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让每一寸土地都美

  • 定价: ¥48
  • ISBN:978754963098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汇
  • 页数:340页
  • 作者:郝敬东|责编:甘棠
  • 立即节省:
  • 2019-12-01 第1版
  • 2019-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郝敬东先生在县委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三十五载,甘做机关“码字匠”三十五载,他起草讲话、汇报、致辞等各类公文,他撰写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他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研究问题、资政建言……这需要一种坚守,需要一种担当,更需要一种责任。写公文,他却不放弃自己写散文的爱好,从理性思维转换到形象思维,经年累月,集腋成裘。可以说,《让每一寸土地都美》是他大半生奋斗的结晶,是他大半生经历的写照。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乡土散文60篇。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诚实的叙述、细腻的表达、非虚构的内容,满怀深情地书写了楚国发祥地——鄂西北荆山城乡的真实图景——那些看似一条山间的小路,看似一朵林间的小花,看似一个美如人间天堂的锦绣山乡,看似一个个平凡村落与城镇的一景一物等等,虽非乡村物事的重大题材,但却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作者的所爱所思以及对城乡沧桑变化的感怀。

作者简介

    郝敬东,1962年6月出生,湖北省保康县人,长期从事党委机关公文写作,撰写发表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20余万字,业余喜爱散文创作,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有70余万字散文、杂文、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家》《芳草》《政策》《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水利报》《羊城晚报》《民主与法制报》等报刊。著有游记散文集《西路苍茫》。

目录

第一辑  用脚步去乡村行走
  秋日雾晨,我拾到一首小诗
  山中平川
  穿行歌山
  故溪的重量
  皮家坡之忆
  故乡的“玉笛”
  十二里半
  一个有村志的村子
  沮河源头马坡行
  又上黄龙观
  草原在南顶
  用脚步去乡村行走
  尧治河的树
  南河岸边观音沟
  茅山岩探矿印象
第二辑  徒步古城外
  山城店名咏叹调
  南城北市“商”似锦
  探访临江仙
  蛋酒·米窝
  徒步古城外
  古城四树
  家乡那城
  搬来庞公住
  大美襄阳
  住过的房子
第三辑  稚拙的步履
  我的老师妈妈
  —写给母亲八十华诞
  见晓苏
  天上有三个月亮
  构筑
  —魏琦素描
  捉蜈蚣的孩子
  稚拙的步履
  童言味觉
  祝你一路过关
  难忘“萝卜丁饭”
  “洒了心疼”
  —写在外婆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家有灵龟
  高中毕业三十年
  党校不了情
  —我的三次党校学习琐记
  有缘那片山水
  —我的尧治河记忆
  漂移在故乡里
  故园有痕
  水田琐忆
第四辑  让每一寸土地都美
  引擎之力
  —记小水电给保康县带来的经济变化
  飞流吐珠绣山乡
  —保康县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掠影
  一个新型茶乡的崛起
  —店垭镇发展茶叶生产纪事
  绿色旋律
  —保康县发展绿色企业见闻
  冰霜磨炼后 能开天地春
  —记我国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
  满眼葱翠 秋实盈枝
  —小记保康林特珍品
  大山通途
  “龙”腾县跃
  —湖北省保康山区记变
  一切为了群众
  —保康县尧治河村调查纪实
  让每一寸土地都美
  —保康县尧治河村践行“四个着力”、实现共同富裕纪事
第五辑  记忆不会远去
  茶乡魂
  莫道桑榆晚 余霞尚满天
  —记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尚宗光同志
  望粮山上望苍翠
  —记湖北省人大代表、望粮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兴寿
  他,遂宏愿而去
  —记已故全国农村电气化先进工作者田国基
  追忆刘代启同志
  记忆不会远去
  —追忆李远继同志
  怀念岳父
  送二叔走路
后记

前言

  

    读完郝敬东先生嘱我作序的书稿《让每一寸土地都美》,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书稿中所记录描述的史称“九州之险”的鄂西北荆山深处,党和人民一起几十年来始终不懈为改变城乡面貌史诗般的壮丽画卷所深深打动。他们思痛定,筹长远,聚民心,汇民智,斗贫穷,求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固农本,利民生,奔小康,保环境,促和谐,树文明,思长治,谋久安……不靠玉皇,不靠龙王,靠党和人民磐石一样的团结,靠百折不回的实事求是,靠勇往直前的真抓实干,靠水滴石穿的不拔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令荆山开道路,让石头献珍宝,挽流水成烈焰,使九溪吐骊珠,筚路蓝缕,发愤图强,硬是从那一片穷乡僻壤的危岩巉石之中,燃出一派火红的壮美涅槃!
    《让每一寸土地都美》共收录了作者的六十篇散文,虽然分为“用脚步去乡村行走”“徒步古城外”“稚拙的步履”“让每一寸土地都美”“记忆不会远去”五辑,但细阅作品,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整体。它细腻的笔触,满含作者这个大山之子、荆山之玉的无限真情,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的深挚感恩之心。作者多以“侧笔”行文,感情别具厚重、彻入骨髓,让我们看到了荆山深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貌,体会到那里的生灵曾经浓郁又缥缈得像山雾一样的清丽与温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悠久、代富人杰的襄阳之“古”,看到了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襄阳之“今”;看到了荆山人民世代传承的劳动智慧;看到了妈妈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孝老教子,从善如流的天高地厚的恩;更看到了大山深处打造“中国十大幸福山村”的一份生动样本—尧治河脱胎换骨的变迁,对这个三地接壤、偏僻闭塞、三十年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救济”的极贫村,在其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创业,把村子建成“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大幸福山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矿山”的历程中,作者三上尧治河,一次比一次深入地总结“尧治河精神”,一次比一次有影响地宣传“尧治河精神”,让“尧治河精神”发扬光大。还有作品里的一幅幅图景、一个个我们多么熟悉的剪影—父亲、母亲,孩提的我,外公外婆和我的叔;还有“三龙齐舞”的擘画者刘代启,深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者李远继;艰苦创业的领头雁孙开林,献身农村小水电建设事业的田国基……一个个,一串串,一点点,一大片……那是怎样的一批改变山乡面貌的践行者啊,那又是怎样的一个个值得称颂的人民好公仆啊—不老的荆山,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他们精心所绘!先后担任保康县县委书记的刘代启和李远继曾是作者的老上级,在随同他们做调研、访贫困、解难题的过程中,作者亲眼见证了一级党组织的书记在落实党的政策、关心山区群众、带领保康发展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无私奉献。作者真实记录的两位书记朴实、务实、扎实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位可敬的故人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对他们的记忆不会远去。
    郝敬东先生在县委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三十五载,甘做机关“码字匠”三十五载,他起草讲话、汇报、致辞等各类公文,他撰写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他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研究问题、资政建言……这需要一种坚守,需要一种担当,更需要一种责任。写公文,他却不放弃自己写散文的爱好,从理性思维转换到形象思维,经年累月,集腋成裘。可以说,《让每一寸土地都美》是他大半生奋斗的结晶,是他大半生经历的写照。
    让每一寸土地都美!作者说得多么好啊;让每一寸土地都美,不只是集老、穷、边、险于一身的保康人民的心愿!
    在山泉水清如冰,笔底毓秀凝衷情!书稿中所吐露的那一派火热的生活,丝毫也掩不住作者叙述文字的泥土芬芳,那荆山当地的语言,当地的人情,当地的风物,当地的根本,作者手足仿佛绕着荆山的云路,血脉仿佛攀拊着荆山的心脏跳动,胸膺贴着荆山肺腑的呼吸,魂梦随着荆山云雾缭绕卷舒……那一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
    相通的。
    是为序。
    项纯丹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后记

  

    昨天下午,我正聆听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收到上海文汇出版社编辑老师短信,他告诉我,散文集《让每一寸土地都美》编辑已经完成。几个月来,编辑老师与我微信不断,电话频繁,就出版我的首部散文集从题材确定、内容筛选、篇目调整到图片选择、个人简介等等事情,不厌其烦,反复相商,并尊重我的意见,提出他的建议,编辑思路与精细作风令我十分感动。
    把公文以外的一些闲散记录,整理出版一本集子,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履痕,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有幸得到项纯丹老师的帮助,并爽快答应为我的文集作序,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我与两位老师远隔千里,素未谋面,更无丁点利益往来。两位老师对我的集子这样尽心竭力,认真负责,实在让我感慨良多。这种如水之交的真诚与信赖、爽朗与善良是如此的珍贵,这不就是锦上添花、不就是雪中送炭吗?!我所聆听的“不忘初心”的教诲,在两位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凡能够保持初心的人,必是内心豁达、品行优良的人,必是做事肯为对方考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在此,衷心感谢两位老师为我的文集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感谢两位老师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真诚鼓励。
    今天这篇《后记》,应该是我在市委政策研究室自己的办公室内写的最后一篇文稿。开笔不久,手机短信“嘟”地响起:“出差回来刚听说,恭喜老哥!”是一位好友对我的祝贺。连日来,类似短信、微信多多,我的基本回复是:“感谢勉励、支持!本想挂个参事、有个待遇便好。不想一不小心成了组织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典型。看来,任何时候踏实干事都是正理儿!”截至昨天,市委调我到史志研究中心任职的公示期满。这是我所没想到的。还有不足三年,我就到了退休年龄,按照以往干部政策,咋也应该“改非赋闲”。从县到市,我在党委办公室、政研室待了三十五年,一直从事幕后服务工作,我没想到组织上会把我安排到前台,尤其是在不足一届任期时把我提拔到“一把手”岗位。除了感恩组织、感恩这个新时代之外,我想,一个人只要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朗的世界必有一双清朗的眼睛看着你,必有一种温暖的热情激发你,必有一份珍贵的关怀礼遇你。
    作为机关“文字匠”,我已累计撰写各类公文四百余万字,尤其在市委政研室工作二十二年来,我侧重于调查研究工作,先后撰写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百六十余篇、逾百万字。我将其中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被各级党刊党报发表的八十三篇约六十万字整理出来,取名《襄阳报告》,也正待付梓印刷。
    许多朋友问我是怎样做到一手写公文、一手写散文的?我回答写公文是本分,写散文是爱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说实话,我的很多散文素材都来自本职工作,也就是在做调研工作时多留心、多思考,而且这个思考要有理性与形象两种方式。用深入的理性思考来确保写好调研报告,服务决策;再用理性思考衍生而来的形象思维去写点散文,愉悦身心。这些散文贯注了我对家乡父老乡亲,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过去和未来的无限感情。当然,仅凭这种办法和这份感情不敢说能把散文写好,但我确乎是这样做的。 收入本书的六十篇散文,均是我以楚国发祥地一一鄂西北荆山城乡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承传、建设成就、先进典型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后,用白描的手法、诚实的叙述,来描绘“筚路蓝缕”之域改革开放以来的真实图景。那里的山间小路、林间小花,那里的美丽乡村、锦绣城镇,那里对逝者的哀挽送别,那里平凡的一人一事,那里奇美的一景一物……虽非荆山城乡物事的重大题材,但却客观、真实、准确、深切地寄寓了我的所爱所思以及我对故土沧桑变迁的无尽感怀。这里面,有的是我们共同的期冀,有的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有的却是我们共同的成长与失去……在少数篇目里,我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快和耸然屹立的图景,我对农耕生活、农耕文化日益蹒跚远去的背影,表达了个人柔肠百结的担忧和怀恋,以此揭示在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时期,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的重要性。 收人本书的散文,大都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过。我想,这也得益于我把写散文同搞调研相结合吧。因为其中不少篇目都具有纪实性、典型性、思辨性,只不过在写作过程中融人了一些人文视野、一些个人感怀。我没有多少散文理论素养,即或称得上是散文的文字,无不来自滋养我的荆山故土,无不来自甘苦自知的岁月磨砺,无不来自工作生活中的有感而发。我的散文观是言之有物。我一直认为,词藻再怎么华丽,语言再怎么优美,如果内涵不够,无病呻吟,那都不是好散文。 写到这里,想到自己当下的状况,心底忽然涌上来韩愈《进学解》里的一句话:“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人都不可抗拒“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自知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但过往积年累月、勤勉尽职的精神不可以懈怠,始终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秉持不可以放弃。 珍惜时光,感恩时代—— 因为,上苍虽然拿走了我的过去,但给了我一个新的未来。 作者 2019年11月2日于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