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蒋介石与张学良

  • 定价: ¥69
  • ISBN:978751267335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团结
  • 页数:381页
  • 作者:聂茂//厉雷|责编:...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蒋介石站在孙中山的肩膀上,张学良坐在张作霖的臂弯里。不约而同地崛起,代表着两个势力的崛起。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如何脱颖而出?蒋介石如何通过孙中山一步步走向顶点?段祺瑞、吴佩孚、曹锟、冯玉祥,他们是枭雄还是英雄?激流中的张学良呢?本书将为你一一道来。

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对蒋介石、张学良及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结合时代大背景和丰富的史料,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活动轨迹,细致展现了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开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复杂的关系,生动、翔实地展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恩怨情感的全过程,供当今史学研究者研究之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目录

引子:人、历史与存在
第一章  前生
  “第一号”出生
  与历史次亲密接触
  匪徒的儿子
  替代陈其美
  东北“皇太子
第二章  崛起
  的崛起之路
  东北“少帅
  大时代
  军阀混战
第三章  统一
  民国美男子
  上海之“恋
  婚姻与权力
  东北易帜
第四章  角  力
  风雨“中东路
  军阀法则
  东北复兴
  战争戏
第五章  替 罪
  两巨头
  历史的变奏
  张学良与日本
  一米铁轨的重量
  替罪
第六章  浮  沉
  “末代皇帝”的喧哗
  一个人的“三角
  消失的张学良
  归去来
第七章  转  折
  一个问题
  问题的继续
  一个裁定
  一种信仰
第八章  兵变
  “劝谏
  兵谏
  冷战
  释谏
第九章  放逐
  高渐离之筑
  一个人的“审判
  放逐
  在历史的暗处行走
第十章  囚  岛
  两种“囚禁
  蒋介石之死
第十一章  后世
  历史之“外”的蒋介石
  张学良的“历史后事
  再见,少帅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历史过往的缘与罪

后记

  

    历史过往的缘与罪
    时间已经行进到21世纪,尽管这个世纪,开始不到20年,然而人们已经有足够的理性称呼几年前才刚刚过去的世纪为“上个世纪”或者“20世纪”。的确,“上个世纪”是个表示过去的词,“20世纪”也走远了。20世纪前半叶刮起的时代风云走得更远,远到所有火焰不再灼烧,远到一切人与事成为历史的沉淀,远到一切的一切沉淀为历史本身。人们渐渐地可以用理性的思维,冷静地思考那些人物、那些事件,那些带有质感的伤与痛。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是否足够我们进行思考、认识和谈及那些历史的脉络?似乎已经允许,虽未必最恰当。若干年后,我们现在看待那段历史的角度和过程也将注定成为历史,而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更将成为历史之上的历史,或者与民间成为传说的那部分历史一起成为一种“潜历史”。
    时间就是这样演化的。然而,无论怎样演化,历史的主角永远是人。不过,究竟是历史构造了历史,还是历史构造了人?究竟是人的存在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还是历史本身决定了人的存在价值?这个界限似乎很难划分清楚。
    众所周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潜历史”,每个时代也都在记录曾经的历史和散落民间的“潜历史”。创造的历史和记忆的历史永远不可能完全重合。当历史真的成为历史,历史也就变成了构造历史的时代和书写历史的时代之混合体。所以,历史的文字总带着某些意识形态,文字的历史也注定都有着“自我”的一面。这个现象在真实的历史、官方史家的历史与民间流传的历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能够看出来。正因为此,历史慢慢成了时间以外的历史——传奇。是所有的历史都将成为所有的传奇,还是所有的传奇也将成为所有的历史?历史以外,历史之内,是历史更真实,还是传奇更美丽?或者无须争辩,历史与传奇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可历史偏偏以悲剧的方式将这样两个人推到风口浪尖,让他们演绎那段历史以及各自己灵魂深处的苦痛。张学良是热爱蒋介石的,这种热爱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例如君臣文化的精神印痕,这种热爱与普通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和欣赏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被动的热爱。蒋介石对张学良是尊敬的,这种尊敬缘于张学良的家庭背景,缘于张学良手中的权力,缘于张学良拥有的能量,这种尊敬与普通人之间心灵的喜欢和敬畏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被动的尊敬。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相遇是一种“缘”,也是一种“罪”。蒋介石把与张学良的“缘”变成了“罪”,而他至死不认为那是罪,而是张学良罪有应得。张学良把蒋介石给他的“罪”变成了“缘”,他认为自己本该被处死,不死是因为两人的“兄弟情谊”。张学良仍旧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委员长”。
    在蒋介石与张学良之间,还有一个更深的“缘”,那就是宋美龄。这种“缘”常常被所谓的大历史或所谓的大时代所遮蔽。没有这种“缘”,蒋介石不会是今天的蒋介石;没有这种“缘”,张学良也不会是今天的张学良。张学良没有让爱他的女人成为他的“夫人”,这是他的“罪”。宋美龄没有让爱她的男人成为她的“丈夫”却不是“罪”,至多是无奈。因为那里有一个蒋介石。蒋介石在接过了与宋美龄婚姻的同时,也接过了这种“罪”。可是,当他去世之后,他又将这份“罪”加倍地归还到宋美龄本人。张学良与宋美龄都活过了一百年,却未必是他们的福气。蒋介石走了,万事皆休。可是,两个活着的人,在异国他乡或同一片蓝天下分享“想见不能相见、见了不能相欢”的灼痛。从普通人的角度,很容易想起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座山或者一条河,将两个苦命的相爱者隔开,遥遥相望,千年不变。这场景用在宋美龄和张学良身上,是多么的合适,又是多么的动人! 总之,有关这一段历史、这些人,要说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无论是“缘”还是“罪”,我们写到的只能是冰山一角,我们所呈示的也只能是一孔之见。我们不做道德评判,我们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客观、尽可能公正地还原历史、彰显历史,虽然限于视界和学识,未必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敢说我们尽力了。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有关这段历史、有关这些人的发掘、研究不仅方兴未艾,而且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被一点点地剥离出来,呈现在阳光下。 我们深信,虽然时间会遮蔽历史,但时间同样会还历史以清白。 2007年11月29日初稿于长沙岳麓山下抱虚斋 2008年1月22日再稿于长沙远大路润心居 2016年9月18日三稿于长沙远大路润心居 2017年2月22日定稿于张家界禾田居木寨静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