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经神病学

天生不同(走进孤独症的世界增订版)/治愈性心理学系列

  • 定价: ¥65
  • ISBN:978730027991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页数:231页
  • 作者:(美)坦普尔·葛兰...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指有社会交往及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症状。据最新统计,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达1%左右,目前已约有超10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天生不同(走进孤独症的世界增订版)》的出版对患有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来说极具借鉴作用。本书作者坦普尔·葛兰汀既是动物行为学教授又是世界知名孤独症人士,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科学性笔触,分别从孤独症的起因、诊断标准、早期干预、治疗方法、以及孤独症患者的思维模式、感官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我们开启了孤独症主观体验的一扇窗户,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孤独症患者的世界。

内容提要

  

    既是动物行为学教授又是世界知名孤独症人士的坦普尔·葛兰汀,以精妙的科学细节为我们全面描述了孤独症的成因、诊断标准和早期干预。
    ·患者原因。研究表明,主要跟遗传易感性与胎儿接触有毒物质有关。
    ·诊断标准。幼儿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说话或说话不正常,缺乏眼神交流,经常发脾气,对触摸过于敏感,看起来像失聪的样子,喜欢独处、摇摆或其他有节奏的刻板行为,冷漠,缺乏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交往。另一个标志是玩具的玩法不恰当,如孩子很长时间玩玩具车的轮子,而不是在地板上驾驶它。
    ·早期干预。所有病患类别的儿童都能从良好的早期教育方案中受益。如果能在三岁前开始强化教育,就能取得不错的预后。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孤独症患者异常敏感的感官问题、情感特点、特殊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困境,开启了孤独症主观体验的一扇窗户,从而带领我们走进孤独症患者的世界,真正了解他们,学会与他们相处,帮助他们,培养他们。

媒体推荐

    一个真正的奇迹是如何让你知道它来了?……很难想象,即使奥立弗·萨克斯(Oliver Sacks)这样杰出的知识分子,也能像葛兰汀本人在这本令人兴奋的书中所做的那样,产生出如此罕见、完全离经叛道的感觉。
    摘自《新闻日报》(Newsday)
    坦普尔·葛兰汀为我们开启了孤独症主观体验的一扇窗户,其价值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人类大脑应对世界挑战的方式,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想。
    摘自《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
    来自火星的人类学家坦普尔·葛兰汀带我们踏上了一段穿越她内心世界的旅程,并以精妙的科学细节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张近距离观察其视觉思维的照片。
    约翰·拉蒂(John Ratey)
    《分心不是我的错》(Driven to Distraction)一书的合著者
    坦普尔·葛兰汀给世人留下了充满慈悲之心的宝贵遗产,这是一段充满勇气、决心,且极富价值的旅程。坦普尔·葛兰汀在社会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世界因此将会更美好。
    亚历克斯·帕切科(Alex Pacheco)
    美国善待动物协会(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PETA)主席
    《天生不同》是一本美妙的书。葛兰汀描绘了一幅关于她的生活、思想,以及她善待动物的美丽、奇特和迷人的画面。
    摘自《世界时装之苑》(ELLE)
    坦普尔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研究者,拥有仿生记忆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在该领域的权威性无人企及,因为没有人能像她那样了解得那么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在特殊需求领域的家长们和专业人士都渴望读到它,普通读者也会对孤独症、其倾向性和强大的优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安娜贝尔·斯泰利(Annabel Stehli)
    《奇迹之声》(TheSound of a Miracle)一书的作者
    即使奥立弗·萨克斯所撰写的关于孤独症的优秀作品也无法与出自孤独症患者坦普尔的作品相提并论,因为孤独症是一种内部神经的紊乱……本书并不是葛兰汀的自传,而是把更贴近她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即把她自己思想的图解展现给读者。
    摘自《声音文学增刊》(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作者简介

    坦普尔·葛兰汀(Temple Grandin),动物科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动物福利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47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两岁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从小喜欢与动物相处并立志研究它们,获得动物科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提出“动物图像思维”理论。
    2010年,入选《时代》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前一百位名人。
    她独特、卓越的人生经历也被好莱坞拍成电影。
    个人著作:
    《图像思维》
    《遗传学和家畜行为》
    《动物使我们成为人》等

目录

第1章  用图片思考:孤独症与视觉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
  处理非可视信息
  抽象思维
  视觉思维和心理意象
  更新:脑科学的新研究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培养有特殊大脑的人才
  概念的形成
  变得越来越正常
第2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孤独症
  孤独症的连续体
  孤独症谱系
  更新:诊断和教育
  大脑研究和早期诊断
  早期教育
  遗传学和孤独症
  孤独症的普遍性
第3章  挤压机:孤独症的感官问题
  听觉问题
  视觉问题
  嗅觉和味觉
  感官混合
  感觉统合
  更新:感官处理问题
  仿说
  听觉训练
  视觉问题补充
  大脑系统分化
  深度压力
  为什么感官问题的研究进展迟缓
第4章  学习共情:情感与孤独症
  孤独症与动物行为
  孤独症的情感
  更新:共情和情绪
  有时候后果是需要承担的
  情感型大脑和思维型大脑
第5章  世界之道:如何培养孤独症天才
  我的大学及研究生生活
  更新:孤独症 / 阿斯佩格综合征和职业生涯
  多任务处理和学习驾驶
  用作品集展示你的业绩
  走后门
  其他学习资源
  让孩子接触有趣的事物
  孤独症和阿斯佩格综合征的宣传
第6章  生物化学的忠实信徒: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和新疗法
  发现生物化学
  孤独症患者如何用药
  类似癫痫的状况
  自虐的治疗
  抗精神病药
  相信生化药物的作用
  如何做出用药决定
  新药并不总是更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黑框警告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阿斯佩格综合征
  不会说话的成年孤独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孤独症患者的饮食和维生素补充剂
  选择治疗方案
第7章  机器人式的约会:孤独症和人际关系
  更新:学习社交技巧
  培养共同的兴趣
  学习礼仪与社会生存
  社交技能与社会关系
  微妙的情感线索
  研究表明了什么
第8章  以牛的视角:与动物的联系
  人的问题
  约束装置的设计
  更新:排除挑战性行为
  非言语个体挑战性行为问题的解决
  因恐惧而产生的联想
第9章  艺术家和会计师:对动物思考的理解
  鸟类天才
  家畜的情感
  解剖学和神经学测量
  更新:动物行为和孤独症
第10章  爱因斯坦的二表妹:孤独症和天才之间的联系
  天才是一种反常
  更新:用潜意识思考
  我用潜意识思考
  特权访问
第11章  通往天堂的阶梯:宗教和信仰
  质疑永生和生命的意义
  更新:教导明辨是非
  文明社会的规则
  强调积极的教导

前言

  

    奥立弗·萨克斯
    1986年,一本非同寻常的、史无前例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不可思议的书出版了,这就是坦普尔·葛兰汀所著的《浮出水面:贴上孤独症标签》(Emergence:LabeledAutistic)。说它史无前例,因为此前从未有过关于孤独症的“内部叙述”;说它不可思议,因为40年或更久以来,医学界的信条一直认为孤独症患者没有“内心世界”,没有内在生活,如果有的话,他们将永远被剥夺接触和表达的权利。坦普尔·葛兰汀的声音异乎寻常,因为它极其直接而清晰,来自一个以前从未有过声音、从未被赋予真实存在的地方——她不仅为自己发声,而且为我们中间成千上万的其他通常极具天赋的孤独症成年人发声。她让我们有一种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启示,也许有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人类,以几乎无法想象的不同方式构建他们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
    对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症”这个词仍然传达着一种固定而可怕的含义——他们想象一个缄默的孩子、摇摆着、尖叫着、难以接近,与人隔绝。我们几乎总是谈论孤独症儿童,从不谈论成年孤独症患者,就好像这些孩子从未长大,或不知何故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离开了社会。或者我们会想到一个自闭的“学者”,一个有着奇怪的行为举止和刻板印象的怪人,尽管与正常生活隔绝,但有着不可思议的计算能力、记忆力、绘画能力——就像电影《雨人》(Rain Man)中描绘的“学者”一样。这些画面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但它们没有表明孤独症的各种形式(尽管他们的思考和感知方式完全不同于“正常”)。尽管他们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也可能拥有充满阅历、成就感、特别的洞察力和勇气的生活。
    汉斯·阿斯佩格(Hans Asperger)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944年描述了这些高功能孤独症,只不过阿斯佩格在德国发表的论文实际上被忽略了40年。然后,在1986年,坦普尔出版了令人吃惊的《浮出水面:贴上孤独症标签》一书。如果她的书能够作为一个案例,对医学和科学界产生尖锐而有益的影响,让人们能更加深入和广泛地了解什么是孤独症,那么作为一份人类发展史上的文档,该书也极具吸引力。    
    从坦普尔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经过去了10年。10年间,她追求一种奇怪、孤独、固执和专注的生活。她身兼二职,既是动物行为学教授,又是畜牧业设备设计师。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孤独症。她还借助图片和文字的力量,努力理解或至少明白这个奇怪的物种——作为常人的我们,以及定义她在这样一个没有孤独症的世界里的自我价值和角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也可以重温坦普尔小时候的生活:她无法抹去的强烈的嗅觉、听觉和触觉;她会怎样尖叫,怎样摇摆,无休止地与他人隔绝;或者突然发脾气,四处乱扔粪便;或者几个小时把注意力(以不可思议的专注力,完全与世隔绝)集中在几颗沙粒或手指的螺纹上。我们感受到了她可怕的童年充满了混乱和恐惧,隐约感觉到她可能要被送到社会收容机构,并被终生禁闭。我们似乎从她那里体会到咿呀学语的经历,感觉到语感是一种几乎不可思议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她可以控制自己,与他人接触,与世界交往。我们和她一起重温她的学生时代——她完全不能理解或被其他孩子理解;她强烈地渴望交往,但又害怕交往;她奇怪的白日梦——一个神奇的机器,可以与她交往,给予她渴望的“拥抱”;而在某种程度上她可以完全控制这一机器: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老师,她能够在所有这些奇怪的病理现象背后,认识到这个奇怪的学生不寻常的潜力,并引领她走上探索科学的道路。
    即使我们不能完全明白,我们也可以分享葛兰汀对于牛的非凡的热情和理解。她如此着迷,促成了她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牛的心理和行为的专家。她同时又是牲畜屠宰设备和装置的发明者,以及人道对待动物的热情支持者[(她最初为这本书起的名字是《牛的视角》(A Cow's Eye View)]。我们大致了解到——这或许是最无法想象的——她对别人的思想感到困惑,她无法破译他们的表情和意图,可是她又决心科学和系统地研究他们,研究我们,研究我们的怪异的行为,仿佛(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位“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我们能感觉到这一切,尽管(或者部分是因为)坦普尔的写作朴实无华,令人感动,尽管她缺乏对谦虚和不谦虚的认知,尽管她无法逃避,也没有任何技巧。
    将本书与《浮出水面:贴上孤独症标签》相比较是很有趣的。其间的10年,是葛兰汀日益被行业认可和成就颇丰的10年——她旅行、咨询、讲座不断,她的设备如今在全球的牲畜管理和畜栏中使用——她在孤独症研究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在不断提升(她的一半讲座和出版物专注于此)。起初,写作对她来说并不容易,不是因为她缺乏语言能力,而是因为她缺乏对他人思想的想象,缺乏对听众与她不同这一事实的想象,且她的听众对她自己头脑中的经历、联想和背景信息并不知情。书中有一些奇怪的非连续的情节(比如,一些人物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被加入叙述中),随意提及读者不知道的事件,以及突然间话题发生了令人困惑的变化。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孤独症患者缺乏“心智理论”——对他人心智或其他心智状态的任何直接感知或想法——而这正是他们困难的核心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坦普尔现在已经50多岁了,在其作品出版后的10年里,她已能真正体会他人和他人的思想、情感和特质。如今,这一点已呈现在本书中,并赋予它一种温暖和色彩,而这在她早期的书中是很少见的。
    的确,当我在1993年8月第一次见到坦普尔时,我发现她一开始非常“正常”(或者说非常善于模仿正常),以至于我很难意识到她患有孤独症。但在一起度过的一个周末,这一切都以无数种方式发生了。当我们去散步,她承认她从来没能“读懂”《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从来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她被各种复杂的人类情感难住了(其中有一名男子,一个想恶意破坏其工作的同事:“我不得不学会起疑心,我不得不学习认知……我看不出他脸上嫉妒的表情。”)。
    她反复提到《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的机器人达塔,以及她如何将他视为一个“纯逻辑的存在”—一旦她又如何像他一样渴望成为人类。但是在过去的10年里,坦普尔有了很多人应有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幽默感,她甚至会耍一些小手段,这在孤独症患者身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当她想给我看她设计的一家工厂时,她让我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服(“你现在看起来就像个检查卫生的工程师!”),并兴高采烈地偷偷帮我通过安检。
    我被她与牛的融洽关系、她对牛的深刻理解所打动(当她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候,她那快乐、充满爱意的表情),但这也是她在许多社交场合陷入的巨大尴尬。当我们一起走的时候,我也被她似乎无法感受到一些最简单的情感所触动。“山很美”她说,“但它们没有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那种你似乎很享受的感觉……你看着小溪,看着花儿,我知道你从中得到了多大的快乐,我却不能。”
    在我离开之前,我们驱车前往机场,我被一种突如其来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深度所震撼,我曾以为孤独症患者不会具备这些特质。坦普尔正开着车,突然她支吾了一下,哭着说:“我不想让我的思想随着我死去。我想做点什么……我想做点什么……我想知道我的生活有意义……我谈论的是我生命中最核心的东西。”
    因此,在我与坦普尔相处的短短(但很充实的)几天里,我领悟到,尽管她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如此平淡和压抑,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她的生活很健康、有深度并反映了人类深切的奋斗精神。
    现年47岁的坦普尔从未停止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本性,她觉得自己的本性是典型的具象化和视觉化的(这有巨大的优势,也有可能伴随而来的是其弱点)。她觉得“形象思维”让她和牛有了一种特殊的融洽关系。她的思维方式,尽管在更高的层次上,与牛的思维方式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用牛的眼睛看世界。因此,尽管坦普尔经常把自己的思想比作一台电脑,但她把自己、她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归结为生物原因和器官原因。她大胆地将“感觉和孤独症”“情感和孤独症”“关系和孤独症”“天才和孤独症”及“宗教和孤独症”等章节和“与动物的联系”“理解动物的思想”等章节并列在一起。也许这看上去很奇怪——但对于坦普尔来说,很明显,从动物到精神世界,从牛科动物到超验主义者的体验,存在一个连续体。
    她觉得,形象思维代表了一种感知、感觉、思考和存在的模式,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的”,但不是“病态的”。
    坦普尔并没有把孤独症浪漫化,也没有轻描淡写地说,她的孤独症已经把她从社会的漩涡、快乐、回报、友谊中切断了多少,而这些对我们其他人来说可能定义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她对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以及孤独症是如何自相矛盾地促成这一结果的,有着一种强烈而积极的感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她以这样一句话结束:“如果我能打响指意味着我不是自闭的,那我可不愿意,因为那样我就不是自己了。孤独症是我的一部分。”如果说坦普尔与我们大多数人截然不同,那么她的人性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体现了人性。《天生不同》最终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研究,从中我们看到了最具天赋的孤独症患者“是谁”,而非“是什么”。这是一本深刻感人、引人人胜的书,因为它在我们的世界和她的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