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文化苦旅(余秋雨定稿合集)

  • 定价: ¥52
  • ISBN:978755963923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9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余秋雨历时数年,逐字修订,囊括20余部代表性著作,从内容到装帧每个细节均亲自把关。读余秋雨,认准定稿版!
    本书重新收录《白发苏州》《天涯眼神》《青云谱》等14篇经典名作;删除旧版11篇回忆散文及旁支文字,体系更合理、更丰富;特别收录新版小序、原版初序,完整回首苦旅三十年;修改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处,提升阅读体验;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当下视角,增添名篇。
    本书是大师写给当代读者的人文精神启蒙书,中学教师推荐。

内容提要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首部文化散文集,由此开启了风靡一时的文化大散文热,至今不衰。
    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脉络。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寻访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犹如开始一段又一段心灵的旅程,通过一个个古今物像,将历史的深邃苍凉见于笔端,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对历史、对文化,以及对生命的追问。
    本书为《文化苦旅》定稿版,由作者历时数年亲自修订。与旧版相比,变动篇幅接近50%,以中华之旅为核心,重新收录了《白发苏州》《天涯眼神》《青云谱》等14篇经典名作,删除旧版11篇回忆散文及旁支文字,体系更合理、更丰富。特别收录新版小序、原版初序,完整回首苦旅三十年。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当下视角,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人文精神启蒙书。

媒体推荐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白先勇
    这个时代是大争议出大成就,我们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贾平凹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
    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光中
    余秋雨先生每次到台湾演讲,都在社会上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变成了余先生诠释中华文化的读者与听众。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荣誉教授  高希均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教学组前组长  何勇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灾难方过,及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国内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作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目录

新版小序
原版初序

都江堰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西域喀什
废井冷眼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三峡
白发苏州
天涯眼神
一个庭院
青云谱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镇
伞下侗寨
蚩尤的后代
追回天籁
故乡
我的山河
漂泊者
这里真安静
远方的海

余秋雨主要著作选目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前言

  

    让我先搞录一则清代的笔记:
    某家一子,出门旅世,不时有秽言凶讯传回门庭。久而久之,家
    人以为浪子早已殒灭旷野,只得横心割舍,弃绝记忆。
    岂料二十年后某日黄昏,屋外步履纷沓,笑语欢腾。家人窥之门缝,
    只见浪子器宇轩昂,恭立门外。家人急忙开门,拭泪而问,方知其浪
    迹宇内,周济天下,而身心犹健。家人遂烧水为沐,煮米为食,裁布
    为衣,整榻为憩……
    对我来说,《文化苦旅》就是这个外出的浪子。它“出门旅世”的时间更长,带给我的麻烦难以计数。
    所有麻烦,都来自它的极度畅销。它不小心成了当时罕见的一个文化热点,而它又不具备任何权力背景,因而立即转化成媒体的攻击焦点。当时国内的多数媒体,还不清楚讹诈和诽谤是刑事犯罪,因此都围绕着它,连年来恶语滔滔。
    其实在公共场合出现的它,多数不是真身。因为已有统计,此书盗版的数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也就是说,十八个假身之中才可能混进一个真身。但是即便这样也不放过,那么多报刊一直在伪造它的种种“错误”,顺便把我也一起伪造。我曾撰文笑问南方一家著名周报的社长:“贵报二十余年锲而不舍地编造我的生平,篇幅如此惊人,今天请你告诉我,哪一句是真的?一句,只要一句。”
    这些传媒自恃权势,当然不屑回答。结果,一年年下来,即便是我的朋友们也相信了那些伪造。想来想去,都是《文化苦旅》惹的祸。因此,我一直想切割与它的关系,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会提到它。尽管我还在努力继续着以它为起点的实地文化考察,却始终不再回头看它。
    它,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看它一眼。国内文学界曾经举办过多次涵盖几十年的散文评选,入选的书籍非常之多,它都不在。
    这情景,与笔记中那位浪子之殒,颇有点儿像。
    但是,隐隐约约听到,屋外有一些奇怪的声响,似乎与浪子有关。我不敢开门,只能“窥之门缝”。
    这一窥,不无惊讶。
    上海读者投票评选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是它;
    有关部门统计二十余年来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是它;
    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最前面几本,有它;
    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最前面几本,有它;
    连读者数量不大的台湾地区,也在庆祝它发行达几十万册;
    连万里之外的学者,也在当地华文报纸上连续不断反驳大陆文人对它的糟蹋;
    看来,浪子未死,气场未绝。
    我离开门缝,许久无语。
    当东方出版中心根据我的要求,把印了二十多年的老版子进行报废处理后送到我的办公室,我就像看到了一位疲惫不堪、浑身黑腻的回家苦儿,不禁有点儿鼻酸。
    错怪你了,孩子!
    那么,接下来,“烧水为沐,煮米为食,裁布为衣,整榻为憩”,就是我要张罗的事情了。
    毕竟过了二十多年,应该换一点儿更像样子的装束。于是,我对新版《文化苦旅》做了一些必要的删补。
    初读《文化苦旅》的朋友们都已经上了年纪,后来的那么多读者,应该是他们的儿子一辈,或孙子一辈。据说那个老版本曾经成为很多华人家庭三代人共同的灯下话题,那么,这个新版本也许会承担起同样的差事。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
    读书,是一种心灵交流。那么,几代读者都是我长年的知心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要诚恳地坦示自己,因此我接受出版家们的建议,在书后附了一份“大事记”,是几位热心的年轻朋友整理的。以往的中国作者,都不太好意思这么做,但年轻的朋友说得对:人家听你讲了几十年,你总该告诉听讲的人,这个说话的人是谁。
    癸巳年敌国深秋之夜,余秋雨作此新版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