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成人教育 > 成人教育其它用书

非读不可

  • 定价: ¥46
  • ISBN:978755511318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科技
  • 页数:222页
  • 作者:(日)丹羽宇一郎|...
  • 立即节省:
  • 2020-04-01 第1版
  • 2020-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职场上,抉择难断?
    人生中,优柔寡断?
    交际上,毫无主见?
    你不是年龄小,而是读书少。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吗?这还用问?读书,是所有不甘平凡的青铜升级王者的最强武器。这本书不仅让所有在阅读上有疑惑的人恍然大悟,更帮助我们战胜个人的局限,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外援。
    成功人士个个都是读书狂,你还在犹豫什么?

内容提要

  

    网络冲击下,我们需要读书吗?名人就是专家吗?怎样面对名和利的诱惑呢?如何在职场上做出正确的决定?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如何精准地判断一本书的好坏?畅销榜的图书值得买吗?
    本书是现年81岁的日本商界传奇、读书家丹羽宇一郎的一生读书心得,不仅关于读书方法,更关于如何独立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方方面面。 在这本书中,丹羽宇一郎首次畅谈自己一生读书经历的所得、所感,包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书的实际价值等,分享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和方法,从谈读书延伸到工作、人际交往、人生观等,启发当代年轻人重新认识读书、爱上读书。

媒体推荐

     以前我满足于买书,但基本不看。这本书改变了我,现在不仅一周坚持读两本书,我还开始写读书笔记。
    ——日本亚马逊读者  aromae
    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有什么用?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的职场、商界经验,给出了答案。
    ——日本亚马逊读者  f.kato

作者简介

    丹羽宇一郎,又作丹羽一郎,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读书家,一个验证了“成功人士个个都是读书狂(《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人,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以上,每年阅读超过150本书,并认真做读书笔记。
    1939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法学院。1962年就职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1998年任社长。1999年,仅用一年时间即完成了对公司约4000亿日元不良债权的处理。2000年,创下了伊藤忠营业利润历史最高纪录,震惊业界。2004年接任伊藤忠会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伊藤忠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投资企业之一。
    2010年出任日本驻华大使,成为日本第一位以民间人士身份出任的驻华大使。2012年卸任后,笔耕不辍,并用出版著作的版税设立奖学金资助来日的中国留学生。2015年被推选为“公益社团法人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任职至今。现任早稻田大学特命教授。著作有《工作磨砺人》等。

目录

第一章  书, 无可取代
  书籍的价值与网络的弊端
  专家就可信吗
  掌握看透信息的技能
  未知多于已知,我一无所知
  读而不思,无法掌握知识
  阅读不会是无用功
  理性对待“推荐书目”
  获取知识,不分书的类型
  学历高不等于有教养
  读书,填补人生空白
  出于虚荣读书,有意义吗
第二章  该读什么书
  在书店偶遇惊喜
  目录决定对书的第一印象
  不迷信书评
  读书不求速成
  古典读物的价值
  难解之书,作者亦有责任
  兴趣和缘分是两码事
  导读本有用吗
  畅销书是否有阅读价值
  看杂志算读书吗
第三章  用脑读书的功效
  读书培养“思考力”
  边读书边思考
  从历史书中学习人类的本质
  透过小说思考时代与作者经历
  读书掌握技能
  控制“动物之血”
  读书是无偿行为
第四章  日日读书
  不读书的日子无法入眠
  让记忆长存的笔记活用法
  为阅读设定截止时间,以提高专注力
  书本面前不惜财
  尽量不要攒书
  多读和精读,哪种方式更优
  如何阅读不感兴趣的书
  欠缺的情感,用书籍来弥补
第五章  阅读的价值, 在活法上见真章
  阅读与工作良性反馈
  他人的败果帮不上你的忙
  小心翼翼读“自传”
  层出不穷的问题
  把缺点变成优点
  将知识储备转为智慧
  一个人读书并不孤独
  阅读与品德
  人活着就有要去完成的工作
第六章  幸运眷顾读书人
  机会照顾有准备的人
  被幸运眷顾的原因
  易陷入低谷之人的特征
  书籍会培养“鉴人的眼光”
  与愤怒相处的方式
  如何看待死亡
  阅读,会让内心获得自由
后记

前言

  

    前段时间,我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则读者投稿,颇为震惊。那是一则来自一名男大学生的投稿,内容是询问“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吗”。
    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吗?
    居然会有人出此一问。读书的意义是如此明确,甚至根本不需要刻意探寻和解释。这是常识中的常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至少我个人的见解如此,所以对这样的问题惊讶不已。
    事情的起因,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天内读书时间为‘零’的大学生占整体的比例约为五成。”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各界都传来了担忧之声。针对这种现象,这名大学生发声,表示他有“异议”。
    他声称:“我从未感觉到读书是能使我生存下去的精神食粮。”“比起读书,我觉得打工和读大学更有必要。”“读书于我而言和乐器、运动等同,属于兴趣一类。”
    假如他直接用这个问题来问我,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
    “读不读书是你的自由,你爱读不读。”
    毕竟没有人强迫他。
    读不读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成年人为不读书的年轻人变多而叹息,但他既然选择无视,那就随他去打工、去学习,当下也好,将来也罢,让他去做他觉得更有意义的事便好。
    然而,读书的趣味知者自知。我们深知,读书会给予我们太多的回报:思考力、想象力、感知力,还有无尽的知识与智慧……读书会培养人的求知欲和生存力。我想,爱好读书的人们一定无法想象没有书的人生。
    “读书没什么用”,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话。虽说对于读书是否必要见仁见智,但那些不读书的人也许已经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丧失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感觉,如今无论是政界人士,还是经济、文化行业的人,与从前相比,发言时都欠缺深刻的洞察力与反复考量的过程,措辞变得浅显草率。
    这与现代人读书时间骤减不无关系。
    也许是由于上述大学生的投稿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那之后,报纸上也继续刊登了各种立场、年龄段读者的意见及感想。
    其中有一个中学生说,他赞同那个大学生的观点。
    他写道:“读书对考试并无助益。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做无用又低效的事情上。”
    从这句话里很容易便能读出某种支配着如今社会的价值观。人们被这种价值观毒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正是通过读书才能培养的“自我思考能力”的衰弱吗?
    我认为,投稿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并非个例,恐怕抱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的人的数量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增多。
    因此,这一现象已经上升到了教育层面,问题严重。
    “读书没有用,根本不必读。”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也就意味着,从小无论是游戏、学习还是兴趣爱好都是家人和周围人帮拿主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很多。
    自己做不了主,遇到问题全靠身处的狭隘圈子中的人来解决。这就是我看到的认为“不读书也无所谓”的人所生存的世界。
    在被周围人裹挟的狭小世界中苟活,遇事急功近利,这样的生存方式,自然会使精神受到束缚,可身处如此不自由的环境中的人却浑然不觉。每想到此,我便更加迫切地想要伸手探知自由的世界。
    人类为了寻求自由,经历了长期的奋斗。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创造发明,才终于有了如今自由进步的社会。
    这个社会自由度之高,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在这个看似“一切都可能发生”的自由世界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基轴,也就谈不上自由。这就如同失去了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和地图一般,只能在小范围内徘徊。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基轴呢?
    那便是锻造真正的“智慧”,而读书将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读书,会引领我们走向真正自由的世界。

后记

  

    多年来,我的书架上一直珍藏着一本我想在从工作中引退下来之后读的书。它是岩波书店耗时27年制作的全42卷《大航海时代丛书》的第25卷。这本书记录了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为了寻找未知土地,踏上全球航海的探险之旅。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记录,东方诸国记、因果皇统记、墨西哥征服记、日本王国记等,书中几乎网罗了当时全部的航海记、探险记、见闻录以及民族志。
    为了寻找新的文明和土地,欧洲的人们历经风险。他们在第一次和当地人见面时有怎样的所想所思?是如何与当地人对话,又如何得以和谐相处的?我对那段时期的真实记录抱有浓厚的兴趣。
    偶尔想读的时候我也会拿来翻上几页,但总感觉这样的内容在工作间隙匆匆阅读有些浪费。于是我想,等到自己从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充足的时间再专心研读。但心中也总会泛起一丝焦虑,就像珍贵的酒不舍得喝下最后一口,这本书是不是也会在我有生之年读不到结尾呢?
    再过几年我即将迎来“伞寿”①。到了这个年纪,不自觉地会想象自己的临终时刻。既然人终究会死,我希望能走得轻松一些。比方说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忽然离世也不错……
    在思考这些无足轻重的事的同时,为了追寻“内心”这一人生在世的证据,今天我也在眼随文字,轻翻书卷。对这本厌倦后,我会去寻找一本新书,来打开一片未知的新天地。这样的事可能在我离世前每天都会重复。我想,自己活在世上看到的最后的风景,可能也是印刷在书上的文字,以及在文字背后所展开的让想象自由翱翔的未知世界吧。
    最后,这本书是在高木真明先生及四本恭子女士的热情鼓励下完成的,借此机会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