年的壮志早已被平庸岁月的风尘所掩没,及至“不惑之年”,更是义无反顾地准备将后半生固守于书斋之中。而将纷纷扰扰的外部世界抛置于脑后。然而壮志虽泯,豪情犹在,日日危坐书斋,有时竟如同身临千军万马的战场。思绪奔涌、下笔如泻时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淋漓畅陕之情,而解释历史时的那种心旷神怡的陶醉丝毫也不逊色于英雄们创造历史时的自我实现的快感。事实上,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让数千年来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精英豪杰及其所创造的辉煌业绩遵从某种文化精神的演化规律,或者说把那些显赫一肘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解释为受某种形而上的“动机的动机”所驱使的历史现象,这是一种何等恢宏的“万人敌”!当黑格尔轻描淡写地把不可一世的恺撒、拿破仑等英雄人物称为“骑在马背上的绝对精神”肘,他所体验到的那种无可言状的“心情”可能远远超越于恺撒从埃及凯旋时的骄矜狂傲和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胜利时的踌躇满志。 由于我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在一种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其中难免包含着许多粗糙乃至谬误之处。对于这些敝陋和缺憾之处。我恳切地希望能得到文化学界同仁们的批评指正;至于这套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它鲜明地体现着我的学术研究的个性),我却是决心坚持到底的。在文化学研究领域中,既然我已经独立地走过了十多年,那么以后的路仍将独立地去走。在学术和人生方面。我将终生奉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我多年来研究世界文明史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张渔先生。我与张渔先生原本素不相识,去年他在我的一位老同学处借阅了拙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后,来信向我约稿。正是由于他的错爱和鼓励,我才下决心将手中的其他事情暂时放一下,在刚刚完成了《西方宗教文化》一书后马不停蹄地转向了本书的写作。此外我也要感谢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为我提供的课题资助,以及许多学界同仁、先学前辈对于我的鞭策勉励。 赵林 1997年12月14日于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