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孟子译注评

  • 定价: ¥118
  • ISBN:97872050983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辽宁人民
  • 页数:435页
  • 作者:毕宝魁//尹博|责...
  • 立即节省:
  • 2020-06-01 第1版
  • 2020-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把《孟子》看成一个系统,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对《孟子》进行翻译、注释、评析。底本采用宋邢昺《十三经注疏》,见解独到,通俗易懂,是读者理解《孟子》及儒家文化精神的一部有价值的读本。本书共十四卷。每卷分为原文、翻译、注释、评析四个内容进行解读。

内容提要

  

    《孟子》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卷,共十四卷,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辑而成,故其和《论语》的体例不太一样。其开头是义利之辨,是孟子最注意阐释的理论主张,而结尾是孟子暗自自诩为“亚圣”,表现其自觉继承孔子学说的主体意识。其语言风趣犀利,逻辑严谨,比喻精当且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庄子的比喻多是寓言而不接地气不同。而且语言简练、概括力强,许多成语出自《孟子》,对于中国后世的散文风格有巨大影响。
    本书之写作遵循简明、扼要、准确的原则,尽量用孟子“自得之”“左右逢其原”的思想方法和解读方式来进行解读。

媒体推荐

    我对这部书稿有很深刻的印象。该书翻译流畅准确、清晰简明,非常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中等文化的读者便可以领会其精神;注释简明扼要,不作烦琐考证,能够点中关键之处;评析部分则体现出很深的悟性与理解能力,对于书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有很深刻而准确的把握,对读者理解儒家精神将有很多启迪。
    ——傅璇琮

目录

前言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勤。在继承孔子学说而成为儒家正宗传人方面,孟子可谓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优势。孟子距离孔子年代未远,不到二百年,未过五世。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这样,孔子学说的流风余韵尚在,而子思便是孟子的师爷,孟子老师直接受教于子思,孟子便可以从老师那里直接听到对于子思的描述,从而联想到孔子的人品风貌。还有一点亦应该提出,这就是《论语》的最后定稿人一定是子思,他弟子手里一定有最新的《论语》,孟子看到读到的都是《论语》的全本。这就是天时。而孟子之家邹国离曲阜不到百里,曲阜的人文风韵很容易吹到这里,这便是地利。孟子终生勤奋,且善于独立思考,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种不断深造的精神,“自得之也”的态度,使他对于历史与现实以及人生价值都有独到的建树,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孟子生活在孔子死后将近二百年的战国中期,正是各种思想纷纷提出建立崭新社会秩序的时候,即所谓的百家争鸣时期。杨朱学派、墨家学派、农家学派、道家学派、兵家学派、纵横家学派都纷纷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儒家的声音被这些嘈杂的声音所扰乱,影响不显著,百姓不知所措。孟子不得已便挺身而出,极力宣传孔子学说,不得不和诸学派进行辩论,在《孟子》全书中随时可以看到这种唇枪舌剑,孟子以他坚定的儒家立场、机敏的反应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与各种学说都有辩论的声音。而在最后还透露出儒家逐渐胜出的信息。综合研究整理《孟子》全书,可以窥测到百家争鸣的状况,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孟子是儒家学说流传的重要环节。
    《孟子》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卷,共十四卷,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辑而成,故其和《论语》的体例不太一样。其开头是义利之辨,是孟子最注意阐释的理论主张,而结尾是孟子暗自自诩为“亚圣”,表现其自觉继承孔子学说的主体意识。其语言风趣犀利,逻辑严谨,比喻精当且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庄子的比喻多是寓言而不接地气不同。而且语言简练、概括力强,许多成语出自《孟子》,对于中国后世的散文风格有巨大影响。
    本书之写作遵循简明、扼要、准确的原则,尽量用孟子“自得之”“左右逢其原”的思想方法和解读方式来进行解读。我写书的特点是一定自己先搞明白,不明白就昼思夜想,专心致志,凝神苦思,呕心沥血,直到想通为止。如果想不通又绕不过者则阙如而不妄说。其实自己真正明白的才敢于放开写,才是自己的东西。因此我敢说,全书所有观点都是我自己非常清楚之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肯定是自己咀嚼品尝后重新表达的文字,而没有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玩意。
    汉注、唐疏如今应该是译注评三位一体,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也才能走出国门,故我坚持这种解读古籍的方式,在《论语译注评》中已经说明这一点,此处不赘。目前,全民阅读的时代悄悄走来,重新接续继承前圣之思想的愿望也越来越明显,故“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便落在我们这代学人的身上。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确实是极其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解析出原典中思想的真正意蕴,而对于人类学习产生启迪作用,善莫大焉。
    时维六月,序当初伏,万物生长之时,此书完成。但愿其是可以供人饱餐的饱满颗粒而不是稗莠,是供人赏心悦目的鲜花而不是有害的毒草,是可以响彻历史时空的洪钟大吕而不是消磨人志气的靡靡之音,是可以汇入文化历史长河的水流而不是日出即唏的朝露,但愿二百年后还有人阅读此书。
    感恩为本书出版辛勤工作的一切人士,感谢广大读者对于本书的支持和喜欢。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